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全球激光行业“波澜壮阔”的一年。
因为这一年,有大手笔整合的,有新产品新项目推出,也有技术新突破。相较于前几年,2016年全球激光产业最明显一点在于,产业格局调整越来越频繁。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面对应用端需求放缓,全球激光产业也在积极调整应对。接下来,OFweek激光网编辑梳理了十大关键字,借此概括和回顾2016年全球激光产业的发展过程。
1、收购
作为中国激光行业“活化石”的楚天激光和团结激光,在成功的合并后,圆了将近十年的携手之梦,中国激光产业千亿航母的建造之路从此开始。相干激光收购罗芬激光的强强联合,将使得相干成为全球激光器和光电子技术领域以及解决方案的领军者。百超激光收购迪能激光51%的股份而进一步布局中国市场。大族激光收购西班牙Aritex Cading和沈阳塞维特使得其在航空航天、机器人、汽车领域的业务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同时收购加拿大特种光纤公司Coractive High-Tech Inc.则有助于大族激光光纤激光发生器的研制,也有助于促进公司在电信、通讯传感器领域的业务拓展。MKS仪器收购Newport……当然,产业内的收购案例远不止于此,还有NKT Photonics收购超快光纤激光器厂商Fianium、激光设备制造商Amada收购MacGregor焊接系统公司、正业科技4.5亿收购炫硕光电、西门子、昂纳科技、GE、巨星科技等等大大小小的多个收购案。
“收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可以看出,今年的激光行业并不寻常,多桩重量级收购也反映出了激光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巨头强强联手之后,全球激光产业的竞争格局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2、激光显示
近几年,国内激光显示产业迎来了“爆发期”。激光显示也由“概念期”快速进入到“产品期”。
今年以来,激光显示领域异常活跃,新进入企业越来越多,新产品也是层出不穷,光峰、视美乐、奥图码、坚果、海信、长虹、等多家企业相继推出了其核心的激光显示产品。在家用方面,海信全球首款DLP超短焦4K激光电视首次实现了激光投影4K的分辨率,在家用推广上迈出了一大步。作为老牌家电企业,随着长虹的加入,无疑为大屏激光显示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长虹在家电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将来也许会给激光显示进入家庭带来更多的变化。另外,激光显示在教育、工程、影院、商务等领域也有不俗表现。2016年也被成为激光电视的“元年”。
3、激光3D打印
国务院“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第五章——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发展智能绿色服务制造技术”专栏六中提出:开展高性能金属结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控形控性等基础理论研究,攻克高效高精度激光增材制造熔覆喷头等核心部件,研发金属、非金属及生物打印典型工艺装备,构建相对完善的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系。从国家政策层面上,再次肯定了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对于中国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今年以来,激光3D打印领域成果不断,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完成了世界上效率和尺寸最大的高精度金属零件激光3D打印装备“大型金属零件高效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俗称激光3D打印技术)”的研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完成了激光同步送粉3D打印技术首次在大型主承力部段关键构件上应用,利用激光同步送粉3D打印技术成功实现了长征五号火箭钛合金芯级捆绑支座试验件的快速研制;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技术人员采用激光3D打印试制出具有大温度梯度一体化钛合金结构进气道;姚建华团队提出了“基于超音速激光沉积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并获得实现增材制造必须的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打破现有金属零部件增材制造技术瓶颈等多项重大研发突破推动者激光3D打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多项激光增材制造相关的国家专项也在今年启动。可见,激光3D打印技术应用正逐渐走向成熟。
4、万瓦级
在中国光纤激光领域,万瓦级是一个里程碑。
随着光纤激光器的大规模应用,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国内部分企业在中低功率领域已极具市场竞争力,国外垄断格局开始松动。
自武汉锐科公司一万瓦光纤激光器研制成功之后,曾一度迫使进口产品价格由每台500万元降至300多万元。而在近日传来消息,驻津央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光电研究院天津东方锐镭公司联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高能激光技术团队,成功研制出功率达1.2万瓦的工业级光纤激光器,其综合性能指标达国际一流水准。而日前,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台2万瓦光纤激光器已处在装机阶段,有望于2018年上半年问世并投入使用。届时,光纤激光器的格局,又将是另一种局面。
5、智能制造
随着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成了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激光加工作为先进的制造技术,本身就集成了光学、机械、电气自动化等多种技术,具有着智能制造的天然基因。因此,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激光是必不可少的“排头兵”。
