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写在前面
95载峥嵘岁月如歌,95载风展红旗如画。
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95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用镰刀收割金色的梦想,用铁锤锻造坚定的信仰,领导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探索、在开拓中奋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凯歌。
今天,在我军的各个领域、不同岗位依然跃动着无数恪守宗旨、赤胆忠诚、夙夜在公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续写传奇,在平凡的人生中铸造辉煌。
使命在召唤,目标引征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我们撷取了一批今年受到全军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以此激励广大官兵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念、投身强军实践。
空降兵某部“上甘岭特功八连”党支部
火热熔炉铸就铁血雄风
■本报记者 李建文 特约记者 蒋 龙 通讯员 夏 澎
盛夏,漠北,沙尘暴突起。漫天风沙中,空降兵某部“上甘岭特功八连”继续进行战车高原实弹射击试训。
远方的靶区,若隐若现。这种能见度下,能打中吗?“党员突击队”成员、士官党员郭伟吐出嘴里的沙子,说:“越是气候恶劣越能练出真功夫,我们要让每一枚炮弹都打出应有价值。”
演练中,连队没有因为气候恶劣而按兵不动。党支部在讨论制定预案时,一致认为:“大风沙天对射击影响较大,我们正好通过训练为火控系统修正参数,以填补这种天气下射击数据的空白。”
不惧困难、敢打硬拼、血性十足,八连的优良传统,在一代代官兵身上得到传承发扬。
64年前,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面对我方伤亡严重、退守坑道的不利局面,八连成立坑道党支部,带领党员骨干冲锋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最终将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插到上甘岭主峰。从那以后,每当执行急难险重任务,都会在最关键的岗位见到党员骨干。
在八连,党员不仅是一种称号,更是一种荣誉、责任和使命。连队帐篷前,放着两组相互映衬的展板:一组是八连从黄麻起义建连以来的光辉战斗历程及荣誉墙,另一组是连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评出的“党员之星”。上榜的每名党员,都有一段感人事迹。
3月份,在团里组织的复训跳伞任务中,八连担负某型运输机尾门双路离机试训任务。士官班长杜超首次试跳离开飞机后,与一名新兵离得很近。为避免两伞干扰,杜超一边大声提醒新兵拉操纵带,一边主动向场外避让。落地时,他被风拖拉20多米,手脚被磨得血肉模糊,但仍强忍剧痛带领全班率先冲到了集结地域。
“铁血排长”徐宝林、“联演勇士”徐成、“好学达人”徐礼钟、“好兄长”郭伟……连队的党员人人是先进,个个有绝活,7人立过功,10人受到过团以上表彰,成为连队的中坚力量。
采访当晚,正带领官兵在大别山腹地备战2016空降排国际野战技能比武竞赛的连长毛小龙给指导员秦云涛发来信息:“我代表比武队临时党支部向连队党支部汇报思想,身为八连一员,我们将秉承传统、不畏艰难,奋勇拼搏、誓创佳绩!”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八连的实际行动和他们的连训始终一致。那年,空降战车列装之初,党支部带头参与重装三件连投、人车同机同降等险难课目试训任务,让伞兵战车提前半年形成战斗力;汶川抗震救灾,八连党员始终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续写了“前有上甘岭,今有小木岭”传奇故事……一路采访,记者不由感慨,战士们在这样的熔炉里,注定炼成真正的“好钢”。
