首页 > 教育 正文

三国有个诸葛亮大明朝有个刘伯温出自哪个曲子?

时间:2023-11-04 作者:佚名

本文是小编为三国有个诸葛亮大明朝有个刘伯温出自哪个曲子?撰写,主要解答关于三国有个诸葛亮大明朝有个刘伯温出自哪个曲子?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

早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真的算出一千年后的明朝出了个刘伯温吗?

诸葛亮真的算出一千年后会有一位济世人才刘伯温,这个是刘伯温不服自己低于诸葛亮,挖诸葛亮的坟墓看到的碑文。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辅佐刘备的丞相,通过《三国演义》我们对诸葛亮有了很多了解,他不仅文学很有造诣,军事方面才能卓越,更是有神机妙算的本事,用尽一生为刘备打拼。历史上还有一个具有博学多才,通晓周易的人才,他就是刘伯温,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统一中原,并且为朱元璋献计献策,大家都说刘伯温是孔明转世,可见刘伯温的才能非常的卓越,他自己认为自己神机妙算的本领超过了诸葛亮,而且诸葛亮用尽一生也就是三国鼎立,他却帮助朱元璋统一了中原。刘伯温为了证实自己比诸葛亮强,特地派人找到了诸葛亮的墓地,决定挖坟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在诸葛亮坟墓前他看到了五个大字"吾知无人来",刘伯温看到后笑了,觉得诸葛亮不过如此,再往前走他又看到五个大字,于是立刻下跪叩拜,只见上面写着"只有伯温来",刘伯温知道是自己太狂妄自大了,诸葛亮不仅算到了将来会有刘伯温而且也算到了他会来到他的坟墓。刘伯温却没有算出他之后还会有什么重要人物出现。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刘伯温都拥有着超常的本领,在他们的辅佐下给我们呈现了多彩的历史,同时也让我们后人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间常常流传着几句诗:1、刘伯温所写: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意思是我伯温要比你诸葛亮强百倍。你诸葛亮再强,不过是三分天下,而我刘伯温却能一统天下。因此要挖诸葛亮的坟,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1、刘伯温挖开诸葛亮的坟,然后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写的是:我能算后世出伯温,你能算后世出何人?此诗为诸葛亮所写。说明诸葛亮远远胜过刘伯温百倍。因为刘伯温确实算不到他死以后几百年会出个什么样的大人物。而诸葛亮却知道千年以后会出个叫刘伯温的聪明人。 三国时的诸葛亮,识天文悉地理,知阴晓晴,呼风唤雨;深韬略通历史,多谋善断,神机妙算。辅佐刘备打天下,运筹帷幄,百战百胜;治理天府蜀汉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才华盖世,有口皆碑,功勋卓著,垂范青册,时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济世奇才。历代百姓为之起敬,英雄豪杰为之折服。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又出了一个智星能人。此人姓刘,名伯温,精三韬六略,善深谋远虑,会遣风调雨,能料事如神。协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杀鞑子,兴兵灭元夺金陵,成为明朝鼎鼎有名的开国功臣。时称刘伯温是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还阳转生。伯温自恃才高技绝,德高望重,常对诸葛亮说长道短,评头论足。言里话外明显流露出内心的不服。“孔明学问渊博,吾与其相比只差一厘;孔明德能非凡,吾与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与其柑比只少一丝;孔明预前测后,未卜先知,吾与其相比定不在下。文载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后谁个前来祭奠,何人前来刨墓,并记之于册,镌之于碑,去人隔朝跨代无不应验。吾决计亲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双膝跪地磕头一千,孔明若无所料,笑他矮吾三尺。”伯温目无先贤,出言不恭,左右听之惊骇,不敢多嘴。 一日,刘伯温带领数名随从,坐着八抬大轿亲往孔明墓地拜祭。穿过高大的牌楼.刚上花石台阶。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边有卧龙山人亲书“吾到无人到”五个篆体大字。伯温抱拳深施一礼,抬眼上下一扫,不禁哈哈大笑。“卧龙山人”好个书法,笔笔苍劲有力,字字雄浑气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逊色。就是预事有差,低吾脚下。不想堂堂蜀国丞相只有前眼没有后珠,妄图一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一千年的虚假歪名。伯温敢笑你矮吾三尺,终没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预言谬错,欺世骗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碍眼惑众。”伯温话音刚落,随从两步抢前。