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小眼角太高了吗?
在1191名追求者中,男女比例为4 ~ 6个。
男少女多,就此认为青岛多“大龄剩女”,未免过于草率。对于这一现象,相亲角的大姨大叔们似乎有了定论:现在的青岛小嫚儿,眼眶子太高。当年俺找对象时,就一个被窝卷两个暖水瓶……言下之意,现在的姑娘们太挑,挑来挑去把自己“剩下”了。前文的大量数据已经证明,青岛征婚女性在学历、户籍、薪酬等方面,对于未来对象的要求不能算高,远低于记者在调查开始前的心理预期。当然,女对男的期望比男对女的期望高也是事实。那么,青岛小嫚儿眼眶子高的结论,从何得出呢?
答案或许藏在这个数据里:707位征婚女性中,有638人要求对方有房,占比90%;484位征婚男性中,只有10人要求对方有房,占比2%。
大姨大叔们也许要说了:你看看,九成征婚女性要求男方有房子,难道还不能说明她们眼眶子高?
在相亲角,记者遇到这么一位大叔,正拿着小本本给儿子找对象。他告诉记者:儿子中专毕业,家里条件一般,前几年儿子自己谈了两个,因为没婚房都吹了。也是因为没房,之前相亲角都不好意思来。今年终于买上房了,但是家里也被掏空了。现在听说,结婚前女方还要求房产证上加个名,这有点接受不了。
大爷说的好像在理,这么认为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再想想,未来儿媳妇要的房子,又是给谁要的呢?难道不是给您的孙子/孙女吗?
往深里说,只要不是过分追求虚荣,女性要求好些的物质条件有“理”。这个“理”,就是我们的生物本能,深深埋在每个细胞里。
女性的生育资源比男性珍贵得多,每次基本只能孕育一个宝宝,相隔时间约为一年,而男性则无需考虑这些。出于天然的母性,必然追求宝宝生命成活、生活成功,必然要为宝宝追求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中国有句老话叫“隔辈亲”,想到这儿,做父母的那股子惆怅是不是就烟消云散了呢?
青岛小伙要求就低?
那是不是征婚男性对女性的要求就低了呢?
对于这一问题,有位女网友是这么回答的:你们男生上来就要正面照、生活照、证件照、无P(记者注:修图)照、全身照、自拍无修视频……还要询问父母养老收入,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妹子工作单位、待遇、年龄、感情史、存款、房产、驾照、陪嫁、谈吐、样貌、日常花销……你以为你们男人不挑?拉倒吧。
征婚女性对男性的要求,集中体现在物质上,例如房子;而征婚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哪呢?那就是年龄,身材、相貌、生育等皆与年龄挂钩,而这些又被征婚男性所珍视。
从对姐弟恋的接受程度上看,117名女性明确可以接受姐弟恋,在全部707名征婚女性中占比15%;75名男性明确可以接受姐弟恋,在全部484名征婚男性中占比15%。
现时对姐弟恋的接受程度,应该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有85%的征婚男性要求对象年龄一定要比自己小。
到底多小呢?举个记者见到的例子,某位年龄40岁以上的征婚男士,要求妹子比自己小10岁以上,最低可以19岁。但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不能以偏概全。
征婚男性对女性房子、票子方面,要求确实不高,但是对身材、长相方面,要求毫不马虎。婚恋专家有套理论,这里仅供参考:男女由高到低分A、B、C三等,A男追C女,B女找A男。男的得往下找,女的必须高攀,这在学术界叫做“婚姻梯度理论”,听起来有点离谱,但确实是有严肃研究依据的。
按照这套理论,相亲市场剩下的应该是:低学历、低工资的打工男(几乎不会进入城市相亲市场)和高学历、高薪酬的本地女。高知高薪的本地女孩,量未必真的多,但是本身“自带流量”,话题感强,就比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被全民热炒,普通学校毕业生卖猪肉则罕有提起。
“听说了吗,院里老张家闺女,留学回来进了外企,三十五六了还单着呢……”这不,又上了小区“热搜”。
门当户对?合适就好
