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7 16:4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石潇俊
“慷慨十年长剑在”。作为青年浙商中优秀典型,新锐浙商的评选走过了整整十年。回望十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奔跑步伐,浓缩着浙江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凝聚起新经济的创新动能。“十年十人”,是过去十年新锐浙商评选中撷取的十位典型人物,浓缩着新锐浙商十年的创新前行。一个个故事点滴成薪火相传的浙商血脉,串连出澎湃如潮的浙商步伐,也唱响了新时代浙商的“青春之歌”。
1993年广交会,一个年轻人坐了一天一夜火车来到广州,却因为没有参展证而被拒绝入场,他“偷偷摸摸”冒险翻越栏杆,只为能在场内借得一个展位。
二十五年后,曾经的年轻人已步入中年,却总是怀念起当时的那份紧张。在他的记忆里,这段经历更像是一个梦,一个和创业有关的梦。
这个年轻人,就是广博集团总经理王君平。起起伏伏,经历了白手起家,也看过了云淡风轻,创业二十五载,他的身后,已然构建起一个拥有上百亿资产、员工超6000人,产业涉及轻工文具、新材料电子、投资贸易等多领域的广博集团。
为寻求改变,“攀爬”进广交会
广博第一台01单色印刷机
广博集团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那时还叫鄞县电子门窗厂。1992年10月改制承包后,和大多数创业初期的企业一样,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工厂没有好的设备,没有先进的技术,更没有充裕的资金。唯一一台用来生产的08彩印机还是租借的。
回忆起这段往事,王君平笑着说道:“创业初始的环境容不得你去多想,全凭借着一股年轻的冲劲,和想要去闯一闯的心态,以及不能让不离不弃的老员工失去养家糊口保障的这份责任心,驱使着自己一直坚持创业。”
当时的广博集团,通过纸质外包装的代加工生产实现了小幅盈利,但是外箱生产不仅成本高,体积大, 利润空间也小,“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意识到,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了。”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却又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对王君平而言,这扇窗就是1993年的广交会。
广交会源于50年代当时中国企业突破“经济封锁”的重要窗口。上世纪80年代以前,广交会一直由国内专业外贸公司一统天下。90年代,随着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广交会逐步成为各种所有制企业竞技的舞台。但对于大部分中小民企来说,广交会可望而不可及,更不用说是乡镇企业了。
这个骨子里透露着一股倔强的年轻人始终相信,工厂的改变和发展机会就在广交会上。
“1993年我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广州,第一次看到广交会人山人海的场面。因为没有参展证,无法迈进广交会的门槛,只能翻墙入场,借别人的展位展示广博的产品,最后只接到一些工艺繁琐、利润又小的订单。”王君平回忆道。
第一笔订单,来自一个英国商人的马票本印刷。为了拿到这笔单子,王君平拿着英国商人留下的地址,来到下榻的酒店做具体洽谈。“趾高气扬的英国人一边喝咖啡,一边跟我压价,但为了实现工厂的转型,为了接下第一笔外贸生意,我同意了英国商人极为苛刻的条件。”
如今,这张价值2.08万英镑的马票本生产合同,连同马票本样品一起,被陈列在了广博集团的展厅内。它成为广博集团来自外贸的第一桶金,也成为广博集团走向海外市场的敲门砖。
“选择广博,不是因为你产品好,而是由于你有远见”
广博集团外景
由于传统文具行业具有劳动密集型和利润薄的特点,作为一家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广博这个品牌也面临着发展的压力。
“当我意识到如果仅仅只依赖于传统的产品,面对市场层出不穷的同质化产品,我们必然没有特色,想要参与全球市场的角逐,就需要摆脱单一的制造业形态,于是当时我便有了‘二次创业’的想法。”王君平回忆道。
王君平谈到一个细节。在一次在签完外贸订单后,外商告诉他,中国的产品其实都非常同质化,之所以选择广博,不是因为你今天的产品特别好,而是由于你们有远见,在前进。外商的这番话,深深地烙在了王君平的脑海中。
不安于现状的变革是最痛苦的,企业从传统时代走向新兴时代,总是需要经历阵痛的磨砺。
2000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广博接触到纳米新技术,并有意涉足这一领域的发展。当初预计投资500万,一到两年可实现利润回归,谁成想两年整整投了2000多万,连个响声都没听到。
到底是向前走,还是止步,成了彼时广博决策层最大的争论。短短半年间,董事会开了10多次,思想的碰撞,理念的角逐,几乎一天一个变数。最终,董事会决定,所有股东在转型期间放弃分红,传统产业每年拿出30%的利润用于纳米新材料的投入,放慢脚步,但继续向前。
整整8年,拨开云雾见天明。“这一次成功转型,我更加坚信作为一家有实力有潜力有活力的企业,理性的冲动是必需的,然而,冲动时更要保持足够的理性,才能提高战略成功的可能性。”
如今,广博新材料产业已经成长为全球三大超细金属粉体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消费类电子、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无人驾驶电力传感器件等领域,与韩国三星、日本则武、台湾国巨等大型电子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
不安于现状,严谨做事,宽容对待市场
KINBOR系列产品
如果要刻画个画像,王君平一直认为,自己属于“严谨、果敢、不安于现状但又心软”的人。土厚载大树,德厚载大物,“正确方向下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如果不努力的话连百分之一成功机会都没有。”
在传统文具行业已经无法分到太多市场红利的时候,王君平就在考虑,如果还是走原来传统的文具道路,若干年后可能广博这个品牌就从市场上消失了,如何才能够从文具道路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
围绕这个问题,从很多年前开始,王君平关注并走访了许多海内外的很多市场,也会借助出差的间隙看看国外的文具市场发展状况。
“有段时间,亚洲突然刮起了一股文创风,我看到日本、韩国等年轻人他们手上的本子和我们传统的本子功能类似,但是又很特别,当时就有个灵感,我想要让文具变得‘好玩、有趣’。”趁当时的风潮还没刮到国内,王君平组织团队马不停蹄地设计、研发、开拓市场,同时在海内外寻找优秀设计师加入团队,于是就有了KINBOR。”
“企业发展变革容不得你一点犹豫,如果我当时停下来犹豫了,做市场调查、等大数据汇总,这样我可能未来只能跟着别人后面做模仿者,而我,想要广博能够成为市场的先行者,放弃自己的舒服让别人舒服,严谨做事,宽容对待市场。”
“没有什么环境是可以称之为完全陌生的,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只有变才是不变。”王君平说。
王君平荣获2010年度新锐浙商。面对当下高速发展的经济,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作为改革开放后的创业一代,王君平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是总能找到方法让自己始终处在市场经济的最前沿。
“从标准开始,到后来的产品,包括产品的设备和产品设备的检测,我都要求广博集团全部实现自主生产和研发,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在国际市场中取胜;同时,依托公司的互联网平台,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手的资源。”
王君平带给广博集团的,除了新的商业思路,还有务实、创新、注重人文的企业文化。展望未来,王君平称,公司仍将坚持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跨境商务服务领域中,将自身的跨境电商、互联网营销与跨境支付有机结合,为跨境商务客户提供更多元、更全面的服务,深化公司的战略布局。
结束采访前,记者请王君平用一句话做个简单的总结。他想了想说:“当一个人内心有坚定信念的时候,便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创新,还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广博人相信更好的成绩还在未来。
【人物档案】
王君平
籍贯:浙江宁波
公司职务: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1970年5月出生,清华大学EMBA硕士学位。浙江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常委,宁波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宁波市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先后被授予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新锐浙商、十大风云甬商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