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观点
从父母为子女在街上征婚可以看出现在婚姻观的变化。
刘贤云
在天津市的一个城市广场上,每周二、周四都能看到很多中老年男女聚集在一起为子女结婚。
他们有的来回转悠,寻找目标;有的伫立一隅,守株待兔;有的举着牌子,上面写着自己孩子的性别、年龄、学历、身高等。也有婚介单位借机开设地摊,为征婚的人登记,或是介绍对象。天津市阳光广场父母为子女征婚场面
父母为子女征婚悄然复热。据悉,像这样的父母为子女相亲的广场、相亲角,不仅仅在天津市各个区县基本上都有,而且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大有存在,甚至一些县城街头也时有出现,只是各地各处的规模大小不等罢了。这也算是当今时代的一件新鲜事物了!
曾几何时,儿女的婚姻大事,最着急最操心的就是父母家长,从过去的托媒人介绍到自由恋爱,再到如今回到家长“披挂出征”,折射出当下人们观念的变化。
在天津一处相亲地,我好奇地走进去,立刻被一些人围起来,问:“你家是儿子还是女儿?”,我一下子懵住了,又忽然灵机一动,谎称:“我有个香港的亲戚,她有个女儿……”没等我说完,他们便说:“条件太高了,高攀不上!”
家长为子女相亲,一方面说明子女不急于恋爱结婚,原因是工作忙无暇顾及或是感觉不成熟不愿意与家人沟通告知,表明年轻人工作生活孰轻孰重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年轻人婚恋观发生变化,不急于恋爱成家,不相亲结婚并不表示没有与异性交往的其他渠道,年轻人对婚恋思考愈发清醒与成熟。
家长为子女相亲,首先相信遗传,从直观上看,这些为子女相亲的家长的长相、气质要差不多。若父母个子矮,没文化,问津的人就很少。所以,找“替身”参与征婚的也大有人在。
征婚者女性多于男性
我很奇怪,问他们:“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孩子来呢?”
他们说:“现在孩子们结婚说到底,是两个家庭的联姻!因此首先得通过父母这一关,双方父母觉得彼此条件差不多了,再让子女见面,否则,婚后会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笑着说:“这不是包办婚姻吗?”,其实,严格上说也不是“包办”,只不过是多了一种交际渠道,多一个机缘罢了,而且一对男女恋爱结婚,后面联系着几个家庭(长辈),父母做第一把关人也未尝不可,关键因素还是在子女的认可和交往发展情况了。
家长们认为父母毕竟是过来人,有经验,而子女往往考虑问题不周全,父母看好了,再让他们见面,可靠!
我问:“你们征婚的主要有哪些条件?”
他们说,门当户对是第一条。这包括:家长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是干部还是工人?这两个条件最重要。
首先,他们认为婚姻的重要条件是“差不多”的门当户对。家长们认为如果一方家是城里的,一方家是农村的;一个是干部家庭,一个是工人家庭,由于两家地位不般配,没有共同语言,两人的婚姻就不稳定,两家人也很难相处下去。
其次是学历和职业要相当,尤其是男方,应该优于女方。因此高学历、公务员的女方一般不找学历低、当工人的男方。
第三,长相、身高也得考虑。如果这几方面都符合,男方最好有房、有车,这是很现实的一条。
由于女方本身条件比较好,又不肯将就,所以女方家长来征婚的比男方要多,但是成功率很低,“剩女”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有意者的家长个别见面谈条件
这些为子女征婚的大军表示,周末还要到天津市最大的相亲“市场”——和平区中心花园去再度拼搏一番。
据说在那里,父母为子女征婚现场可谓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一位男士对我说,他每个星期都来,但是收效甚微。他无奈地说: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找对象主要看人品、讲感情。只要双方看着不错,就结婚。结婚后,单位就给房子住。而且各单位的工会、共青团等组织,把解决男女婚姻问题都作为工作的一部分,高度重视,千方百计给男女青年创造互相了解的机会。哪里还用家长操心?
毕竟,过去人们的婚姻观念和形式也不尽合理,甚至导致了很多的悲剧。相信,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择偶的形式更加多样。
一些婚介公司也乘机走上相亲场进行市场化操作,这需要管理引导
在当前,父母亲自发地在公共场所为子女相亲,也不失为解决男女青年婚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是,更希望有关单位的党团组织、工会、妇联等要把帮助未婚青年择偶纳入本职工作的一部分,相关社会单位和管理部门也要对社会上出现的自发相亲场所做好管理、服务和引导。
刘现云
【作者简介】刘现云,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先后就职于《唐山劳动日报》《今晚报》、香港《大公报》。高级记者、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瞭望中国新媒体刊头题字 马誉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