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母溪千堂湾狃子花开剧场(刘科 摄)
红网时刻通讯员 向英 瞿云 贺子平 宁茜 沅陵报道
初秋的沅陵,青山逶迤,如诗如画,这座素称“湘西门户”的山城正散发出勃勃生机。在湖南(沅陵)台湾工业园奇力新生产车间,电感元件在工作师傅手中快速打包,将供给世界知名电子品牌商;“城市更新”建设夜以继日,现代化城市初绽新颜;沅辰、官新、张官高速,一条条交通大动脉,满载着希望有序推进;圣人山上风正劲,风电电能正款款输出;一望无际的中药材基地,“两黄一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岁月无言,记录着沅陵新旧交替的历史嬗变;发展留痕,影印着沅陵城乡更迭的社会变迁。
十年来,沅陵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稳增长、强基础,综合实力持续跃升,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95.77亿元,是2012年的1.5倍,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094元,较2012年增加了12929元,增长了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063元,较2012年增加了8792元,增长了2.1倍;以“绣花功夫”攻克贫困难题,1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5519户122914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万人喜迁易地搬迁新居……这十年,沅陵用实干实绩化解了世纪疫情、脱贫攻坚、抗洪抗旱等一个又一个难题和挑战,谱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交上了一份非凡的答卷。
知重奋进谋发展,同心同德谱新篇。当前,全县干群锐意奋发,砥砺前行,正以炙热的温度、火热的激情奋斗在充满希冀的崛起路上。
湖南(沅陵)台湾工业园向华电子厂生产车间一派繁忙
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端,面积5852平方公里,是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辖21个乡镇,369个村、35个社区,67万人。沅陵是薪火相传的文化圣地,富有传奇的神秘境地,美得令人心痛的旅游胜地,物产丰富的资源宝地,后发赶超的创业福地。
十年栉风沐雨,一路春华秋实。沅陵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成为怀化乃至湘西片区经济发展新引擎。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95.77亿元,同比增长8.8%,经济总量和增速分别位于全市第3位和第2位。经济总量比2012年的130.76亿元增加了1.5倍,其中第一产业30.8亿元,第二产业89亿元,第三产业75.96亿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92倍、1.53倍、1.34倍。2021年,该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零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市排位第1。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2.2:44.4:43.3调整为15.7:45.5:38.8。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提高3.5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发展保持强劲增长。
居民收入不断提升。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094元,同比增长8.5%,增速全市排名第2,年均增长为8.6%,较2012年增加了12929元,增长了1.8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063元,同比增长11.9%,增速全市排名第3,年均增长达11.9%,较2012年增加了8792元,增长了3.1倍。2021年城乡收入比为2.15,较2012年缩小了1.4。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发展进一步平衡,增速持续“跑赢”GDP。
2021年,沅陵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四个区、打造次中心、挺进三十强”的奋斗目标,全力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乡村振兴样板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社会治理试验区,把沅陵打造成怀化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次中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挺进全省三十强,为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市委建设“三城一区”贡献沅陵力量。
十年来,县域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使得这座古府新城焕发勃勃生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沅陵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沅陵的新征程奋进。
蓝天白云下的五强溪库区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连日来,沅陵城市更新项目建设火速推进,迎宾南路70栋房屋立面共5.9万平方米正在全面改造,6月中旬已启动国防光缆先行入地施工,当月下旬,强弱电入地工作正式启动……县城面貌日日出新。
沅陵按照“一座新城,两个片区,三条风光带,四个组团”的发展规划,和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建设“三桥两路”“两河三岸”统筹发展。体现青山、碧水、古郡、新城风貌,即“依托文化古郡,建设山水新城”,逐步向武陵山片区次中心城市的目标靠近。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十年来,沅陵建成区规划面积从9平方公里增加至16.81平方公里,县城人口从8万人增加到16万人,城市道路从40多公里增加到70多公里,路灯从4000多盏增加到11000多盏,新建公益停车场2个,停车位从100多个增加到2000多个。
城镇老旧小区得到全面改造,2019-2020两个年度共改造32个,2021年度改造54个,2022年度计划改造37个;在凤凰山森林公园投入1600多万元、鸳鸯山森林公园投入3000多万元,打造南北两个绿色休闲公园,提升城市品质;2016年至2020年全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共实施建设3516套,其中新建1237套、货币化安置1286套、综合治理993套,通过改造城市面貌更加靓丽。同时,实施了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提质改造,黑臭水体治理,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全面打造美丽乡村。十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沅陵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的穷乡僻壤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