举起铁石家伙,将碑击作三截。伯温十分傲气,眼见得碑倒石碎,不由得嘿嘿嘿一阵冷笑。“素称诸葛亮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经吾亲验名不副实。从此以后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温之外何人还能取而代之!”伯温背剪双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摇大摆向后走去,不到二十来步,一筒圆头巨碑挡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涩,满布苔痕,字迹依稀。伯温命随人擦去灰尘污垢,一笔一画仔细辨认,蓦地一惊,顿觉心慌意乱,魂飞魄散,嘴里连喊“罪过,罪过!学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毁碑碎碣辱没先师,罪过深重,当该万死。”原来碑上是孔明亲笔“只有伯温到”五个楷书大字。伯温满面羞惭,尴尬难言,赶快恭敬行礼,双膝跪地,诚心虔意,磕首一千。礼毕,身重如山,膝软如泥,怎么用劲也站不起来。正在为难之际,忽然看见圆头碑的下边刻有一行小字:“伯温戴盔行礼脱盔而起。”伯温似觉孔明就在面前,顿感头皮紧缩,发根直竖,慌忙卸下金盔,五体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不觉出了满头冷汗,湿透了贴身衣衫。 刘伯温见第一筒碑时盛气凌人,满不在乎。见第二筒碑时心惊胆怯,目瞠口呆,凛凛威风一下子被杀得遁无踪影。伯温心服口服,从墓地回来特意又毕恭毕敬地到孔明祠中设案焚香,伏首拜师。看见桌上放着一碗凉水,缕缕清香,扑鼻而来。床下放着一双朝靴,周帮正底,针指精巧。出于好奇,端起水杯一饮而尽,穿上朝靴连走三圈。笑日:“喝吾师水清廉不贪,穿吾师靴路正不偏。”出得门来抬头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着诸葛亮亲写的两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凶灾。”伯温不看则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吓得两耳轰鸣,双眼冒花,脸上惊慌失色,肚里暗暗叫苫。 伯温一向心比天高,胆比天大,一辈子打仗只胜不败,谋事只好不坏。今日孔明面前领教,自感低矮三尺,胆怯三分,见诸葛亮预知自己有难,料定风云不测,祸在旦夕。回首又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会照壁上的金字,悠然叹日:“人生各有志,报国各有途,风雨各有历,寿岁各有终。该死不得活,该活死不得。”随即又朝孔明塑像深施一礼,然后慢步走出大门上轿启程。走过小道往南上了大路,心中一阵犹豫,忽又犯了寻思。忙问:“从这儿到沙丘镇路程多远?”轿夫答道:“满打满算也就是个八十来里。”伯温眉头一皱,掀起轿帘探出头来将手一挥:“调过头来先向东南斜插五十里,再向西南斜走五十里,串个大圆圈,绕过沙丘镇。”轿夫遵命行事,一路默默无语。伯温一行多走数十里路程,远远避开沙丘镇,踏上了回归京都的驿道。在横穿一条久日干涸的漏沙河床时,遇见东西两群顽童各自占领一个沙丘戏耍对打。东沙丘一边布是八卦阵势,西沙丘一边摆是长蛇阵图。彼此抛石扬砾,棍起棒落,亦攻亦守。叫喊撕杀。“东沙丘胜喽!西沙丘败喽!”伯温一听沙丘二字惊得出了一身冷汗,顿觉天旋地转,头昏目眩。立即停马住轿,吩咐左右:“吾师诸葛孔明算透天算透地,神口仙言。吾躲得过沙丘镇,逃不脱沙丘河。吾死心明白,死而无怨,愿留数语以诫后人。”随从拿出笔墨,伯温书日:“山高总有顶,天大却无边;坐井观天小,登高望天阔。谋胜虑败终不败,取长补短终不短;知错改错终不错,知耻雪耻终不耻。吾居功狂傲,目中无人,从来不思过错,不补短缺,终受吾师严惩。招来丧身之祸。此时醒悟,悔之已晚,望众位传吾留言诫其子孙后代。”伯温写到此处将笔一撂,口吐鲜血,气绝身亡。随人掩面恸哭,大放悲声。赶快披白挂孝,购棺装殓,连夜租车雇人,扶柩前行。一路泣泣哀叹:“大人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一代英雄豪杰。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奠基大明,饱受风霜。其功其劳,国人皆知,天地尽晓。所憾秉性强傲,不能容人,终至沙丘河滩落此不幸。大人临死悟出自己一生之过,留下金石真言诲诫后人,实是明者之为智者之举,令人肃然起敬,怀念千秋。” 伯温灵柩回京,隆重祭奠,归葬故里。并将一字千金留言刻板加印,广布都城乡村。举国上下家家有册人人奉读,翁妪能背子囡成诵。世世代代,流传至今。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汉族,字伯温,谥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府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胡惟庸乃是天下第一大奸臣,可与秦桧相提并论。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刘伯温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璋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 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县是1948年析置的新县,县名就是为了纪念刘基。 