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在外地朋友眼里是不包邮的“偏远地区”,这里是很多人骑马上学的地方,这里在内蒙古其他同盟城市眼里是占据天地地理位置的“首都”城市。
多少年来,呼和浩特一直被误解,被诟病,但是却从来不愿意主动去解释。连着三个“16日魔咒”之后(2~4月连续三个月的16日),呼和浩特开始逐步恢复正轨。期待已久的小学生终于也返校了,游泳健身场所也恢复营业了,从外地来的无症状物流司机也接触隔离了,一切似乎都那么“理所应当”。
首府不好当,但是有担当。作为两级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的很多举措,并不能完全只顾自己说了算(你品,你细品)。有人嘲讽呼和浩特防疫时间久,却忽略了作为整个内蒙古人员结构最复杂、流动性最大的城市。有人吐槽呼和浩特在降为低风险之后,执行的48小时内“2+1”次核酸“太麻烦”,却不觉得这是呼和浩特在为自己和他人负责任。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呼和浩特没有躺平。面对正月十五开始的连续三次“波折”,呼和浩特丝毫没有动摇决心和耐心。一句话,闹哇!
自己刚刚好一点,就派出医护人员援助外省的兄弟;自己刚刚恢复生产生活,就开始帮助首都机场分流境外人员。有人曾呼吁,大家欠呼和浩特一个“热搜”,但是呼和浩特人自己从不在乎,因为我们知道,呼和浩特不仅仅是呼市人的呼和浩特。呼和浩特不完美,但是我们共同的家。
多喝热水啊,兄弟姐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