门当户对,意指结亲双方的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对等,语出伟大的爱情戏剧《西厢记》。故事讲述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这种择偶观念可谓源远流长,在青岛相亲市场也常见,只是现在的人们摒弃封建礼教,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在记者调查的1191名征婚者中,“相当”这个词共被提及394次,非常高频。其中,对于理想对象的年龄,55人填写了“相当”,占比5%;对于理想对象的学历,136人填写了“相当”,占比11%;对于理想对象的薪酬,203人填写了“相当”,占比17%。除了征婚表、征婚帖明确写出的“相当”,还有“年龄相近”“家境相当”“工资差不多”等描述,出现数量和频次更高。
在要不要门当户对这个问题上,岛城一位征婚的姑娘告诉记者:“当然是要,这个非常重要。”在她看来,所谓门当户对,并不是要两家财力相当,或者你家几套房我家几套房。真正门当户对的,应该是家庭的家风和家教,这种东西会潜移默化,影响着男女双方的三观和处世态度。
记者在调查时,接触到一位24岁的外地小伙,本科毕业来青从事工业设计。他是1191名征婚者中唯一明确要求未来对象“要从农村上来的”。在他看来,同样农村出身,成长背景差不多,两个人的摩擦会少很多,生活中更能互相体谅。
还有一位外地来青打拼的男士,祖籍山东,事业小有所成,房子两套。他就要求未来的对象祖籍必须是山东,因为他觉得山东人实在、孝顺,两个人文化相通。
最值得玩味的是这个例子:征婚男士毕业于某著名学府,要求女方毕业于全国前十的大学,是不是硕士、博士无所谓,硕士、博士毕业院校也无所谓,但是第一学历——本科学校必须牛,理由是容貌可以后天整,智商这个事儿忍不了。这是要求智商“相当”的。
此外,从调查来看,接近八成征婚男女明确介意未来对象有过婚史,仅有十分之一的人可以接受对方有过婚史。但征婚者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放松对未来对象有无婚史的要求;征婚女性对未来对象有无婚史,则看得更开一些。
门户相当,说白了就是合适,就如同鞋和脚。
■记者手记 婚姻的天敌或许是时间
其实,征婚数据远远没有相亲故事精彩。
大姨大叔是相亲角的绝对“主角”,其实他们本应该“跑龙套”。他们为儿女婚事着急奔走,聚集公共场所“摆摊设点”,挂牌推介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年轻男女则鲜有亲自“莅临”相亲市场。
海归,一米八几的个儿,80后帅小伙一在相亲角亮相,呼啦就被围了个结结实实,大爷们还能含蓄点,大姨们分分钟就成了迷妹。
“帅哥,看这儿!拍张相片,发给俺闺女,让她抓紧看看。”
“你得找个高的吧?俺闺女一米六八,光脚量……”
“你瞅瞅,阿姨这气质,这样貌,俺闺女保准儿错不了。”
“闺女,今儿碰到个小伙儿,海归,高管……你快把对方微信通过一下。”
相亲角上聚集的,正是这样一群火急火燎的催婚达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分秒必争。“青岛爱情故事”听得多了,记者也未免感慨,婚姻的天敌或许不是房子、车子、票子,而是时间。时间如同婚姻上的尘埃,一旦沾染就再难抹去。
结婚的难度,不单是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加,而是可能呈几何级数增加。走着走着,挑着挑着,青春就不在了,不一定是你被“剩下”了,而是匹配的人越来越少了。
越长大,越成熟,姑娘小伙就会越“恐婚”。少年读书时,听说的爱情可能都是美的;步入社会后,听说的婚姻可能都是惨的。平凡幸福的婚姻,没有人会天天讲,而不幸婚姻的故事却总在耳边萦绕。
通往婚姻的路上,所谓成熟,就是不勇敢。现代社会越来越包容,结不结婚都可以,但是打算结婚,那就要趁早啊。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那么世界上当然也没有两个婚姻是一样的。即使调查了超过一千名征婚男女,即使对征婚数据进行了艰难梳理,记者仍然无法给出任何笃定的定论。
通往幸福婚姻的路,还得靠青岛姑娘小伙自己走。
最后,祝福青岛有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