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离子》一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刘伯温死后,葬于青田武阳夏山。据说,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庸必败,到时明太祖会为自己平反昭雪,他还特留下一封密奏给儿子,要他在日后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时候再上奏。5年后,胡惟庸果然垮台。又10年后,刘伯温果然被平反。明太祖还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罪。[编辑本段]悲剧性结局——《明朝那些事儿》 刘伯温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 刘基,号伯温,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料事如神,是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谋士,朱元璋曾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然而,明朝开国后,刘基只被封了个次一等的爵位――诚意伯。虽然他执法如山,并且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主宰他的命运,直至生命的终结。 1、淮西派与浙东派拉开争斗序幕 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来,大臣分成两派,以地域为区分,开始了新的争斗。 这些所谓派别,实际上就是老乡会,大家都说一样的方言。朱元璋手下最大的老乡会就是淮西集团,会长本来应该是朱元璋,但考虑到他还兼任皇帝一职,所以当时是由李善长代理。这一集团人多势众,主要成员有李善长、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还包括死去的常遇春等人,可以说这些人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当时的人们见面都以会说淮西话为荣。 李善长何许人也,为什么是第一功臣?此人主要负责后勤和政务,如果把刘基比作张良,那么李善长就是萧何。他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鞍前马后的劳顿,后勤工作不好搞,劳心劳力又不讨好。朱元璋是个明白人,所以在建国后,便以李善长为第一功臣,任命他为丞相。 李善长这个人的特点是外表宽厚,却心胸狭窄,谁敢和他过不去,就一定要解决对方。 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淮西集团很快遇到了对手,那就是浙东集团,首领就是刘基。 两个集团就在朱元璋眼皮底下开始了斗争,朱元璋似乎很有兴趣,他准备看一场好戏。 2、刘基处死李彬,与李善长结怨 李善长被朱元璋引为第一功臣,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韩国公,这是很了不得的,因为当时朱元璋一共只封了六个公爵,其他五个人分别是徐达、常茂(常遇春儿子、李文忠、冯胜、邓愈,他们都是血里火里拼杀出来的一代名将,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长排位居然还在这些人之上,名列第一。他也是公爵里唯一的文臣。 相比之下,刘基也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却只被封诚意伯(伯爵。耐人寻味的是,他的俸禄也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只有240石,而李善长是4000石,多出刘基十几倍。 刘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许多重要决策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只得到这样的待遇?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难以解释。朱元璋是一个乡土观念很重的人,李善长是他的老乡,而且多年来只在幕后工作,从不抢风头,埋头干活,这样一个人朱元璋是很放心的。相对的,刘基是一个外乡人,更重要的是,刘基对事情的判断常常比他还要准确! 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朱元璋没有想到的,他还是想到了。换了你是皇帝,会容许这样的一个人在身边吗?而且这些决策并非安民之策,而是权谋之策,搞阴谋政变十分有用,外加刘基厚黑学的根底也很深,朱元璋时不时就会想起他劝自己不要去救韩林儿这件事。谁知他将来会不会对自己也来这么一手。 不杀他已经不错了,难道还想要封赏吗? 刘基一生聪明,但也疏忽了这一点。这也就决定了他在这场斗争中很难成为胜利者。 洪武元年,双方第一次交锋。当时的监察机构是仿照元朝建立的御史台,刘基是御史中丞,也就是说,他是言官的首领,此时的优势在刘基一边。 引发矛盾的导火线是一个叫李彬的人,是李善长的亲信,他由于犯法被刘基抓了起来,查清罪行后,刘基决定要杀掉他。此时正好朱元璋外出,李善长连忙去找刘基说情,刘基却软硬不吃,还将这件事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大怒,命令立刻处死李彬。不巧,这份回复恰巧落在了李善长手里,他不敢隐瞒,但也怒不可遏。为了救自己的亲信一命,他想了一个借口,他相信只要讲出这个借口,刘基是不会拒绝他的求情要求的。 