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历史上现象的代表,蜀汉丞相诸葛亮历来被杜甫、岳飞等著名人物誉为偶像。
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往往被人们与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相提并论,相传二人都神机妙算,精通奇门遁甲之类的学问。不过,唐代传奇小说集《宣室志》却将诸葛亮与唐代的韦皋联系到了一起,声称后者是前者的转世身。作为唐朝中期的著名大臣、将领和诗人,韦皋镇守川蜀长达二十一年,有力捍卫了唐朝西南边境的和平与安定,这与昔日鞠躬尽瘁治理蜀地的诸葛亮确实存在一定共同点。值得一提的是,韦皋还与著名才女薛涛纠缠不清,留下了许多轶事。
唐天宝四年(745),韦皋生于京兆府万年县,也就是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他出身名门望族韦氏“九大公房”之一的东眷郿城公房,在同族兄弟当中排行第二十三。据上文提到的《宣室志》记载,韦皋满月时韦家大排筵席,有一个面貌丑陋的西域僧人不请自来,并对着襁褓中的韦皋道:“别久无恙乎?”
神奇的是,听到胡僧的这番话,韦皋竟然露出笑容,引得满座皆惊。韦皋之父韦贲一再追问原因,胡僧才终于解释道:“此子乃诸葛武侯之后身耳。”正是因为这一缘故,韦皋成年后的表字为“城武”,其中的武就是来自于人们对诸葛亮的敬称“武侯”。不过,上述内容终究只是小说内容,真实性显然不高。
说回韦皋,他人生的第一个职务是“建陵挽郎”,也就是在唐肃宗出殡时跟在灵柩旁唱挽歌。唐代宗在位后期,韦皋被调补为华州参军,不久后又被任命为了监察御史。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师之变爆发,泾原军哗变并占领了首都长安,吓得唐德宗仓皇出逃。危急关头,韦皋拒绝叛军的盛邀,积极整顿兵马与之对抗,展现出过人的能力与忠诚。
于是,唐德宗当即封韦皋为御史大夫、陇州刺史,还特别设置了一支奉义军,让他担任节度使。得益于韦皋的努力,唐德宗终于在次年回到了长安,而韦皋则被进一步加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贞元元年(785),原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张延赏被召回朝廷,韦皋则作为其继任者前往了蜀地。
韦皋治理蜀地期间非但没有体恤百姓、施行善政,反而加重了赋税。然而,韦皋并不是为了自己贪墨这些税款,而是一部分上贡给朝廷,以换取唐德宗的器重;另一部分赏赐将士,以至于他麾下士兵婚丧嫁娶的费用都由军队供应。
据《资治通鉴》记载,蜀地百姓尽管因为韦皋加重赋税而承担了更大的压力,但一方面佩服其智略,一方面敬畏其威严,于是不仅没有太多抱怨,还“至今画像以为土神,家家祀之”。至于朝廷当中,尽管确实存在许多指责韦皋的声音,但唐德宗本人收到来自蜀地的大量税款后心满意足,完全没有换掉韦皋的打算。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韦皋深知如何立身处世,也明白谁惹得起,谁需要巴结讨好。
韦皋之所以能够得到蜀地百姓的敬畏,主要还是因为他平定了各地叛乱,且多次击败威胁西南的吐蕃。在任期间,韦皋对内优待将士,收获全军上下爱戴;对外结好东蛮、南诏,与之协力对抗吐蕃。对于他的战绩,《新唐书》记载道:“凡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
除了政治、军事,韦皋的才能还主要体现在文学方面,他有三首诗被选入《全唐诗》,而《全唐文》中则收录了他的十篇文章。除了自己创作,他也喜欢结交文人,如著名才女薛涛。薛涛的父亲原本在京城为官,但因触怒权贵被贬蜀地,后来染病离世。无奈之下,薛涛十六岁入乐籍,成为了乐伎。
韦皋来到蜀地后,对薛涛的才华十分欣赏,于是经常让她出席宴会,甚至后来还上书朝廷请求将身为女子的薛涛封为校书郎。尽管没能成功,但足见薛涛多么受韦皋欣赏。可惜的是,由于性情奔放惹怒韦皋,薛涛被发配到了偏远的松州。来到边陲小城的薛涛写下《十离诗》,这才终于打动韦皋,得以被召回成都。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韦皋曾经用自己的俸禄赞助乐山大佛的修建,多亏了他,这尊我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才得以于贞元十九年(803)顺利竣工。然而,就在大佛落成的两年后,韦皋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一岁,他治理蜀地多年,留下无数功绩,确实配得上明末学者彭孙贻的那句:“韦皋立功西南,开拓万里,功名之盛诸葛之后未之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