沈阳军区善后办某军械仓库押运队党支部
飞驰列车上建强“战斗堡垒”
■本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王 辉 赵 雷
6月21日,一列飞驰的列车上,沈阳军区善后办某军械仓库押运队4名党员围坐在一起召开党小组会。
临时党小组长、士官党员李三娃与大家一起研究押运任务情况,查找问题不足,气氛民主而热烈。
这是分成多组,赴不同方向执行任务的押运队开展党建工作的镜头之一。
“执行任务时,枪弹处于动态,不仅是对素质和安全的考验,也是对党支部集中领导的考验。”押运队党支部书记、指导员王庆宇告诉记者,动态条件下,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容;变的是方法,不变的是规律。他们注重总结探索“动中抓建”经验,每次押运前集体研究选派人员,把好审核关,研究制定《押运员“五不派”》《分散押运期间支部议事规则》等措施,用制度落实的力度保证组织建设的强度。
“网上支委会”“车厢党小组会”……一幕幕鲜活的组织生活场景,在押运队执行任务时不断呈现。
2013年6月,支委王庆宇带队分3组去新疆执行押运任务,恰巧赶上震惊全国的鄯善县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发生。王庆宇及时将各组情况上报,临时党组织迅速研究出应对措施,为押运安全提供了保障。
建强移动的“战斗堡垒”,关键在于有一支能攻坚克难的党员骨干队伍。
这些年,押运队始终叫响“一个干部一把尺,一名党员一面旗”的口号,建立“党员车”“党员线”“党员月”制度,哪里路途最遥远、条件最艰苦、气候最恶劣,党员就带头押运到哪里。记者在党支部会议室看到,一条途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押运线路,被清晰地标注为“党员专线”。外出押运,平均战士走一趟,党员骨干就要走三四趟。
牌子挂在岗位上,党性印在脑海中。官兵们说,押运行动中的每一块“硬骨头”,都是党支部和党员骨干带头啃下来的。
一次执行押运迫击炮引信任务途中,车厢右侧门闩脱落后露出门缝,弹药箱眼睁睁就要掉落。一旦发生掉箱,就可能会因为剧烈撞击引发爆炸。危急关头,党员班长林立军一只手死死把住弹药箱,另一只手紧紧抓住车门。当列车终于停下时,手腕脱臼的林立军已是筋疲力尽。
还有一次,党员施彬带一名战士押运一批新型火炮。火车驶过一个大弯道时,平板车上的一门火炮挣脱固定钢丝发生移位。施彬一边让战友鸣枪示警发出紧急停车信号,一边趁车速相对缓慢之时,连续跳过两节平板车,使尽浑身力气用备用钢索阻止火炮继续移位。
列车停下时,距前方隧道仅80多米远,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
在党支部坚强领导下,押运队创下了连续22年押运安全无事故、业务无差错、人员无违纪的优异成绩。
上海警备区“南京路上好八连”党支部
“霓虹哨兵”转型“特战尖兵”
■张宁峰 王 骞 本报特约记者 丁绍学
“好八连,天下传……”50多年前,一部《霓虹灯下的哨兵》让“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家喻户晓,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半个世纪过去了,“好八连”本色依旧,在他们带动下,南京路上先后涌现出130多个为民服务团队,南京路上的助民服务成为上海市一个醒目的精神坐标。
不仅如此,令人耳熟能详的“霓虹哨兵”,如今已经是一支能征善战的“特战尖兵”。
转变始于2011年。根据上级部署和任务需要,八连担负从传统步兵分队转换为城市特战分队先行任务。转型如同化茧成蝶,既美丽醒目,也必然阵痛彻骨。更重要的是,万一转型失败,“好八连”这面旗帜怎么办!
