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KK,大意是身体自由文化,历史悠久,在德国相当主流。
裸体文化在德国的形成,从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叶。当时的德国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达到小康后的中上层市民开始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营养,服装,住房,健康和身体保养,这就是有名的“新生活运动(Lebensreformbewegung)”。
1893年海因里希·普都尔(Heinrich Pudor)出版了《裸体人,未来的欢呼》一书,提出只有正视人类的躯体,才具有真实的道德观。呼吁大家返回大自然,充分享受那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1905年第一份裸体文化期刊--《美丽》(Schonheit)在柏林问世,从此裸体文化在柏林、汉堡、汉诺威等大城市流行起来。
天生之体的起源:
“天生之体”文化最早起源于古代希腊文明。当时的人们认为,人体是大自然里最美的事物,是人类用以显示自己的自信与自豪的最好载体。因此,人们不仅在体育活动中和节日庆典中实行裸体,而且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和赞美人类的裸体。
这种观念和实践一直延续到古代罗马帝国的后期。从中世纪到19世纪,这种观念受禁欲主义所压抑。
什么是FKK
FKK是德文Freikorperkultur的简称,译为“在露天做裸体运动,进行裸体日光浴”。国内出版的德语课本里曾羞答答地翻译为“天体文化”,也许这样显得文明高雅,不会让人胡思乱想吧,记得当年我看到这个解释时,还以为是与牛顿三大定律有关呢。裸体文化在德国的形成,从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叶。当时的德国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达到小康后的中上层市民开始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营养,服装,住房,健康和身体保养,这就是有名的“新生活运动(Lebensreformbewegung)”。1893年海因里希·普都尔(HeinrichPudor)出版了《裸体人,未来的欢呼》一书,提出只有正视人类的躯体,才具有真实的道德观。呼吁大家返回大自然,充分享受那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1905年第一份裸体文化期刊--《美丽》(Schonheit)在柏林问世,从此裸体文化在柏林,汉堡,汉诺威等大城市流行起来。人们纷纷加入裸体文化俱乐部,在山间原野,湖边河畔赤裸着身体,全方位地尽情地迎着阳光奔跑,打球和做体操;泳装也越做越省布料。1919年“Freikorperkultur”成为这一运动的专用词,普都尔也被追随者推崇为裸体文化之父。1933年希特勒上台,严格禁止裸体文化。二战后美国的比基尼泳装曾试图登上欧洲大陆,遭到教会的强烈抵制。直到六十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的好转,大家都希望彻底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享受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再加上美国避孕药研制成功的推波助澜,在欧洲,尤其在青年学生中开始了性解放运动。战后迷茫的一代通过奇装异服,离家出走,群居和赤裸奔跑来探寻生命的意义及生存方位。女青年们为了消灭性别歧视,争取平等地位,于七十年代末推出了轰轰烈烈的“上裸潮(Oben-Ohne-Welle)”运动。女大学生们赤裸着上身,坦然地出现在公共场所和大学课堂上。曾有幸听到我们教授回忆起这段难忘的往事:“‘目’浴在一片波涛汹涌的春海中当然很愉快哟,可惜结果是几门功课要补考。大脑缺血,注意力能集中吗?幸好不多久女同学们改变了斗争方式,否则如今教授也当不上了。”看他两眼发亮,一副“回光返照”的模样,忍不住开起了玩笑:“不至于吧?我们中国还有‘熟视无睹’一说呢。”教授的经验对心仪之物是不可能熟视无睹的,别说看到,光想想就会心潮澎湃。回家查了成语词典,果然古人“熟视无睹”的乃“泰山之形”也。尽管教会反对,八十年代起FKK在德国已成为一种被人们接受的生活方式,城市乡村都在林中湖畔划出专门场所,让FKK爱好者随心所欲,一展天容。不过如果超出这个指定范围,警察是要干预的。在慕尼黑的英国公园(EnglischerGarten)里就有一块FKK爱好者的领地,一年四季只要有阳光,哪怕冰天雪地,也会有勇敢者出现。经常是大学生们(他们有时间呀!)三三两两躺在自带的草席或露营用的卷垫上,看书或聊天,俄而也托托排球,抛抛飞碟动动筋骨。因公园是旅游风景区,所以游客们可以坦然地在此穿梭往来,一饱眼福。但是一定要牢记,不能随便拍照,未经许可而拍照属于侵犯人权。如今人人怀揣手机,报警方便,也许您正为偷拍到天姿而暗暗得意时,一转身却发现警察已在候着您啦,让您插翅难飞。有的浴场由FKK俱乐部管理,非会员和不愿脱衣者一概免进。一到夏天,这些浴场就活跃起来,人们开着房车来到湖边安营扎寨,享受着赤条条、无牵无挂的自然美。会员多是中老年,青少年很少,颇有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烦恼。原因有三:一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更乐意在家与电脑为伴;其次青少年追求品牌服装,光溜溜的大家都一样,那还叫酷吗?