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正文

【泽塔奥特曼说的名言】哈维·韦恩斯坦——他的恶名和成就一样,响彻好莱坞!

时间:2023-10-24 作者:佚名

萨克雷:“这里是名利场,一个穷凶极恶、崇尚浮华、异常愚蠢的地方。这里充斥着谎言、虚伪和自负,虽然热闹非凡,但却道德沦丧,毫无快乐可言。这里的所有人都在为不值得的东西而奋斗。”

“……亲爱的布鲁托斯,那错处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是在于我们自己。”

——《裘力斯·凯撒》,第一幕第二场

错愕之夜

美国太平洋时间1999年3月21日晚,洛杉矶音乐中心的桃乐茜·钱德勒大厅内,哈里森·福特介绍了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提名名单,它们分别是:《伊丽莎白》、《美丽人生》、《拯救大兵瑞恩》、《细细的红线》和《莎翁情史》。

《莎翁情史》

当晚稍早,格温妮丝·帕特洛击败了大热门的凯特·布兰切特获得最佳女主角奖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刚刚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最佳导演奖,这为《拯救大兵瑞恩》增加了几分胜算。无论从质量、立意还是深度来说,《拯救大兵瑞恩》似乎都是公认最出色的。

然后福特打开信封,宣布《莎翁情史》获奖。

低质的电视转播影像模糊了很多人的错愕,包括斯皮尔伯格本人。他或许不能相信,这部讲述莎士比亚恋爱秘辛的英国古装片,竟然会击败自己制片的二战题材战争片,成为当年的最佳影片。

斯皮尔伯格在《拯救大兵瑞恩》片场

《莎翁情史》的五位制片人被请到台上。他们当中有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他在登台的时候就从礼服的内兜掏出了两页纸的获奖感言,在其他制片人接受礼仪小姐递来的奖杯时,他站在他们的身后温习他的稿子,在接过奖杯后他也选择将小金人放在地上继续看稿。直到四位制片人说完了他们想说的话后,他才来到台前,发表了他长达一分半的获奖感言。

他感谢了很多人,但他的语气并不像其他四个人那样激动,也不像其他获奖者那样眼里充满了泪水,似乎得奖的结果在意料之中——很少有人会准备两页纸的感言,除非确定自己肯定能得奖,而眼前的这个男人,他是确定的。

他叫哈维·韦恩斯坦,他和弟弟鲍勃经营着一家名叫“米拉麦克斯”的电影公司。这是他第一次登上奥斯卡的领奖台,也是唯一一次。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奥斯卡的领奖台见识过太多的泪水、错愕和激动,但是这份平静倒是头一份。他到底为什么如此淡定?

哈维·韦恩斯坦凭什么?!

从水牛城到名利场

哈维·韦恩斯坦出生于纽约皇后区法拉盛的一个犹太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钻石切割员,祖辈是波兰裔移民。

在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读书的时候,他和他的弟弟,鲍勃·韦恩斯坦,经营着一家承办演唱会的制作公司。这个公司曾经请过不少优秀的艺术家到水牛城开演唱会,其中包括著名的弗兰克·辛纳屈、杰克逊·布朗以及滚石乐队。

然而,对于哈维·韦恩斯坦来说,在水牛城办演唱会绝不是他职业生涯的重点。怀着对电影的热情,他和鲍勃成立了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公司的名字“米拉麦克斯”(Miramax)来自他们的父母,米莉安(Miriam)和麦克斯(Max)。

米拉麦克斯影业(Miramax Film)公司标识

凭借着在音乐界的人脉,韦恩斯坦兄弟成功拿到英国制作人马丁·刘易斯两部演唱会电影的美国发行权,并成功说他将两部电影重新剪辑合成一部来发行。

这部名为The Secret Policeman’s Other Ball的演唱会电影在美国获得巨大成功,代表着韦恩斯坦在电影界的首战告捷,也让他对于自己的商业眼光充满自信。这次成功也似乎预示着后来“剪刀手哈维”的诞生:所有哈维·韦恩斯坦经手的外国影片都要重新剪辑,以适应美国观众的品味和需求。

就在韦恩斯坦一步步通过发行艺术电影来树立自己的口碑时,1989年,米拉麦克斯发行了史蒂文·索德伯格的《性、谎言和录像带》,该片获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以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这部电影让索德伯格一举成名,也让米拉麦克斯一跃成为全美最成功的独立片公司,一时间韦恩斯坦名声大躁。

同年,米拉麦克斯还参与发行了《教父2》和《我的左脚》,后者还提名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DDL主演的《我的左脚》

1991年,米拉麦克斯发行了备受赞誉的中国影片《菊豆》,这是韦恩斯坦第一次接触亚洲电影。1992年,哈维·韦恩斯坦监制了昆汀·塔伦蒂诺的处女作《落水狗》,米拉麦克斯参与了影片的发行。两人从此结缘。

昆汀·塔伦蒂诺(中)和韦恩斯坦兄弟

就在韦恩斯坦在东岸的艺术片市场披荆斩棘的时候,来自迪士尼的橄榄枝成为了他进入好莱坞这个全世界最大名利场的入场券。1993年,想要拓展艺术电影版图的华特·迪士尼公司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一说8000万)收购米拉麦克斯的所有权。作为交换条件,韦恩斯坦兄弟得以在公司继续他们的工作,米拉麦克斯也相较于其他迪士尼的下属公司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同时迪士尼保留最终决定权。

天下都是迪爸爸的

有了迪士尼这座靠山,哈维和鲍勃开始了他们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米拉麦克斯也从最开始的主攻发行业务,慢慢进入到电影制作领域,在选片上也更向主流靠拢。

鲍勃的兴趣点在恐怖片和青春片等类型片上,他最成功的作品是《惊声尖叫》和《惊声尖笑》系列。

《惊声尖叫》电影海报

哈维的野心则更大,他将目光放到了那些年轻的、初出茅庐的导演身上,并且靠着迪士尼雄厚的资金为这些导演的影片提供资金保障,其中就包括格斯·范·桑特和昆汀·塔伦蒂诺。

事实证明,哈维的眼光确实很独到。1994年,《低俗小说》横空出世,让塔伦蒂诺、韦恩斯坦和米拉麦克斯名利双收,成为好莱坞最炽手可热的电影人。本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和最佳原创剧本奖,同时,本片以850万美元的低成本换来了2.13亿美元的票房。