该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采取PPP模式,共53个点,管网长度154公里,计划投资4.2亿,目前已完成建设19个点;已完成乡镇集镇建设项目1个,正在开工建设7个;生活垃圾填埋点和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已建成使用12个;完成了明溪口镇胡家溪村、烧火岩村、二酉乡莲花池村、荔溪乡明中村等4个传统村落保护与修缮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200万元;
与此同时,2014年以来,完成危房改造16342户,解决了12104户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多方筹措资金1200万元,集中开展农村住房“微服务”项目工程建设6850户,解决了农户房屋鉴定等级为B级、常年有人居住、住房有轻微破损、影响感观的农村住房修缮问题。
湖南沅陵辰龙关茶园采摘现场(刘科 摄)
乡村振兴开花结果
近日,沅陵县二酉苗族乡清水坪村稻花鱼养殖示范基地“开田捉鱼”,20亩稻花鱼田第一批起鱼约500公斤,现场销售火爆,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产业实体,帮助农户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沅陵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五种精神”,实现了减贫目标任务,整县脱贫摘帽。
脱贫路上,沅陵广大党员干部俯下身子,“一对一”结对帮扶,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与致富路上的困难。通过“造血式”扶贫,2014—2019年全县共脱贫35519户122914人。县交通运输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易地扶贫搬迁联席会议办公室、太安社区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称号;县财政局1名干部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县8个单位、12名同志分别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扶贫车间”“四有四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精准防贫综合保险”等经验被央视、中国改革报等国家媒体广泛推介。
脱贫攻坚大获全胜,乡村振兴开花结果。自拉开乡村振兴的大幕以来,沅陵积极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监测帮扶,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返贫综合保险等帮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目前,全县现有监测户3057户8424人,其中未消除风险监测户1301户3539人,动态实现精准监测帮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乡村要振兴,发展产业是根本。沅陵着力推动茶叶、沅陵酱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五个一百”工程。截至2022年7月,全县386个行政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为1389.25万元。着力推进稳岗就业,全县2022年脱贫人口务工总量52041人,较上年度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增加2441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就业4751人。
与此同时,沅陵制定《沅陵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分类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和实施,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总抓手,按照“六无一全”标准,扎实开展“五治”行动,全力推动“美丽乡村”“美丽村寨”“美丽庭院”示范创建和5.8万口农村户厕改造;着力推进水、电、路、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出台《沅陵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开展“一约四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沅陵县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7月19日,湖南沅陵车坪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圆满落幕,项目建设正式步入了前期建设阶段,沅陵水电风电扩能增效百亿产业链再下一城,迈出电力强县的关键性一步。
十年来,沅陵成功打造“三驾绿色马车”,完善了以风电、光伏、蓄能为主,多种现代能源优化配置的绿色百亿产业体系,培育出县域经济新时代发展的强大引擎。
5月19日上午,在2022年中国旅游日怀化市分会场活动启动仪式上,沅陵成功承办2023年全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千载岁月赠予沅陵经久打磨的历史醇香与文化韵味,成为了该县大力发展生态文旅融合百亿产业链的信心和底气。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沅陵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旅游景区8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区1处、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4处、湖南省旅游研学基地1处、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4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2个、中国传统古村落1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三星级旅游饭店4个,2021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7.3亿元。
沅陵是湖南省县级版图面积最大的县,水电风电、有色金属、茶叶、中药材、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电子信息制造也有一定基础。“十四五”开局,沅陵县加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推动电子信息制造、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水电风电扩能增效、生态文旅融合、品牌茶酒打造、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等六大百亿产业链建设。
为推进六大百亿产业链建设,沅陵建立“一个产业、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分别由县级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设立相应的工作专班。