接到命令当晚,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讨论,最终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标兵连队军事必须过硬,八连经得住考验。党支部向团党委和全连官兵立下军令状:“年底一定形成特战能力。”
“当时,面对特战专业4大类16个课目,我们一无教材、二无器材、三无骨干。”八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闫永祥回忆说,支委兵分多路,白天到兄弟单位取经、到武警特战分队训练场观摩,晚上加班加点钻研特种训练大纲、学习相关理论,一周时间形成一套特种课目教案。
说练就练。训练开始后,党支部一班人始终学在前、练在前,做到“用头开瓶第一人”“倒功第一摔”“攀登第一爬”……
身体条件一般的闫永祥把体能作为提高成绩的突破口,训练时除背负20多公斤的装具外,还加绑2.5公斤重的绑腿,一天下来,腰背部被背囊磨得血汗黏糊,衣服都脱不下来;时任副连长周文杰创下了攀登课目10秒48的全团纪录,但当他得知外军有特种兵能在10秒内完成时,继续埋头苦练,终于创造出9秒58的新纪录……
连队是一个战斗的集体。转型路上,党支部下决心不让任何一名官兵掉队。个别官兵存有恐高、畏惧心理,党支部请来心理专家一起攻关,推出一组针对性组训方法,半个月内帮助连队9名官兵克服心理障碍,达到大纲要求。
当年底,八连在上级考核中,所有特战课目优秀率超过80﹪,取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基础攀登,按规定25秒优秀,八连平均成绩15秒,最快10秒以内;房间突入,按要求单兵完成突入动作,八连则是4人多方向同时突入零误差、零迟滞、零损伤;换弹匣射击,训练合格标准为8秒命中2发,八连人人达到5秒内命中4发……如今的八连,特战专业训练课目成绩人人达到优良,全团16项特战课目比武竞赛纪录,有12项为他们创造和保持。新一代“特战尖兵”正大步行进在改革强军征途上。
武警山东省总队成武县中队党支部
“忠”“武”本色融入官兵血脉
■本报记者 赵 波 特约记者 潘 明
武警山东省总队成武县中队荣誉室展柜里,珍藏着历任党支部传承下来的两件“宝”:
第一件是两块已有50多年历史的玻璃,玻璃上都印着一个“忠”字。尽管红漆几近斑驳,但依旧清晰醒目。多年前,中队党支部在拆除旧营房时,把这两块玻璃保存下来。
第二件是一张中队老营房的照片,营房墙上,写着一个硕大的“武”字。
一“忠”一“武”,成为中队融入血脉、代代相传的基因,也成为党支部带兵育人的传家宝。
每年新兵下连、老兵退伍,每逢执行重大任务、特殊敏感时期,中队党支部都会组织官兵来到两件“传家宝”前上一堂党课,深化每一名官兵对忠诚、荣誉、使命的理解感悟。
成武县因汉高祖刘邦在此“成就武功”而得名,自古就有尚武、习武之风。
这些年,面对使命任务要求,党支部始终牢记职责练兵、瞄准打仗建队,扎扎实实磨砺“刀尖子”士兵、锻造“尖刀式”中队;始终把执勤处突当作打仗,一招一式向实战对接,一哨一位与打赢对表;始终围绕强军目标锤炼官兵当兵不怕苦、训练不怕累、处突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2012年6月,总队组织特战分队比武,支队通过集训选拔参赛队员。时任党支部副书记、中队长孔海峰因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患上了心肌炎,军医建议他退出这次选拔。可他打上一针封闭,带着5名参赛党员骨干直奔训练场。每天迎着朝阳出发,踏着月色归营,坚持完成了26天的“魔鬼式”全训。
最终,分队团结战斗,一举夺取了“反恐突入营救”课目的金牌。
训练无死角,单兵无弱项,执勤处突能打赢,全面建设整体上。在党支部带领下,中队官兵在各种生死危急时刻饱经磨砺,成为一把出鞘利剑。
数年前,城关镇一名歹徒因吸毒过量,导致精神异常,手持砍刀上街见人就砍。时任党支部副书记、中队长王金光带领4名战士火速赶往现场。就在歹徒挥刀砍人瞬间,王金光一个箭步冲了上去。歹徒转身挥刀向他砍去,王金光飞起一脚将砍刀踢落,官兵猛扑上去将歹徒摁倒。整场战斗用时不到90秒。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成武县中队,这句口号化为一幕幕闪现“忠”“武”光辉的生动场景:一伙暴恐分子潜入鲁西南地区,党支部派14名“党员突击队”成员协助驻地公安机关将其全部抓获;一名在逃杀人犯藏匿在玉米地,党员班长高金阁搜捕发现后第一个冲上去与其搏斗,鲜血染红了迷彩……
