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豆瓣要拍电影的事情刷屏了,出于职业习惯,很本能的去搜了下“飞船影业”,结果愣是没找到,然后小编又去找了豆瓣的首页,也没发现飞船影业的相关板块,最后居然在阅读里面找到了相关的内容。
小编内心是懵逼的,您那么高调的宣布,结果就是增加了一个板块是么?如果说把飞船影业作为独立的品牌,那么只是增加一个内容,何来的品牌体现呢?
从品牌角度讲,这种做法很容易模糊“飞船影业”在用户心里的的品牌知名度,虽然豆瓣8月份就宣布要进入电影行业,但是到现在也没有独立的网站,只是在豆瓣内部做了几个相关的页面,无形之中用户依旧只是会认为这只是豆瓣内一小部分的产品而已,跟飞船影业并没有太大关系。
随之在后期的宣传当中,无疑会造成流量浪费。豆瓣阅读曾在其平台上曾经打出一个广告,邀请专业人士加入豆瓣阅读平台“将故事变成电影”。
这个项目要求的“专业人士”只有两类,分别是编剧和制作方(包括制片人、电影公司、导演等),然而在其没有官方网站情况下,很多对此有兴趣的导演或用户根据“飞船影业”这个名称去搜索素材时会发现找不到这个网站。
而且豆瓣虽然号称飞船影业是独立的品牌,依然会让人产生怀疑,比如,豆瓣自己出的电影,豆瓣评分会准吗?如果高了,用户是不是会觉得有水分,低了,那就尴尬了。而随着自家的电影与影评假如放置在同一个网站的话,这种用户心理无疑会最大程度放大。这种情况对豆瓣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不过从豆瓣的布局上可以看出,大IP的时代,这些互联网公司都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从11年腾讯提出“泛娱乐生态”开始,随即14年,“泛娱乐”一词被广电总局等中央部委的行业报告收录并重点提及。以及随着小米、华谊、阿里、百度、360等企业纷纷将“泛娱乐”作为公司战略之一。
这个大IP的概念无疑在未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作为一个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不得不提醒一句,泛娱乐是建立在知识产权之上的,最不容忽视的就是产权保护问题。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整个系统性的合理架构,从产品内容版权到延伸的商标以及网站域名的保护。而作为与用户实现沟通的重要渠道——域名而言,豆瓣在这方面真的很不重视。
之前发的文章小编曾说过熊猫直播的网站域名被斗鱼收购跳转到斗鱼直播的案例,包括很早之前也有阿里旅行“去啊”品牌域名qua.com被“去哪儿”收购使用的事件,域名被对手收购无疑是一个流量截持的坑。
据小编了解,早在8月份豆瓣传出成立影视公司的消息时,“豆瓣影业”四拼域名doubanyingye.com/.cn就已经被他人抢注。而随着品牌名称的公布,相关域名也在17号陆续被注册。
虽然这些域名字符偏长,但至少与品牌对应,利于用户记忆,能够起到品牌推广的作用。然而这些域名已经被抢注,豆瓣若想收至麾下也需辗转,至于更为简洁的四字母域名目前却处于隐藏状态,不知是不是已经被豆瓣先下手了。
商标方面,虽然并没有查到“飞船影业”的商标信息,不过商标申请流程相对繁琐,时间线较长,是否已经在申请当中还是并未申请暂不好说。
此次成立飞船影业,豆瓣方面计划一年内孵化完成3-4个主导的项目,与此同时还发布了第一个项目“青年导演短片计划”,计划在12个月内支持10部短片,以帮助年轻导演获得机会。
不过对于豆瓣后期作品的展示渠道还未可知,也许是在豆瓣,也许是在其他合作的视频网站,也许可能是自建网站,不过自建网站的话,就要慎重考虑品牌域名的问题了。
更多干货和品牌咨询联系方式请移步微信公众号:品牌早知道。
公告声明: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所属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