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正文

【关于苏曼殊的名言】从香火重生劫后灰,看苏曼殊名句不同情境的运用,不同时期的解读

时间:2023-09-21 作者:佚名

“收拾禅心侍镜台,沾泥禅絮有沉哀。湘弦遍洒胭脂泪,香火重生劫后灰。“苏曼殊《读晦公见寄七律》

初衣解诗:1907年9月,24岁的苏曼殊,在广州认识了黄晦闻,44岁的黄晦闻是当时广东国学保存会的发起人。这一个中年的诗人,有着乱世爱国的担当,发起这样一个组织,来保存文脉。而居无定所的苏曼殊,以其卓越的诗文和漂泊的身世,得到了他的庇护,至少在国学会的藏书楼,苏曼殊住过一段时间。两个人奠定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不难发现从苏曼殊零星的书信和字句里,对这样一个大自己20岁的诗人的尊重和亲近。或者是他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所以在写给晦公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毫不遮掩的真挚。这首诗更像是一种对长辈的交心,虽然在其他的诗集里,这首诗的名字是《为调筝人绘像》。

那么苏曼殊身世奇特在什么地方呢?

他是当时的广东商人苏杰生的私生子。而且是在日本,和日本小妾的使女或者妹妹生下的孩子。而如同许多未谙世事的年轻女孩,生下了曼殊就走了。那么等待这个私生子的是怎样的命运,许多人应该猜得出来。

作为日本的妾,本身在家族里就不占有地位,所谓的外室,全看主人的财力。而父亲本身在家中有正妻子女,且子女数目众多。6岁的苏曼殊,回到广东家大家庭的时候,面对的是家族的歧视和倾轧。而年长20岁的父亲,也没有给他应有的父爱。这个表面看起来,还支撑得过去的大家族,除了供给曼殊应有的学费,生活起居,世态炎凉,无人呵护照料,让这个小孩子陷入了精神的困境。

13岁的曼殊得了一场重病。家人把他关在柴房自生自灭。苏曼殊努力活下来的目标,就是想找到自己的母亲。这几乎已经成了他的执念。

20来岁的苏曼殊摆脱了家庭,孓然一身的出家,在数年的在日本和中国来回颠沛,渐渐长大的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就是一个弃子和孤儿。

失去了家世,没有了经济,对女性有着天然的濡慕和热爱,在绝望和希望间游走世事,他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的诗。

“收拾禅心侍镜台,沾泥残絮有沉哀。“苏曼殊正是由于精神的矛盾,虽然他天性敏慧,无法达到佛教中的自在欢喜。一方面,他愿意将自己纯净地沉浸在佛教中,但是另外一方面,世事对他的刺激和创伤,不是说出个家,就能够修行到往事俱忘。那些最基本的无可获得的温暖,成为了永久的伤痛。

”湘弦遍洒胭脂泪,香火重生劫后灰。“这句话很有意思,那琴弦上布满了女子的眼泪,那香炉里燃起了劫后余生的香烟。其实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生机。因为有一个女子真的在乎他,让他觉得备受磨难的心情,出现了希望和转机。这应该是最真实的解读。他26时把这首诗写给大自己20岁的黄晦闻,是交心式的,他们已经交往两年。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出家人,但是这种半僧半俗的状态,反而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佛教与现实与心境的照应。

三年之后,苏曼殊经历了咳血,身体每况愈下,他写下了著名的自传小说《断鸿零雁记》,其中苍凉的心境,和三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香火重生劫后灰”,又出现过一次,但是非常的冷邃。因为上联是“蒲团坐耐江头冷。”

此时的苏曼殊,已经从短暂的恋爱中冷却下来。已经连进而立之年的苏曼殊,年年漂泊,已经耗尽了最初的热情。生命和愿望,常常处在低迷的阶段。固然对于学佛的人来讲,这种状态可以更冷静的看待世界,但是苏曼殊不属于禅僧,相反他必须为自己劳顿觅食,而且又寒苦多病。

”蒲团坐耐在江头冷,香火重生劫后灰。“已经看到了灰烬中生命的渺茫与坚持。这更多的是信仰上的,而已经缺乏了生活的温度。

《断鸿零雁记》是苏曼殊第1本自传型的小说,这是写在他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不好的状况。可以当一本遗书看。

但是”香火重生劫后灰“,虽然极其的冷邃,但是可以看到里面生命的微光,虽然悲凉,但也有一星亮色。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呈现出非常浩大的意境。这种意境没有挽救他的生命,但是给了精神上的向往和抚慰。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苏曼殊。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study/1000283.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