《低俗小说》

《低俗小说》的成功似乎让哈维找到了运作艺术电影的诀窍,也开启了韦恩斯坦兄弟在颁奖季的好运。

1996年,米拉麦克斯发行的电影《英国病人》以奥斯卡12提9中的傲人成绩横扫颁奖季,包揽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和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三个重要奖项,票房上更是取得了2.32亿美元的成就。

1997年,格斯·范·桑特的《心灵捕手》获得了9项奥斯卡提名,并给作为男配角的罗宾·威廉姆斯和作为编剧的马特·达蒙与本·阿弗莱克分别送上了小金人,在票房上同样是超过了2亿美元。

《心灵捕手》

哈维不仅在艺术电影上慧眼独具,在商业片上更是如此。

1997年,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带着《魔戒》(一译“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的电影改编计划叩响了米拉麦克斯的大门。哈维相中了它在商业上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同意为电影投资,买下了小说的改编权,参与电影的制作。

然而,作为具有相当预算规模的电影项目,《魔戒》在经过迪士尼的审核后被拒绝了,原因是迪士尼不喜欢背靠背拍摄两部的计划,希望杰克逊能够把它合成一部电影来拍。

导演彼得·杰克逊和《指环王》剧组合影

双方不欢而散,杰克逊转向新线影业,米拉麦克斯把两本小说的改编权以12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仅保留5%的电影分红权,其中一半归韦恩斯坦兄弟所有。或许正是因为过于高昂的版权费用,新线决定把《魔戒》拓展成三部曲来拍,彼得·杰克逊也在监制一栏保留了韦恩斯坦兄弟的名字,以表敬意。

虽然曾辅助多部电影获得各类奖项,但哈维·韦恩斯坦的野心并没有就此满足。他不愿当那个奥斯卡获奖影片背后的“监制”,他也不愿再给别人做嫁衣。他要亲自把一部影片以制片人的身份运作进奥斯卡,他要登上奥斯卡的领奖台,他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小金人的底座上。

1998年前后,当一部英国古装爱情片,一个曾被环球影业叫停的电影项目摆在哈维·韦恩斯坦办公桌前的时候,他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国王的加冕,还是下流之路?

《莎翁情史》早在八十年代末就已经开始筹拍,经过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修改剧本后,于1991年在环球影业立项。当时的女主角是茱莉娅·罗伯茨,她坚持要让丹尼尔·戴-刘易斯演男主角,但戴-刘易斯对这个角色不感兴趣,于是罗伯茨在开拍前六周也退出了。项目停摆。

当剧本递到米拉麦克斯的时候,韦恩斯坦看中了这部电影的颁奖季潜力,他带着4000万美元的投资,以制片人的身份运作这部电影。他选用约翰·麦登当导演,并成功说服本·阿弗莱克来演一个小角色。

本·阿弗莱克《莎翁情史》

在女主角维奥拉的选角上传言很多,格温妮丝·帕特洛赢得奥斯卡奖后传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有传闻说格温妮丝·帕特洛是从薇诺娜·瑞德的手里抢来的这个角色,剧本曾被递给瑞德,被去家里玩的帕特洛“捡到”了。帕特洛则说自己是被邀请去试镜的。

格温妮丝·帕特洛《莎翁情史》

无论内幕如何,帕特洛拿到了这个角色,这一事件直接导致瑞德和帕特洛的决裂——她们俩分别在与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谈恋爱。后来帕特洛跟阿弗莱克分手,她差点退出了这个项目。凯特·温斯莱特曾是人选之一,但她在《泰坦尼克号》之后更偏好非主流一点的独立电影。

《莎翁情史》于1998年3月开拍,6月关机,12月上映。在12月3日的纽约全球首映式上,韦恩斯坦请来了当时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来主持首映礼。他的野心展露无遗。

希拉里·克林顿现身首映礼

为什么韦恩斯坦对奥斯卡这么着迷?一方面,他是切实地崇拜奥斯卡,他认为奥斯卡就是美国电影的诺贝尔,获得奥斯卡能让人在美国电影史上留名;另一方面,奥斯卡能够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让本来票房不好的艺术电影获得成倍的收益——经过韦恩斯坦运作的《低俗小说》、《英国病人》和《心灵捕手》均获得了超过两亿美元的票房。

《拯救大兵瑞恩》

因此,《莎翁情史》从一开始就是瞄准着最终的小金人去的,但是,在当年的颁奖季中,最大的种子选手其实并不是它,而是梦工厂出品,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拯救大兵瑞恩》。《拯救大兵瑞恩》是在当年7月份上映的,因此梦工厂当时的公关目标是要让评委记住这部电影。

《莎翁情史》则完全不同。经过了《英国病人》之后,韦恩斯坦深谙公关和宣传对于运作一部颁奖季电影的重要性。他将《英国病人》的策略用到了《莎翁情史》身上——一切都要“最”,最大篇幅的广告,最多的公关活动,最频繁地联系奥斯卡评委。

《英国病人》

他发动公司的公关部门去给各家媒体打电话,请求他们为《莎翁情史》留最多版面的广告位,而且要求免费的广告位。公司内部的高层都对韦恩斯坦的要求感到惊诧,无论从时间还是要求上媒体都不可能接受,但韦恩斯坦的电话确实达到了效果——《纽约时报》给《莎翁情史》提供了六页的广告位。

“如果你不张嘴,那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是韦恩斯坦的名言。他知道,没有任何桂冠是不带血的。

他还试图让广告看起来具有高级感,他针对不同的媒体选用了不同类型的广告,在《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刊登的是黑白广告,而在《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则选择的是大篇幅的跨页广告。

