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尤其相信一句话:人这辈子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
第二次是在葬礼上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后
所以这世上总有些人,需要被活着的人铭记。
2003年4月1日,影响力涵盖整个华人世界的顶级传奇巨星张国荣,在香港东方文华酒店二十四楼纵身一跃,永远的离开人世,终年46岁。
张国荣的离世,引为整个华语娱乐圈之殇。加之先后辞世的罗文、梅艳芳、黄霑等人,标志着香港黄金年代的彻底瓦解,他们的故去,终结了一个时代。
念及张国荣,董小姐常常会想到另一个人的名字。
他的影响力自然不及煌煌巨星,当然也没有任何拿他与张国荣比较的意思,只是觉得两人选择以同样的方式谢幕人生,深为惋惜。
这个人,就是贾宏声。
他虽然不像张国荣那样,终结了一个黄金时代,但却代表了一小撮人共同经历的青春,他在理想与现实间的落差,或许你也感同身受,只是,他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来抵触。
假使你曾经注意过贾宏声这个名字,看过他的作品,听过他的事迹。如果这段文字能让你想起他,心里微微泛起涟漪,那么董小姐写下这段文字,或许值得了。
贾宏声,知道他的人不多,认识他的人更少,但终归还是有人记挂着这个名字,就像董小姐一样。
一段来自贾宏声的自说自话:
"我是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 曾经想成为一位有名的演员,也想组建一支伟大的乐队”
贾宏声,1967年3月19日,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地方剧团的话剧演员。也许是秉承着这份家族基因,贾宏声一路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尔后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成为内地最有潜力的明日之星。
2010年7月5日下午,贾宏声像张国荣一样,从楼上纵身跃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43岁。兜兜转转的一生,有3个关键词,环绕在贾宏声身上:电影、音乐、吸毒。
85级的中央戏剧学院,走出了巩俐、史可、金莉莉、伍宇娟、陈炜,当年号称中戏“五朵金花”。这批同班同学里头,还有年少成名的贾宏声,但他之后的从艺道路,却是那么的坎坷,不尽人意。
八九十年代间,贾宏声凭借诸多优秀作品,树立了他在内地影坛上先锋指标性的地位,代表着一批人共同经历的青春。
九十年代中期,贾宏声正在影坛上冉冉升起的时候,他却狂热的迷恋上了摇滚乐,把披头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视为精神之父,把披头士的经典歌曲《let it be》奉为圭臬。
let it be,翻译成中文大致就是“顺其自然”的意思,也成了贾宏声的真实写照,一部中国式的朋克自传。
沉溺于摇滚乐的同时,贾宏声也接触了并非这些先锋艺术家精神内核的附属物——大麻和软性毒品。1995年,贾宏声被曝出在电影片场,因为吸毒过量,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疗。
妻子伍宇娟因为无法扭转现实,离他而去。伍宇娟是当年与巩俐齐名的金花之一,被同班同学贾宏声抱得美人归,1991年她参演台视《雪山飞狐》,被誉为最美的一版袁紫衣,是风靡那个年代的女神级人物。
远在东北的老父母提前退休,对他展开亲情营救。众所周知,毒瘾对人身体和精神有着超乎寻常的腐蚀力量,贾宏声变得性格极端、偏执、疯狂和歇斯底里,直接导致悲剧收尾的惨淡结局。
作为内地极具实验性和先锋性的一名演员,贾宏声有两部蜚声影坛的作品不能不提:《苏州河》与《昨天》,时至今日仍是文艺青年们的必修课。
很大程度上,这两部作品也是贾宏声至今,仍被一部分人怀念的症结之所在。
拍摄电影《苏州河》的时候,贾宏声与周迅因戏结缘,彼此气质相互吸引,维持了一段时间的恋情之后,无疾而终。
影片中爱情的现实与盲目,愚蠢与荒诞,纯洁与媚俗,没有人看得见尽头,也没人能够自圆其说。一如影片中的那句台词,“看的时间长了,这条河会让你看到一切。”
当倒影照进现实,这段情最终因为周迅移情朴树终结。
贾宏声去世之后,有传言她曾痛哭数日,但未收到贾家人的葬礼邀请。媒体曾就这个话题问及周迅,她表示:希望他可以去他想去的地方。
彼时的迅哥,已是内地鲜有的影后大满贯,对于那段曾经沧海的过往,和轰轰烈烈的恋人,在她眼前是否已经变得云淡风轻,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
《昨天》是贾宏声自传体裁的电影,剧本源于他的真实生活,所有参演演员也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素人原型。意识到人生而孤独,并感到迷惘无出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后伤害的只能是自己、家人和朋友。
他歇斯底里、他堕落颓废,但他身上还有未曾泯灭的性情,和纯洁如稚童般的向往。应该继续死磕,还是选择顺其自然,最后他用行动标注出答案。这个矛盾挣扎的灵魂,终于成了理想的殉道者。
电影拍于2000年,贾宏声死于2010年,这十年仿佛只是昨天,他承受的痛苦挣扎,我们永远也无法考量。
作为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任谁都讨厌去神话一些人物,去捏造一些独特,意淫一些伟大。但更不排斥去直面一些痛苦,吞咽一些锋利,熄灭一些幻想。
贾宏声去世后,他的家人通过其生前工作单位国家话剧院发表声明
“宏声他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可能是我们谁也给不了他。他去寻找了。”
他希望超越现实,却无法脱离世俗。选择离去,或许是他最好的归宿。
最后,愿那些真真切切生活着的“贾宏声们”,坚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