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气在夏天尤为常见,在气象学上暴雨也是有严格的标准规定的,只有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才能称为“暴雨”。另外,暴雨也是有着等级大小划分,暴雨还可以划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那么,特大暴雨的标准是怎么样的?降水量又是多少呢?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特大暴雨有多大
特大暴雨
特大暴雨是指24小时降水量达250毫米及以上的降雨。我国气象上关于暴雨的划定,是以24小时总雨量达到50毫米、12小时总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为标准的。
但是,降雨在一定时间内的不同分布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例如,50毫米降雨如果均匀分布在24小时,给人的感觉是细雨纷飞;但如果降水集中在短时间内出现,则给人暴雨倾盆的感觉。
暴雨定义标准
暴雨:24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降水,12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30毫米的降水;
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100毫米的降水,12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70毫米的降水;
特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250毫米的降水,12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140毫米的降水。
此外,在暴雨的世界里,也有强弱之分。以24小时降水量为例:
当24小时降水量为50到99.9毫米时,叫做暴雨,这是最普通的暴雨,站在雨中和用花洒淋雨的感觉差不多;
当暴雨升级,24小时降水量达到100到250毫米叫做大暴雨,相当于无数个矿泉水瓶在向你浇水,分分钟湿身;
当24小时降水量达到250毫米以上,就是暴雨中的终极大BOSS——特大暴雨,想象一下用盆向你泼水的感受吧。
暴雨多发时段
暴雨的形成过程是怎么样的?
根据统计,暴雨多出现在4月至9月,但不同地域暴雨多发时段是不同的。南方地区雨季时间长,如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5—8月均为暴雨多发月,各月暴雨日数相差不大。
暴雨的形成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但暴雨的种类并非是一种或者是固定的,如果按照暴雨的性质区分,可分为稳定性暴雨和对流性暴雨,往往一次暴雨过程中可能两种性质的暴雨同时存在;此外,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还会有暖区暴雨、台风暴雨等等。
首先是最近经常遇到的稳定性暴雨,大尺度的锋面、气旋、低涡等系统常会造成稳定性降水,特点是水平范围大,常常形成沿锋面大范围、带状分布的降水区域,称为降水带。别看稳定性暴雨“稳定”,但发起飙来照样不好惹。近期的梅雨期降水,就属于稳定性降水。特点是持续时间长,短则几天,长则十天半个月以上。
而对流性暴雨就是一个“急脾气”,梅雨期过去后的盛夏比较常见。通俗的理解是,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对流性降水,气流升降十分强烈。来临前,常有大风并伴有闪电和雷声,有时还会下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