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实施:婚姻和家庭杂志
专家支持:张力洲公子朱申勇
图片:照片网络
资料来源:《婚姻和家庭杂志》(ID:Hunyinyujating 99)
在寻找感情的过程中,很多人可能会向你扔橄榄枝,但只有真正合适的人才能长久。
——小婚家
你有没有想过,
眼前的这个人为什么会成为自己的伴侣?
自己为什么非要和他结婚?
除了各花入各眼的帅和美,
这个人对你到底有着怎样致命的吸引力?
他的存在,
到底满足了你怎样的心理需求和期待?
01
今天,
小婚家带你看看择偶背后最深层的心理需求,看到你对伴侣的真实期待。
唯有此,
才能够更好地与伴侣进行沟通和交流,也才能够以正确的姿态来应对问题,把婚姻经营得幸福美满。
很多时候,
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内心的需求,但又会特别在意另一半的某个特质。
这些蛛丝马迹能够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自己在伴侣身上寻求的到底是什么。
02
你是哪种需求类型?
需求类型一:求喂养
周婷常常和闺蜜张敏敏抱怨老公林彦商的各种不好,小到不体贴不温柔,大到不接电话不回家。
一开始,
张敏敏劝她别老盯着不好的,要多看看积极的方面。
结果有一次,
周婷和林彦商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争执,林彦商竟然动手打了她。
张敏敏很想去找林彦理论。
可婚姻毕竟是两个人的事,她一个外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前两天,
周婷又约了张敏敏,一见面又是一通哭诉,说问题更严重了——林彦商出轨了。
这下,
张敏敏终于忍不住了:“他都这样了,你还跟他过个什么劲啊,离婚!”
听到“离婚”二字,周婷哭得更狠了:“不能离婚啊。”
“为什么?”
“离了他,我怎么活?”
张敏敏很不解:“你有手有脚,还养活不了自己吗?”
当年,
周婷嫁给林彦商可是震惊了朋友圈的,因为林彦商有颜有钱,周婷一毕业就实现了嫁入豪门的梦想。
然而,好景不长。
吵架、家暴、出轨,电视剧里所有的狗血桥段一一上演。
为此,周婷痛苦不堪。
更令她痛苦的是,
没有任何工作能力和经验,也没有任何除了林彦商之外的关系和资源,等于没办法养活自己。
像周婷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期待不劳而获,结婚就是奔着对方的钱去的,成了婚姻的寄生虫。
这些人即便得不到情感的慰藉,也没勇气离开婚姻的躯壳。
除了物质喂养外,还有很多人需要生活和精神上的喂养。
何梅要离婚,曹鸣阳不同意。
于是,两个人找到了心理咨询师。
曹鸣阳说,离婚是可以的,但何梅不能搬出去,“她还得帮我洗衣服做饭呢。”
咨询师哭笑不得:“离了婚,她就不是你的妻子了。”
“可是,我离了她活不了呀。”
同样离了伴侣活不了的还有陈艳。
自打结婚起,
丈夫就包办了一切,在家洗衣做饭,出门拎包导航,陈艳怕疼就不生孩子,嫌工作累就换个轻松点儿的。
总之,她什么都不用管,只负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行了。
陈艳很享受这样的日子,
只是,
后来丈夫癌症去世,她的生活就彻底瘫痪了,跟朋友去郊游都被嫌弃,
因为她除了让别人做这做那外,什么都不会。
这类人是否真的没有能力管好自己的生活呢?
