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编为湖州的人文与历史撰写,主要解答关于湖州的人文与历史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莫干山2007-08-22 16:54
莫干山坐落在德清县西部,原属武康县,为天目山的分支,挺拔峻峭,秀丽多姿。
中心区位于北纬30°36’,东经119°52’,占地4400余亩。
若以荫山为中心,则中华山屏障于西北,炮台山拱卫于东南,武陵山(屋脊头)支撑于东北,而以海拔724米的塔山为最高峰。
整个莫干山地区,东至东南为三桥埠、武康,南至筏头,西至铜岑山,北至龙池山碧坞,东西横亘15公里,南北纵贯12.5公里,方圆百里有余。
莫干山山名,来自干将、莫邪二人铸剑于此的古代传说。
早在春秋末期,群雄争霸,吴王欲争盟主,得知吴越边疆有干将、莫邪夫妇,是铸剑神手,限令三月之内,铸成盖世宝剑来献。
干将、莫邪采山间之铜精,铸剑于山中。
时冶炉不沸,妻子莫邪剪指甲、断头发,发黄士拌揉,作为人状,投之炉中。
炉腾红焰煅锤成雌雄宝剑。
雌号莫邪,雄称干将,合则为一,分则为二,蘸山泉,磨山石,剑锋利倍常。
时莫邪有孕,夫妻俩知吴王奸凶,莫邪留雄剑于山中,干将往献雌剑。
吴王问此剑有何奇妙,干将说:“妙在刚能斩金削玉,柔可拂钟无声。
论锋利,吹毛断发,说诛戮,血不见痕。
”试之果然。
吴王为使天下无此第二剑,杀干将。
十六年后,莫邪、干将之子莫干成人。
莫邪详告家史。
莫干问宝剑何在。
莫邪道:“日日空中悬,夜夜涧边眠。
竹青是我 鞘,黄金遮霜妍。
”莫干机敏,在竹林中黄槿(金)树洞孔内得到干将雄剑。
于是别母亲,持剑赴吴国京城,欲刺杀吴王。
途遇干将好友之光老人。
老人说:吴王禁卫如林,谋刺难成。
若能借得莫干二宝,老人定能谋取吴王之头。
莫干问中哪二宝?老人说:“干将之剑,莫干之头。
”莫干即以剑自割其头,一手献剑,一手献头。
之光老人至吴宫阶下,言献“稀世之宝”。
吴王召见,之光以油鼎煮莫干头,头歌唱,之光邀吴王近看。
吴王至,之光拔剑斩吴王之首,两头相搏于油鼎中。
王头奸凶,之光亦自杀其头,两头共斗王头,得胜。
时二剑化作两巨龙腾空而飞。
后人为纪念莫邪、干将,将其铸剑、磨剑处叫剑池,将剑池所在之山名为莫干山。
这个神话传说,说明莫干山历史悠久。
莫干山隶于武康,而武康“昔在夏为防风,在周为吴越,在七国为春申封属之菰城。
”汉朝吴王濞,就在这里的铜官山炼铜铸钱。
至今铜山寺、铜官庙、铜官桥等名称还留在山南乡村里。
塔山发现的残砖证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塔山建塔;翌年又在铜山建寺。
可见其民富物阜之一斑。
地灵人杰,莫干山历史上出现过的名人,不胜枚举。
近几年来,为适应旅游和避暑,休养的需要,又兴建了公路和不少旅馆、餐厅、休养所,加强了园林建筑和修饰。
莫干山日新月异,变得更加清新美丽了。
泰岱雄,华山险,嵩山峻,黄山雅,峨嵋秀,雁荡奇,名山各有特色。
被誉为“清凉世界、翠绿仙境”的莫干山、与庐山、北戴河、鸡公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 胜地;而在地理位置上又靠近宁、沪、杭经济文化昌盛之区域,交通便利,得天独厚。