他找到刘基,对他说:“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时不应妄杀人吧。” 李善长可谓老奸巨猾,他明知刘基深通天文之道,以此为借口,如刘基坚持要杀李彬,大可将天不下雨的责任推到刘基的身上,当时又没有天气预报,鬼知道什么时候下雨。 然而刘基的回答是:“杀李彬,天必雨!” 李彬就这样被杀掉了。李善长被激怒了,他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次反击。 刘基敢说这样的话,应该说他是有一定把握的,他确实懂得天文气象,可问题在于即使是今天的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的时候。 这一次刘基的运气不好,过了很久也不下雨,等到朱元璋一回来,李善长积聚已久的能量爆发了出来,他煽动很多人攻击刘基。朱元璋是个明白人,并没有难为刘基。但刘基自己知道,这里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在当年八月,他请假回了老家。 临走前,正值当时朱元璋头脑发热,想把首都建在老家安徽凤阳,同时还积极准备远征北元。刘基给了朱元璋最后的建议,建都凤阳是绝对不行的,而北元还有很强的实力,轻易出兵是不妥当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又对了。应该说,当时的朱元璋是很理解刘基的,他对刘基的儿子说过,现在满朝文武都结党,只有刘基不和他们搞在一起,我是明白人,不会亏待他的。 朱元璋这次可真是被刘基给蒙了,刘基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在临走之前已经布下了自己的棋子―――杨宪。杨宪是刘基的死党,他得到了刘基的指示,接任御史中丞,准备对淮西集团的反攻。 3、胡惟庸从幕后走到台前 这位杨宪也不简单,他韬光养晦,扶植高见贤等人,并利用言官的力量,不断收集李善长的黑材料,并经常在朱元璋面前打小报告,说李善长无才无德,不能委以重任。朱元璋不是蠢人,知道杨宪说这些话的目的何在,开始并未为之所动,对李善长依然十分信任,但时间长了,他也慢慢对李善长有了看法,对李善长多有指责。十一月,他召回了刘基,并委以重任。淮西集团全面被打压,浙东集团开始占上风。 浙东集团眼看就要成为胜利者,李善长十分忧虑,他明白自己已成靶子,淮西集团岌岌可危,而自己又不便亲自上阵,与淮西集团公开叫板;他左思右想,为何不学学刘基呢?找一个代言人,但这个人又不能太有威望,要容易控制。于是他看中了胡惟庸,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选择最终让他踏上了不归之路。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他很早就追随朱元璋,却一直不得意,总是干些知县之类的小官。但他确是个有能力的人。在得到李善长的首肯后,他成了淮西集团新的领袖。这场斗争最终将在他手中结束。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浙东集团春风得意、准备一鼓作气打败淮西的时候,事情又发生了变化。由于刘基言语过于直接,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沟通技巧,很多人开始在朱元璋面前说他的坏话,朱元璋对这个足智多谋的第一谋臣也起了疑心,于是就有了后来那次决定刘基命运的谈话。 4、朱元璋与刘伯温谈话玄机四伏 这一天,朱元璋单独找刘基谈话。双方以拉家常开始了谈话,就在气氛渐趋融洽时,朱元璋突然变换了脸色,以严肃的口气问刘基,如果换掉李善长,谁可以做丞相? 刘基十分警觉,马上说道:“这要陛下决定。” 朱元璋的脸色这才好看了点,他接着问:“你觉得杨宪如何?” 这又是一个陷阱,朱元璋明知杨宪是刘基的人,所以先提出此人来试探刘基。 刘基现在才明白,这是一次异常凶险的谈话,如果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他马上回答:“杨宪有丞相的才能,但没有丞相的器量,不可以。” 但考验还远远没有结束,朱元璋接着问:“汪广洋如何?” 这是第二个陷阱,汪广洋并不是淮西集团的成员,朱元璋怀疑他和刘基勾结,所以第二个提出他。 刘基见招拆招,回答道:“此人很浅薄,不可以。” 朱元璋很佩服地看了刘基一眼,这是个精明的人啊! 他说出了第三个人选:“胡惟庸如何?” 刘基松了口气,说出了他一生中最准确的判断:“胡惟庸现在是一头小牛,但将来他一定会摆脱牛犁的束缚!” 说完这句话,刘基知道考验已经过去了,但他错了,下一个问题才是致命的。 朱元璋终于亮出了杀着,他用意味深长的口气说道:“我的相位只有先生能担当了。” 大凡在极度紧张后,人们的思想会放松下来,刘基也不例外,他终于犯了一次错误,这次错误却是致命的。 他回答朱元璋:“我并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皇上慢慢挑选吧。” 这句话说得非常不合适,自居丞相之才不说,还说出所谓嫉恶如仇的话,如刘基所说,谁是恶呢? 刘基的昏劲还没有过去,又加上了一句话:“现在的这些人,在我看来并没有合适的。”朱元璋就此与刘基决裂。 5、第一谋士之死谁之罪? 至此之后,刘基不再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他虽明白自己地位不如前,但仍然坚持在朝中为官,为浙东集团撑台。但朱元璋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亲自下书给刘基,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你年纪这么老了,应该在家陪老婆孩子,何苦在这里陪着我呢。” 这意思就是,我要炒你鱿鱼,走人吧。刘基只好回到了乡下。 