除了有些人受限于身体障碍外,大部分人都是有能力的,只是他们觉得自己做不到,而伴侣什么都行。
看到油瓶倒了,不是自己扶起来,而是先喊老公或老婆。
这些人有的是被爸妈惯坏了,有的则是被灌输了太多的无力感。
比如想去厨房帮忙,妈妈会说:“唉呀,你干一件我都能干10件了。”
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没用,久而久之,这种无力感会越来越重,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而供养着他们的人虽然很享受这种被需要、被依赖的感觉,
但因为他们内心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满足,
就会生出很多毛病来。
比如
一边付出一边抱怨,有时候对方做不到,他们会特别生气,甚至会大打出手。
如果
你是那个求喂养的人,你就要学着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的能力。
可以从小的成绩做起,
- 生活方面,比如把地打扫干净,学会一个拿手菜,独自坐趟公交车,等等。
- 工作方面,可以试着找一些相对好上手的先干起来,比如销售员、收银员等。
只要有一点成绩就记下来,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找回自己的力量。
如果情况特别严重的话,则需要专业人士介入。
需求类型二:求安全感
生活中,
我们总会遇到那种看起来很不般配的夫妻,赵毓蕊和陶瑞就是其中一对。
赵毓蕊肤白貌美、行事果敢、事业成功,而陶瑞长相一般、唯唯诺诺、能力不足,唯一能算上工作的还是给赵毓蕊开车。
大家都很不解,她到底看上他什么了,甚至有朋友私下旁敲侧击地问过她,为什么不找个更好的。
赵毓蕊很惊讶,因为她觉得,陶瑞就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在赵毓蕊看来,陶瑞浑身都是宝。
长相一般,招不了桃花;
唯唯诺诺,不敢乱搞;
能力不足,意味着他跑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给自己开车,意味着24小时陪在自己身边。
“嫁给他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个软柿子,我就喜欢吃这个软柿子。”
赵毓蕊记得,刚创业时,租的房子没有卫生间,每次都得去特别远的公厕。
大冬天不管多冷多晚,陶瑞都一趟一趟地陪着她,帮她守着门,“我去哪里,他都跟着,我觉得特别踏实。”
赵毓蕊对安全感的渴求,很大程度上源自父母婚姻的影响。
父亲事业很成功,出轨抛弃了母亲和她。
母亲告诉她,没本事的男人最安全。
和赵毓蕊一样,李彤彤也特别在乎安全感,她倒没要求老公陈浩杰一定要全天候陪着,但要求他必须做到:
短信及时回,
电话及时接,
要去哪儿、做什么、和什么人在一起等等都要及时报备。
恋爱时,还是男友的陈浩杰可谓对她有求必应。
结婚后,变身老公的陈浩杰还主动把手机开机密码告诉了李彤彤。
为此,他常被朋友们嘲笑是妻管严,但李彤彤却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安心。
不过,过日子哪有马勺不碰锅沿的。
如果两个人发生了不愉快,李彤彤就特别紧张,害怕陈浩杰会因此而离开。
有时陈浩杰只是不想说话,李彤彤也会想很多,担心他是不是不开心了。
因为小时候,李彤彤就有过类似的体验。
她犯了错,爸爸不指责也不沟通,直接黑脸走人。
这让李彤彤觉得,爸爸对自己的爱会随时撤回,而且没有挽回的余地。
童年时期缺乏会一直延续到成年,而伴侣是我们最亲密的人,很容易被当作弥补缺失的来源。
对安全感的渴求本质上是对关系的不信任,
不敢保持距离,担心一旦离远了,关系就会破裂;
不敢展现真实的自我,
尤其是愤怒、不满,担心一旦真实表达,对方就会离开。
而所有这些
都是建立在对方的行为和情绪上的,是太看重对方对于自己的意义。
但是,
对方对你再好,你也不会满意,因为这是一种匮乏,而匮乏往往会导致索取无度。
所以,
我们要看到自己对于对方的意义,会更有利于安全感的自我满足,同时,也会减轻给对方带来的压力。
需求类型三:求归属感
苏宸鸣是出了名的好女婿。
逢年过节的礼物自不必说,就连岳父母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他都会准时送上祝福和心意。
如果不是林娜坚持要分开住,他甚至想过要买一套大房子,把岳父母接过来一起住。
相较于苏宸鸣的孝顺,做女儿的林娜反而有些被爱得有恃无恐了。
有事没事就跟老爸老妈拌嘴,还总是想离他们越远越好。
林爸林妈常开玩笑说:“女儿是捡来的,女婿才是我们亲生的。”
事实上,他们对苏宸鸣也很好。
每次团聚,林妈总会做上一桌子他最爱吃的饭菜;
平日里,林爸总会对他嘘寒问暖。
别看苏宸鸣和岳父母关系这么好,其实,他和林娜的关系并不和睦。
林娜是独生女,从小被娇生惯养,嚣张跋扈,没理也要占三分。
很多时候,岳父母都觉得是女儿对不住苏宸鸣,但他自己却没有任何怨言。
因为在他心里,有家万事足。
苏宸鸣是孤儿,从小生活在孤儿院里,虽然也被照顾得很好,但从未体验过父母的爱,也从未感受过家的温暖。
他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直到遇见林娜和她的父母。