《莎翁情史》颁奖季宣传海报

除了媒体广告外,韦恩斯坦还制作了十万份纸质广告页,让员工们在洛杉矶各处发放,曾有报道说,洛杉矶的每一间星巴克都能看到《莎翁情史》的广告。

《莎翁情史》大量投放的广告引起了梦工厂的注意,后者加大了在《拯救大兵瑞恩》广告上的预算,两家公司开始比赛谁的广告更多。

米拉麦克斯的高层曾透露公司一直在追踪记录广告的数量,但韦恩斯坦本人否认了这个说法,他说他们没有记录,他只是请沃伦·比蒂帮忙计数,比蒂和两边的关系都很好,“他是中立的”,但梦工厂的市场总监泰瑞·普锐斯则声称从未听说过这个说法,也并不相信,“沃伦·比蒂参加的可是我的婚礼”。比蒂本人则拒绝就此事发表任何看法。

除了大面积的广告外,韦恩斯坦还举办了很多“奥斯卡派对”,旨在让剧组成员能和奥斯卡评委近距离接触。早在《我的左脚》时期,韦恩斯坦就意识到想要得奖,就必须要让演员和评委走得更近。

“奥斯卡派对”的形式并不是韦恩斯坦发明的,但韦恩斯坦把它用到了极致,从规模和数量上都史无前例。他还成功地说服电影的演员们也加入到“奥斯卡派对”的宣传中,而且不收出场费。他只有一句话:“想要获奖就得这么干,你也想获奖,对吗?”

格温妮丝·帕特洛的表演曾在之前的电影《爱玛》中获得过相当的关注度,但最终未能提名,因此她对《莎翁情史》的公关活动相当重视。在此之前,《心灵捕手》和《泰坦尼克号》的成功表明,明星亲自参加电影的公关活动有利于电影票房的增长。既能提高曝光度,增加获奖的胜算,又能为电影带来收益,这样双赢的局面,所有人都能笑到最后。

《爱玛》

除了增加剧组的曝光度外,韦恩斯坦还花了很多钱在宴请奥斯卡评委和组织放映会上。根据奥斯卡的投票规则,最佳影片是由(奥斯卡)学院成员集体投票选出的,因此他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接触到最多的成员,因为他们都是评委。

韦恩斯坦专门打电话给那些年老的、不被重视的学院成员,为他们组织专门的放映会,招待他们,亲切地向他们送去问候,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继而投票给《莎翁情史》。

韦恩斯坦有一个很长的名单,上面写满了学院成员的名字和电话,一个个地问他们是否拿到了《莎翁情史》的录像带,问他们是否看了电影,问他们对电影的看法,并游说他们给电影投票。他甚至在电影粗剪尚未完成的时候就开始了媒体看片会,这是他在《英国病人》时学来的一招——没必要等成片出来再看片,可以给媒体们直接看粗剪的片段,继而抢占舆论的先机。

为了讨好学院的欧洲成员,韦恩斯坦还在媒体上造势,大肆宣扬《莎翁情史》的英国元素,声称“这是一部在英国拍摄的英国古装片”,并夸大朱迪·丹奇和作为编剧的汤姆·斯托帕德在电影中的贡献,好为电影增加来自欧洲的高级感。(事后证明,这个做法很有效,两人都获得了奥斯卡奖,但同样争议不断。尽管朱迪·丹奇的演技毋庸置疑,但凭借仅八分钟的表演就拿到最佳女配角奖实在有待商榷。)

朱迪·丹奇在片中的戏份并不多

韦恩斯坦的一系列做法引起了业内的非议,但他是一个善于在规则边缘行走的人。学院禁止制片方直接宴请学院成员,韦恩斯坦就在宴会上塞了其他的名人,把它包装成一个普通的社交晚宴;学院禁止制片方贿赂学院成员,他们就雇佣那些退休或者半退休状态的学院成员,名义上是为电影工作,实际上是让他们给《莎翁情史》投票。

有传闻说,韦恩斯坦让公关人员游说评论家,让他们在报纸上中伤《拯救大兵瑞恩》,同时在业内散布谣言,说这电影只有前二十分钟能看。这个说法传到了梦工厂的耳朵里,市场总监普锐斯找到斯皮尔伯格商量对策。斯皮尔伯格本人并不相信传闻,也不想让梦工厂的人参与到这场互相泼脏水的闹剧中。他说:“无论如何,我都不希望你下场去和哈维·韦恩斯坦缠斗。我不想要任何的负面公关行为。”

“史蒂文很尊敬学院,他对奥斯卡有着孩子一样的敬畏心。”普锐斯说。

《拯救大兵瑞恩》

米拉麦克斯方面否认了该传闻的说法。韦恩斯坦对于这些说法也表示很愤怒,他因此而大发雷霆。米拉麦克斯的高层都表示“尽管他(哈维)做这种事并不让人意外,但我确实没听说他做了”。

韦恩斯坦本人则对《拯救大兵瑞恩》称赞不已,他曾给斯皮尔伯格写信表示祝贺,认为“它是传世杰作……当年最好的电影”,米拉麦克斯的高层也透露,韦恩斯坦曾在私下说他很喜欢《拯救大兵瑞恩》。

学院方面表示,他们听到过关于韦恩斯坦违规操作的传闻,但他们无法确认真伪。

在奥斯卡提名公布后,《莎翁情史》以13项提名领跑,《拯救大兵瑞恩》以11项提名紧随其后。尽管获得了最多的提名,《莎翁情史》仍然不是最大的种子选手,因为《拯救大兵瑞恩》的影片质量实在太强了。

在最佳影片颁奖前,《莎翁情史》获得了六个奖项,包括格温妮丝·帕特洛的最佳女主角奖;《拯救大兵瑞恩》同样跟得很近,五项大奖,而斯皮尔伯格的最佳导演奖加大了《拯救大兵瑞恩》获奖的可能。

《拯救大兵瑞恩》在金球奖获奖

当哈里森·福特出现在台上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拯救大兵瑞恩》赢定了,包括韦恩斯坦和米拉麦克斯的高层——因为福特和斯皮尔伯格是好友多年,学院安排福特颁奖就是为了把最佳影片的桂冠送给斯皮尔伯格。(后来学院安排过几次类似的事情,比如让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科波拉和乔治·卢卡斯给同为“电影小子”的马丁·斯科塞斯颁奖,以及让德尔莫·吉尔-托罗给同为“墨西哥三杰”的阿方索·卡隆颁奖)。

