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本《铃木大拙禅学入门》,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禅的观念体系里,人们只有打破二元对立的逻辑后,才能抵达世界和生命的本真。本书作者铃木大拙是日本禅学思想家,被称为“世界的禅者”
那么铃木大拙的魅力何在?为什么西方乃至世界要听他说禅?这就不得不提铃木大拙的一项独特优势:他会英文。在学禅之前,他是学校的英文老师,而且他禅学底子厚实,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20岁左右就跟随日本当时著名的禅师学禅。他上学时还选修过哲学课,接触了西方哲学、思想文化。
更重要的是,铃木大拙有一种特殊的能力,他能够将东方的思想学说以西方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在东西方不同的思想体系中自由切换,寻找到相通之处。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他在解释禅宗或佛教的原理时,经常使用西方人熟悉的词语、逻辑和案例,比如引用圣经中的例子,信手拈来梭罗等作家书中的句子。
铃木大拙的这种能力和他个人经历有关。他曾在美国连续待了11年,为一家出版社做东方学说论著的翻译和校对工作,在此期间,他将《道德经》等东方论著翻译成英文。之后他回到日本,进入高等学府做禅学思想的教学工作,这进一步加强了他普及禅学的能力。他用英文写了许多论著,都成了西方人亲近禅宗的入门阶梯。
当然,还有一点是他活得足够长,活到96岁,这也确保了他的思想对西方发生影响能够持续大半个世纪。铃木大拙建议,在阅读他其他论著之前,可以先从这本“禅学入门”开始。据说,乔布斯开始修习禅学,也是从这本书开始的。
这本“禅学入门”在写作时面向的是西方读者。西方从地理上,指的是欧洲或美国。在铃木大拙活跃的二十世纪初期,相对于东方,西方代表的是发达的经济、科学技术、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等等。不过,放到今天来看,如今的东方人,也都是在现代文明下长大的,从小接受的也是西方体系的教育和思维训练,也都是从学习数理化、英文一路成长起来的。这样一来,这本书的读者群体就不局限于西方读者,而是可以扩展到对禅学、佛教没有基础的普通大众了。
“禅”最早诞生在印度,后传入中国,结合了中国的思想文化,成为“禅宗”,在唐朝时,又传入日本。禅宗最早在日本并不发达,直到宋代时,一位日本和尚两次来中国学禅,将禅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的临济宗带回日本。临济宗以单刀直入、使人顿悟为特色,恰好当时掌握日本国家实权的北条氏对禅宗热情信奉,甚至皈依了禅宗,于是禅宗越来越兴盛,逐渐融入并植根在日本文化和精神的方方面面中。
这样一种古老而悠久的东方思想,为什么会借由铃木大拙这个日本人传递到西方,并且在西方产生了持续影响?为什么西方的很多重要的人物,比如哲学家海德格尔、心理学家荣格,甚至是乔布斯,都受铃木大拙影响?
原因之一是铃木大拙生逢其时。二十世纪初期,日本从一个原本落后封闭的东方国家,通过明治维新而迅速现代化,还在日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日本迫切希望得到西方现代国家的认可,获得平等地位,战争获胜代表的是日本现代化程度以及国力提升,而输出文化则是向西方国家显示,日本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也有着足以傲世的文化艺术和思想。文化输出自然需要阐释者和宣传者,每个国家都是如此。
在日本,就有冈仓天心去波士顿美术馆工作,用英文写《日本的觉醒》、《茶书》等书,有铃木大拙在西方演讲宣传东方禅学。如果将时间的维度进一步延展,后来铃木俊隆在美国传教、建立禅学院,杉本博司在纽约开古美术店、做摄影展等等,都可以纳入这一脉络。
如果把文化输出看作是日本主动去接近西方世界,那么,在二战后,西方世界也敞开了怀抱,主动拥抱了东方思想。战争造成的创伤引来世界性的迷茫,西方开始怀疑,他们一直信赖的科学技术、现代文明和资本主义,是真的为人类带来了美好的未来,还是毁灭整个人类,他们试图从东方,从自然和精神的层面,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生命的意义。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