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研究的深入,考古学家发现“三星伴月”所指的三个土堆,原来是三星堆古城的城墙。这个古蜀国最重要的中心遗址,是一个有着高大城墙的古代国家都城。
20年前,在成都市区西北金沙村,另一个尘封的地下宝库被悄然打开。5平方公里以上的遗址面积里,遍布着人类居住活动的痕迹。从遗址的规模和出土遗物的等级分析,金沙遗址极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在成都平原兴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见证了古蜀王国的衰落和再次兴起。
金冠带和金杖:古蜀至高王权的象征
2001年2月8日,成都西郊的一处建筑工地发现文物。考古工作者赶到现场,看到象牙、玉璧、玉璋、石跪人等器物残件,大家的神经警觉起来。当时,成都平原只有广汉三星堆有玉器出土,专家们敏锐地意识到两者的关联。
随着更多的金器、玉器、青铜器、象牙等文物出土,人们发现类似于三星堆遗址的器物越来越多。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说,金冠带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件。
3月4日,金冠带从遗址雨水管道沟已回填的夯土中挖出,考古工作者发现它和三星堆金杖上的图像极其相似,“两者的图像都由人头、箭、鸟、鱼组成,在图案组合、造型、表达内容,甚至细部刻划上,都几乎是完全相同的。”
仔细观察两件文物,可以发现其图案都讲究对称性,只是在排列形式上稍有不同:三星堆金杖上的图案为双列竖向排列,人头刻划在其上端;而金沙金冠带上的图案是单列横向排列,表面刻有四组相同的图案,整个图案都是以正前方的人头像为中心。两者都表现的是人用箭射鱼,箭经过鸟的侧面,箭头深插于鱼头内。
这些相似的图像代表什么?有学者认为,图案中的鸟和鱼,可能反映了当时古蜀王国中的图腾遗俗,古史说中的鱼凫、杜宇、开明等古蜀王朝很可能都是崇奉鱼鸟的,可以推测这个图案可能与古蜀国传说中的“鱼凫”王朝有联系。
“到目前为止,这个组合图案只见于金冠带和金杖。”王方说,如果金杖犹如国王的权杖,那金冠带就犹如皇冠。毫无疑问,这两件金器都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与威仪,同时也标示着,金沙与三星堆统治者在族属上的同一性或连续性。这为学者们探究三星堆文化的去向提供了重要线索。
大小立人:青铜人像发型的秘密
另一对颇受关注的文物,是一大一小的铜立人。三十多年前,三星堆祭祀坑的青铜残骸中,专家们将拦腰砸断的一尊人像拾出修复。几年之后,一尊高达1米8(加上高台通高2米62)的青铜大立人重新站了起来,成为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称为“世界铜像之王”。而金沙出土的小立人像,体态矮小,人物高度仅14.6cm。
三星堆立人
这两个铜人的基本造型和神态相似,同样双拳中空,似乎手握一件物品,神情肃然地站在高高的地方,好似正在主持一个神圣而重要的仪式。他们的脸形也大致类似,都为方颐,耳垂皆有穿孔。
仔细观察,两者之间又有许多差别。最明显的差距是,三星堆大立人高大挺拔,头戴高冠,大眼直鼻,身着窄袖与半臂式三层衣;金沙小立人体态矮小,橄榄形大眼圆睁,嘴如梭形,微微张开,头戴圆涡形冠,服饰则为单层中长服。
此外,三星堆大铜立人发型为笄发,头上梳扎发髻并用发笄将其固定;金沙小立人发型则为辫发,脑后拖着三股辫发组成的长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华曾对青铜人像发饰做过分析,他发现三星堆的统治阶层分为辫发和笄发两个族群——辫发代表掌握行政权力或军事权利的世俗贵族,笄发代表掌握祭祀等宗教权利的神职贵族。而到了金沙遗址,青铜人像只见辫发。
三星堆面具之笄发族
孙华认为,这种变化或许解释了三星堆王国的衰落。在三星堆晚期,掌握世俗和神职两大事务的族群,可能出现了权力分配失衡的现象。笄发族群开始强化权力,以神的名义将绝大多数财富集中到他们掌管的神庙中,并用这些财富制作了巨大的青铜神像等。
受到排挤的辫发族群为维护其地位,通过在行政、军事和外交方面的资源,引入盟军战胜对手。最终,三星堆古城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被毁。在内部冲突结束后,城池可能已是一片废墟,获胜的辫发族群不得不转移到成都金沙等地。
从这些文物的相似和不同可以看出,金沙和三星堆有着同样的神权价值符号和信仰体系,两者之间也存在着政权、王权与神权的兴衰更替与中心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