当福特宣布《莎翁情史》获奖时,《莎翁情史》的所有工作人员都站起来欢呼,目送哈维·韦恩斯坦和其他四位制片人走向领奖台,而梦工厂的人则如同被扇了巴掌一样怒火中烧,愤而离席。在学院为获奖者们举办的州长晚宴(Governor Ball)上,《拯救大兵瑞恩》那一桌的每个人都情绪低落,韦恩斯坦走过去祝贺斯皮尔伯格获奖,斯皮尔伯格扭头就走。

《莎翁情史》庆功宴

“史蒂文再也不对哈维有任何天真的想法了。”普锐斯后来接受采访时说道。

错失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斯皮尔伯格和哈里森·福特(右)

经此一役,哈维·韦恩斯坦成为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制片人之一,他不仅证明了自己作为幕后推手强大的执行力,也证明自己是受到奥斯卡认可的电影制作人。从《莎翁情史》的筹备开始,韦恩斯坦就在为最终登上领奖台而准备着,他的目标如此明确,在面对《拯救大兵瑞恩》这样强劲的对手时,他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血路,以各种手段来达到目的,并不在乎光彩与否。他不是等待加冕的国王,他是从教皇手里抢来皇冠,自己戴在头上的拿破仑。

《莎翁情史》至今仍是近几十年来奥斯卡最具争议的最佳影片,这和它的自身质量关系并不大,是在于它是击败了谁才登上奥斯卡宝座的。自2017年韦恩斯坦性侵案曝光以来,作为韦恩斯坦最大战果的《莎翁情史》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当人们重新审视1998年到1999年的颁奖季时,除了惊叹、愤慨于韦恩斯坦高超的手腕,也不禁在思考,奥斯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莎翁情史》的奥斯卡获奖者合影

早在九十年代,韦恩斯坦暴力专断的工作作风已经引起了很多周围人的不满,在经过《莎翁情史》的胜利后,他的坏脾气似乎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一路朝着“暴君哈维”的形象越走越远。他的行事风格让他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也让他树敌不断,随着成功的增加,他的野心和欲望日在日渐膨胀。

他来了,他看见,他征服

在韦恩斯坦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之后,韦恩斯坦成为了好莱坞的风云人物,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找到他,或是希望能够借助他的影响力发行自己的电影,或是希望通过他能沾得一两个电影奖的提名。就像“马太效应”一样,越来越多的好电影找到他,他则通过运作这些电影获得奥斯卡提名,再一次巩固自己的名声,建立一个强大的关系网。

《浓情巧克力》电影海报

2001年,韦恩斯坦监制、米拉麦克斯发行的影片《浓情巧克力》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六个奖项,米拉麦克斯发行的影片《意外边缘》提名了最佳影片等五个奖项,同年发行的《BJ单身日记》提名了最佳女主角。

《BJ单身日记》电影海报

2002年,韦恩斯坦参与制片了马丁·斯科塞斯的《纽约黑帮》,该片一共获得了十项奥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斯科塞斯的最佳导演和戴-刘易斯的最佳男主角。

这部影片原本在2001年就完成了,为了获得更好的颁奖季成绩,韦恩斯坦把它压到2002年才上映。同年,韦恩斯坦还监制了影片《芝加哥》,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是千禧年后歌舞片小复兴阶段的作品之一,获得了十二项奥斯卡提名,并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六个奖项。

马丁·斯科塞斯在《纽约黑帮》的片场

在当年五个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中,米拉麦克斯发行的就占了其中的三个:《纽约黑帮》《芝加哥》和《时时刻刻》。剩下的两部分别为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2》和罗曼·波兰斯基的《钢琴家》,韦恩斯坦还出现在了前者的感谢名单里。

《芝加哥》

《时时刻刻》是米拉麦克斯和制片人斯科特·鲁丁共同制作的影片,由妮可·基德曼、朱莉安·摩尔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在当年的柏林电影节创下三个人共领影后的记录,并在之后把妮可·基德曼送上奥斯卡影后的宝座。

斯科特·鲁丁是天赋极高的制片人,从做剧场起家,一共获得过十七座托尼奖,后来又转向电影领域。他在28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二十世纪福斯制作部门的主管,后来几经周折和派拉蒙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逐渐进入电影制片业。在1998年凭借一部《楚门的世界》而名声大噪。他和韦恩斯坦一样拥有“暴君”的头衔,名声极差,被称为“好莱坞最大的混蛋”。

《时时刻刻》

在合作《时时刻刻》期间,两位“暴君”产生了无数的纷争,从电影制作阶段一直打到颁奖季公关,从此结下梁子,后来数次在奥斯卡的现场带着各自的作品单兵相接。

斯科特·鲁丁(右)和《时时刻刻》的主演之一梅丽尔·斯特里普

2003年,米拉麦克斯陆续发行了《怒海争锋》《冷山》和《杀死比尔》;2004年,发行《杀死比尔2》《BJ单身日记2》和《飞行家》。这些影片既获得了主流的关注,又获得了不少提名。

我们可以看到,发行具有奥斯卡相的美国艺术电影不再是韦恩斯坦的唯一目标,随着他的影响力日渐增长,他开始扩张自己的版图,其中一项就是发行外国影片,而他的卖点则是通过他熟悉的公关手段来为电影获得更高的票房。

安东尼·明格拉(右一)和裘德·洛与妮可·基德曼在《冷山》的拍摄现场

早在九十年代,韦恩斯坦的米拉麦克斯就已经接触过外国电影发行业务,并且他的其中一个技法便是将外国电影重新配音剪辑来迎合美国观众的习惯。

在负责戛纳金棕榈获奖影片《霸王别姬》的北美发行时,韦恩斯坦将这部电影进行了重新剪辑,删掉了二十分钟的内容。这一破坏电影完整性的举动引起了当时的戛纳评审团主席,法国导演路易·马勒的不满,他认为“删掉这二十分钟让这部电影反而更长了,因为它变得前言不搭后语,让人无法忍受”。

《霸王别姬》的北美版海报,右下角可以看到米拉麦克斯的标识

除了重新剪辑外,为了照顾美国观众不爱看字幕的习惯,韦恩斯坦还喜欢给外国电影加上英文配音,但往往因为配音版本反映不佳而作罢,其中就包括《少林足球》和《英雄》两部影片。

