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翊坤宫可能大伙听起来都是相当熟悉了,在多部热门的宫廷剧中都出现过翊坤宫。那你知道为什么翊坤宫影壁上会有错别字吗?下面就来跟大家说一说。
简要答案
翊坤宫中有一面“光明盛昌”的影壁,故意把“明”和“盛”写错,因为避讳反清复明,所以将“明”和“盛”写错暗指“明不再重来,盛永无止境”的意思。
详细内容
翊坤宫是明清宫殿建筑之一。翊坤宫属于故宫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开始定名为万安宫,在嘉靖十四年改为翊坤宫,此名沿用至今。翊意思是恭敬、辅佐,而坤是女性的意思,翊坤宫一直以来都是明清两朝妃嫔居住的地方,地位较为尊贵。 清代曾多次修缮,光绪年间为庆慈禧五十大寿,将此宫与储秀宫打通,形成四进院的格局。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翊坤宫的第一位主人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郑贵妃,郑贵妃是深得朱翊钧宠爱的一位妃子。而在翊坤宫时间最长的是康熙的宠妃郭络罗氏,在此居住有半个世纪之久。 翊坤宫是典型的三合院建筑,大门口两侧直接筑建围墙,并没有倒房。宫殿大门口有座木质的影壁门,门上自右向左排列着四个大金字:光明盛昌。此四字取自汉代哲学家焦赣《易林·师之节》:“日月相望,光明盛昌,三圣茂功,仁德大隆。”寓意非常吉祥。如果把影壁门折叠打开,从内向外只可以看到明盛两个字。稍加注意便可发现,明的左边日字多了一横,被写成目字;而盛字的上边少了一点。堂堂大故宫,为何也会出现错别字呢?
其实这有一番门道,并不是粗心大意写错的。这四个烫金大字,是在清朝的时候所刻,当时正是清朝的天下,怎么能让明朝兴旺昌盛呢?因此,为了避忌明朝,便用书法中添笔和缺笔的手法,故意让明字多一笔盛字少一笔。这两个错体字,另一方面来说,寓意不再重蹈前朝覆辙,盛未完成永无止境,警示清朝统治者吸取明朝的教训,让清朝永葆盛世。当然,这只能是清朝统治者的一厢情愿,如今清朝也成为了历史名词。
翊坤宫写有“光明昌盛”牌匾,竟有两个错别字,这是怎么一回事在紫禁城翊坤宫门前的牌匾上,悬挂着一块特殊的牌匾,其上书写有“光明昌盛”四字,可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其实在四个字之中,居然还有两个字是错别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我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北京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古时被称为紫禁城,本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主要以三大殿为中心,其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北京故宫建造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其规模建制主要仿照南京故宫,到永乐十八年才正式建成。目前,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也是国家五A级 旅游 景区,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紫禁城内的翊坤宫,属于内廷西六宫之一,是当时明清帝王为妃嫔们准备的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起初被称作是“万安宫”,嘉靖十四年时,万安宫正式更名为翊坤宫。清代时期,翊坤宫曾多次被修缮,清朝工匠们遵照皇命将其改为穿堂殿。面阔5间,前后开门,后檐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亦有东西配殿,东南有井亭1座。从史书记载来看,“翊”字被解释为辅佐,皇后的寝宫则称坤宁宫,翊坤即辅佐皇后管理六宫之意。
在翊坤宫的大门口处,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牌匾上书有“光明昌盛”四个大字,其笔法精妙虬劲,颇有大家之风。可是细心之人却在观察牌匾后发现,巨大的牌匾上居然还有两个“错别字”,错别字分别是“明”和“盛”。“明”字之错在于其“日”字之内多出一“横”,而“盛”字之错,在于“盛”字头上没有“点”。难道书写牌匾的书法家是一个文盲吗?答案肯定不是,相反,作者有意为之的可能性更大。
关于翊坤宫错字的解释,共流传出几个版本,但真正能令人信服的版本,却只有最后一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谈:
翊坤宫错字传言第一个版本,就是认为书写牌匾的主角是雍正皇帝。雍正皇帝故意将“光明昌盛”四字写错,其实是在诠释一种人生的完美境界,即人世间并没有完美之人,更没有任何完美之事,缺憾虽然影响了完美之美,却又在另一个层面上展现出了缺憾之美,暗中契合了不完美就是最大的完美的朴素思想。
翊坤宫错字传言第二个版本,就是认为顺治皇帝本人故意篡改匾文。众所周知,清朝的江山是“捡”来的,若是没有吴三桂打开山海关的门,恐怕清军是永远不能突破山海关关防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清朝统治者们才会对前朝政权十分敏感,更会对反清组织进行强力镇压。顺治皇帝入住紫禁城后,自然成为了城内的新主人,于是他力求推陈出新,抹掉关于前朝的影子。顺治皇帝认为,“光明昌盛”四个字的出现,难免会令人产生“明朝长盛不衰” 的联想,于是他便下令,命大臣们将“明”字多写一“横”,以此代表月满则亏,再给“盛”字去掉一个“点”,意为大明王朝若要再度昌盛还差一点。
有趣的是,还有一种看似靠谱的解释,有专家认为,清朝统治者之所以会如此作为,其实就是以“日”变“目”,让众人紧紧盯着明朝前臣,防止他们生出异端,更不能在占据优势时,缺少一“点”穷寇必追的勇气,否则的话必然导致江山倾覆。
以上三种说法究竟孰对孰错?我们并不得而知,但我们更相信第三种说法的正确性。无论古今,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参考资料:《老北京》 张保柱 北京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 历史 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乾隆第二任皇后住在哪个宫殿翊坤宫。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是辉发那拉氏(《清史稿》记载乌喇那拉氏为误记),寝宫为翊坤宫。
翊坤宫位于故宫西路开放区。曾是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二进院格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始称万安宫,明嘉靖时改称翊坤宫。清沿用明朝旧称。
辉发那拉氏,雍正十二年被指婚为宝亲王侧福晋,次年乾隆登基,封为娴妃,十年晋贵妃,十三年孝贤皇后去世后册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十五年立为皇后。乾隆三十年南巡时因忤旨剪发“迹类疯迷”,囚禁于翊坤宫后殿,次年七月十四病故。
扩展资料:
翊坤宫建筑结构:
翊坤宫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门为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步步锦支摘窗,饰万字团寿纹。
明间正中设地平宝座、屏风、香几、宫扇,上悬慈禧御笔“有容德大”匾。东侧用花梨木透雕喜鹊登梅落地罩,西侧用花梨木透雕藤萝松缠枝落地罩,将正间与东、西次间隔开,东西次间与梢间用隔扇相隔。
殿前设“光明盛昌”屏门,台基下陈设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溥仪逊帝时曾在正殿前廊下安设秋千,现秋千已拆,秋千架尚在。东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为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建筑。
后殿体和殿,面阔5间,前后开门,后檐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亦有东西配殿,前东南有井亭1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后辉发那拉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翊坤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