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黎
以前看过一个笑话,马掌上掉了一个钉子,损害了马掌,有问题的马掌让马崴了腿,瘸腿的马摔伤了将军,少了将军的军队输了一场战役。
看了这个故事,我就想,这个将军也太倒霉了吧,因为一颗钉子输掉一场战役,但反过来想,如果他一开始就检查好马的装备,固定好那颗钉子,及时止损,不就不会有之后一系列的悲剧了吗?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小笑话,真实性有待考量,但它却具有我们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即及时止损的重要性。
及时止损是避免无效工作的关键。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道理我都知道,但是什么情况需要止损呢?
我帮您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避免伪工作者、纵向止损、横向止损。
01伪工作者:误解10000小时定律
“伪工作者”这个概念是吴军老师在《见识》中提出的观点,泛指那些“每天事情太多,总是做不完”的人。而这些做不完的事情,既不能为公司带来效益,更不能让自己有所成长。
吴军老师举了雅虎被威瑞森电信收购的案例。
造成雅虎从一个互联网标志性公司,走到被收购的命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太多员工做了太多伪工作。
这一点从他们的产品变化就能知道。虽然雅虎不断在改版,但那些修改既不增加什么新功能,也没有让人使用起来更方便。在被收购的前10年里,雅虎鲜有新产品出现。
但这不是说,雅虎的员工不努力工作,而是在这几年间,他们的工作就是不产生效果,这就是全公司处于伪工作状态的结果。
而一直处于伪工作状态,即使不停工作,也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没有实际效果,便是努力没有结果,这便陷入了一种低层次重复的误区中。
加拿大著名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出了一个观点:10000小时定律。
于是很多人对它产生了误解。
很多人读了这本书或了解了这个概念之后,误以为,只要在一个领域内努力10000个小时,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而没有成功的人,就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我没有成功是因为我没有完成这10000个小时。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很擅长打字,那么他每天就打字,一直累积10000个小时,也许他打字的速度会变得很快,但是也不能就因为这种低水平的重复挣到很多工资。
再比如说,学生学英语,如果一直重复学那些简单的单词,那么英语成绩永远也上不去。
在工作中也是一样,一直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5年、10年甚至20年,能力得不到提高,又有什么意义?
那么,如果陷入这个误区中,该如何止损?
注重阶梯式的进步。
就是说,你的每一次工作,都可以为下一次工作打下基础,这样每开始一个新工作,都有上一次工作作为基础,这样的工作就具有聚焦性和凝聚性。
10000小时努力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每一份工作的应有价值,聚焦阶梯式的进步。
《见识》中提到:10000小时的努力需要一个累积效应,第二次努力最大限度地利用第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重新开始。
我们不妨为自己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你想要达到的高度。
这个方法说起来或许很老套,但却很适合我们普通人。
有了目标,你做的每件事,都为目标服务,那么你做的每份工作,就会自动聚焦在一个点,便不会出现工作模式零散的情况,才会有助于我们阶梯式的进步。
牛顿有过一句名言: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我们的每一份工作,都能为后一份工作做铺垫,那么我们就是自己的“巨人”。
消除了这个误区之后,接下来,我们再从纵向止损和横向止损两个方面分别讨论。
02纵向止损:避免“好好先生”和没有“余闲”
在与你讨论这一点之前,我们先想象,把日常需要处理的事件,在纵轴上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我以前有一个同事,她是我们办公室的“工作狂”。每天早上到得最早,走得最晚,中午休息的时间也经常加班。好像全世界只有她最忙,每天都愁眉苦脸的。
但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因为她的工作比我们多很多,而是做了很多不该她做的工作。
同事找她帮忙,她不好拒绝,就容易妥协答应。这种情况导致她经常把别人的工作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却没完成,最后不得不加班。
结果是,她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果交付迟缓。领导倒是经常说她工作很努力,可也没见给她涨工资。
但奇怪的是,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之后,她依旧很忙,别人不找她帮忙了,她的事情依然做不完,天天都在抱怨事情太多了,做不下去了,今天这个工作要交,明天那个工作领导要看结果,时间根本不够用。
但是如此忙碌的她,年终考核的时候,工作绩效也没有提升呀。
每天看起来都很忙的人,可能是做了太多不该做的事,成为了一个“积极的废人”,陷入了“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如何止损呢?
一方面,是学会拒绝,不要做“好好先生”;
《格局》中提到过:分不清哪些事情该做好,哪些事情不能做,难免会陷入“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我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好好先生”。
另一方面,对她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停下来”。
《稀缺》中提到过:稀缺指的是一种稀缺心态。就像,有件事马上就要到截止日期了,一个人就会产生急迫感。
比如我这位同事,经常处于这种稀缺状态,每次工作交付时间快到的时候,就会感到心急火燎,开始进入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这时候什么事都不能打扰她。
但书中解释道:这种稀缺状态,为我们带来了专注红利,让我们能够专注做一件事情,但这种红利只是短期的,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稀缺状态,就会把一个人拖向贫穷,进入一个匮乏的恶性循环。
就是说,一个人长期处于忙碌中,眼界容易变得狭隘,会让注意力集中在“正忙着”的事情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而我这位同事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忙。不管其他同事有没有找她帮忙。
所以,如果陷入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留有余闲。
“留有余闲”是《稀缺》中提出的观点,余闲的意思是我们剩余下来的、没有利用上的时间和空间。
在这里讲一个作者在书中讲的故事,有一家医院每年为手术室不够的事发愁,这家医院有32家手术室,但每年要接待的手术有3万多次,手术室永远排得满满当当的。
关键是,医院经常会接到一些突发性手术,医院最怕这种事发生,因为一旦有突发事件,本来排好的手术就得往后挪,这样一来,医院每天做手术,都是在填补前一个礼拜留下的坑。所以,这家医院的医生加班是常态。
但医生也是人呀,这样长时间加班,不仅身体扛不住,还会导致工作效率下滑,失误率也一路上升,而这些失误,医院需要付出高昂的补偿费用,这样算下来,可以说损失不仅巨大,而是是一个永远填不满的坑。
有人说,多修几间手术室不就好了吗?可这方法治标不治本,弄再多手术室也不够用。
那怎么办呢?医院请了一位顾问帮他们解决问题。这位顾问了解情况后就说了一句话:“这个很简单,你不是有32间手术室吗?留一间备用,专门用来应付突发性的手术”。
结果医院一试,还真有效,手术接诊率上涨了5%,下午3点以后接待手术数量下降了接近一半,手术失误率也大幅度下降,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因为这个顾问发现,医院的手术可以分为两种:计划内的和计划外的。手术室已经被计划内的占满,那么,留一间出来应付突发事件,就解决了根本问题。
这就是留有余闲带来的好处。
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在时间安排的纵轴上,留有余闲来应对计划外的事情,比如老板临时需要的文件,上司临时安排的工作等等。让工作有回旋余地。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就是有这么忙,每天的事情多得不得了,怎么留余闲?