在重新剪辑上,“剪刀手哈维”也不是没有踢到过铁板。在负责《幽灵公主》的发行时,宫崎骏曾被曝给韦恩斯坦寄过武士刀,上面贴着“不许剪辑”的字条。宫崎骏本人否认自己寄过刀,说是他的制片人寄的,但他确实因为剪辑的事情和韦恩斯坦闹得不快。

《幽灵公主》

中国导演冯小刚曾爆料,韦恩斯坦兄弟在国际电影节的市场上通过高价的噱头拿下外国电影的发行权,挤走其他买家后再以低价买入,以此获益。被韦恩斯坦欺压过的并不止有中国电影人,还有很多被韦恩斯坦雇佣到好莱坞拍电影的外国电影人。

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曾经为米拉麦克斯拍摄过电影《变种DNA》,鲍勃·韦恩斯坦看到从片场发回的素材之后,他认为目前的电影还不够恐怖,因此和德尔-托罗发生了争执。他直接飞往多伦多的片场来“指导”德尔-托罗的导演工作,甚至中途想要换导演。

《变种DNA》

经过多方协调,韦恩斯坦做出了让步,但是仍然把最终剪辑权牢牢地控制在手中。电影的制片人曾说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就像“在战俘营当囚犯”一样,而德尔-托罗则至今认为和米拉麦克斯的这次合作就像是噩梦一样。

很多人把韦恩斯坦的行为归咎于他偏执专断的性格和对控制欲的满足,但韦恩斯坦自己则否认了这种说法。他声称“我又不是剪着玩儿的,我是因为工作需要。我的一生只忠于电影。”

通往帝制的路

韦恩斯坦专断的作风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但导致他们与迪士尼决裂,离开米拉麦克斯的原因更多是由于经济上的分歧。

随着韦恩斯坦的版图越来越大,米拉麦克斯越来越少地涉及独立电影业务,逐步涉足主流电影制作,这和迪士尼当初收购米拉麦克斯的初衷相背离。时任迪士尼总裁罗伯特·艾格曾表示,韦恩斯坦治下的米拉麦克斯的收益情况也不够乐观,而韦恩斯坦方面则强调米拉麦克斯是仍然是盈利的。

韦恩斯坦影业(The Weinstein Company)公司标识

经过多次协商,2005年3月,双方宣布不再继续合作关系。韦恩斯坦出走,创立“韦恩斯坦影业”,迪士尼得以保留米拉麦克斯的名义,而鲍勃创立的专门发行恐怖片和青春片的下属厂牌“次元影业”则归韦恩斯坦所有。

韦恩斯坦出走的时候,从米拉麦克斯带走了一批电影从业者,其中包括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和《罪恶之城》的导演罗伯特·罗德格里兹。迪士尼也调整了米拉麦克斯的经营方向,更专注于低成本的独立片制作。至此,米拉麦克斯走上了下坡路。

昆汀和罗伯特·罗德格里兹

离开了迪士尼,韦恩斯坦终于摆脱受制于人的处境,彻底掌握受众电影的生杀大权,但这也意味着也失去了一个巨大的资金来源,使得韦恩斯坦的元气大伤,虽然有高盛十亿美元的投资,2005年,韦恩斯坦影业发行了四部电影,除了其中一部动画电影《小红帽》外,其他的三部票房和口碑平平。

为了能够更大程度地拓展业务,2006年韦恩斯坦和米高梅达成了一个短暂的发行协议,由米高梅负责影片的影院发行工作,而韦恩斯坦影业则保留影片的长期拥有权。这个协议在2008年结束。

之后,韦恩斯坦又陆续拓展自己在电视和电影租赁的业务,仍然效果平平。在电影业务上,韦恩斯坦一方面继续通过次元影业来制作青春片和恐怖片,一方面也在积极地寻找能够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的电影项目。

就在韦恩斯坦深陷泥潭的时候,他们的老对手斯科特·鲁丁却在奥斯卡上春风得意,大显身手。值得一提的是,在韦恩斯坦离开米拉麦克斯后,鲁丁也离开了派拉蒙,和迪士尼达成了五年的优先合作协议,其中一项条款就是允许他在米拉麦克斯的厂牌下制作电影。

《女王》

2006年,鲁丁带着《女王》和《丑闻笔记》杀入颁奖季,前者获得六项提名并帮助海伦·米伦获得影后,后者也获得了四项提名。

2007年,鲁丁同样拿出了两部电影“冲奥”,但这一次他准备得更为充分,这两部作品分别是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和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血色将至》,两部电影双双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前者更是拿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四个重量级奖项,《血色将至》也成就了丹尼尔·戴-刘易斯的第二尊影帝。

丹尼尔·戴-刘易斯《血色将至》

颁奖典礼上,鲁丁和科恩兄弟作为制片人上台领奖,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获得奥斯卡、艾美奖、托尼奖和格莱美这四个娱乐业大奖的制作人。

而在这一年,韦恩斯坦连一个提名都没有。

然后,《朗读者》出现了。

《朗读者》

这是一部从开始就纷争不断的电影。早在1998年,《英国病人》的导演安东尼·明格拉就买下了这部电影的版权,并打算亲自改编并执导,但这部电影直到2007年,英国剧作家戴维·黑尔受托写完剧本后才开始制作,制片人是明格拉,《翻译风波》的导演西德尼·波拉克和斯科特·鲁丁,韦恩斯坦监制,韦恩斯坦影业发行。

2007年9月,《时时刻刻》的导演斯蒂芬·戴德利作为导演加入,电影立刻开始拍摄。当时掌镜的摄影师是罗杰·迪金斯,因为女主角一直定不下来,所以迪金斯主要拍摄的是拉尔夫·费因斯的成年男主角戏份。

戴德利和小说原作者本哈德·施林克最开始中意的女主人选就是凯特·温斯莱特,但温斯莱特那个时候在拍萨姆·门德斯的《革命之路》,还是她亲自挑选的剧本,因此角色交到了妮可·基德曼的手上。基德曼同期在拍摄巴兹·鲁赫曼的《澳洲乱世情》,剧组表示可以等她拍完,于是在10月暂停了拍摄。迪金斯转去拍了鲁丁的另一部电影《虐童疑云》。