这些年,党支部带领官兵把绝对忠诚融入一岗一哨,把战斗力标准落到一兵一卒,先后完成处突维稳、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50余起,制止犯人企图脱逃事件39起,中队被驻地群众誉为“武术之乡铁拳头、伯乐故里守护神”。
西部战区某通信团一营一连党支部
传承荣誉续写强军新篇章
■本报特约记者 杨晓波 通讯员 李佳艺 蒋袁源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军优秀青年标兵——朱毓姝”……西部战区某通信团一营一连,有一面出名的“荣誉墙”。墙上,展示着建连以来党支部和党员骨干取得的71项国家和全军级荣誉。
3年前,揣着原成都军区优秀“四会”政治教员荣誉证书的党支部书记、指导员陈永恒刚到一连任职第一天,就被“荣誉墙”震撼了。她深刻感到:在一连,专业不过硬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从那以后,她便以新兵身份虚心向骨干和老兵学习话务基本功。为练“口功”,她一有空就对着镜子练口型,跟着播音员学发音;为练“耳功”,她经常拉着战士和她说家乡话,据此琢磨说话习惯、分析口音特征。
不到一个月时间里,陈永恒牢记了近千组电话号码和数百组部队番号代号,在考取上岗工号同时,也收获了党支部和官兵的认可。
“最好的铭记,就是传承和发扬。”陈永恒说,连队1955年组建以来,在61年栉风沐雨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党支部始终把崇尚荣誉、坚守信仰作为铸牢官兵思想根基、培育成长成才的永恒课题。
好传统不仅没有丢,还在一任任党支部的接力中有了创新发展。与“荣誉墙”对应的,是一连荣誉室里一棵挂满卡片的“荣誉树”。“这棵树不需浇水施肥,它的盛开与官兵付出的努力息息相关。”团政委刘艺告诉记者,凡是连队获得集体荣誉、官兵个人立功受奖的,一连都会在树上加一片“树叶”。
四川芦山发生地震后,一连党员骨干连续7天7夜坚守机房接转电话;连队支委、一号台队长周娜因执行紧急任务,精疲力竭地在机房地铺上度过生日……她们,都曾为这棵树增添过“树叶”,为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做出了榜样。
表率的感召力是无言而深刻的。战士高宇入伍后,面对背记枯燥的电话号码难以适应,一度产生提前退伍念头。得知她的情况后,党支部主动靠上来做工作,带她到“荣誉墙”“荣誉树”前讲故事。党支部副书记、连长汪玲宇谈心时对高宇说:“军营就是最好的成长沃土,那些为连队发展建功立业的人,是最闪亮的明星。”
高宇就此立足岗位,一门心思投入到训练工作中,在多次比武、演习中为连队取得荣誉,并被党支部发展为党员。退伍后,高宇通过不懈努力走上某公司主管岗位,还专门致信党支部,感谢党支部引导她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拼搏奉献。
如今,在改革强军征程上,一连党支部带领官兵向着新的更大荣誉发起了冲锋。西部战区成立之初,面对上千个电话号码、用户的变动,全连官兵仅用3天时间就全部熟练背记。前不久,上级组织比武考核,一连党员骨干第一轮带头参考,全部过关。
刘伟修:不忘初心交出感恩答卷
■翟纪东 本报记者 李建文 特约记者 张 雷
“他是专家组成员,正随工作组在全区雷达部队检查训练情况。”6月17日,记者赴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采访雷达操纵员、四级军士长刘伟修时,带队的中部战区空军电雷处领导介绍道。
眼前的刘伟修中等个头,一双眼睛尤为有神。荣立一、二、三等功各1次,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全国边海防工作先进个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翻开简历,荣誉满篇。
“我入党晚,对党员的认识过程也比较长。”第一次写入党申请书,刘伟修绞尽脑汁才凑满一页半的字数,交了申请书就像完成一个心愿,心里想着:是不是就等着入党了?
