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努力工作的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从那个文化的角度来看,个人成年后总要离开原生家庭,组建自己的小家庭。
中国传统习惯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同样,在西方社会当中,以血缘维系的“纵向”亲缘社会关系以及以姻缘维系的“横向”婚姻关系,就成为了欧美人看来的构成一个社会最为基础的“网络”。所以对于适龄的年轻男女而言,假如出现大面积的到了一定年龄却没有成婚的现象,就会导致社会当中产生男女比例失调、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现象。
比如说我们的东亚“邻居”日本,由于之前曾经出现过的“女权运动”,导致男女关系曾经一度受到很大影响,众多男性十分排斥婚姻及家庭,大量“宅男”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寻到乐趣,不愿结婚。
所以现如今的日本社会,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男女比例急剧失调,许多男性得不到婚姻和性的“滋润”,导致社会之中犯罪率上升显著;而没有家庭作为支撑的女性为了养活自己,许多人都只能去从事一些风俗业。
我国的单身女性问题
类似的,现在中国,同样也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大量婚龄男女,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在此时选择结婚生子,而是出现了大量“剩男剩女”。
我国的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从2013年开始,在中国,已经到达结婚年纪的年轻人当中的结婚率便已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那一年的整整十二个月当中,我国的结婚率仅为9.9%。在那之后,到2018年,这一年我国青年的结婚率竟下降到了7.2%。
在现今社会,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处于婚姻年龄的年轻人口数量居然已经突破了2.4亿(根据我国人口比例预测,这当中的女性人口超过1亿),这一巨大的数据即便是放在前文当中男女比例问题很严重的日本,也足足是他们的两倍。
其实所谓“大龄剩女”问题早已是人们十分熟悉的情况了,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那么为什么在之前十分和谐的中国,会出现这样一种失衡的现象呢?
这样的现象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形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意思。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也自然会受到西方及海外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包括思想文化以及意识形态。
西方追求自由及女权主义运动进入中国之后,受教育水平逐渐增加、自我意识增长的中国女性也受到影响,愈发想要追求自己的生活。
于是她们或是追求学业,或是发展自己的事业,情况以截然不同于传统社会之中的女性——彼时的女性往往没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只能在婚后为了丈夫以及家庭奉献自己,甚至沦为生育子女的“工具人”。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发展,现如今的女性得以在很大程度上“做自己”,其实与上一点是相辅相成的,正是西方思潮的进入,人们开始反思一些问题,也正是女性地位的提升,才使得人们重视这些与女性地位相关的问题。
这种现象是好的,也有一些坏处。好在社会当中对于女性的种种不公行为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坏处主要在于这会让女性认为自己在被“宠爱”,实则是一种“捧杀”。
被“宠爱”的幻象
在民间,人们喜欢将儿子比作是“发展银行”,意味着男孩在之后发展上限高,但是难度也比较大;女儿则是所谓“招商银行”,意味女儿也许不同面对激烈的竞争,而是可以通过嫁给如意郎君来改变自己的一生。
有人会认为这种说法是对于女性的歧视,实则不然——称呼相同,都是“银行”;且社会中的高额彩礼现象确实存在,并非空穴来风。
这种戏谑的说法只是表达了家长在得到儿女时的不同心情,并无歧视含义。
实际上,现如今的女性从出生起,受到的养育环境确实大大好于之前。所谓“儿子穷养女儿富养”就是因为与男生相比,女性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更需要呵护,身体和心理状态都相对更加脆弱一些,所以许多女性都在家中活得像是“小公主”一般。
然而,这种自幼而始的“宠爱”其实就已经是“捧杀”的开始了——要知道,适度的“富养”是好的,但是一味的溺爱反倒会害了自己的女儿。
当女儿成年,难免会离家去接受高等教育——即便是家庭条件优渥或是宠爱女儿的情况,送女儿出国留学,其也同样会面对独自一人应对生活的状况。
此时,之前家庭与亲人的“捧杀”便会导致她们的不适应——也许不会自己洗衣服、不会自己看病、难以自主生活……这是“幻象”之一。
可见,这场剩女们的“困兽之斗”早在童年已拉开“序幕”。
在此之后,当女性渐渐在社会之中学会独立生活,往往也会结束学生生活,开始进入到社会及职场之中。
此时大多数女性才刚刚适应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状况,自顾尚且不暇,更不必说结婚成家了。
而且由于之前养成的一些习惯,她们往往不会照顾他人的感受,所以在感情生活之中,有时也会与伴侣产生矛盾——自然,矛盾是双方的,并不一定必须因为女性,但是之前的“捧杀”所少是会产生一些影响的。
这就导致最终,到了婚龄时,许多女性还依然认为生活只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让自己开心,“活得像公主”一样。
诚然,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是人终究难以脱离家庭而存在,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找到合适的伴侣,即便是婚后要牺牲一些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是也会收获双倍的快乐。
想要找到合适的伴侣,一个好的方法就是丰富自己的内涵、学会让自己变得有魅力,从而帮助自己远离被“捧杀”的状态,不被那些消极状况影响。
- The End -
作者| 汤米编辑|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