《革命之路》

《澳洲乱世情》

2008年1月,基德曼马上要进组拍摄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怀孕了,随后便退出了这个项目。与此同时,温斯莱特的档期已经空出来了,因此她重新回到了剧组。迪金斯因为在拍摄《虐童疑云》以及准备科恩兄弟的新片《严肃的男人》没有办法重新掌镜,剧组找了《丑闻笔记》的摄影师克里斯·门格斯替代。

3月,《朗读者》终于在坎坷中开机了,但电影的厄运还没有结束。同月,安东尼·明格拉去世;5月,西德尼·波拉克去世,另有两位制片人来接手他们的工作。7月,电影的拍摄终于结束。然而,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导演斯蒂芬·戴德利(左一)在《朗读者》拍摄现场

韦恩斯坦希望电影能在9月或者10月完成,以满足当年金球奖的报名截止日期,但当时的导演戴德利身上还有《跳出我天地》的音乐剧合同,合同要求他从7月到11月必须待在剧场排剧,因此他在8月底写信给韦恩斯坦,表明自己没有希望在08年底完成这部电影,希望能够推迟到2009年再上映。对此,鲁丁表示支持。他声称是希望以这部电影的质量优先,但韦恩斯坦则四处散播流言,说鲁丁手上已经有《虐童疑云》和《革命之路》两部电影要参加当年的颁奖季,其中一部也是凯特·温斯莱特主演,他不希望自己再多一个电影来分流掉选票,因此才会支持戴德利推迟上映的想法。

《虐童疑云》

韦恩斯坦非常坚决地要让《朗读者》加入当年的颁奖季。他先是在8月底的一场试映会上搞暗箱操作,来表示电影的口碑已经很好可以上映了;然后他又去骚扰明格拉的遗孀和波拉克的家人,要求他们把两位已故制片人的剪辑权转移到他手里;同时他又声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两位已故制片人的敬意。

当时有内部消息称,韦恩斯坦执意要让《朗读者》上映的原因在于公司的资金出了问题,只有让《朗读者》赶在08年底上映并参与颁奖季,才能有机会解决问题。温斯莱特、戴德利和鲁丁曾威胁韦恩斯坦,如果他执意要推进电影上映,他们则拒绝参与任何公关活动,这对韦恩斯坦的得奖策略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9月底,各方终于达成一致,电影将在12月上映。几天后,鲁丁退出《朗读者》,并放弃制片署名权。这一举动表示哈维·韦恩斯坦与斯科特·鲁丁的彻底决裂。

凯特·温斯莱特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在一地鸡毛中,《朗读者》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五项奥斯卡提名,凯特·温斯莱特获得最佳女主角奖;而斯科特·鲁丁的另外两部影片则颗粒无收。

有评论认为,是韦恩斯坦由女配转投女主的策略使得温斯莱特最终得奖,因为在稍早的金球奖中,温斯莱特分别以《革命之路》和《朗读者》获得最佳女主角与最佳女配角奖,而等到奥斯卡提名的时候,温斯莱特是以《朗读者》的女主角提名的;也有消息称配转主是投票时评委们选的,和韦恩斯坦无关。真相现在已经无从知晓了。但可以确定的是,温斯莱特对韦恩斯坦的印象很不好,她在奥斯卡的领奖感言中故意没提韦恩斯坦的名字,她事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并不欣赏韦恩斯坦的工作方式。

《朗读者》让韦恩斯坦重新获得奥斯卡的青睐,他乘胜追击,监制了《无耻混蛋》和并制片了歌舞片《九》,试图复刻当年《芝加哥》的成功。这一年的奥斯卡对最佳影片提名从五个增加到了十个,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耻混蛋》成功地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但《九》却以烂番茄40%鲜和Metacritic评分49/100的成绩哑火了。

昆汀·塔伦蒂诺(左四)和《无耻混蛋》的演员们

《九》具备一个冲奥片的所有元素:改编自同名百老汇热门音乐剧,原剧因取材费里尼的《八部半》而名声大噪;导演罗伯·马歇尔率领《芝加哥》的原制作班底,大刀阔斧地对原音乐剧进行重新演绎;演员名单更是星光熠熠:奥斯卡影帝后丹尼尔·戴-刘易斯、玛丽昂·歌迪亚和妮可·基德曼,西班牙性感女神佩内洛佩·克鲁兹,老戏骨索菲亚·罗兰和朱迪·丹奇,热门影星凯特·哈德森和当红歌手菲姬。

《九》韩国版电影海报

这还仅仅是参演人员名单,当初《九》公开试镜的时候,安妮·海瑟薇、哈维尔·巴登、凯瑟琳·泽塔-琼斯、凯特·霍姆斯、黛咪·摩尔和芭芭拉·史翠珊都曾经在试镜名单中。戴-刘易斯为了片中意大利导演的角色特意学了一口意式英语,基德曼继《红磨坊》后第二次在大银幕开嗓,哈德森则在生完孩子后四周后就匆匆进组排练舞蹈。

电影有一个相当震撼的开场,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上,基德曼给了戴-刘易斯惊艳一吻后匆匆消失在黑暗中,歌迪亚、科鲁兹、哈德森、丹奇、罗兰和菲姬陆续出场,戴-刘易斯上蹿下跳,四处奔跑,最后所有的女演员站在台上,男主角仰望着他们。

然而,这个惊艳的开场并不能扭转整部电影的颓势。8000万美元成本的《九》仅仅获得了5400万美元的票房,电影扑街后,苦于票房毒药身份的妮可·基德曼炒了多年的经纪人。

《九》

所以,《九》为什么失败了?大部分评论家对明星们的表演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但韦恩斯坦太过于急切地想要成功,他在电影里塞了太多的明星,这些明星都太抢眼了,以至于整部电影变得混乱不堪,分不清主次。