近日, 在2016全球激光及智能制造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上,大族激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共建激光产业科研集群战略合作签约,宝安国际激光装备产业基地、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正式揭牌。这是一次地区和企业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实践,成功的合作经验将有可能推广到其它地区。与此同时,武汉光谷则依托其激光技术的优势重点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智能化转变、沧州、鞍山、温州等则重点打造激光技术产业园,用激光制造推动当地智能制造的发展。这些工业聚集地区的智能化转变,都是激光产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激光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6、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和无人驾驶,今年都在“跑步”前进。尽管无人驾驶并不只靠激光雷达,但激光雷达因测距精度高,方向性强,响应快,不受地面杂波影响等优势,且能有效提供车辆決策与控制系统所需之信息,成为目前无人驾驶环境感测最有效方案。
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侧重于无人驾驶研发,激光雷达领域也掀起了一阵热潮。尽管目前激光雷达还存在受天气影响、成本高、信息量大难处理等多种缺陷,但其市场潜力依然被看好。目前,国外领先公司有Velodyne、Quanergy、LeddarTech、Continental等,国内有北科天绘、禾赛科技、思岚科技、华达科捷、速腾聚创等多家企业。未来,固态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小型化等仍然是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
7、光纤激光器
包括2016年在内,光纤激光器已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
近年来,中国、韩国、日本、东南亚的应用市场正推动着亚太地区走向全球最大的工业激光市场。这得益与新兴的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的增长,而光纤激光器将以年复合增长率8.5%的高速度实现2020年的19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同时,我国1.2万瓦光纤激光器和2万瓦光纤激光器成功研制,使得技术方面紧跟领先水平。在应用层面,更多的企业开始重点关注细分应用,如蓝宝石基片切割、激光表面改性、高反材料加工等等,这对于开发光纤激光器应用市场,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随着高功率激光芯片,高功率泵浦耦合器等器件的研发成功,我国已具有中功率光纤激光器自主生产能力,并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研发高可靠长寿命激光器核心功能部件、国产先进激光器以及高端激光制造工艺装备,开发先进激光制造应用技术和装备。在相关政策驱动下,光纤激光器核心部件国产化的进程将更加快速。
8、超强超短激光
超强超短激光被认为是人类已知的最亮光源,是国际激光科技的最新发展前沿和竞争重点领域,具有重大科技意义与应用价值。今年以来,我国在超短超强激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进展,彰显了我国在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3月份,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利用超强超短激光成功产生了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源,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激光成功产生反物质。这一发现将在材料的无损探测、激光驱动正负电子对撞机、癌症诊断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
9月,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SULF)成功实现了5拍瓦(1拍瓦等于1000万亿瓦)激光脉冲输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期,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李儒新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超强超短激光驱动的级联尾波场加速获得高性能高能电子束与激光对撞产生超高亮度准单色MeV量级伽马射线源,其最高峰值亮度与国际上报道的同类伽马射线源亮度相比高出一个量级以上,比传统伽马射线源同能区的峰值亮度提高了10万倍。
9、皮秒激光
近年来,超快激光技术已逐步应用到精密加工领域,其“冷加工”优势日益凸显。目前,飞秒激光在医疗和科研已开拓了部分应用。而在工业应用领域,由于其稳定性和功率等因素,仍然停留在研发阶段。相反皮秒激光则更为成熟,在微纳材料加工、3C加工、精密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已广泛的应用,正成为超快激光工业加工应用的核心。
今年,由华日精密激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闵大勇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业级皮秒/飞秒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后在武汉启动,该项目获中央财政专项经费5118万元,项目实施周期为四年。这是我国推进皮秒激光器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的重大一步。除此之外,还有大批的国内企业也在致力于皮秒激光器研发和应用工艺的开发,未来市场很值得期待。
10、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自提出以来就火遍了制造业,其核心要点在于“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目前激光、3D打印等各个制造领域都在积极的探索和“中国制造2025”接轨的方法。
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族激光考察期间,停步多次,对激光加工全部设备问的特别仔细。他鼓励员工说:“你们把中国的传统装备制造业从落后发展到转型升级、甚至先进,使中国装备制造业有了新的前景,可以说你们是个标志性的、有代表性的产业,这也表明‘中国制造2025’大有希望,要在你们手上大放光芒。”总理的一番话,肯定了激光作为先进的加工技术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