在全国名山中,莫干山的绿化程度名列前茅。
荫山周围的毛竹不但茂密,而且特别粗大,高可三四丈,围沿10寸以上。
“毛竹王”的胸径竟有14.8寸,四季常绿的毛竹,每一株都是一柄翠绿清凉的巨伞。
毛竹之外,尚有淡竹、花竹、红壳竹、孵鸡竹、木竹、苦竹、箬竹、紫竹、凤尾竹、象牙竹、乌筋竹、早元竹、桃枝竹、孝顺竹等等,说莫干山是个百竹陈列馆,也可当之无愧。
除了竹,品种繁多的树木,如松、柏、杉、香樟、苦梓、银杏、冬青、石楠、木笔、枫、桐、檀、栎等处处可见。
其中尤其珍贵的树种是冷杉。
至于芸芸灌木丛,攀缘植物和千态万状的花花草草,也纷列杂陈。
这样,乔木、灌木、常绿、落叶、阔叶、针叶,高高低低,造成了名副其实的“翠绿仙境”。
莫干山有句地方谚语:“三胜竹云泉,三宝绿净静”。
“三胜”指竹胜、云胜、泉胜;“三宝”指绿宝、净宝、静宝。
莫干山上多云雾,多风雨。
年平均降水量达1640毫米,比宁、沪、杭都多。
有时雷鸣脚底,云起瓮中;有时日照明霞,虹跨峰峦;忽儿阵云带雨,倾盘泼瓢;忽儿云开天晴,处处朗丽,瞬息千变,都以风云为转移。
陈毅形容莫干山云雾有诗:“莫干好,大雾常弥天。
时晴时雨浑难定,迷失楼台咫尺间。
夜来喜睡酣。
莫干好,雨后看堆云。
片片层层铺白絮,有天无地剩空灵。
数峰长短亭。
” “云胜”如此。
“泉胜”又如何?莫干山山高林密多清泉。
剑池、龙潭是大泉。
其余中泉、小泉、微泉,遍山皆是。
无须“山中一夜雨”,也堪“树梢百重泉”。
淙淙潺潺,丁丁冬冬,嘀嘀嗒嗒,到处是泉水的歌声。
至于莫干山的“绿宝”,则是菁密林茂,是个绿色的海洋。
“净宝”是讲水净和空气洁净。
“静宝”是指环境一片幽静。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韵海楼2007-08-22 16:54 韵海楼在湖州市区飞英公园内,清同治《湖州府志》有载:“韵海楼在府治后。
颜真卿在郡著《韵海镜源》因以为名。”
清康熙五年(1666)曾任湖州知府的吴绮,其《玉楼春词并序》称:“颜真卿守是土,延诸名士作《韵海镜源》一书于上,朱甍画栋,宏敞壮丽,为一郡大观。
”或曰:“真卿著《韵海镜源》本在杼山,后人慕其事而名此楼耳。
”韵海楼始建唐大历八年(773),现在所存的五楹楼屋系清代重建。
这是一座五开间的楼厅,前连长廊,青瓦粉墙,朴素雅洁。
楼前有香樟、女贞等树,登楼可观公园全景,雄胜、凤山、迎春三亭以及假山、水池等尽收眼底。
据颜真卿撰并书的《杼山妙喜寺碑铭》称,《韵海镜源》一书他早年就已着手编纂。
该书是引《法言》、《说文》诸字书,“穷其训解,次以经史子集中两字以上成句者,广而编之,故曰‘韵海’,以其镜照源本,无所不见,故曰‘镜源’。
”颜真卿在唐大历七年(772)到湖州任刺史后,继续从事编纂,并“以俸钱为纸笔费,延江东名士萧存、陆士修、裴澄、陆羽等十余人,笔削旧章,核搜群籍,撰定为三百六十卷。
”这部书稿先在州学“日相讨论至冬”,后移到当时称为“郡之胜绝,游者忘归”的杼山定稿。
当时和颜真卿同在湖州的著名 诗僧皎然曾有《韵海楼诗》赞扬此举,诗道:“世学高南郡,身封盛鲁邦。
九流宗韵海,七字揖文江。
惜赏云归堞,留欢月满窗。
不知乐教乐,千载与谁双!”
