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学生在基层生活、工作得好吗?遇到了什么难题和困惑?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选择丽水莲都区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峰源乡,调查大学生们在基层就业的情况。首篇推出硕士猪倌林昌俊,第二篇推出大学生公务员蒋洪勇。第三篇推出囿山小学峰源校区教师群体。第四篇推出山乡女医生胡红梅。
2月17日,周五,在丽水市莲都区峰源乡工作的大学生们,从下午开始陆续返回市区。夜幕降临,稀疏的灯光亮起,山风阵阵,溪水潺潺,除了几声狗吠,此外便是一片孤寂。
记者信步来到峰源乡卫生院,看到女医生胡红梅正在值夜班。一问才知道,卫生院实行24小时值班制,这个周六周日轮到她轮值,回不去丽水市区了。
2月17日,胡红梅在峰源乡卫生院值夜班。李应全 摄
峰源乡只有这一家乡卫生院,由一群年轻的80后90后服务另一群年老的80后90后。乡政府所在地小得不能再小,“空心化”“老龄化”的特征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切都是以一或二为数量单位,只有一家银行网点、两家简陋的理发店、一家民宿。此外,没有一家饭店、没有一家卡拉ok厅。人口大量外流,常住人口仅剩下约1800人,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为重点的慢性病及老年人、困难人员为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便是卫生院的工作重心。
据了解,峰源乡卫生院共有9名医务人员,其中有6名年轻大学生(5名为定向委托培养大专生),负责全乡8个行政村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6年,医疗业务收入总计44.2万元,门诊人次为0.92万余人次,为676名高血压患者、149名糖尿病患者、56名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规范管理。
峰源乡卫生院的大学毕业生们,其中两位已经调走。
背井离乡,因为爱情
今年35岁的胡红梅是湖北仙桃人,是乡政府所在地庞山村的联村责任医生,每月要走访64名高血压患者、12名糖尿病人。
在峰源乡工作的大学生中,外省来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她,另外一个是来自云南的小学教师王智文,其他人都是丽水本地人。
“来这么偏远的地方,你是被骗来的吧?”记者笑着调侃。
“不能这么讲。一切都是因为爱情。” 胡红梅快人快语。
2月17日,胡红梅医生为峰源乡群众测量血压。
原来,胡红梅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和丈夫是同窗,毕业后双双来到丈夫的家乡丽水莲都区。丈夫在莲都区碧湖镇一家民营专科医院做骨科医生,而她当时来到莲都区联合卫生院工作,在几个乡镇卫生院几经辗转,被派到这个偏远山乡做全科医生。
初到丽水,胡红梅听不懂、不会说丽水土话。她意识到:如果不掌握当地土话,基层医疗就很难开展,更别谈把工作做好了。她决心学好当地方言。丈夫一直以来和她讲的都是普通话,她于是刻意跟卖菜的大妈、工作的同事学起,一个字、两个字地开始学方言。经过半年模仿,她终于可以说出一句完整的丽水土话了,直到现在说起土话来,跟当地人无异,跟满嘴土话的患者沟通没有任何障碍。
坚守基层,因为激情
“在基层工作,什么病都要看,拼的不是专业素质,拼的是综合素质和体力。”胡红梅说。
山区道路九曲十八弯,老人们以电动三轮车为出行、拉货工具,外伤和急诊比较多。一天早上,一位开三轮车的老人来乡里卖香菇,不慎从公路上翻下路基,导致小腿和鼻子受伤,多处鲜血直流。胡红梅接诊后,镇定自若地给老人缝了30多针,而旁边值班的年轻医生没见过这种场面,看得花容失色。老人康复后,感激地对胡红梅说:“要不是你全力救治,我们两个老的还得一路颠簸到市区就诊。”
胡红梅上门教传染病患者灭杀病菌(资料照片)。
去年12月,毛山村一位90多岁的老人不慎摔倒,导致大腿骨折,因为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只能选择保守治疗。儿女将他接回家后,老人长期卧床,不能自解大小便,家属向胡红梅求助。胡医生在弯曲陡峭的山路上,坐车一个多小时赶到患者家,为他实施留置导尿术。每两天过去护理一次,对家属进行康复指导,不厌其烦,每次看完病,家属都要硬留胡医生吃了饭再走。