这时,浙东集团的另一干将杨宪失去了刘基的帮助,很快被淮西派排挤,本人也性命不保,被胡惟庸找个借口杀掉了。在这场斗争中,淮西集团最终大获全胜。 刘基明白,自己失败了,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在家养老,度此一生。可是在这场斗争中,失败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胡惟庸成了丞相,他没有放过刘基,指使手下状告刘基,此时刘基已经没有官位,还能告他什么呢?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实在是至理名言。刘基的罪状是占据了一块有王气的地。所谓王气实在是个说不清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没有也没有,只看你的目的是什么。 于是朱元璋再次下诏处罚刘基,官都没了,还罚什么呢?朱元璋有办法,他扣除了刘基的退休金。 刘基陷入了绝望,但他的智慧又一次发挥了作用,他没有在原地等死,而是出人意料地回到了京城。 这实在是很绝的一招,他明白,胡惟庸对付他的根本原因在于朱元璋,只要自己回到京城,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让他放心,自己的性命就有保证。 但这次,他又错了。 洪武八年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注意这点探视刘基,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刘基吃了药后,病情越来越重,过了不久就死去了。 关于刘基的死因,后来胡惟庸案发后,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这也成为了胡惟庸的罪状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胡惟庸和刘基有仇,朱元璋也知道,却派他去探望刘基。而刘基这样有影响的人,胡惟庸是不敢随便动手的,不然也不会让刘基在他眼皮底下逍遥五年,他很有可能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无论此事是否朱元璋指使,但毫无疑问,刘基之死朱元璋是负有责任的。 刘基一生足智多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形势判断准确,思维缜密,能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虽然他本人并非真如民间传说那样,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但从他的判断和预测能力来看,料事如神并非过分的评语。他和诸葛亮一样,已经作为智慧的象征被老百姓所铭记。 胡惟庸胜利了,他在朱元璋的帮助下打败了浙东集团,除掉了天下第一谋士刘基。现在他大权在握,李善长也要给他几分面子。 但他真的是最后的胜利者吗?历史的回答是否定的。[编辑本段]从军诗送则明南征 诚意伯刘基 伯温 清晨绝长江 日夕次海滨 北风吹斾旌 军功速若神 令严戎马间 九陌无惊尘 伐鼔震溟嘺 掦帆役鲛人 鲸鳞京观筑 鳄醢华筳新 喈喈布榖鸣 祁祁农交春 去子还故乡 悲喜集里隣 荷插启比砾 再荷天地仁 抚绥属有望 世世为尧民 注:吕山高氏宗本藏 刘基赠太学同知高则明 字诚[编辑本段]【传说】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历史上只是一个官瘾很大的儒生——— 刘基,字伯温。现在许多书籍说他才智卓绝、料事如神,深富文韬武略,在历次的主要战役中出奇谋、划妙策,协助朱元璋靖平宇内各股叛乱势力,并于军政、财务等各方面为新王朝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开创了明初的第一个盛世。说什么“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那么,历史上的刘伯温真有如此伟大?近日,作家佟平撰文指出,历史上的刘伯温既不是什么有杰出军事才能的谋略家,也不是什么成功的大政治家,甚至连高洁的隐士都算不上,他只是一个官瘾很大的儒生而已。 “刘基之功,不亚于汉初之张良。”刘伯温真是天才军师吗? 大多数书籍提到刘伯温的军事才能时都说,他“神采飞逸,性格刚毅,抱负不凡,朱元璋一见大喜过望,拜刘伯温为军师,朱元璋能扫平元末群雄,一统天下,刘基之功,不亚于汉初之张良。” 〔名言名句〕 500年前看江南,500年后云贵胜江南。——刘伯温 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与姜太公、诸葛亮一起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的三大军师。在民间文学和说唱艺术中,刘伯温俨然是一个传奇,比张良、诸葛亮还要神通广大,甚至能未卜先知、洞察今古、呼风唤雨,乃神仙一般的人物,被称为“帝师”、“王佐”,有“前知八百载,后知五百春”之誉。这些夸张的赞誉当然有被民间神化的一面,但作为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刘基确实曾经辅佐朱元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西平陈友谅,南定张士诚,开创大明朝一代江山。 郭德纲 一段 “西河大鼓” 小段:七星北斗参功臣(或“蟾宫沉”),春夏秋冬四季分;东海绵绵添新水,西山层层(的)起浮云。河南相州文王墓(或“庙”),山东曲阜有个圣人的坟。汉朝有位诸葛亮,大明朝靠的本是刘伯温;顺说六国苏季子,上山砍柴的朱买臣。也有文来也有武,也有读书与识文。山川流水依然在,怎不见争名夺利那些个古人~~~

