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鸟岛有黑颈鹤、斑头雁、棕头鸥、红嘴鸥、鸬鹚、鱼鸥、天鹅等名贵鸟类。据统计,青海湖有一百八十多种鸟类,在每年的五六月份,气温回升,大量的鸟类从四面八方迁徙到青海湖,最高峰时岛上鸟类数量达到十多万只,因此青海湖鸟岛也被称为”鸟的王国“。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在当地人眼中,青海湖是圣湖,被称作青色的海。青海湖水域面积广袤,水草丰美,鱼类资源也极其丰厚,水草和鱼类资源也是吸引大量鸟类来此的重要原因。其中尤以鸟岛周围资源最为得天独厚,因为鸟岛正处于河流的儒湖口,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鱼群众多,鸟类以鸟岛为休憩点在此繁衍生息。
青海湖在两千年前后,经历了水面下降、环境破坏等严重的生态问题,鸟类数量也大大下降。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无节制的捡拾鸟蛋,引水灌溉量大幅度增加,导致河流入湖水量锐减,另外近些年气候异常导致降水量减少,最终造成青海湖成为由一个个不连续的湖泊构成的湖泊群。当地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从2008年开始,提出青海湖生态保护行动,通过一些列措施,将青海湖化为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活动等,青海湖的生态正在慢慢的恢复中。生态恢复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近些年来去往青海湖看鸟的人数节节攀升,每年最少有十万人次去青海湖旅游。
值得庆幸的是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没有达到不可恢复的境地,当地的人们仍然在努力的保护着青海湖,保护着那些重新回到湖区的鸟类,我们终究不能失去它们。
那么青海湖鸟岛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那么青海湖鸟岛的最大特点是:四面环水,绿草丛生,鸟儿聚集。
青海湖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地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海西皮为鸬鹚鸟的王国,栖息的鸬鹚窝一个连一个,象一座鸟儿的城堡 ,所以海西皮又叫鸬鹚岛。
“鸟的王国”青海湖鸟岛文化坐落在青海省青海湖上有一座岛,因为其独特的地理及气候环境每年都能吸引数不胜数的候鸟前来繁衍生息。这座岛也因此特殊的景观得名“鸟的王国”。这一独特的景观成为 青海文化 一大独特的生态风景。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在我国,有很多叫鸟岛的岛屿,其中,最着名的是青海湖鸟岛。青海湖鸟岛地处青海湖的西北部,面积0.8平方千米,近年来由于注入的水量少于蒸发量,湖水逐渐下降,基本上已成为半岛。在长约500m,宽约150m的青海湖鸟岛上栖息着近十万只候鸟,堪称“鸟的王国”。
青海湖鸟岛坐落在青海湖的西北隅,分为一东一西两岛。在距离鸟岛很远的地方,游人就可以听到音色各异的鸟语,叽叽喳喳,热闹非凡。登上观景台一看,只见各种鸟类尽情嬉戏在天空与湖水之间,它们有的展翅翱翔,在天空划过一道道白色的痕迹;有的游弋追逐,在水面留下一道道银亮的波纹;还有的在岸上懒洋洋的晒着太阳。
青海湖的面积有43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重要的湿地。鸟岛之所以成为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主要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三面绕水,环境幽静,水草茂盛,鱼类繁多。
每到春季,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各地的班头雁、棕头鸥、赤麻鸭、鸬鹚等十多种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那些独具慧眼的鸟儿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这里选择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构筑自己的家园。
五、六月份的时候,岛上能有30多种鸟,最多的时候达到16万多只,景象十分壮观。直到秋天气温渐凉,候鸟们才又“携儿带女”地飞回南方越冬。听当地人介绍说,这里曾经因为人为的捡拾鸟蛋行为,导致了鸟类数量大幅下降,最少的时候,鸟类数量只剩下200多只。
为了保护鸟岛的自然环境,青海省在1975年将鸟岛划为了自然保护区,派专人驻守。经过了多年的精心保护,青海湖鸟岛的鸟类资源正在不断恢复,据有关监测数据显示,每年光顾鸟岛的候鸟数量基本稳定在5万只左右。
随着大量候鸟的到来,青海湖鸟岛逐渐成为着名的旅游胜地,大批中外游客跟随候鸟的脚步,来到这里一睹万鸟齐聚的盛况。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青海湖鸟岛的游览人数均保持在每年10万人左右。美丽的青海湖鸟岛,是鸟儿乐园,鸟儿的天堂,也是青海高原的一大奇观,这幽美壮丽的鸟岛风光,这奇特的水禽生活,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观光,将引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它有憧憬和向往。
我国在青海省建立的鸟岛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动物是?我国在青海省建立的鸟岛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动物是斑头雁、鸬鹚、棕头鸥、鱼欧、普通秋沙鸭、凤头潜鸭、赤麻鸭、燕鸥、黑颈鹤、玉带海雕、大天鹅等。
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海拔3200米,面积53600公顷。青海湖及环湖地区的鸟类有162种,其中以水禽为主,主要的4种大型水鸟鱼鸥约9000多只,鸬鹚近5000只,斑头雁12100余只、棕头鸥21300多只。此外,迁徙途径此区停歇的水禽有近20种,数量达7万多只。
该区是黑颈鹤的栖息、繁殖区,春季约有20多只在此栖居,少数参加繁殖。冬季有大天鹅在此越冬,数量最多时达1540多只。此外,该区还有大量鹬类和一些猛禽的繁殖种群。国际重要湿地编号552。
鸟岛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
1975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包括鸟岛周围地区面积共5.36万公顷。每年春夏约有10万只鸟飞来度夏,主要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等10余种鸟,其中前4种最常见,约占岛鸟群数的70%。
除斑头雁主要以植物为食外,其他3种均以鱼类为食。湖滨水草丰美,湖中盛产湟鱼,鸟岛附近的布哈河口是湟鱼产卵的场所,为鸟类提供食物。每年5、6月间,成群的鸟来此繁殖、育雏,鸟岛上布满鸟巢、鸟蛋。深秋时节,各种鸟的家族离岛飞往南方越冬。
中国鸟类专家和科学工作者已对斑头雁、鱼鸥等的迁徙规律、鸟的数量变动及主要鸟类的生态生物习性进行综合研究,为中国鸟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青海西宁市著名旅游景点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第一大城市,亦是整个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青海西宁市著名旅游景点,一起来看看。
塔尔寺简介: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寺”。它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喇嘛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全国及东南亚亦享有盛名。
土族故土园简介: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另外,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01年,互助土族故土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
土族信仰喇嘛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花儿演唱会”。土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土族妇女的袖子用红、黄、黑、绿、白等不同颜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这里被誉为“彩虹的故乡”。
青海湖鸟岛简介: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无的地方,有两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一东一西,左右对峙,傍依在湖边。远远望去,这两个岛屿就象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翘首遥望着远方。这两座美丽的小岛,就是举世闻名的鸟岛。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这里的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鸟巢。
北禅寺简介: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宁遥遥相望。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丁香园、蔷薇园、松柏园、丁香园、岩石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 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西藏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