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驻马寺位于哈密市伊州区环线以南330米处,是哈密最古老的清真寺。
据传,该寺始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游记到新疆部分,《西进西域》进入的正文。哈密应该大书特书。从2018年8月25日进入新疆到10月1日离开新疆,经停处都选择了哈密。这开篇从敦煌到哈密,五百多公里,要穿越戈壁荒漠,那时鱼是兴奋的。哈密犹如荒漠上镶嵌的绿宝石,熠熠生辉在蓝天白云下。哈密市容整洁,绿树成荫,马路很宽,行人和来往车辆不多。
第二天鱼和先生开启访古之旅,去了主玛寺、阿勒屯古街、回王府、回王墓和北关清真寺。
来的不是时候,主玛寺在修。
主玛寺为土木结构,前门为一高耸之古堡型土塔,土坯垒砌,顶部四角尖耸,上为唤礼塔,底宽4米,高12米,进前门中为礼拜堂,左右有穹窿顶屋各5间支撑屋顶,屋顶装饰方形藻井图案,天窗顶部亦有藻井图案,四面开窗。礼拜殿西有一木制的下方上园穹窿式小亭。 整个主玛寺东西长38米,南北宽24米,建筑面积912平方米,墙厚1.5米。由于年久失修,土塔部分裂缝倾斜。1987年,由自治区宗教局拨款4万元,按原造型改建为砖木结构。现由主玛寺管委会对其进行管理。(摘自百度,鱼参照主玛寺前介绍牌删改)
主玛寺周围在拆迁,因为无法进入,鱼只得围着主玛寺绕了个360度,站在建筑垃圾上从各个角度拍主玛寺。
与主玛寺隔街相望有家清真寺。这家清真寺的门楼(见下图)还被复制到哈密博物馆展出。
哈密博物馆拍摄
再看一眼秃黑鲁克麻札的穹顶,转入下一站去阿勒屯老街。
回王府和阿勒屯古街很近,阿勒屯古街是条商业味极浓的民俗街。
伊州区回城乡阿勒屯村是哈密伊州区回城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城区西南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在维吾尔语里称之为“阿勒同勒克”,意思是“黄金之地”,这里生活着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7个民族,有回王府、回王陵、九龙树、吐谷鲁麻扎等23处古迹,显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俗风情。阿勒屯古街是2016年伊州区开始改扩建的,全长1公里的街道两旁全是民族特色浓郁的民居,街道不但分布着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店,还有村民自己投资建设的博物馆、展示维吾尔族庭院文化的民居,挂在墙上反映传统手工农业的用具也会让游客眼前一亮。(摘自百度)
哈密回王府,位于伊州区回城乡环城路。王府始建于清康熙38年,毁于1931年。现建筑为2003年在回王陵旁复建。
现在的回王府更像座博物馆,图文并茂讲述回王府的兴衰。
图中的这道门就是通往回王墓的门。离它不远处是一座维吾尔族艺人的麻扎(见下图)。
回王陵,国六。由大拱拜、小拱拜和艾提卡大礼拜寺组成。
在哈密地区一直流传库尔班·乌斯达这位民间艺人的传说。这位木卡姆(维吾尔族即兴演唱的音乐大曲4总谱,共十二套,由歌曲和歌舞曲组成)传承人歌声高亢嘹亮,能演唱整部木卡姆,叙述的故事感人至深,在回王进京觐见皇帝时成为王后精神消遣唯一渠道。回王回到哈密后,见王后对这位民间艺人如此欣赏有加,心生不悦便将库尔班发配之淖毛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劳改农场,成为任人宰割的阶下囚。库尔班在囚禁的日子里,不仅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化悲痛为力量”,搜集、整理、再制作数首木卡姆,为其树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摘自百度)
王府有大、小两个花园,小花园当年是专供回王及眷属休息。花园内的果树繁茂。
回王府王爷台是仿古建筑集中区,台上建筑包括台吉议事处、回王宫大殿、回王寝宫、配殿、清真寺、角亭等
王爷台牌坊对着的仿古建筑群这是兵营戍卫区,配有牢房,军官活动室。
兵营戍卫区对着有一道石坊,过石坊是一道木坊,木坊后就是王爷台。
王爷台之上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回王府。
王爷台分为两部分,台上为回王府仿古建筑群13座;台下为二层框架结构建筑,回王府景区出口为旅游商店。
迈里巴纽·伯锡尔,哈密第七代回王、和硕亲王伯锡尔的妻子,同治八年(1869年)被清朝政府封为福晋。
回王府的出口,是王爷台台下建筑“王府玉石城”。鱼和先生从此处穿城而出去回王墓。
哈密北关的民宅,名副其实的老街。
肃州寺,一座位于哈密北关的清真寺。曾经的老寺已不复存在。现建筑为1940年以后重建的。
去哈密有机会要去北关,去北关一定这家馕店买馕!
去哈密有机会要去北关,去北关一定这家馕店买馕!
鱼为先生购买晚餐,在餐馆服务人员赠送给鱼的花茶,新疆所有餐馆都赠送枣茶和这种花茶。
感谢朋友们和鱼一起访古哈密,下期哈密博物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