《韵海镜源》是一部著名的古代字书,可惜其书早已散失。
州人为表彰颜真卿在文字学上的巨大贡献,乃建韵海楼以纪念之。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府庙2007-08-22 16:55
府庙,在市内府庙前街。
即府城隍庙。
又因正殿四周是封闭型的走马楼阁,神象面向戏台,从高大似殿的庙门望进去,似“庙里有庙”。
故又称“庙里庙”。
据清同治《湖州府志》略载:“府城隍庙在府治东北阜安坊,梁清泰元年十一月敕湖州城隍封阜俗安成王。
宋绍兴间在阜安坊西。
明洪武二年徙于今所。
”其后,明成化、万历和清康照、乾隆各代屡有修建。
同治初毁。
同治十年(1871),郡人沈丙莹、钮福皆、陈烈等募建。
”过去的封建统治者把城隍奉为“主一方之治,能赏善罚恶”的地方尊神。
接历代通例,城隍由朝廷封赠,历史上曾有福国利民之功绩的文臣武将死后为某城城隍,因此,城隍神例有真名实姓。
清乾隆五十七年湖州知府雷轮所撰并书的《重修城隍庙记》(此碑现仍立在府庙内)称:“神(指本府城隍)于后唐清泰元年封阜俗安城王,前明洪武年间封威灵公,第有爵号而不著姓名。
其以姓名称,则自陆稳一碑始。
”同治《湖州府志》载,陆稳为湖州人,他于明万历元年曾撰写过《湖州府城隍劳公神庙碑》(今已不存),湖州府城隍即是明代成化八年(1472)来湖州为知府的劳钺。
劳钺,清同治《湖州府志》有传。
明弘治《湖州府志》亦有载:称其“字廷器,九江人,进士,成化八年知湖州。
勤慎梗介,政多恺悌。
建府学及城隍庙,工程 浩繁,而财力不匮。
尝纂郡志。
”他修的明成化《湖州府志》今尚存。
解放前府庙正殿前的大门上悬着“劳公祠”三个大字。
传说劳钺帮老百姓治虫,自己吃蝗虫而死。
这个传闻表达了百姓对他的爱戴。
府庙除戏台、庙门已毁外,其余尚存,旧时也如同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一样,除了宗教活动以外,又是当地群众的娱乐场所,一年四季不断地有走江湖的戏剧、说唱、杂耍、魔术等卖艺人来此演出。
它又是说唱湖州大书,湖滩的发源地。
抗战前还办过国货商场。
这里有各色小吃、百货 府庙除戏台、庙门已毁外,其余尚存,旧时也如同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一样,除了宗教活动以外,又是当地群众的娱乐场所,一年四季不断地有走江湖的戏剧、说唱、杂耍、魔术等卖艺人来此演出。
它又是说唱湖州大书,湖滩的发源地。
抗战前还办过国货商场。
这里有各色小吃、百货零售。
也有星相卜卦、测字算命等的迷信职业者骗钱混饭,可谓五光十色无奇不有。
解放后,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府庙昔日那种畸形的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四周的走马阁已破败不堪,仅存的文物就是建于光绪七年的一座石结构建筑的井亭,东面石柱刻有对联:
峙向真庭,最宜皓月流辉,明霞散绮;
汲从宝地,应悟原泉有本,止水无波。
还有乾隆五十年的一座庙碑。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飞英塔2007-08-22 16:56 飞英塔,雄峙在湖州市东北角上。
千百年来,以其“塔里塔”的独特结构而闻名遐迩。
据志书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有僧名云皎,游历长安时,得僧伽大师(又名泗州大圣菩萨)所授“舍利(注:指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的遗骨)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
石塔始建于中和四年(884),成于乾宁元年(894),名上乘寺舍利石塔。
后因称有神光见于绝顶,遂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于石塔之外增建木塔经罩护之,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塔里塔”。
根据建外塔缘由,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中之二字为塔名,更名为飞英塔。
上乘寺也因塔易名“飞英塔”。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塔遭雷击而焚于火,因“舍利无恙”,旋即重修石塔,至今石塔上刻有“绍兴二十四年”等年代题记字样。