林妈温柔体贴,对他关怀备至;林爸威严又不失慈爱,对他呵护提点。
在苏宸鸣看来,他们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那颗漂泊的心终于有了着落。
这是对归属感的渴求。
同样的,
这种渴求也让杜晨惜和婆婆处得像母女一般。
所有你能想象的女儿会为妈妈做的事,杜晨惜都对婆婆做了。
有一次,婆婆住院,老公想请护工,杜晨惜却坚持要亲自照顾,因为她不放心。
洗衣送饭不在话下,端屎端尿这种脏活累活,她也没有丝毫嫌弃。
病友们都误以为她是女儿,还说:“女儿就是不一样,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
杜晨惜对婆婆这么好,对自己的妈妈却很冷漠。
她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出生起就不被重视,弟弟出生后,她更是成了空气一般,毫无存在感。
她甚至故意做错事,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换来的却是他们的置若罔闻。
热闹是他们的,而她只有孤独。
杜晨惜觉得自己没有亲人,没有人愿意倾听自己的喜怒哀乐。
但是,婆婆不是这样的。
杜晨惜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婆婆时,她对自己问东问西,语气里满是关爱。
结婚后,婆婆把她当亲人一样对待,愿意听她说说烦心事,也会为她的点滴成绩而鼓掌。
有一次,杜晨惜工作受挫,情绪低落,婆婆对她说:“不要紧的,我们是一家人,有什么事就跟我说。”
听到“我们是一家人”时,杜晨惜泪流满面。
后来,老公生病去世,杜晨惜坚决不再嫁,她要留下来照顾婆婆,“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对于归属感的渴望大多源自内心的孤独,
有些是像苏宸鸣那样是环境造就的,还有些是父母教育导致的,尤其是在家庭中长期被忽视的人更甚,不能表达,无人倾听。
遇到这种情况,
我们要提升对他人的信心,要相信一定会有人接纳我们,
同时,尽量获取一些别人接纳自己的经验,
你才会慢慢相信,自己实际上并不没有那么孤独。
需求类型四:求尊重
马田田和老公胡中言吵架了,起因是婆婆最近来电话太频繁了,还要胡中言借钱给她,给小儿子盖房用。
马田田觉得,这事儿侵犯了她和老公的相处空间,也侵犯到了他们家的财政大事,绝对不能忍。
但胡中言却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用“侵犯”太夸大其词。
而且,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媳妇和老妈一直相处挺好的,为什么会把这么小的事上升到那样的高度,说炸就炸了呢?
其实,这两件事戳到了马田田的痛处——界限感。
父母离异后,马田田跟着妈妈改嫁。
在陌生的新家,她融不进去,只想保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要求有独立的房间,出入房间必须关门,自己的东西不许任何人碰。
但是,继父和他的儿子偏偏喜欢乱动她的东西。
因为对界限感的极度在意,马田田在恋爱上没少碰钉子。
比如她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坚决要求对方辞职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但那个地方很偏远,就业不易。
她要求婚后不和公婆住,但对方是独生子女,很难满足。
胡中言虽然不是马田田的理想型,但却答应了她提的一切要求,而且说到做到。
有特殊情况时,婆婆偶尔小住一两天,也会特别注意,先敲门再进来,收拾东西前先问一声,等等。
所有这些都让马田田感觉到了充分的尊重,而打电话和借钱事件则打破了这种平衡,让马田田感觉到自己被冒犯了。
这倒不是件坏事,也是给她的及时提醒:尊重是相互的。老公尊重她,她也要尊重老公。
胡中言需要和亲人有情感交流,而且,他是单亲家庭,替母亲分担压力也无可厚非。
不过,他不能擅自做决定,而要和马田田沟通商量,共同决定。
关于尊重,每个人看中的点不同。
有人很在意界限感,像马田田。
有人很在意伴侣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还有人则很看重伴侣对自己家人的态度。
除此之外,
还有人会希望习惯和爱好、能力和贡献等被尊重。
事实上,
人人都希望被尊重,而这也是每对夫妻都需要学习的。
很多时候,
夫妻间的矛盾未必是多大的事,可能也不需要做太多,
也许只是征求下意见,
也许就一句真诚的夸赞,
甚至是一个肯定的眼神,
就可以化解了。
需求类型五:求支持
亚亚很喜欢写作,但她学的是法律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和各种官司打交道。
一开始,她还坚持写些随笔,生了娃之后,就完全没时间码字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约她给新媒体写稿,她推脱不过就接了下来。
谁知,反响甚好,很快就突破了10万+,亚亚的文学梦再次被点燃。
亚亚想自己开个公众号。
可是,看着嗷嗷待哺的娃儿,她犯起了难。
又要工作,又要奶娃,还得码字,这……现实吗?