千载沉淀,十年喷涌。目前,沅陵六大百亿产业链建设乘风破浪、风生水起:全县在建文旅项目27个,总投资227亿元。“碣滩茶”正扩园提质,茶旅融合项目如火如荼。五强溪水电站等水电企业加快扩机增容步伐,投产后可新增年产值35亿元。华能湖南水溪风电等项目正加快推进。依托辰州矿业、西澳矿业等行业领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在成功实现百亿产值的基础上,沅陵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年产值大步向200亿元进军。
沅陵明溪口镇胡家溪古村落
生态宜居绿色崛起
初秋时节,沅水静静东流,刚刚经历过盛夏的树叶在温热的秋风中不停摇曳。党的十八大以来,十载春风,弹指一挥间,生态文明之花在武陵之巅绽放,这里的天更蓝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新时代画卷辉映在沅江两岸。
“现在流行生态流水养鱼,不仅产量有保障,也没啥污染。”近年来,沅陵县网箱上岸、渔民转产、产业转型进展顺利,增收效果明显,生态养鱼成了肖家桥乡、二酉乡等地的养殖户的致富新路子。
350户、663人渔民退出河道捕捞,392艘渔船全部清收并拆解回收网具约370吨,处置“三无船舶”719艘;库区养殖1468户5890人近10000口网箱、35座趸船、40座垂钓平台上了岸,沅陵近百条溪河道禁采禁挖。这是沅陵人民向沅江生态修复交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十年来,该县始终恪守绿水青山理念,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先后完成了13座尾矿库标准化整改,对全县涉环企业污染排放设施开展规范化建设。完成了城区3处黑臭水体的治理和城乡近500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生活污水排放基本达标排放,城区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得到进一步完善。
“这几年生态环境好了,蓝天白云让我们找到儿时的感觉”“溪里的水比以前清好多,鱼儿也多了”“我们乡里那个企业烟筒没冒黑烟了”群众满意的背后,是沅陵县大刀阔斧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的坚定身影。
辰州矿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纳入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范围内的重点企业,功能环境指标达标率均为100%,五强溪特种纸厂、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一般污染企业未出现外排污染物超标的现象;2021年,该县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对包括3个生态考核县农村村庄的土壤、饮用水、环境空气,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水质,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农村重点工业企业周边土壤开展监测等。监测数据显示,沅陵县农村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土壤和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安全可控;此外,按要求对县城建成区进行了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及交通噪声监测。根据监测结果,2021年县城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均值达到了相关标准要求,较去年持续下降。
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沅陵县太安社区
民生事业蓬勃发展
8月5日,沅陵县太常敬老院17位特困供养老人一早起床,吃过早餐,坐上大巴车,直奔县城,一个小时不到,便在社会福利院安下“新家”。看着花园一样的院舍,医养设施齐全,饭菜可口,管理人员和蔼,向必星老人很满意。
十年峥嵘岁月,一路春华秋实。沅陵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不变初心,大力推进“五化”民政重点县建设、婚俗改革试点县建设和养老服务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殡葬改革等重大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基层社会治理试验区,交出一份殷实、厚重、合格的民生答卷,稳稳托起人民群众基本民生保障的幸福底色。
只有聚焦民生之急,才能兜牢民生之底。十年来,该县聚焦脱贫攻坚、聚焦困难群众、聚焦特殊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兜牢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让全县更多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该县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确保全面小康不落一户、不少一人。据统计,2014年至2019年期间,共投入资金39935.5万元,保障困难群众277.64万人次,落实了“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扶贫政策。
沅陵县共34个易扶安置点,搬迁入住贫困对象多,通过整合社会救助政策资源向社区倾斜发力,全力做好易扶安置点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帮扶,为安置点贫困群众申请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开通快速、便捷的绿色通道。2019年以来,全县34个易扶安置点的贫困群众1553人纳入城乡低保,拨付救助资金300余万元,1000余人临时救助,拨付救助资金15万余元,牢牢兜住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基本生活之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十年来,该县加强兜底帮扶,累计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79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推动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转移就业,务工规模从2015年的1.65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4.7万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74亿元,支持创业2723人,带动就业2万余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年来,沅陵县围绕社会关切加速发展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擦亮沅陵百姓幸福底色,让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具情怀、更有温度。
沅陵县城(黄庭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