诸葛亮真的算出一千年后会有一位济世人才刘伯温,这个是刘伯温不服自己低于诸葛亮,挖诸葛亮的坟墓看到的碑文。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辅佐刘备的丞相,通过《三国演义》我们对诸葛亮有了很多了解,他不仅文学很有造诣,军事方面才能卓越,更是有神机妙算的本事,用尽一生为刘备打拼。历史上还有一个具有博学多才,通晓周易的人才,他就是刘伯温,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统一中原,并且为朱元璋献计献策,大家都说刘伯温是孔明转世,可见刘伯温的才能非常的卓越,他自己认为自己神机妙算的本领超过了诸葛亮,而且诸葛亮用尽一生也就是三国鼎立,他却帮助朱元璋统一了中原。刘伯温为了证实自己比诸葛亮强,特地派人找到了诸葛亮的墓地,决定挖坟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在诸葛亮坟墓前他看到了五个大字"吾知无人来",刘伯温看到后笑了,觉得诸葛亮不过如此,再往前走他又看到五个大字,于是立刻下跪叩拜,只见上面写着"只有伯温来",刘伯温知道是自己太狂妄自大了,诸葛亮不仅算到了将来会有刘伯温而且也算到了他会来到他的坟墓。刘伯温却没有算出他之后还会有什么重要人物出现。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刘伯温都拥有着超常的本领,在他们的辅佐下给我们呈现了多彩的历史,同时也让我们后人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间常常流传着几句诗:1、刘伯温所写: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意思是我伯温要比你诸葛亮强百倍。你诸葛亮再强,不过是三分天下,而我刘伯温却能一统天下。因此要挖诸葛亮的坟,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1、刘伯温挖开诸葛亮的坟,然后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写的是:我能算后世出伯温,你能算后世出何人?此诗为诸葛亮所写。说明诸葛亮远远胜过刘伯温百倍。因为刘伯温确实算不到他死以后几百年会出个什么样的大人物。而诸葛亮却知道千年以后会出个叫刘伯温的聪明人。 三国时的诸葛亮,识天文悉地理,知阴晓晴,呼风唤雨;深韬略通历史,多谋善断,神机妙算。辅佐刘备打天下,运筹帷幄,百战百胜;治理天府蜀汉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才华盖世,有口皆碑,功勋卓著,垂范青册,时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济世奇才。历代百姓为之起敬,英雄豪杰为之折服。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又出了一个智星能人。此人姓刘,名伯温,精三韬六略,善深谋远虑,会遣风调雨,能料事如神。协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杀鞑子,兴兵灭元夺金陵,成为明朝鼎鼎有名的开国功臣。时称刘伯温是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还阳转生。伯温自恃才高技绝,德高望重,常对诸葛亮说长道短,评头论足。言里话外明显流露出内心的不服。“孔明学问渊博,吾与其相比只差一厘;孔明德能非凡,吾与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与其柑比只少一丝;孔明预前测后,未卜先知,吾与其相比定不在下。文载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后谁个前来祭奠,何人前来刨墓,并记之于册,镌之于碑,去人隔朝跨代无不应验。吾决计亲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双膝跪地磕头一千,孔明若无所料,笑他矮吾三尺。”伯温目无先贤,出言不恭,左右听之惊骇,不敢多嘴。 一日,刘伯温带领数名随从,坐着八抬大轿亲往孔明墓地拜祭。穿过高大的牌楼.刚上花石台阶。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边有卧龙山人亲书“吾到无人到”五个篆体大字。伯温抱拳深施一礼,抬眼上下一扫,不禁哈哈大笑。“卧龙山人”好个书法,笔笔苍劲有力,字字雄浑气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逊色。就是预事有差,低吾脚下。不想堂堂蜀国丞相只有前眼没有后珠,妄图一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一千年的虚假歪名。伯温敢笑你矮吾三尺,终没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预言谬错,欺世骗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碍眼惑众。”伯温话音刚落,随从两步抢前。举起铁石家伙,将碑击作三截。伯温十分傲气,眼见得碑倒石碎,不由得嘿嘿嘿一阵冷笑。“素称诸葛亮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经吾亲验名不副实。从此以后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温之外何人还能取而代之!”伯温背剪双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摇大摆向后走去,不到二十来步,一筒圆头巨碑挡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涩,满布苔痕,字迹依稀。伯温命随人擦去灰尘污垢,一笔一画仔细辨认,蓦地一惊,顿觉心慌意乱,魂飞魄散,嘴里连喊“罪过,罪过!学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毁碑碎碣辱没先师,罪过深重,当该万死。”原来碑上是孔明亲笔“只有伯温到”五个楷书大字。伯温满面羞惭,尴尬难言,赶快恭敬行礼,双膝跪地,诚心虔意,磕首一千。礼毕,身重如山,膝软如泥,怎么用劲也站不起来。正在为难之际,忽然看见圆头碑的下边刻有一行小字:“伯温戴盔行礼脱盔而起。”伯温似觉孔明就在面前,顿感头皮紧缩,发根直竖,慌忙卸下金盔,五体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不觉出了满头冷汗,湿透了贴身衣衫。 刘伯温见第一筒碑时盛气凌人,满不在乎。见第二筒碑时心惊胆怯,目瞠口呆,凛凛威风一下子被杀得遁无踪影。伯温心服口服,从墓地回来特意又毕恭毕敬地到孔明祠中设案焚香,伏首拜师。看见桌上放着一碗凉水,缕缕清香,扑鼻而来。床下放着一双朝靴,周帮正底,针指精巧。出于好奇,端起水杯一饮而尽,穿上朝靴连走三圈。笑日:“喝吾师水清廉不贪,穿吾师靴路正不偏。”出得门来抬头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着诸葛亮亲写的两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凶灾。”伯温不看则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吓得两耳轰鸣,双眼冒花,脸上惊慌失色,肚里暗暗叫苫。 伯温一向心比天高,胆比天大,一辈子打仗只胜不败,谋事只好不坏。今日孔明面前领教,自感低矮三尺,胆怯三分,见诸葛亮预知自己有难,料定风云不测,祸在旦夕。回首又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会照壁上的金字,悠然叹日:“人生各有志,报国各有途,风雨各有历,寿岁各有终。该死不得活,该活死不得。”随即又朝孔明塑像深施一礼,然后慢步走出大门上轿启程。走过小道往南上了大路,心中一阵犹豫,忽又犯了寻思。忙问:“从这儿到沙丘镇路程多远?”轿夫答道:“满打满算也就是个八十来里。”伯温眉头一皱,掀起轿帘探出头来将手一挥:“调过头来先向东南斜插五十里,再向西南斜走五十里,串个大圆圈,绕过沙丘镇。”轿夫遵命行事,一路默默无语。伯温一行多走数十里路程,远远避开沙丘镇,踏上了回归京都的驿道。在横穿一条久日干涸的漏沙河床时,遇见东西两群顽童各自占领一个沙丘戏耍对打。东沙丘一边布是八卦阵势,西沙丘一边摆是长蛇阵图。彼此抛石扬砾,棍起棒落,亦攻亦守。叫喊撕杀。“东沙丘胜喽!西沙丘败喽!”伯温一听沙丘二字惊得出了一身冷汗,顿觉天旋地转,头昏目眩。立即停马住轿,吩咐左右:“吾师诸葛孔明算透天算透地,神口仙言。吾躲得过沙丘镇,逃不脱沙丘河。吾死心明白,死而无怨,愿留数语以诫后人。”随从拿出笔墨,伯温书日:“山高总有顶,天大却无边;坐井观天小,登高望天阔。谋胜虑败终不败,取长补短终不短;知错改错终不错,知耻雪耻终不耻。吾居功狂傲,目中无人,从来不思过错,不补短缺,终受吾师严惩。招来丧身之祸。此时醒悟,悔之已晚,望众位传吾留言诫其子孙后代。”伯温写到此处将笔一撂,口吐鲜血,气绝身亡。随人掩面恸哭,大放悲声。赶快披白挂孝,购棺装殓,连夜租车雇人,扶柩前行。一路泣泣哀叹:“大人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一代英雄豪杰。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奠基大明,饱受风霜。其功其劳,国人皆知,天地尽晓。所憾秉性强傲,不能容人,终至沙丘河滩落此不幸。大人临死悟出自己一生之过,留下金石真言诲诫后人,实是明者之为智者之举,令人肃然起敬,怀念千秋。” 伯温灵柩回京,隆重祭奠,归葬故里。并将一字千金留言刻板加印,广布都城乡村。举国上下家家有册人人奉读,翁妪能背子囡成诵。世世代代,流传至今。