“基层工作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仅是我谋生的手段,更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依靠和幸福的源泉。不管多苦多累,人生都将因那份对基层卫生工作的热忱而更加充实。” 胡红梅说。
进村入户,因为真情
除了坐门诊,胡红梅还是联村医生,每月要定期下村入户随访。
同行们经常说做临床医生难,胡红梅觉得做山区联村医生更难。联村医生面临的不单纯是病人,还包括婴幼儿、儿童、成年人与老年人,已婚育龄妇女以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等人群。联村医生要解决的不单纯是一个人的疾病,还包括如何提高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全民的健康素养。
胡红梅为当地幼儿园的小朋友讲解保护牙齿(资料照片)。
让胡红梅记忆深刻的是对一位空巢老奶奶的第一次随访。
经年的孤寂寡居让老人心情郁闷、沮丧,食欲不振,睡眠失调。饭桌上常年备咸菜与腌制食品,吃饭都是咸菜配饭随便应付。进入她家后,胡红梅出示证件做自我介绍,一边干着手头的活,一边和老人拉家常。对老人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与危险评估后,确定这位老人属于高血压三级管理对象,于是对她的生活习惯进行劝说。老人的脸上露出略显僵硬的笑容,天快要暗下来的时候,胡红梅起身要走,老婆婆依依不舍,拉着胡红梅的手说:“谢谢国家这么关心我们老人家哦。”“姑娘,路上小心……”
走出老远,当胡红梅回头张望时,老人仍然站在那儿目送她。每一次上门,老人都用感激的目光目送胡红梅远去的背影,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老婆婆在胡红梅的健康管理下血压日趋平稳,心情逐渐开朗。今年春节,老婆婆的儿女从外地回来,来到乡卫生院,一定要当面感谢胡红梅,谢谢她这么多年对她母亲的照顾。胡红梅则回答他们:“这是我应该做的。”
是啊!国家的政策虽好,但要靠胡红梅这样的普通基层工作人员去实施,得像一屡春风吹进农民心田,让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一个联村医生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一定会深刻体会到百姓的疾苦,尽己所能解患者之忧。
胡红梅(左二)和另一位女医生冒险出诊(资料照片)。
山区交通极为不便,给胡红梅下村随访带来困难。2015年1月,天下大雪,山区格外寒冷,胡红梅要到峰源乡西坑走一趟。作为联村责任医生,胡红梅不能对村民失约,于是驾着摩托车踏雪出发。
山路一开始比较好走,越往里走越费劲,好不容易到了村口,进村的小路弯度较大,上面积雪盈尺,车子竟然来了个180度大旋转,差点出事故。
胡红梅弃车徒步进村,不少早以等候多时的村民,一看到胡红梅就七嘴八舌地说:“这个医生真好,真关心我们。”“这么大的雪都来了,真难得咯。”更有村民端来热茶,递来火盆,顿时一股暖流淌入胡红梅的心田,让她分外感动。 “你对百姓好,他们会对你更好。” 胡红梅说。
聚少离多 不减亲情
夫妻俩工作地虽然相距不到60公里,但聚少离多,每个月仅见两三次面,对在市区读书的年幼儿子更是无法照顾。“医务人员太忙了,我忙他更忙,但全家人都非常支持我在偏远山乡工作。” 胡红梅说。
胡红梅在峰源乡卫生院。李应全 摄
胡红梅在心底里很爱儿子,经常通过电话和儿子交流,儿子也经常在电话里求妈妈:“好久没见你了,你什么时候下来啊?”好不容易等到轮休,母子俩难得一聚,她便很珍惜和儿子相处的每一刻每一秒,挽着孩子的手走路,亲热得一刻都不想分开。
一次,胡红梅给儿子读文章,里面有一段描写妈妈照顾儿子的段落,儿子虽然懂事,但也不禁抱怨:“要是我的妈妈有这么好,该多好呀!”听得胡红梅百感交集,感到愧对儿子。每次返乡上班,总是硬着心肠和儿子说再见,儿子都粘着妈妈,流着眼泪:“妈妈,你早点回来。”
山乡路远,但隔不断亲情;一家人虽然聚少离多,但是温馨的亲情总是流淌在彼此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