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强·克拉库尔的小说《荒野生存》出版,成为无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精神寄托;2004年,探险爱好者阿伦·罗斯顿出版了《生死两难》一书,记录了自己切断被夹在石缝中的手臂,从而获救的故事,后来被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看中,拍成了电影《127小时》……
2010年,杨柳松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长文《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叙述了自己横穿“羌塘”的经历。
同样有喜爱户外运动的演员赵汉唐,将这个真实故事作为了自己最新执导的电影的题材。
《七十七天》改编自真人真事,电影中男主角的原型就是杨柳松
赵汉唐原名赵毅,观众对这个名字最熟悉的还是他在《大明宫词》、《西藏秘密》、《康定情歌》这些电视剧中的演出。
除了当演员外,赵汉唐还有两个不为人知的身份。一个是导演,他曾与大导演张艺谋合作了为纪念电影在法国诞生百年的作品《LUMIERE》。
作为首次尝试这类题材的中国导演,赵汉唐的勇气值得敬佩
还有一个身份是户外探险者,他攀登过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自驾游过青藏高原及西北边陲,创作过多部高原题材的影视剧本,堪称影视界的高原探险第一人。
所以,当赵汉唐再次拾起导筒的时候,第一选择必然是自己最偏爱的户外运动。而一堆高原探险题材中,最吸引他的便是杨柳松的故事。
赵汉唐称第一次看到杨柳松的故事还没什么想法,越看越觉得应该拍成电影
杨柳松是中国探险界、骑行圈里的大神级别人物。他一人徒步穿越过无人区、大峡谷、荒芜沙漠、地下洞穴,其中最被驴友们津津乐道到的还是,他于2010年第二次穿越我国地势最高的一级台阶的藏北高原“羌塘”无人区。
杨柳松的穿越路线
这次穿越从青藏高原的西端至高点界山大阪开始,一路向东经邦达错、羊湖、若拉错、岗扎日,横穿整个藏北无人区后,改由北上进入阿尔金无人区,经可可西里山脉、昆仑山脉、鲸鱼湖,最后至花土沟镇,历时77天,行程超过1400公里。
羌塘无人区内气候多变、环境恶劣,时常还有野兽出没,没有探险经验以及周密计划、准备的运动爱好者根本无法完成这项艰巨的旅程。
杨柳松镜头下的羌塘无人区的不同地貌
成功走出羌塘无人区的杨柳松,回到城市里的三个月后将自己路途中所见所闻所感,编辑成文在论坛发布,之后还出版成书《北方的天空》,并于2012年的第六届中国户外年度金犀牛奖颁奖典礼上,获得最佳出版物奖。
如此传奇的经历,被赵汉唐改编成了电影《七十七天》。
《七十七天》的前期宣传物料
不过,作为中国首部高原冒险题材的电影,从立项开始就因冷僻的题材和高难度的拍摄,让很多投资商望而却步。
为此赵汉唐带着项目参加了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创投市场,在226个创投项目中获得唯一的特别大奖,并被选送参加第六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新影人论坛。
赵汉唐的《七十七天》在北影节上获奖
在各大电影节的肯定下,这个项目顺利进入到筹备期。为了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2014年的8月,《七十七天》还在影视众筹网进行了项目众筹。
项目的众筹指标圆满完成,并开始进入拍摄阶段
电影的制作方还在众筹网上贴出了项目拍摄的具体日程表。
按原定计划,项目将于9月开拍
直到2014年的10月,剧组的80多人才浩浩荡荡地驶进昆仑山深处,进入无人区进行全程拍摄。整个摄制班底都是国内最一流的电影人——摄影指导李屏宾,音效设计杜笃之,配乐何国杰,剪辑指导廖庆松。
据了解,摄影大师李屏宾看了这个项目后,主动请缨要加入团队。60岁高龄的他更是与剧组同住军事帐篷,同吃大锅饭。
李屏宾也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成为自己在高原上拍摄的封刀之作
当然,在无人区内实拍的难度可想而知。剧组工作人员的高原反应不说,每天都要野狼、野牦牛等野生动物光顾片场。
开拍期间的片场照
而这一切,对于赵汉唐,甚至整个剧组来说都是值得的。
今年4月份,赵汉唐再次带着《七十七天》光临北京电影节这个梦开始的地方,召开了电影的发布会。
江一燕在电影中的角色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人物
9月份,电影再次公布了首款预告。预告中,羌塘绝美的风景,主角艰苦的旅程,以及正能量满满的台词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预告中的画面美轮美奂
上个周末,《七十七天》在北京做了首场媒体点映。在视听效果上,它的表现正如它的豪华幕后班底,在水准线上。有观众在映后表示,主人公为躲避野狼追杀,骑行到羌塘冰湖上的时候,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超现实之感,这时候李屏宾的摄影功力全部显现出来。
11月3日,倒可以尝试一下跟着《七十七天》的镜头,进入与世隔绝的无人区,体验一段求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