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你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们需要一个整洁的家,你能把玩具都收拾到筐子里吗?”“妈妈,我不……”“我请你把玩具收拾……”话音未落,宝宝的裤子湿了。
明明在沟通中表达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为什么沟通还是无效呢?
其实沟通就像一个环,一半是自己表达,另一半是倾听他人表达。只有两个半环合二为一,才能形成沟通的闭环,达到有效沟通。
卡尔·罗杰斯这样写道:“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倾听”并不简单,也有很多雷区,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介绍了一些方法,为我们排雷除爆。
01.用全身心倾听
关注对方,让他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评判。
有一句佛教格言:“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全身心倾听的能力。
而我们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分析和建议,比较、说教、安慰、回忆、否定、同情等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处境,让很多强烈的情感没有得到表达。
我说:“我最近有点失眠。”
闺蜜说:“想那么多干嘛,你看我,吃嘛嘛香,啥事不想。你可以睡前喝杯牛奶…”
事实上我只是想说最近事情太多,有点焦虑,担心什么都做不好。
听到闺蜜这样一说,我也没再继续说我的烦恼。
如果我们只分析他的情况符合哪种理论,那是在诊断人——我们并没有倾听他们。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
02.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倾听他人说什么,我们要思考他所表达出的感受和需要。
圣诞节,一个美国男人乘坐的飞机在空中遭遇猛烈的暴风雨,在驾驶员的冷静驾驶下终于平安着陆。
男人回到家后异常兴奋,不停地向妻子描述后飞机上遇到的险情,然而,妻子看着电视,对他的历险不感兴趣,并没有体会到他死里逃生的喜悦。
他需要家人感受到他的重要性,妻子却忽略了。最后男人爬到阁上,上吊结束了从险情中捡回的宝贵生命。
他伤心是因为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也是他没有表达出他的感受和需要。沟通是双向的,学会体贴自己,别人很可能就会伸出援手。
03.给他人反馈
如果我们没有理解对方说表达的,我们需要再次询问,得到对方的确认。
王总给经理打电话说:“把合同给我送过来。”
刘经理说:“好的。”挂断电话,他拿上合同,开车来到了客户杨总公司,结果王总并没有在这里,耽误了签合同的最佳时期。
原来刘经理昨天听王总说要去杨总公司谈生意,他就理所应当的做出判断,结果是两个老总去了饭店。
如果刘经理在倾听后,跟王总确认:“好的,请问是送到杨总公司吗?”在反馈过程中,王总也能发现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从而避免失误。
有人觉得,反馈信息是浪费时间,其实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反馈可以帮助理解,及时纠正错误,是在节约而非浪费时间。
有时我们心情很糟,不想去关心别人,要告诉他人我们的感受,要学会体贴自己。
与人沟通中,我们不要机械地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的目的是加深与人的联系和情感,“标准的”非暴力沟通方式只是我们的辅助工具。
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表达,让沟通形成圆环,让情感顺畅的循环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