再就有的因不适应发育期身体的变化,羞于暴露自己。会员们喜欢这里环山绕水的自然景色,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可亲。物质社会里价值观念和衡量标准在这里是行不通的,谁也不能因多了几斤赘肉就显得趾高气扬,高人一等。谈到裸体,有的因从小就随父母参加FKK,认为这很正常;还有的以前因身材不如时装模特儿或电影明星而郁郁不欢,有机会看到大多数很普通的身体后,自卑情结消失,并勇于展现自己。大家都认为,十几天后再回到文明社会,真需要花点时间来适应服装的累赘呢。没想到吧,FKK还兼带心理治疗呢。一两年前,有位英国女大学生一直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平日沉默寡言,某日突然裸体奔跑在开赛前的足球场上,全场哗然,肇事者被纠察请出会场。事后这位女大学生如脱胎换骨,变得热情开朗,自信心大增,各种时装都敢往身上套。在这儿不是要鼓动大家标新立异,寻求刺激,而是希望能正视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些生理心理需求,从而因势利导。如此看来,在中国允许FKK之前,我们的公共浴室还不能淘汰呢。七月的某个星期天,阳光灿烂,微风拂煦,我和先生散步来到纵穿慕尼黑的伊莎(Isar)河边。在有名的“福老喝啤酒园(FlaucherBiergarten)”附近也开辟了一片FKK场地,这里是自然风景区,人们可以随意往来,旺季时有医护人员坐镇,以防不测。我们站在伊莎河支流的小桥上,桥下景色一览无余。只见大多数赤裸,少数着泳装的也只是遮住三点中的一点,皮肤都晒成了印地安人的棕色。或单个,或结伴,东一撮,西一堆,远远看去,就像小时候大院里家家户户晒的老腌菜。年轻小伙子仗着皮厚肉实,铺上条浴巾,就大大咧咧地直接躺在发烫的鹅卵石或青青的草地上;相比之下妇女和有把年纪的则很会善待自己,不怕麻烦地从家中搬来折叠床或折叠椅,舒舒服服地追逐着阳光。因室内健身器材的普及,人们已不热衷于在露天伸胳膊踢腿了,如今的FKK主要是日光浴,间或游泳和戏水。学龄儿童在清澈见底的齐腰深小溪里抛着皮球,打着水枪;花白老人互相搀扶,小心翼翼地在光滑的鹅卵石上挪动,一步三颤抖;成双结对的伴侣们,温柔地把防晒油抹向对方,充满爱意;在一米五左右高度的人工瀑布前挤满了嬉笑跳跃的毛头小伙子,不必细究了,肯定如我们教授当年一样,心潮澎湃着呢。有些打持久战的家庭,带上桌椅板凳,烧烤用具,把整箱啤酒饮料冰在小溪里,直享受到太阳公公下班。俄而也看到一两家穆斯林小家庭出现在晒太阳的队伍中,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想必已是很开明的了,不过裹着头巾穿着长裙的妈妈在一片肉海中显得很突兀。着泳装的穆斯林爸爸带着同样穿着小短裤的四五岁儿子在湖边戏水,而全裹妈妈坐在河边观看,儿子不时地跑回妈妈身边,给妈妈新捡到的鹅卵石,妈妈微笑地接过,儿子似乎想拖妈妈下水,妈妈岿然不动,那边爸爸发现新宝贝,儿子又急急忙忙跑去。一会儿父子俩回到妈妈身边坐下,妈妈替儿子擦去脸上的水珠,给俩男子汉递上饮料。估计再过一两代,保守的穆斯林也会融入西方文化之中了。过往的行人都会驻足在湖边或桥上观赏一番,以男士居多。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男同胞看到新款汽车还目不转睛呢,更何况……不过要看就是很自然大方地看,如同去博物馆欣赏艺术品。欧洲人从古罗马,古希腊起就崇尚健美,当时的通币大多印着花鸟或青年男女健美画像,不像与之同时代的秦朝货币,光秃秃的只刻“半两”二字,多无趣。德国从小学起就注重从语言,动作,思维方式等方面“展现自己”的培养,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而不是刻意追求完美。其实只要有足够的自信心,每只丑小鸭都能变成天鹅。桥下不时飘上来的烤肉香唤醒了馋虫,我们来到“福老喝”,在乐队伴奏下,大块吃肉,大杯喝酒,风卷残云,好不过瘾。回家路上一直和先生探讨十年后我们的体形,颇受刺激,到家后随即跳上健身车狂蹬不已。先生是德国人,以理性著称,经常把我拉回现实:“没用的,到时要皱的照皱,该垂的定垂。”
去德国fkk需要注意什么去德国FKK没有什么必须注意的,只是无论你遇到的人脱得多么一丝不挂,请你的心也保持一样的不挂一丝,他们在做的也是你在做的,只不过身外之物不同,一切也都无关于性,这不只是说说,这是回归自然、是生存方式、是天人合一。
FKK指的是天然主义或裸体主义,中文里也简称为天体,是一种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倡导和维护在私人和公开场合的裸体社交活动。这个名词也可指称以个人、家庭或社交裸体主义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根据阿格德角在1974年作出的定义,天然主义是“和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方式,以集体裸体的方式促进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并尊重环境的态度”。
这个理念从德国传播到英国、加拿大、美国以及其他地区,发展出一个由许多俱乐部所构成的网络。
裸体主义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德国人似乎更加偏爱,以至于让以开放程度著称的美国人都和英国人都大呼不可思议。
德国最早的裸体主义大概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初心是追求身体健康,现在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