等了大半年,没有一点动静。刘伟修仔细观察发现,日常训练、战备值班,每次都是党员冲在前,不论平时参加活动,还是执行重大任务,党员就像一面旗帜,特别显眼。
看来,想入党还真得下一番功夫。刘伟修重新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这次,他首先进行了自我批评,检讨以往对入党的肤浅认识,并提出了自己的成长目标,内容很具体,满满5页纸,光底稿就修改了好几遍。为了确保申请书没有错别字和涂抹痕迹,他誊写了三遍才觉得满意。
心有目标,风雨兼程。刘伟修把急切入党的热诚化作勤奋工作的动力,连续多次被评为旅军事训练优等个人,通过了组织的重重考验。终于,在入伍的第5个年头,刘伟修被吸收为预备党员,一年后顺利转正。
“入党,不是一种奖励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怀着这份初心,刘伟修在学习钻研中不断超越自我,先后熟练掌握6种型号雷达操作,并能独立排除常见故障,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随着中低空域的逐步开放,低慢小目标已成为防空的现实威胁,刘伟修便瞄准“低慢小”这个世界性难题开始攻关。
那段时间,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采集分析上万组空情,翻阅几十万字的技术资料。渐渐地,方寸荧屏上一批批窄小、交叉的多批次目标点迹在他眼中放大、剥离开来。
2013年5月的一天,刘伟修值班,雷达屏幕上空情密布。突然,某低空一个可疑的亮点跃入视线。他迅速判定目标性质,第一时间上报,为上级查证这批低慢小目标赢得了宝贵时间,事后证实为飞行爱好者驾驶轻型直升机违规飞行。
这些年,刘伟修发现处置不明空情近10起,荣立一等功,受到空军首长的亲切接见。虽然在别人看来已功成名就,但刘伟修却丝毫不敢放慢脚步。
和大多数士兵一样,刘伟修渴望和平,但血脉中也跃动着一种闻战则喜的骁勇。入伍13年,刘伟修处理空情无数,未发生一次战备差错,情报合格率达100%。
王金丽:党的事业是人生价值所在
■董 澄 田志轩 本报特约记者 吴 旭
“亲爱的妈妈,临别那天,你的表情轻松淡定,我的泪水却早已打湿眼眶……”这是一个女儿写给她母亲的一封信。女儿写这封信时,她的母亲正在地球的另一端,在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中执行心理保障任务。
近日,南京政治学院赴海外执行重大任务教员事迹报告会上,上海校区军事心理与心战系教授王金丽的报告,引起全院2000余名官兵的强烈反响。
1995年,研究生毕业前夕,时任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部团委书记的王金丽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几年后,王金丽和丈夫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珠海市,成为当地仅有的两名心理学博士。
“作为党员,为国防建设事业奉献更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2001年底,王金丽了解到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正在筹建全军第一个心理学系,埋藏在心底多年的军人情结被再度唤起。第2年,她和丈夫双双携笔从戎,穿上心仪已久的军装。
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王金丽很快成为学科建设的顶梁柱,先后开设10余门课程,主持参与国家、军队级课题研究3项,出版个人专著5部,参编、参译著作8部。她经常说:“面对组织的信任重托,更要把党的事业当作自己终生的追求。”
2008年汶川地震后,学院上海校区军事心理系召开紧急会议,确定首批开赴四川震灾地区参与心理援助的专家小组人员名单。王金丽的发言引人注目:“救灾官兵大多是80后、90后,我如果过去的话可以给他们带来‘妈妈’的感觉!”
最终,王金丽成为“军队抗震救灾心理服务专家组”成员。进山之前,王金丽得知了一位熟识的心理咨询师不幸遇难的消息。面对余震、滑坡、感染等重重危险,她发了条短信给丈夫:“为人民群众付出一切,就是我的使命!”
经历了生死,更觉肩头的担子重。从汶川归来,顾不上休整,王金丽就投入到为群众服务的事业中。
作为心理援助专家,王金丽每个周末都为上海市民提供心理咨询,其中包括对有自杀倾向者的心理干预。无论清晨还是深夜,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只要电话响起,她都迅速奔赴现场救人,运用专业技术使一个个绝望的生命重获新生。
抗击“非典”一线,她不惧肆虐的病魔,第一时间为医护工作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
“世博”现场,她马不停蹄为5000余名青年官兵开展心理服务,甚至没来得及走进场馆参观。
护航期间,她创办“好心情聊天室”,对400余名官兵进行了心理测评,并在狭小的住舱里完成了《护航官兵心理健康服务手册》书稿。
往事一幕幕,点滴现冰心。报告会上,王金丽深情地说:“远航的舰队中,党组织是移动的‘战斗堡垒’;人生的航程里,鲜艳的党旗就是前进的方向!”