外塔亦于南宋端平初(1234)“茸而新之”。
后历经元、明、清各代多次修缮。
1929年,因年久失修,塔顶长期漏损而突然倒塌,内外塔均遭重砸,继而风雨侵蚀,塔身日趋残破,游人唯有望塔兴叹。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 *** 高度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维修。
1961年4月,飞英塔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古塔考察团、国 家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古建筑专家先后到湖州对飞英塔作了认真的考查和实地勘察,确认它是国内罕见的古塔珍品。
1982年被列为重点维修项目,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测绘和设计。
经国家文物局审检批准拨款一百余万元对飞英塔进行大修,历时五年,于1986年底竣工。
1987年元旦开放。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塔为仿木构楼阁式,八面五层,下设须弥座,由一百多块太湖青白石雕凿拼叠而成,不含塔刹高为15米。
各层腰檐、平座及其斗拱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细,型制规整,均合宋《营造法式》制度,石刻斗拱采用偷心造,其形式较古老。
尤其是塔身转角雕出梭形瓜楞状倚柱,覆盆式柱础,此种做法除宁波保国寺大殿外,已不多见。
塔身各面均辟壶门状佛龛,内雕大幅佛传故事及千佛造像,构图严谨,刻划入微。
最引人注目的是第四层北面的观音像,乃是出神入化,别具风采。
高大的须弥座更是石塔雕刻的精华所在。
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束腰八边的狮子群像,造型生动,呼之欲出,整座石塔不失为一件庞大的唐代雕艺术珍品。
新修的外塔为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
外塔七层八面,通高55米。
副阶宽敞明亮,塔体收分自然、塔刹高峻挺拔,雄浑古朴、端庄秀丽。
其中最具宋代建筑风格的是平伸舒展的翼角,简洁朴实的檐面,用材硕大的斗拱和寻杖望柱式栏杆。
由于内含石塔,至使外塔构造更为奇特。
四层以下中空,沿内壁悬挑出各层平座和扶梯,与各层外平座相通;上三层统设楼面, 四层、七层施平纂式天花,六层底架设计十字交叉的千斤梁,悬挑27米高的塔心柱,直插刹尖。
顶檐梁架为斜柱结构,坚实稳固,颇为壮观。
外塔斗拱用材硕大,规格甚多亦为一大特色。
全塔内外共施木质斗拱348攒,此外还有乳袱下的丁头拱以及大量的砖刻扶壁斗拱。
其中尤以二层内平座下斗拱采用“七铺作重拱出双杪双上昂偷心造”做法,实为现存木结构古建筑中所鲜见。
登塔扶梯设在副阶廊内,拾级登临,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
内可饱览石塔精华,外可俯瞰湖城风光。
飞英塔不施彩绘,红墙青瓦,朴实无华,塔旁伴银杏一棵,杆大数抱,枝繁叶茂;老树古塔,交相辉映。
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名流对飞英塔的赞赏题咏不绝。
如宋代苏轼多次登游飞英塔。
他任湖州太守时,留下游飞英塔诗句有“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乡,震泽浮云天”等句。
元代书画家赵孟 《登飞英塔》诗云:“梯飙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
千里湖光秋色尽,万家烟火夕阳多。
鱼龙滚滚扶舟楫,鸿雁冥冥避网罗。
谁种山中千树桔,侧身东望洞庭波。
”飞英塔已远胜当年风姿,正以雍容大度的非凡气概,为湖州和江浙沪地区增添一处绝佳的景观。
————————————————————————————————-
太多了 我不一一摘了
你只要在百度输入湖州人文历史就可以了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湖州的人文与历史了然于胸,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