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风骨犹存。2016,许多人离我们远去,他或她,曾倾一生之力,充盈并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24日起,夜读栏目推出《2016:远去的背影》系列。
梅葆玖——京剧大师梅兰芳最小的孩子,他十岁学戏,成为梅派衣钵的唯一的家传继承人。一生只为一事来,他用82年的生命历程书写了一个词——传承。
△梅葆玖与最小的梅派男旦巴特尔(他的弟子胡文阁的弟子)演绎《贵妃醉酒》
他,作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幼子,京剧梅派艺术在梅家唯一的传人,生前却曾拒绝被称为“大师”。他说:“我不要做什么‘大师’,我父亲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中国真正的大师并不多。我不是,我是干活儿的。”
△梅葆玖(1934.3.29-2016.4.25)
然而,在戏剧评论家的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 “大师”。首要的理由,就是他全面继承了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艺术,不论是唱腔、表演,还是塑造人物。生前,面对质疑他“缺少新戏”的声音,他说,“我何尝不愿意演新戏,但是我爸爸给我留下这么多的戏,我得把它一一继承过来”。
他曾言“戏以人传”,因此培养弟子也成为他承袭梅派的一个方式。生前,他共有弟子49位,学生无数。他说的最多的话是:“我要把我父亲的艺术传下去。”
《梅葆玖:传承》
文/央视新闻综合
启蒙——作为梅兰芳的幼子,10岁时他继承了梅派衣钵。
1934年
3月29日,梅葆玖出生在上海思南路57号“梅宅”。他是梅兰芳与福芝芳的第九个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名曰“小九”。
梅葆玖最初唱戏,是因为10岁生日时学唱了一出《三娘教子》,大家一听,觉得他有父亲的感觉。父亲便让他入了门,开始了他的舞台生涯。
父亲请不同的老师到家里教他唱戏,有教青衣的、教花旦的、教昆曲的、教刀马的,多位良师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梅兰芳对儿子的要求是“你文化课必须跟上。这样万一嗓子出不来,你还可以干别的工作。”
父亲是名角,但他看老师教儿子,却从不插手。他对梅葆玖说,老师教你的都是对的。梅葆玖演了几年戏后,梅兰芳才开始对他言传身教梅派戏。父亲慈祥亲切,严格但不严厉,不仅耐心地从多个角度给他启发,也会让他自己私下琢磨,为的是怕他紧张。
教养——生活里的浸淫剔透,才能让舞台上的演出不是表演。
梅
葆玖幼年学戏之时正值抗战期间,日本人试图逼梅兰芳出来做他们的“亲善招牌”,为此梅兰芳蓄须明志,甚至不惜连打两针伤寒针以发高烧来逃避。
梅兰芳去世后,留下了价值数十亿的收藏和家产,母亲福芝芳全部献给国家。她说留给子女,时间长了难免散失,不如给国家,还能永久地保存起来。梅葆玖说,那些东西确实是不得了的财富,但若留给他们,难保不会成为“画贩子”,“东卖一幅,西卖一幅,然后换宝马,换别墅,又有什么意思呢?”