全忠:只为践行全心全意忠于党
■本报特约记者 赵 品
北京军区善后办有位戴眼镜、斯斯文文的大校,每天都有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工作,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救火队长”——他就是不久前刚被调整为政工组老干部处处长的全忠,此前曾在原北京军区信访办主任岗位上干了近10个年头。
采访中,全忠回忆起7岁那年父亲为自己改名的经历。原来,全忠曾名叫“全中”,弟弟叫“全国”,寓意兄弟俩生活在幸福的新中国。后来,一辈子行医的父亲觉得,吃水不忘挖井人,后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于是给他的名字加了个“心”,改名为“全忠”,取意“全心全意忠于党”。
1990年,高中毕业后,全忠来到村委会工作,干得风风火火、有声有色。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入党道路却一波三折。第一次全村党员大会审议他入党时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紧张啊,一屋子熟悉的乡亲长辈、亲戚朋友,平日里大家特别亲切,可会场上却异常严肃,丝毫不留情面,专捡问题说,就连对自己特别好的堂舅,也投了反对票。”最终,多数党员认为全忠尚需历练。
第二次党员大会依然没有通过。直到第三次党员大会,全忠才赢得了多数村民党员的支持,光荣加入了党组织。
说起两次入党“受挫”,全忠动情地告诉记者,“每一张反对票,都代表着党员们对党的尽职尽责,他们给我提意见、指缺点,其实是对我寄予厚望,这辈子我都感谢他们!”
此后,全忠参军入伍,学习步兵指挥专业的他,没想到竟和信访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2006年9月,到信访办报到的第一天,他就把“自己的态度释放的就是组织的温度”作为座右铭,始终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倾尽全力为信访群众解难帮困。
某部退伍战士张某,服役期间留下伤病,退伍时所在单位未给其办理评残,其家人多次上访。后来,全忠顶着压力,费尽周折找到了当年张某的送兵干部,最终在送兵干部的协助下,为张某补办了评残手续,令其家人感动不已。
去年年底部队调整改革时,许多人想去军委机关、陆军和战区机关,可全忠却“逆流”而行,主动要求到善后办工作。家人和同事很不理解,全忠却有自己的道理,“改革关头,组织最需要我的地方,就应该是我要去的地方。”
“谢谢您,全主任,我们反映的住房公积金问题,不到两天就解决了,真是没有想到,为您和咱善后办点赞!”采访期间,全忠的手机滴滴响,原来是退休职工发来的感谢信息。
记者发现,类似的感谢信息,在全忠的手机里还有许多。善后办领导向记者解释说:“可别小看这些信息,每个留给善后办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群众点赞的分量是沉甸甸的!”
张红娟:用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施绍江 王礼光 本报记者 周 远
“开学孩子们就上小学了,我给他们准备些学习用品。这是小军玉的、这是桑周的……”
6月19日,记者采访解放军第153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红娟时,她正在细心地为孩子们准备书包、识字挂图、益智玩具等礼物。6年前,张红娟在玉树抗震救灾期间,亲手护佑73个小生命来到人间,聆听到他们的第一声啼哭。近7年来,尽管距离远了,张红娟的关爱并没有断线。
“没有党和人民的关爱,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用一辈子报答党的恩情。”1981年秋天,张红娟刚满9岁,突然接到一个噩耗:担任空军某师领航室主任的父亲,驾驶我国先进战机试飞时飞机突发故障,在塔台多次指示他跳伞的情况下,坚持尝试为国家挽回损失,最终牺牲在天山山脉。
作为烈士的女儿,张红娟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家中失去顶梁柱,但组织伸出了一双双热情之手,帮助她解决了生活上的难题,让全家人倍感温暖。知党恩、感党恩,在张红娟心中成为不变的信念。
在解放军第153医院,张红娟是一面“金字招牌”,微笑与谦和常挂在脸上,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张红娟为啥会这么受患者欢迎?该院政委高斐一语中的:因为张红娟最能替患者着想。
在张红娟眼里,药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赚钱的;来医院的人都不容易,能省一分绝不多花一厘,能用普通药一定不用高价药。张红娟给自己立下这样一个规矩:尽量开小处方,尽量用廉价药,尽量少做检查。
新疆籍老人王亚茹,年近六旬,在郑州探亲期间查出患有子宫癌,手术后,需要进行多次化疗。张红娟专门为她制订了一套方案,三步并两步,两样药并一样药,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既减少了费用,还减轻了痛苦。考虑到来回路途远,张红娟劝老人用调整好的方案在当地治疗,老人却说:“路途再远我也不怕,我就相信你!”