这一切都被老公董力看在了眼里。
他对亚亚说:
“我知道你一直都很喜欢写东西,想做就去做吧,这不还有我吗。虽然我没法替你喂奶,但是,换尿布、哄睡这些技能可不比你差。”
说着,还现场演示了一番,逗得亚亚直乐。
其实,亚亚早就知道董力一定会站出来支持自己的。
就像恋爱时,她放弃到国企工作的机会去考研,家里人都反对,唯独董力站在了她这一边。
他说:“只要是你想做的,我都支持你。”就因为这句话,亚亚毫不犹豫地当了毕婚族。
说干就干。
除了喂奶这件无法替代的事情外,带娃的一切事宜全由董力主理,亚亚就专心做公众号。
婆婆看到儿子独自带娃,不免对亚亚有些微词。
不过,全都被董力挡了回去。
对此,亚亚心存感激,干劲也更足了。因为厚积薄发,再加上全身心投入,公众号很快就做了起来。
不仅口碑好,盈利也很可观。
一天晚上,孩子睡着了,亚亚也码完字了,她突发奇想,画了一个奖状,郑重地递到了董力手上:“亲爱的,我的成功有你的一大半,谢谢你。”
亚亚很幸运,一开始就找到了那个能够支持自己的、对的人。
而天宇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自主创业,每个月都会出差,有时一走就是好几天。交往过的几个女孩对他这个人都很满意,唯独对他的工作不满,希望他能换换,多照顾家庭。
但创业是天宇一直以来的梦想,所以,他没有换工作,而是换了人。
好在经历了诸多不顺之后,天宇找到了可媛。
可媛很支持他的创业梦,出差前会替他做好各项准备。
平时,也会利用自己的特长帮他做很多宣传工作。
可媛从没有因为天宇工作忙而抱怨过,相反,她很享受这种短暂的分离,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
天宇也很支持可媛,她报班学习吉他时,他主动申请做陪练,她成了班里进步最快的那个。
这样的相处像极了《致橡树》所描述的状态,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比肩而立又互相支持。
这也是现在特别受推崇的婚姻关系。
要做到这一点,
我们既要对自己的能力和需求有清晰的认知,觉察自己的愿望,大胆实现自己的愿望。
同时,也要看到对方的诉求。
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做到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03
需求会变化,成长是关键
前面总结了对伴侣的心理需求,你在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
咦,我以前怎么没注意到呢?
这也正是我们所要觉察的。
这种觉察包括自己更倾向于哪一种类型。
比如
有些夫妻会因为某些事不停地吵,像不敲门就进屋,乱翻东西,随意处置对方的东西等。
表面上看是与案例中所讲不同的事,但本质上都是对尊重的需求。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或者对方对尊重特别在意时,就可以在处理类似的事情时多一份思考,减少不必要的争执。
还要对需求的程度有所觉察。
不管是哪种需求,都会有一个程度的区分。
比如求喂养,
有的人只是有点恐惧自己的生存能力,不敢去尝试;但有的人则是打都打不走,完全丧失了自我生存的能力,没有任何想尝试的意愿。
再比如
求安全感,伴侣不接电话,有些人只是稍微会胡思乱想,而有的人哪怕对方只是接得慢了,都会大发雷霆。
觉察到自己的状态,
才能看清楚冲突到底是为什么,
需求是不是合理的,是对方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
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就算不能改变,但起码知道不是对方的错。
因为某个特质而选定一个人成为伴侣,是高效的,同时也是有风险的,因为这意味着,他可能在其他方面没办法满足你。
就像有的人一开始看中的是对方的钱,但有了很多钱之后,又要很多爱。
如果对方给不到,就会引起冲突。
事实上,需求是会变化的。
年轻时,
我们可能更容易把自己当成一个无能者,把对方当作神,希望被养着。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伴侣,希望得到尊重。
有可能,对方还在原地。
又或者,
我们的需求没有变化,但对方变了。
总之,
原来两个人是匹配的,现在不匹配了。
这也是很多婚姻刚开始很幸福,后来变得不幸福的原因。
所以,
我们需要不断地“升级”,并和伴侣做好沟通,保持与伴侣之间的匹配和同频,婚姻才能够历久弥新。
04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营婚姻亦是如此。
只有当我们对自己、对伴侣有了准确而清晰的认识,
才能够找到真正适合的经营之道,
或扬长避短,或对症下药,
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