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只剩下20多天。
耶,明年又是一条好汉。
如果说在这20多天里有哪部尚未上映的电影让人最是期待,答案恐怕只有一个——冯小刚的《芳华》。
《芳华》
其实之前在九月底时,《芳华》已经开始了路演,也陆续做了几场点映,映后的口碑也很不错。
临时改档这一出,便更是让看不着的观众翘首期盼。
很多人甚至担心今年还能不能看到这部电影。
不过好在,现在最终定档12月15号,再过一周,大家就能在电影院看到这部电影。
时隔多年之后,回归最拿手的贺岁档,冯小刚拍的却已不再是市民喜剧,而是充满着历史与时代厚重感的《芳华》。
《芳华》的故事,聚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支部队文工团里的一群青年。各自怀着美好的梦想与抱负,想用音乐与舞蹈,在那个主张集体大于一切的年代,为祖国尽情地燃烧。
从公布要向社会公开选角开始,《芳华》就一直备受关注。很多人都很好奇,年近六旬的冯小刚,将如何去描写正值自己青春时的七八十年代。
从《集结号》开始,冯小刚就一直表示着自己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浓厚兴趣。《唐山大地震》和《1942》都显示了它对于宏大历史题材的野心。但是,正面描写动荡且充满变数的七八十年代,还是第一次。
《芳华》的难度,不言而喻。
除了历史题材,《芳华》还有很多与《集结号》相似的情感共鸣
首先,需要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时代背景。
在这一点上,《芳华》从开场的第一个镜头,就给全片注入了浓浓的时代气息。
巨大的毛主席头像,文工团大门和影壁上的硕大标语口号,无处不在的党徽、军徽、红旗、军装、横幅和墙画,时刻在提醒我们,这是那个红色奔腾的年代。
而片中的服装和道具,小到一把椅子一块黑板一件衣裳,大到一列火车一幢房子一片操场,也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其中有不少,都是曾经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十分熟悉的场景与物件。
但符号上的真实可信远远不够,《芳华》要打动人,更重要的是,写活那一群性格迥异的年轻人。
其中有不是雷锋胜似雷锋的男主角刘峰
有从小在家庭成分不好的阴影下长大的女主角何小萍
有心怀正义感与同情心的故事讲述者萧穗子
还有娇媚动人却善于算计的林丁丁
有看似男人婆的高干子弟郝淑雯
还有隐藏得更深的干部子弟陈灿。
正是这群家庭背景与性格各异的年轻人,组成了《芳华》里无比鲜活的群像图谱。
在他们身上,我们既能够清晰地看见时代的痕迹,更能看到超越时代的情感与人物关系。
在看似一派团结融洽的文工团大集体里,会有暗自滋长的情愫,然而也会有阶级划分、勾心斗角。
女主角何小萍就是这种阶级划分和勾心斗角下的受害者。
她被指 “家庭成分不好”,当她好不容易加入了部队文工团,期望新的身份能让她重新抬起头来做人时,现实却给予她沉重的回击。
刚到部队第一天,就因为“偷”了室友林丁丁的军服,被人低看一眼。而后更是在一系列事件中备受侮辱与歧视。
但正是这个被大家瞧不起的何小萍,却保留了人性当中最可贵的善意。用片中的原话来说就是,
正因为她从来没有被人善待过,所以才更加懂得善的可贵。
刘峰被处分,只有她一人站出来,大声为刘峰送别。以无言默默对抗。
她宁愿不体面的退出,也不愿昧心的同流合污。
另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男主角刘峰。
成日里在文工团宛如活雷锋的刘峰,是人人眼中的标兵,上进代表。但是他其实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对人心生爱慕,会有私心。
当他向自己心仪已久的林丁丁表白时,无意间被人撞见,又因种种误会被下放。
过去的活雷锋英雄光环瞬间被摘去,取而代之的,是下放到边缘军区的苦旅。
遭此挫折的刘峰同样没有丢掉自己的善良,但是理想的巨大落差也让他心灰意冷。
参加战斗的他,甚至想在战场上有意牺牲自己,去完成对理想的献祭。
何小萍与刘峰,
一个是人人唾弃的“落后反动代表”,
一个是人人称赞的“先进标兵”.
两个看上去截然不同的站在两个极端的人,最后却殊途同归地拥有了一样的身份——被大时代无情冲刷的平凡小人物。
两个人身上最终都不再有任何光环,平凡得近乎要被人们遗忘,而他们能够与变迁的时代对抗的唯一方式,就是保有自己的善良,互相依偎。
这是《芳华》的结尾,也是影片最动人的一笔。
它让我们这些普通人,都在那一刻燃起共鸣。让我们对两个主人公那五味杂陈的人生际遇,倍感唏嘘。
《芳华》如今以这样一种哀婉动人的方式把这一切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是对那个年代的追忆与凭吊,更是对那些小人物们,表达敬意与赞美。
而片中何小萍在遭受精神创伤后,从舞台前走向草地的那一段独舞,便是一种个人精神的胜利。
做好了这一切,冯小刚背后那宏大的创作野心才真正得到了实现,《芳华》才真正算是为那段特殊的时期留下了注脚,而不是徒有其表的堆砌符号。
就这一点而言,《芳华》可能真的是冯小刚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
它不像他过去那些市民喜剧一样过于戏谑,
也不像《1942》和《唐山大地震》那般苦大仇深,深重得刻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芳华》始终维持在普通人的视角,没有那么多的大是大非和水火不容,这就是讲述与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它始终关于生活的悲喜与变迁。
他们如何经历,我们便如何经历。
他们如何忍受,我们也如何忍受。
他们如何咀嚼吞咽,我们也如何咀嚼吞咽。
我们感同身受。
—END—
▼
GN
转发和点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