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是一本伟大的骑士小说,这是一本关于梦想与现实的小说。
它的作者是西班牙文学巨匠塞万提斯,他一生颠沛流离、历经坎坷、贫困潦倒,他将自己真实的一生融入这部伟大的巨著中。
堂吉诃德出征
01
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出生于十六世纪上半叶,那时西班牙国力空前强盛,不断向外扩张,经济繁荣,社会文化也得以快速发展。
当时欧洲文艺复兴思想传入西班牙,西班牙的文学艺术进入了黄金时期,多种文学艺术全面开花,骑士小说也开始盛行。
塞万提斯受到了这些文学作品的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幸结实了一些文人志士,广泛并且大量阅读了经典著作和藏书,这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68年,塞万提斯来到意大利,1570年他加入驻扎在意大利的西班牙军队,1571年10月7日,他带病参加了雷邦多海战,表现得英勇顽强,“胸部受伤左手致残”。
伤愈后,又多次参加战斗,受到国王弟弟堂胡安的嘉奖,并亲自为他书写举荐信。1575年,塞万提斯携带多封举荐信,乘船回国,在途中遭遇到海盗的袭击,被劫持到阿尔及尔。在那里他被囚禁了五年,四次逃跑均以失败告终。
每次失败后,他都主动承担责任,不出卖同伙。他表现出来的坦荡无畏气概,让阿尔及尔君王刮目相看,并免除了他的绞刑之灾。1580年9月,塞万提斯被赎回西班牙。
回国后,他的英勇事迹早已被人遗忘,前途未卜,生活没有着落。这时,他开始文学创作,但不足以维持生计,于是他四处奔走,从事各种工作,并多次入狱。塞万提斯在狱中构思了《堂吉诃德》。
这部作品恢宏博大,宽广而又细腻,真实再现了当时西班牙的社会状况。
除此之外,它想象奇特,语言精妙,结构上经纬交织,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鲜活,故事情节看起来荒诞不经,甚至有些滑稽。
小说一开始,让读者感觉不可思议,主人公的行为非常疯狂,又让人发笑。
可是,到了小说后半部分,堂吉诃德看透了现实,读者也由喜转悲,在主人公疯狂和滑稽的背后,是一颗为了理想而饱受摧残的心。
02
堂吉诃德的梦想最终被现实挫败,立下遗嘱与骑士精神划清界限
在小说的结尾,伟大的骑士堂吉诃德被白月骑士打败后,精神支柱倒塌了,身体也随着病倒了。他卧床六天,高烧不退,醒来后立了四条遗嘱。
前两条交代了他的财产如何分配,首先,侍从桑丘保管的那笔钱全部归桑丘一人所有。
其次,付清女管家的工钱,并且多给她二十杜卡多,让她用这笔钱做套衣服。
最后,剩余的家产全都归他的外甥女安东尼亚·吉哈纳继承。
后两条,堂吉诃德跟自己的信仰的骑士精神做了一个了断。
第三条规定外甥女不能嫁给一个读过骑士书的人。否则,她将不能继承遗产,遗产将转赠给慈善机构。
第四条,如果遗嘱执行人神父先生和参孙·卡拉斯科学士有幸遇见《堂吉诃德·德·拉曼却生平事迹第二部》的作者,他们就要替他向作者“致歉”。因为这本传记,被写得满纸胡言。
堂吉诃德的一生就这样走完了,他生前为骑士精神痴狂,临终前又与它划清界限,并且一刀两断。
自从他迷上骑士小说后,他给自己树立了一个伟大的人生理想:游侠四方,匡扶正义,锄强扶弱,保护弱小。为此,他三次出征,每次都悻悻而归,最后一次竟是走向了归途。
虽然堂吉诃德的伟大梦想失败了,但是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游侠四方的时候,数次为穷人和妇女而战,保护他们权益。
而且,他已经声名远扬,有很多骑士扬言自己曾经打败过他,并以此为荣,大加炫耀。
他的一生太炫目、太壮烈,他用自己的疯狂和遭遇告诉我们:人不但要有理想,还要有良知。
03
关于梦想
梦想和现实互为对立,又互为补充,梦想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让现实变得更好。
堂吉诃德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他的伟大梦想是拯救当时的弱小于水火之中。
当时的西班牙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正处于极速扩张的时期,等级分化严重,底层人民饥寒交迫,精神和肉体忍受着双重的压迫。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堂吉诃德作为一个普通的乡绅,有着这样的雄心壮志,让人可敬可佩。但是,他一个人势单力薄,而且他的方式太过武力,身后又没有支援,没有后备力量。单枪匹马地冲锋陷阵,这样的英雄主义太孤勇、太壮烈。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怎样给自己确立人生方向,什么样的梦想更适合我们呢?