  • 19820333372:很多人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这是为何?
  • 史瑶答:在文学史上由基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死后葬于青田武阳下山,据说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庸必败,到时明太祖会为自己平反昭雪。他还特地留下...
  • 19820333372:为什么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
  • 史瑶答:刘伯温又制定了大明律,为维护大明江山的稳固立下了大功。从这点上来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说得没错,毕竟诸葛亮穷尽一生也争得三分天下有其一。刘伯温却帮助大明王朝实现大一统。不过呢,这句话后面还有...
  • 19820333372:刘伯温有一则预言,据说预测到了20世纪的事,真的有这么传奇吗?_百度...
  • 史瑶答:这些预言听起来像模像样,其实是无稽之谈罢了。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上,1918年时,国民军根本没有进入南京,而且蒋介石也根本没有在南京有所行动。这些传言是被后世传的如此神奇罢了,其实根本就经不起考证。在刘伯温神奇传说的...
  • 19820333372:诸葛亮和刘伯温相隔多少朝代
  • 史瑶答:中间应该是隔了六个朝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虽然人们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但实际上,刘伯温在明朝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没有那么大。而诸葛亮则是从隆中对,谋划方略,到每一...
  • 19820333372:诸葛亮刘伯温那句话怎么说的了
  • 史瑶答:直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营之中时,蜀汉也只是占据三分之一的天下!因此,民间才有了“三分天下诸葛亮”之说。不过,时间很快过了1100多年,正值朱元璋起义,这时天下出了一个人才!此人便是刘基刘伯温。1359年,刘伯温上书...
  • 19820333372:早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真的算出一千年后的明朝出了个刘伯温吗?
  • 史瑶答: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辅佐刘备的丞相,通过《三国演义》我们对诸葛亮有了很多了解,他不仅文学很有造诣,军事方面才能卓越,更是有神机妙算的本事,用尽一生为刘备打拼。历史上还有一个具有博学多才,通晓周易的人才,他就是刘伯温...
  • 19820333372: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后两句是什么?
  • 史瑶答:诸葛亮与刘伯温他们两人虽然处在不同的时代,但从最终结果来看确实是刘伯温要乐观得多。而且“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显了,都是表赞了诸葛亮与刘伯温的军事才能,只是这一句远没有前面一句出名。
  • 19820333372:“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为何朱元璋才封他个诚意伯呢?
  • 史瑶答:所以很多名人传得有点过头,光芒盖过了当时的其他人,也给后世留下来很多疑惑。比如悟空问答里就有人问,诸葛亮这么厉害,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啊,还有这个问题说的,怎么刘伯温才封个伯爵啊,等等。明显是受了传闻的影响。就...
  • 19820333372:“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有着怎样的一生?
  • 史瑶答:在朱元璋的时期中成为“烧饼歌”,以揭示大明的国家运输,这首歌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神奇的预言。在文献方面,伯温超越诸葛亮,而且是绝无仅有后的聪明。虽然这一生很精彩,但是不得不说刘伯温这一生还是很艰辛的,...
  • 19820333372:跪求明朝刘伯温的个人详细信息
  • 史瑶答:,刘基说:“这部书已装在我胸中,书对我已经没有用了。” 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不仅使他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知识,而且使他年轻时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唐)、诸葛孔明(三国·蜀)之才。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三国有个诸葛亮大明朝有个刘伯温出自哪个曲子?了然于胸,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study/1210562.html