歌舞片在千禧年后的回暖也已经结束,不再受到好莱坞的青睐。这一年的奥斯卡更是群英荟萃:《阿凡达》、《拆弹部队》、《无耻混蛋》、《第九区》、《严肃的男人》、《在云端》、《飞屋环游记》、《弱点》、《成长教育》和《珍爱》,即使是十部最佳影片的提名容量和韦恩斯坦呼风唤雨的公关能力,也容不下一个结构混乱、不知所云的歌舞片。

七位女星在电影《九》的拍摄现场

就在韦恩斯坦经历滑铁卢的时候,他的宿敌斯科特·鲁丁也不太好过,这一年他推出了三部影片《朱莉和茱莉娅》、《爱是复杂》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前两部影片叫座不叫好,大部分的正面评价集中在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表演上(两部都是她作主角),后一部叫好但不叫座,票房勉强够回个本。

然而,这对老冤家还是在2011年的奥斯卡上短兵相接了。韦恩斯坦在09年9月买下了英国电影《国王的演讲》的发行权,该片于12月开机,2010年1月中旬结束拍摄,9月全球首映;鲁丁制片的《社交网络》于09年10月开机,10年6月上映。除了这两部影片之外,两人还各自带了大卫·O·拉塞尔的《斗士》和科恩兄弟的《大地惊雷》杀入当年的颁奖季。

导演汤姆·霍珀(中)和科林·菲尔斯与杰弗里·拉什在《国王的演讲》拍摄现场

《国王的演讲》和《社交网络》是当年呼声最高的两部影片。《国王的演讲》比较传统,符合韦恩斯坦一贯的选片标准:年代戏、英国王室主题、欧洲演员、文学化的剧本与顺应主流的价值观。《社交网络》更紧跟时代潮流:热门互联网公司题材、非线性叙事、电子乐配乐、强烈风格化的导演和似是而非的道德抉择。

《社交网络》导演大卫·芬奇(右)与编剧艾伦·索金(左)

最终,《国王的演讲》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四个奖项,而《社交网络》拿下了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原创配乐不幸败北。

从评论界的反馈来看,《社交网络》似乎比《国王的演讲》的呼声还高,因为它让人眼前一亮,但当《国王的演讲》获得最佳影片时,大家似乎也并不意外。

除去我们早已见识过的韦恩斯坦高超的公关手腕之外,《社交网络》输在了太过“新”的这一点上。就像前一年《阿凡达》输给《拆弹部队》一样,奥斯卡已经开始走向保守,而《社交网络》的“有道德争议的互联网天才成功记”的故事明显不如《国王的演讲》那种“有缺陷的国王努力成为一个明君”的故事更符合老派评委的胃口。

《国王的演讲》获奖制片人与斯皮尔伯格合影

第二年,战火再燃。韦恩斯坦监制并发行的《艺术家》对战鲁丁双保险《点球成金》和《特别响,非常近》。韦恩斯坦卫冕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同时韦恩斯坦影业发行的电影《铁娘子》为梅丽尔·斯特里普赢来了她的第三个奥斯卡奖。

韦恩斯坦连续两年暴击了鲁丁之后,似乎完全掌握了奥斯卡的“公式”。13年,韦恩斯坦发行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和《被解放的姜戈》分别获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奖。

14年的《菲洛梅娜》和《八月:奥色治郡》、15年的《模仿游戏》、16年的《卡罗尔》和17年的《雄狮》也都获得了相应的提名。鲁丁当然也没有气馁,陆续推出了《月升王国》《弗朗西斯·哈》《布达佩斯大饭店》《性本恶》《乔布斯传》《藩篱》和《伯德小姐》。

红毯上的哈维·韦恩斯坦

就在两人的厮杀似乎没有尽头的时候,好莱坞的格局却悄然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新兴的公司比如A24开始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一些老派的独立片公司如焦点影业、福克斯探照灯和索尼经典开始回春,重新获得奥斯卡的青睐。

虽然如此,但韦恩斯坦仍然是好莱坞最大的拥王者,也是最有权势的制片人之一。截止到2016年,他的名字在奥斯卡获奖感言中出现了34次,是次数第二多的,仅次于斯皮尔伯格的43次,且大多数时候都被比作“神”。

罗马烧了吗?

就在韦恩斯坦像尼禄一样自顾自地弹着琴,享受着自己的成功睥睨众生的时候,他却不知道,罗马已经开始烧了。

在韦恩斯坦还在米拉麦克斯的时候,金钱的阴影就一直伴随着他。当年,迪士尼和韦恩斯坦兄弟分手的最大原因就是在于米拉麦克斯的盈利问题。鲍勃主管的次元影业,因为主攻恐怖片和青春片市场,因此在商业上更加成功,而哈维的项目虽然奖项不断,但始终是在艺术电影的范畴,和主流的商业电影无法比肩,而随着哈维的野心越来越大,他在电影上要求的预算越来越高,这最终导致了迪士尼和韦恩斯坦的分手。

离开迪士尼后,韦恩斯坦兄弟一直在拓宽自己的业务,而这些投资基本上都不太成功。在2006年,韦恩斯坦投资了一个名为Genius的视频平台,这个平台后来破产,让他们的这一笔投资打了水漂。他们还试图投资时尚品牌、纸质杂志、社交网站和有线电视,这些项目也都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哈维·韦恩斯坦和鲍勃·韦恩斯坦

直到2009年,他们对公司进行了重组,将公司的业务重心重新放回到电影制作上。2010年,由于电影《九》的票房惨剧,韦恩斯坦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为了扭转严重的债务问题,他们被迫将公司所拥有一半的电影版权出让给高盛和一些保险公司,这些电影版权后来被AMC买了下来,这才使得韦恩斯坦影业避免了破产的结局。

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后,韦恩斯坦的财务危机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然问题重重。

2013年,韦恩斯坦和米拉麦克斯达成合作协议,以米拉麦克斯投资、韦恩斯坦制片的模式开发更多的电影和电视剧项目,其中包括《莎翁情史》的续集和《心灵捕手》的电视剧版,但是直到2017年韦恩斯坦案事发,这些项目仍然处于策划阶段。

2014年,韦恩斯坦又和世界观娱乐公司达成协议,世界观娱乐将在五年内投资韦恩斯坦的项目,但是由于后来世界观娱乐的财务危机,韦恩斯坦仅在《狂热郁金香》一部电影上拿到了投资。