直观印象里的裸体主义者是在海滩晒晒太阳或者去水了游个泳,实际上现在的裸体主义者们可以参加很多的活动,诸如排球、瑜伽、水上运动、骑自行车、徒步远行、乒乓球、舞蹈、下棋等等。
德国人的裸体文化FKK文化是怎样描述的?FKK是德文Freikorperkultur的简称,译为“在露天做裸体运动,进行裸体日光浴”。国内出版的德语课本里曾羞答答地翻译为“天体文化”,也许这样显得文明高雅,不会让人胡思乱想吧,看到这个解释时,还会让人联想到认为是牛顿三大定律呢。
裸体文化在德国的形成,从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当时的德国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达到小康后的中上层市民开始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营养,服装,住房,健康和身体保养,这就是有名的“新生活运动”。
1893年海因里希·普都尔出版了《裸体人,未来的欢呼》一书,提出只有正视人类的躯体,才具有真实的道德观。呼吁大家返回大自然,充分享受那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1905年第一份裸体文化期刊——《美丽》在柏林问世,从此裸体文化在柏林、汉堡、汉诺威等大城市流行起来。
人们纷纷加入裸体文化俱乐部,在山间原野,湖边河畔赤裸着身体,全方位地尽情地迎着阳光奔跑,打球和做体操;泳装的服装也越做越省布料。1919年“Freikorperkultur”成为这一运动的专用词,普都尔也被追随者推崇为裸体文化之父。
1933年希特勒上台,严格禁止裸体文化。二战后美国的比基尼泳装曾试图登上欧洲大陆,遭到教会的强烈抵制。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的好转,大家都希望彻底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再加上美国避孕药研制成功的推波助澜,在欧洲,尤其在青年学生中,又开始了性解放运动。
战后迷茫的一代,通过奇装异服,离家出走,群居和赤裸奔跑来探寻生命的意义及生存方位。女青年们为了消灭性别歧视,争取平等地位,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推出了轰轰烈烈的“上裸潮”运动。
尽管教会反对裸体文化,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FKK在德国已成为一种被人们接受的生活方式,城市乡村都在林中湖畔划出专门场所,让FKK爱好者随心所欲,一展天容。不过如果超出这个指定范围,警察是要干预的。在慕尼黑的英国公园里,就有一块FKK爱好者的领地,一年四季只要有阳光,哪怕冰天雪地,也会有勇敢者出现。这里经常是大学生们三三两两躺在自带的草席或露营用的卷垫上,看书或聊天,偶尔也托托排球,抛抛飞碟或动动筋骨。
裸体文化是如何在德国形成并发展的?裸体文化在德国的形成,从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当时的德国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达到小康后的中上层市民开始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营养,服装,住房,健康和身体保养,这就是有名的“新生活运动”。
1893年海因里希•普都尔出版了《裸体人,未来的欢呼》一书,提出只有正视人类的躯体,才具有真实的道德观。呼吁大家返回大自然,充分享受那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1905年第一份裸体文化期刊——《美丽》在柏林问世,从此裸体文化在柏林、汉堡、汉诺威等大城市流行起来。
人们纷纷加入裸体文化俱乐部,在山间原野,湖边河畔赤裸着身体,全方位地尽情地迎着阳光奔跑,打球和做体操;泳装的服装也越做越省布料。1919年“Freikorperkultur”成为这一运动的专用词,普都尔也被追随者推崇为裸体文化之父。
1933年希特勒上台,严格禁止裸体文化。二战后美国的比基尼泳装曾试图登上欧洲大陆,遭到教会的强烈抵制。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的好转,大家都希望彻底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再加上美国避孕药研制成功的推波助澜,在欧洲,尤其在青年学生中,又开始了性解放运动。
战后迷茫的一代,通过奇装异服,离家出走,群居和赤裸奔跑来探寻生命的意义及生存方位。女青年们为了消灭性别歧视,争取平等地位,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推出了轰轰烈烈的“上裸潮”运动。
尽管教会反对裸体文化,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FKK在德国已成为一种被人们接受的生活方式,城市乡村都在林中湖畔划出专门场所,让FKK爱好者随心所欲,一展天容。不过如果超出这个指定范围,警察是要干预的。在慕尼黑的英国公园里,就有一块FKK爱好者的领地,一年四季只要有阳光,哪怕冰天雪地,也会有勇敢者出现。这里经常是大学生们三三两两躺在自带的草席或露营用的卷垫上,看书或聊天,偶尔也托托排球,抛抛飞碟或动动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