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像》:中国“艺考季”的故事
2017年2月8日,北京电影学院2017年度艺考招生考试开始,表演系考生颜值爆棚。中国网记者陈维松
与上万名艺考生一样,今年2月以来,17岁的广东女孩余思琪在北京参加了多场院校的艺术考试。
每年春天,是中国的“艺考季”。成千上万的艺考生和他们的父母奔忙在各大艺术院校的考场。怀抱着梦想的普通少年、被粉丝前呼后拥的明星、不敢漏掉细节的文娱记者……内涵丰富的艺考,更像是一场文艺界的年度大戏。
“虽然艺考这条路竞争激烈,但它能让我有一技之长,未来发展也有更多可能性。”余思琪认为,“艺考”是她通向梦想的一扇门。
余思琪练习舞蹈十年,她告诉中国网记者,她7岁时就有了成为舞蹈老师的梦想。
数据显示,今年北京电影学院有3.8万多人次报考,创历史新高;中央戏剧学院报考人数达3.6万人次;中国传媒大学报考总人数为2.2万余人……考生们需要经过层层选拔,才能“杀出重围”。
训练受伤不敢告诉父母
尽管艺术考试是今年2月进行,但从去年8月,余思琪就进入了紧张的备考状态。为了离梦想的学府更近,余思琪选择独自一人提前来北京培训学习。
“我最想报考的专业是舞蹈教育,这是要求比较综合的专业,不仅要学习舞蹈,还要学习播音、钢琴、表演。”余思琪说。
作为一个广东姑娘,余思琪起初在北京生活并不习惯。早餐从丰富的广式早茶变成了简单的豆浆油条。冬天时,余思琪还特意买了一件加长的羽绒服。
“北京的冬天特别冷,我还是第一次穿羽绒服。”她说。
余思琪做舞蹈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中国网记者王梦泽 摄
余思琪今年共报考了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四所学校。她经常从早上8点半练习到夜里12点。
“我是普通高中的学生,虽然从小一直学习跳舞,但是要和艺校的学生一起竞争,必须加紧练习。”余思琪说。
舞蹈练习中有时难免会受伤。一次练习中,余思琪的腰受伤疼痛不已,需要去医院进行理疗。她没有告诉父母,自己偷偷去了医院。
“我想无论如何都要咬牙坚持下去。”她说。
余思琪妈妈帮女儿把衣服寄回家。中国网记者王梦泽 摄
艺考生背后的“陪考”大军
余思琪在北京学习的半年中,她的妈妈李女士只来了北京两次,然而,隔三差五余思琪就会收到妈妈寄来的猪肉脯、牛肉干、蛋卷等广州特产。
“孩子从小就热爱文艺,曾经被评为‘2016年南粤最美才艺好少年’、‘优秀共青团员’和‘2016年全国最美中学生’。既然她选择了艺考这条路,我们就支持她。”李女士说。
自从余思琪来到北京学习之后,李女士每天都看北京的天气预报,一旦天气变化,她便会打包好当季衣服给女儿邮过去。
“家里只有这一个孩子,让她自己出来,其实挺舍不得。好几次我都想来北京陪她,但是她很懂事,劝我们不要耽误工作。”李女士说。
近半年的时间里,李女士花费了5万余元为孩子进行考前培训。
余思琪为艺考“冲刺”时,几乎每个月都会磨破一双舞鞋,李女士就在网上购置一些新舞鞋为女儿储备着。
2月初,北京各大院校相继艺考招生,李女士放下了自己在广州的茶叶生意,来北京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
她在女儿的培训机构附近找了一间宾馆住下,过上了“陪考”生活。每天负责接送女儿训练,为女儿上网报名考试、整理考试资料……
与李女士有相同经历的艺考生家长不在少数,一位家长选择了合租,三室一厅的房子里,住的全是艺考生。
余思琪妈妈给女儿寄来的广州特产。中国网记者王梦泽 摄
“艺考”文化课考核力度加大
近年来,教育部对“艺考”等特殊类型招生录取规范则更加严格,提出逐步提高对考生文化课成绩的录取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导演等专业从去年起就综合考生文化成绩与专业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高考成绩则需达到一本线以上。
“我们让孩子训练专业课的同时,也不敢落下对文化课的学习。”李女士说。
艺考生余思琪的文化课作业。中国网记者王梦泽 摄
今年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学院考试分为初试、复试和三试,考试内容包括朗诵、才艺展示等。其中三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考核,不仅看形象气质,还要考核学生艺术素质及人文素养。
以该校今年较火爆的专业,视听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计划招收15名学生,报名人数达到4112人,报录比为274:1。
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副院长程樯对中国网记者表示,这是今年新开设的专业,主要为满足“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人的培养需求。通过面试的学生,将按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
“我们希望能够招到文化课高分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涉猎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程樯说。
(文字/尚阳 策划/王梦泽、尚阳 摄像/王梦泽、陈思扬、王怀荣、尚阳 摄影/陈维松 剪辑/王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