“把手放下来,这样会好受点。”6年前,玉树地震废墟旁边一座野战方舱医院里,张红娟独自守护在产妇达珍身边。
达珍是张红娟到达玉树后的第一个接生对象,当时室外气温降到零下10多摄氏度。张红娟担心达珍冻着,不时帮她压一压被角,每隔20多分钟就要听一下胎心,连续3天加起来睡了不到10个小时。
“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就给灾区群众带去一份希望。”张红娟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她以顽强的毅力做好每一台手术,救治好每一个病人。
在玉树奋战的62天里,凭着精湛的医术,凭着对灾区人民深切的爱,她创下接诊病人2000余例个个满意、手术27例无一感染、接生73名孩子全部存活的纪录。
时至今日,张红娟始终铭记“要用一辈子报答党的恩情”的誓言……
陈鹏:时刻牢记入党时的誓言
■本报记者 张 放
听到通报表彰的那一刻,一股热流涌上陈鹏心头,两行男儿泪夺眶而出……
6月15日,某野战输油管线大队党委宣读了表彰通报,该大队运输连代理排长、四级军士长陈鹏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
普通一兵,平凡岗位,陈鹏用牢记使命、献身强军实践的行动,兑现了入党时许下的铮铮誓言。
四川省广安市白坪乡双鼓坪村,这个坐落于川渝交界,大山深处的静谧山村是陈鹏的故乡。少年时的陈鹏,心中装着两个偶像。一个是村支书曹勇,他带领大家搞种植、搞农业观光,村里发展日新月异;另一个是中学班主任余荣,他说服父母让自己免遭辍学,对自己百般关爱。
再后来,陈鹏了解到曹支书和余老师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形象正是千千万万先锋模范的真实写照。“一定要成为一名党员,成为像曹支书和余老师一样的人。”对偶像的崇拜,逐渐升华为一名青年爱党信党跟党走的矢志追求。
2003年,陈鹏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四川省军区一个后勤单位。没有全训部队的艰辛,离家又近,本是许多人羡慕的好事,但陈鹏却一直想到条件更艰苦、任务更繁重的地方去磨炼自己。
有心人,天不负。2006年,原成都军区举办修理技工骨干集训,陈鹏取得了集训考核第一的好成绩。恰逢某野战输油管线大队到集训队选贤,作为一支应急机动作战力量,大队演训任务繁重,而且离家数千公里,陈鹏却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
“党员是我的偶像,入党是我的梦想。”陈鹏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学理论、练操作,积极争取每一次锻炼机会,在新的单位陈鹏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并当上副班长、班长,又成为运输连设备检修排代理排长。
9年前的“七一”,对陈鹏来说,是一生中非同寻常的日子。经过一年考察,他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多年的心愿终于达成,但陈鹏心中却并未轻松,反而感觉肩上担子更重。
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大队受命开赴一线救灾。陈鹏冒着房屋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一次次冲进屋内将受困群众和贵重物品抢救出来。群众安全转移了,陈鹏却在救援过程中留下了道道伤痕。
去年,部队赴雪域高原演习,在水面架设输油管线时,一台泵机出现短路。为了方便维修,陈鹏一下子跳入冰冷的水中,一泡就是40多分钟。泵机及时修好,演习顺利进行,陈鹏腰部以下却被冻得毫无知觉,被战友抬到了卫生所。
从抗洪排涝、森林救火,到地震救援,陈鹏始终带头冲在一线,除了收获数十项荣誉以外,最大的收获是他内心的坦然和淡定。
战友们告诉记者,陈鹏经常在党小组会上说一句话:“时刻牢记入党时的誓言。”话虽朴实,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