    • 小编推荐

      苍南至文成几点发车

      本文讲述苍南至文成几点发车,简介如下本文是小编为苍南至文成几点发车撰写,主要解答关于苍南至文成几点发车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4点,8点,12点,14点。苍南县,隶属浙江省温州市,位于浙江省的最南...

      天津广播电视塔最好什么时候去

      本文讲述天津广播电视塔最好什么时候去,简介如下本文是小编为天津广播电视塔最好什么时候去撰写,主要解答关于天津广播电视塔最好什么时候去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天津广播电视塔最佳时间:天津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

      徐州到海驴岛有多远自驾游

      本文讲述徐州到海驴岛有多远自驾游,简介如下本文是小编为徐州到海驴岛有多远自驾游撰写,主要解答关于徐州到海驴岛有多远自驾游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9小时。海驴岛位于山东威海荣成山头的北部海域,从徐州到海驴...

      烟台到威海荣成海驴岛多少公里

      本文讲述烟台到威海荣成海驴岛多少公里,简介如下本文是小编为烟台到威海荣成海驴岛多少公里撰写,主要解答关于烟台到威海荣成海驴岛多少公里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从烟台到威海海驴岛的具体路线怎么走坐车到汽车站在...

      紫云村简介

      本文讲述紫云村简介,简介如下本文是小编为紫云村简介撰写,主要解答关于紫云村简介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紫云村的简介是什么?紫云村位于饶平县西大门钱东镇,系钱东镇大村队,有人口1万2千多人。...

      要带“娟JUAN”字的成语

      本文讲述要带“娟JUAN”字的成语,简介如下本文是小编为要带“娟JUAN”字的成语撰写,主要解答关于要带“娟JUAN”字的成语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带娟字的有那些词语!要形容美的!谐音也可以娟娟细水 千...

      黑龙江大豆播种时间

      本文讲述黑龙江大豆播种时间,简介如下本文是小编为黑龙江大豆播种时间撰写,主要解答关于黑龙江大豆播种时间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黑龙江省大豆的生产情况怎么样?栽培技术有什么?一、黑龙江大豆生产情况黑...

      如何修复Win11或10中的PhoneExperienceHost.exe错误

      PhoneExperienceHost.exe是与Phone Link应用程序相关的合法可执行文件,以前在Windows11或10中称为“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