△梅兰芳妻子福芝芳与孩子们,她怀中的就是梅葆玖。
见过梅葆玖的人都说,无论是长相,还是做派,他都似足了父亲梅兰芳。
梅葆玖讲话的声音轻轻的,但声音的位置偏高,这或许是一个男旦演员常年保存的讲话习惯。那些字正腔圆的语调,听了让人浑身一激灵,仿佛北京的四合院、城墙根儿、老槐树都盛放在那一个字节一个字节上。
台湾作家陈念萱感叹:见过梅家人,你会懂得什么叫教养。一分来自与生俱来的音色,三分来自家学渊源,而最重要的部分,却是那万金不换的教养与门风。难怪梅兰芳先生会要求梅葆玖四十岁以前不许演出《贵妃醉酒》。梅先生向来主张,生活里的浸淫剔透,才能让舞台上的演出不是表演,而是自然呈现。
△梅兰芳全家福,右二是幼年梅葆玖
历练——“只要从事这份工作,就不能中断练功和吊嗓子。”
作为
男旦演员,到了晚年,梅葆玖仍能保持很好的嗓音。2010年,著名民歌歌唱家胡松华先生就曾专门打电话给梅葆玖,直接问道:“七十五岁了,又唱假声,应该说难度比真声更大,你是怎样找的?水音还挺足,有点奇了。”面对类似的问题,梅葆玖曾经说:“小时侯王幼卿老师教得好,父亲引导得好、教得好。再有一点,要喜欢音乐,民族的、通俗的、西洋的、古典的,我都喜欢,都有借鉴。平时少生气,不要不高兴。多吃苹果。”
除了这些,最重要的,就是学戏的苦练。梅葆玖曾说,“思南路年代,父亲为了我能自我控制念白嘴形,在四楼给我挂了一面小镜子,让我对着镜子自己练白口(注:戏剧中的念白),看嘴形。”
△《白蛇传》,梅葆玖饰小青,梅兰芳饰白素贞
反差——“昨儿是小媳妇,今儿是大老爷们了!”
不过
生活中的梅葆玖有股说不出的爽快麻利劲儿。关于他自己在舞台和生活中给人的强烈反差,有这样一件趣事:
他从小喜欢汽车,但父母一直不让他考驾照,怕他出事。待到父母都离世了,没人管了,他就在上世纪80年代去考驾照。因为天气很热,他就光着膀子练车。一位老太太看见了,认得他是梅葆玖,就问:“昨儿还看见你在电视里演穆桂英呢,今儿怎么就光着膀子开车了?”他回答:“啊,昨儿是小媳妇,今儿是大老爷们了!”
△梅葆玖《贵妃醉酒》
另一面——汽车、音响、机械发烧友
生活
中的梅葆玖,是汽车、音响、机械的发烧友。他自己打趣:“我是不务正业。什么都喜欢,除了汽车、音响,无线电、遥控飞机模型都做得很好。还喜欢运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只是没去参加比赛。生活很充实,不是除了唱戏,回家喝喝茶就完了。”
从小他就喜欢看着图纸自己制作模型、电子管收音机,他说最高兴的就是听见自己装的收音机一响那一刻。
使命——“我要把我父亲的艺术传下去。”
北京
京剧院院长李恩杰从上世纪90年代就与梅葆玖有了工作上的往来。在他的记忆中,听梅葆玖讲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我要把我父亲的艺术传下去”。“特别是晚年,梅葆玖先生更有紧迫感,他比以往更努力、更着急。他不仅教徒弟,还抓住一切机会去演讲,增进大众对京剧艺术的理解。”
2015年,北京京剧院承办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全国梅派艺术人才培训班”,这令梅葆玖兴奋不已。彼时,该培训班有24名学员,跟梅葆玖学戏就有8名,占总数三分之一。梅葆玖曾在开班仪式上说:“我应邀担任授课教师既感到欣慰,又感到责任重大。我虽已年过80,也要身体力行,为梅派艺术的人才培养尽最大心力。”
北京京剧院原副院长周铁林回忆:“他从家中找出梅兰芳大师的剧照、唱腔录音,和民国时期上演这出戏后各界人士的评价等资料,整理好送每位学员一份。还曾叮嘱学员,只要从事这份工作,就不能中断练功和吊嗓子,并再三强调,演戏要从人出发。”
2016年4月25日,梅葆玖先生逝世,享年82岁。梅葆玖一生培养了49个弟子,他曾说:“我给父亲有了交代,也给了梅派,给了京剧一个交代。”
有一种失去,是一种审美的覆亡。
流走了,一份眉梢上的韵致,
零散在眼中的风月,
浅笑唇边的一抹线条。
中国,一份古典,走远了。
致令人尊敬的梅葆玖先生。
——戏剧导演田沁鑫
文/央视新闻综合自北青报、中新社、南方人物周刊等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写留言」
说说你觉得最值得传承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