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举行元宵猜灯谜活动 ——
450条谜语, 最难的猜了3年
现场市民正在认真猜着灯谜。
2月21日上午,天空突然降下细雨,六盘水市的气温也降到了3℃,但黄土坡体育馆门口却人头攒动。一年一度的元宵迎新猜灯谜活动引来了大量的“粉丝”竞相“决斗智慧” 。450条谜语引来了六七岁的小朋友,也引来了80多岁的白发老翁。经过六七个小时的斗智斗勇, 380条谜语被市民猜中后领取了奖品,仍有70条谜语难住了粉丝们。据介绍,这其中最难的谜语3年都没有被人猜中。
小娃娃,捏着纸笔来猜谜
据介绍,市文体广电局于20多天前就在黄土坡体育馆门口张贴了巨幅海报。自2011年起,每年迎新,该局都会选择元旦前后或正月初三举行猜灯谜活动。 “虽然市场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多样化,但传统文娱节目散发出浓浓的年味,还是让不少市民对此非常钟情,这也是令我很感动的一个原因。 ” 市文体广电局全民健身中心主任徐霞如是说。
一对七十多岁的白发夫妻是市农委退休职工。夫妻俩都毕业于云南大学。21日一大早,二老就搀扶着一起来到黄土坡体育馆门口,信手拈来便猜中了十多条谜语,奖品领得是盆满钵满,羡煞众人。
奖品并不昂贵,都是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一等奖是总价值20多元钱的一提抽纸和一提卷纸,但人们前来显然不仅仅只是为了领到奖品,而是领奖的瞬间获得的满足感。
在现场,记者看到几名年龄在八九岁的小学生,在寒风里握着钢笔,左手拿着作业本,将十几条谜语工工整整地逐一抄写在本子上,不时跑到兑奖处询问答案。 “思路对了,但谜底不对,你再往相反方向想一想,也许答案就是你根本不相信的那两个字。 ” 徐霞向他提示道。
从猜谜人到出谜行家
作为此次活动的奖券兑换人, 56岁的徐霞站在寒风中,不断被人群簇拥,人们只要向他讲出谜底,他从不翻书、也不翻笔记,张口便“秒判”对错。450条谜语,是他与中心的十几位同事一起奋战数日组成的,还请来文化馆的同事帮忙用毛笔书写,过程虽然比较辛苦,但猜谜的过程是快乐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徐霞还只是一位忠实的猜谜人,因为猜中率高,徐霞也开始琢磨谜语的规律与文化。渐渐地,徐霞也开始成为出题人。
这一“爱好特长”在2011年后组织全民春节游园活动时得到发挥。据称,除2015年因故未能举办以外,余下的4年中,谜语最多的达到了近700条。不过,这些撰写在红绿黄橙纸条上的谜语并没有这样容易猜中结果,有的谜语因为难度太高,当年猜不出来,第二年接着张贴。
“最难的谜语连续张贴了3年,至今还是没有人猜出来。 ” 徐霞说,这大都是一些涉及文学、医学或军事用品领域的谜面。同一条谜语,很多人来猜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有人猜对了50%,有人猜对了30%,尽管这种回答让现场的围观者忍俊不禁,但体现出大家都在谜语智慧和思路上逐渐创新与摸索。 “反其道而行之”打一成语,已经出现二三百人次讲出同一个答案,但是都失之毫厘,三年来从没人猜中。
徐霞称,谜语遵循的规律有固定的模式,其中相对简单的是字谜,拆字格、有会意格比较容易被猜中,其中学生娃娃的命中率会比较高;较难的是脱虚格、粉头格。象形、会意的也比较容易被猜中,这一类谜语符合中国造字规律和传统文化,占了近一半。
也有人拍摄谜语条幅发送到场外求救的,但“场外观众”表示不能来到现场,尽管猜出了答案但没能体会到领奖那一瞬间的快乐仍深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