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荀子·礼论》
释:丧礼,就是用生前的样子去装饰死者,大致模仿他活着的时候的样子把死者送走。所以侍奉死者如同生者,侍奉死去的人如同他活着的时候,对于生死存亡都能按照礼的规定来做。
2、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礼论》
释:天性,是人天生的材料质地;人为,是盛大的礼法秩序。没有天性,那么礼法秩序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
3、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後分也。《荀子·礼论》
释:天地闭合,万物才能生长;阴阳交接,世界发生变化,人的天性和后天的礼义结合,天下才能能到治理。天能产生万物,却不能识别它们;地能养育人,却不能治理人;宇宙中的万物和人类,必须依靠圣人制定礼法,然后才能各得其位。
4、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
释:批评我批评得正确,他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肯定得正确.他就是我的老朋友;一味对我阿谀奉承者,正是要败坏我的人。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释: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之遥,而劣马走上十天,其行程也相当可观,这是因为它行走不止的缘故。(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此条阐明不管天分如何,在学习上持之以恒是首要的。这个治学道理,教育了成千上万的人努力学习,因此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有名的语录,至今仍为人沿用。
6、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荀子•子道》
释:小人希求事务,在没有得到时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后,又恐怕失去它.因此小人只有一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
7、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荣辱》
释:正义在先私利在后的,光荣;私利在先正义在后的,耻辱。光荣的,经常通达;耻辱的,经常途穷。
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释:积土就会堆成大山,山中自会兴起风雨;积水就会汇成深潭,其中自会产生蛟龙。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荀子的原意,是说明在学习中日积月累,终富学识的遭理。其实万事莫不如此。
9、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释:学习不可以停止。青色的颜料是从蓝色颜料中提取出来的,但它却比蓝色更青;冰是水变成的,却又比水更冷。这是一个暗含哲理的名句,它以两个生动的倒子,说明人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来居上的现象是很普遍的。
10、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荀子·非十二子》
释:话说得恰当,这是智慧;不说话时也很恰当,这也是智慧。
11、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荀子·劝学》
释: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都显得光泽滋润;珍珠产于深渊,连高岸边上的土石也显得不干枯。
12、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荀子·儒效》
释:懂得许多道理却不付诸实践,虽然知识很丰厚,也必将遇到困厄。
13、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荀子·天论》
释:上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玲而废除严冬,大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遥远而改变宽广,见识远大的人不会因为目光短浅的人吵吵嚷嚷而停止行动。
14、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荀子·荣辱》
释: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
1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释: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16、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荀子·大略》
释:滚动的弹子遇到低凹地便停止了,流言蜚语遇到聪明人便消失了。
17、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荀子·荣辱》
释:能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不埋怨别人;知道自己命运前途的人,从不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的人,常常很窘迫;埋怨上天的人,常常没有志气。
18、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释:水能载得住船,也能翻倒船。这里以舟喻君,以水喻民,说明了民对君的利害关系。唐初名相魏征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本于此。
1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释:天体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为尧的贤明而存在,也不因桀的暴虐而灭亡。体现了荀子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观。可用以批判’天命论”、“天人感应论”等唯心主义学说。
20、务本节用财无极。 《荀子·成相》
释:务本节用,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致力于生财的根本,努力创造财富;一方面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这样,财富就会不断积累,无限丰富。
如果你喜欢在国学历史中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企业管理的秘诀,请点击下面的"了解更多" 链接,这是一款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管理、用人经验的课,助你2019,变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