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凤冠,外着霞帔,腰系绢带,足抵绣履,朱唇轻启,莞尔娇羞。鸳鸯盖头下的一颦一笑无不流露出女儿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殷殷期许。
如今,凤冠霞帔的时代早已远去,浪漫的白纱出现在婚礼上。沉睡在历史中的嫁衣,被灵感洋溢的设计师重新唤醒,再度成为时代的宠儿,东方美的韵味和中国式的含蓄完美结合,再一次沉醉人们的心。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嫁衣是女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服装,大多是由女孩自己或者母亲从小就开始做,一直做到出嫁前才完成,这件嫁衣也因此寄托了女孩子少女时代全部的梦想,和家人的期盼。
中式嫁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朝嫁衣遵循“玄纁(xūn)”制度,礼服的颜色由黑色和黄色组成,中间夹杂少量红色作为点缀;汉循周礼,新娘的嫁衣依旧不是大红色的,这种主流颜色一直延续到隋唐;唐朝的婚服是“红男绿女”,男服绯红,女服青绿;这种奇葩的配色一直延续到宋朝,不过宋朝的新娘可以在青绿婚服外面着红色的霞帔;直到明朝,真正意义上的凤冠霞帔才到来,红色成为嫁衣的主色调;清满人入关,嫁衣充满了旗人特色,礼服一般是袍和褂的结合,配饰众多,比如朝冠、朝珠三串、项圈、头箍、耳饰等等。
制作一套精美、合身的中式礼服,大概需要30至42道工序,其中,中式礼服的精髓——刺绣,则是重中之重!同时,为了保持嫁衣的美感,所有的刺绣都必须纯手工完成。刺绣用线极其讲究,非天然丝线真丝和金银线不用。刺绣手法种类繁多,很多针法是手工艺独有的绝技。刺绣的图案寓意着美好,常以龙凤、金凤、海棠、碧波为主,成为女子生命的图腾,与古人审美形态的认同十分契合。只有这样的量身定做,手工缝制,才能显示它的珍贵和唯一。
从古至今,嫁衣都深深地寄寓了母亲对女儿出嫁最美好的祝福。有的地方,母亲为女儿置办嫁衣时一天做一个衣服褶,365天就是365个褶,直至一件衣服制成;有的地方,母亲会请全镇最巧手的绣娘为女儿量身定做;而有的地方,母亲会将自己当年珍藏在箱底的嫁衣拿出来给女儿。
一件精美的嫁衣,绝对不仅仅是婚礼上的昙花一现,而至少会传承三代以上,不仅仅是珍贵的刺绣手艺的传承,更是幸福的延续。但是嫁衣的工艺复杂,用料考究,一般难以打理。
因此在清洁时建议先拆卸嫁衣上的装饰物再清洗,最好使用温水轻柔地手洗,同时选择中性的洗涤剂,对于不能水洗的面料建议干洗。洗后不可用力拧干,应将衣服平整摆放,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阴干。
嫁衣清洗完成收藏之前,最好进行一次熨烫,收纳时避免二次褶皱,若衣服较重,建议平铺收纳,一面衣服自重拉扯衣服使其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