2015年,韦恩斯坦试图把公司名下的电视部门出售给英国的ITV,但交易未能成功;同年,由于《燃情主厨》的票房失败,韦恩斯坦影业再次宣布裁员50人,并将发行计划从每年18部电影缩减到每年10部,同时减少在电影节购买电影的数量。

《燃情主厨》

除了持续不断的财务问题外,韦恩斯坦的行事风格一直使他饱受争议。所有和他工作过的人,几乎都将他形容成“暴君”,他和制片人争执,他和导演们吵架,他威胁演员们配合自己的公关行为,他赶走不喜欢的记者,他随意地调整电影的内容、上映时间和发行计划,他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绝不罢休的人。他的恶名和他的辉煌成就一样,响彻好莱坞。

然而,所有的剧终有谢幕的一天。

2017年10月5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指控哈维·韦恩斯坦数年来对多位女性实施性骚扰的文章,其中包括女演员罗丝·麦高恩和艾什莉·贾德。文章提出了多项针对韦恩斯坦的指控,包括强迫女性为他按摩、观看他的裸体以及提议通过性交易来帮助她们获得职业上的上升。

随后,韦恩斯坦公开表示道歉,但对于性骚扰女性下属的指控进行否认,并宣布暂时从韦恩斯坦影业离职,接受心理咨询。10月8日,韦恩斯坦影业宣布将哈维·韦恩斯坦从董事会中除名,立即生效。

10月10日,《纽约客》刊文,又有13名女性对韦恩斯坦发表指控。其中三人,包括女演员艾莎·阿基多、露西娅·斯托勒和一位匿名人士,指控他强奸,并给出了详细的时间地点。格温妮丝·帕特洛和安吉丽娜·朱莉也表示曾遭到过韦恩斯坦的性骚扰。韦恩斯坦对以上指控表示强烈否认。同日,韦恩斯坦的妻子乔吉安娜·查普曼宣布要与韦恩斯坦离婚。

10月12日,美国与英国警方就1980年到2004年之间的相关指控进行调查。

10月14日,主办奥斯卡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投票决定将韦恩斯坦除名。10月17日,哈维·韦恩斯坦宣布辞去韦恩斯坦影业的所有职务。

10月27日,由于韦恩斯坦影业拒绝提供相关资料给韦恩斯坦以供辩护,后者宣布对前者采取相关法律手段。次日,《纽约时报》报道称有人指控韦恩斯坦曾在1970年代于水牛城对其进行性骚扰。10月30日,美国制片人工会将哈维·韦恩斯坦永久除名。

11月2日,女演员帕兹·德拉维尔塔在接受《名利场》采访时表示她曾在2010年于纽约被韦恩斯坦强奸两次。次日,纽约警方就此立案调查。11月7日,《纽约客》披露称韦恩斯坦曾雇佣私人侦探来掩盖自己的性侵行为。同日,美国电视学院宣布将韦恩斯坦除名。11月28日,一位匿名的英国女性对韦恩斯坦发起诉讼,该诉讼被高级法庭受理。

2018年2月3日,英国警方再就三起性侵案进行调查。2月11日,纽约州检察官宣布对韦恩斯坦影业未能保障员工安全提起公诉。

3月20日,韦恩斯坦影业宣布破产。5月1日,艾什莉·贾德起诉韦恩斯坦,表示她曾因为拒绝了韦恩斯坦的性邀请而职业生涯被毁。

韦恩斯坦被捕,面临多项指控

5月25日,韦恩斯坦向纽约警方自首。此时他身负多项指控,包括强奸和其他性侵行为。次日,在支付了100万美元的保释金并同意上交护照以及佩戴GPS后,韦恩斯坦被保释。

5月31日,韦恩斯坦案正式进入庭审环节。6月5日,韦恩斯坦宣布对多项指控进行无罪辩护。在此之后,有多位女性就韦恩斯坦的性侵和性骚扰行为陆续提起诉讼。

哈维·韦恩斯坦在庭审现场

2019年12月11日,韦恩斯坦的保释金从100万美元上升到500万美元,检察官表示原因在于他曾数次试图拆掉电子脚铐。

2020年1月6日,韦恩斯坦案在纽约开庭,同日,洛杉矶郡宣布对韦恩斯坦在当地的强奸案和性侵案提起公诉。2月18日,呈堂公证环节结束,陪审团进入投票环节。2月24日,陪审团宣布认为韦恩斯坦的一级性行为犯罪和三级强奸罪指控有罪。

2020年3月11日,纽约最高法院判韦恩斯坦一级性行为犯罪和三级强奸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23年。至此为止,有超过90名女性对韦恩斯坦提出性侵、性骚扰的指控,其中包括女演员、女编剧、女导演和曾经为韦恩斯坦工作的女性雇员。无数电影从业者对他的行为表示不满和抗议。

韦恩斯坦案的部分公开受害者,还有更多的受害者选择匿名举报

哈维·韦恩斯坦,这个曾经在好莱坞叱咤风云的男人,就以这样狼狈的方式,匆匆退出了舞台。

罗马终于崩溃了。

这里是名利场

回望过去,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价哈维·韦恩斯坦?

客观上来说,他是一位出色的制片人,他擅长自己的工作,有着独到的艺术目光,参与制作了不少富有艺术价值的电影,让一些电影人走上荣誉的颁奖台;但他作为人,有着那样卑劣的性格和品德,让每一个与他工作过的人都对他恨之入骨。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米拉麦克斯的副总裁辛西娅·斯沃兹曾经说过:“……可悲的是,哈维的成功从来没有让他成为一个能够一起共事的好人……像哈维这样病态的人永远想要更多,永远想要获得认可。因此,成功只会让他变得更贪婪。”

他的野心和贪婪最终将他吞噬了。

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呢?而造就了韦恩斯坦这样的怪物,见证一个帝国兴起和衰败的好莱坞又是什么呢?

或许萨克雷早就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这里是名利场,一个穷凶极恶、崇尚浮华、异常愚蠢的地方。这里充斥着谎言、虚伪和自负,虽然热闹非凡,但却道德沦丧,毫无快乐可言。这里的所有人都在为不值得的东西而奋斗。”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study/1164341.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