《旧约全书》中《诗篇》第46章第10节上写道:“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
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不是神,不需要那么忙。这个世界离了你会运转得很正常,很多工作不是现在立马必须做,我们可以对工作做好规划。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当你发现自己很忙的时候,不妨慢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做一件事的价值。
不要让自己陷入“越忙越穷,越穷越忙”的怪圈,更不要沉迷于稀缺状态带来的“短期红利”,误认为自己工作效率很高,其实损失巨大。
而这种情况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你自己意识不到你在瞎忙,正在自损而不自知。
这种忙,只是让你看起来很忙,看起来很努力。
03横向止损:别高估自己的“带宽”
在讨论这一点之前,我们先想象我们同时处理多件事的情形。
计算机的计算功能强大,通信带宽比较宽,可以多任务并行处理。这个概念用在人身上,就是同一时间一心多用。
2009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一篇文章写道,人脑的带宽只有区区60比特/秒,是那个时候上网宽带的十万分之一。
而“带宽”不足也是一种稀缺情况。
《稀缺》中对带宽的解释是:带宽是我们的计算能力、关注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统称。我们思考问题需要带宽,如果把带宽想象成一条高速公路,这条公路的宽度可以同时并排开七辆车,就代表着我们平时最多只能关注七件事。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引起宽带负担,这条路就会显得拥堵,车的行驶速度也会下降,严重时还会出现车祸。
作者通过一系列研究表明,“七”通常是人类认知所能承受的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数字,带宽就会产生严重负担,人就会感到精力不够用。
但是,对我来说,别说同时处理七件事,就算同时处理两件事,我都容易出错。
上次有人来我这里办医保业务,今年一档是250元一年,二档是625元一年。从价钱上不难看出,二档的报销比例比一档高些。
她其实最开始就说了,两个人都买二档的,我也答应得好好的,但是在给第一个人选档次的时候,她突然问了我一个什么问题,要在平时,我肯定让她等一下再问,或者直接不理睬,先把手上的活干完,那天不知怎么的,思路就被她带跑了,只顾回答她的问题,忘记了更换档次,(pos机付款默认是一档),结果付了一档的钱。
关键是,今年的情况是,一旦付款成功,档次就很难更换,后来更是升级到不能更换。
如果我能在她问我问题的时候就阻止她,或者阻止自己转移注意力,就能及时止损。但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也只能想想别的补救办法。
没想到,还真让我想出来了一个。
如果上级部门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再好不过,如果不能,我能采用的唯一可行办法就是在手机上,为这个人重复缴费,缴二档的费用,让她补一档和二档之间的差价375块钱,我自己掏第一次pos机刷的250块钱。
这样看起来我虽然亏了250块,但是却是我能想到的及时止损的最好办法。总比她以后真的生病了,来找我报销的好吧。
所以我怀疑,我这个人,带宽只有正常人的七分之一,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七件?那是不可能的。
吴军老师在《格局》中也有提到:我在年轻的时候曾想通过多任务的方式多做几件事,但结果是一件都做不好,时间一长,我总在低水平上兜圈子。
所以,避免带宽不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
给一件事足够注意力,就能避免后面一系列的损失。
简单来说,就是做减法。
高估自己“带宽”的后果,很可能是“翻车”。
04小结一下
第一,10000小时定律,需要建立在阶段式进步的前提下,而不是重复同一件事10000个小时。前者使自己每阶段都有进步,后者只是浪费时间。
第二,纵轴上,不要让“好好先生”的工作模式把时间填满的同时,留有余闲,应对计划外的事情。意识到自己正在自损才能采取措施止损。
第三,横轴上,不要让“带宽”堵车。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投注全部注意力,就是止损的好方法。
在“医保档次缴错事件”之后,同事对我说,你这是命。
我一脸茫然地问她:为什么?
她说,办医保的那位阿姨说,她本来住在江北区,但她在那边的办事处去的时候,被那边的办事人员给忽悠了过来,说得在第一次办理的地方办理,这才“不远千里”跑了过来。
同事说完之后总结道:你命中注定有此一劫。
我一听,顿时感觉说得有道理,感情这还是专门跨区来“坑”我?
可是,人的运气确实不好说,但不管是好运还是坏运,都是命,得认。
但是,认命背后的秘密,是及时止损,这才是关键。
这也算是最命运的一种敬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