首先,从自身出发,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有哪些优势,哪些事情做得不错。
这样逐一分析之后,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又做得不错的事情,坚持下去,不断深耕,一段时间后,才有可能获得一个不错的结果。
其次,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没有特别擅长的东西,那就想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最崇拜什么样的人。
然后以这个人为标杆,仔细分析他的经历,他的精神品质,顺着这个标杆去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而非迎合别人的期望。
最后,不管我们设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都要结合现实,顺应趋势,更不能脱离生活。
有了人生目标,就有了聚焦,每天努力一点靠近人生目标,日子就会平凡而有光彩,人就不会变得庸俗。
人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
04
关于良知
在《堂吉诃德》这部小说里,骑士堂吉诃德有许多疯狂的举动,他大战风车,把酒带当成巨人的脑袋,分不清敌我,胡乱与人搏斗,消耗了本不应当消耗的能量。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堂吉诃德本身认知不足,过于乐观和冒进;其二,作者运用反讽的手法,通过正面写堂吉诃德的疯狂,从侧面讽刺当时的西班牙社会沆瀣一气,偶有反对的声音,就显得那人疯狂痴呆。
《甄嬛传》就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华妃受宠多年,一直不孕,宫中其他小主相继有喜,她心里颇为失落。宫中太医相继为其诊脉,诊断结果都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她身体无碍,只需好生养着。
华妃要请宫外的医生再为其诊断,太后也答应了。华妃要请的这位医生是陈大夫,他是华妃兄长年羹尧身边的大夫。
陈大夫再去给华妃诊脉之前,被带到太医院,院判把华妃的脉案拿给陈大夫看,陈大夫发现了端倪。
他从太医院出来后,就去给华妃诊脉,诊脉完毕后,华妃询问他自己的身体如何,陈大夫说华妃身体万安,只是不能心急,要放宽心。华妃也觉得有理,就赏了陈大夫。
他从华妃那里战战兢兢地出来,又被带到太后身边的姑姑那里。为姑姑诊脉完毕后,姑姑语重心长地跟他说了下面一番话。
姑姑说:“陈大夫,我的病还能治好吗?”
“姑姑身体健康,什么病也没有啊!”
“不,我看过太医了,都说我的病要花上好一顿功夫才能治好呢。如果一个人没病,身边的人个个都说他有病,而就你陈大夫一个人说了实话,会是怎样的呢?”
“那………”
“相反,有一个人明明有病,却没人敢说,而只有你陈大夫察觉了说了出来,会怎么样呢?”
“那我会被认作是疯子。”
“是啊!一辈子的名医,突然被认为是疯子了。”
“那,可是除了老朽,还会有其他的太医,那万一别的大夫说出来了呢?”
“不可能,永远不会,太医院的嘴都长着同一条舌头。”
“那,老朽也是同一条舌头。”
在各种暗示和重重重压之下,陈大夫也和其他大夫口出一致,他不敢做那个疯子。
05
拥有梦想和良知是为了守住自己
有时候,说真话被认作是疯子,堂吉诃德就是这样一个疯子,一个有良知的、勇敢的疯子。在遭受了一些列的打击之后,这个疯子心灰意冷,抛弃了他的梦想和信念,永远的离开了。
梦想和良知是这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一个平凡的人有了梦想,就不会变得平庸;当一个群体有了良知,人心就不会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