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沙蔬菜基地。
时值冬季,记者走进西秀区蔡官镇对长沙村“菜单式”精准扶贫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蔬菜地,三三两两的农户或在收割蔬菜,或在给蔬菜除草,忙得不亦乐乎。
“种菜经济效益好,一年能种四季,而且种植蔬菜灵活性强,根据市场行情进行种植,哪种蔬菜行情看好,再结合天气种植,这样一年四季都有收入,可以实实在在的帮助村里老百姓脱贫致富。”对长沙村长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天国说。
对长沙村属一类贫困村,全村365户222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4户323人,全村耕地面积6454亩,土地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蔬菜种植,群众有种植蔬菜的成熟经验。
“对长沙村村社合一的长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12年12月成立以来,大力发展蔬菜产业,2014年打造了‘长兴牌’蔬菜商标,同年成功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今年纳入了西秀区“菜单式”扶贫示范基地。”长兴种植合作社另一位负责人董国祥介绍说,合作社全部采用高产优质品种以及地膜覆盖、配方施肥技术等发展蔬菜示范种植面积为1000余亩,分别有马铃薯、大葱、白菜、辣椒等,带动周边村寨蔬菜种植5000余亩。2016年与山源种植合作社联合,种植五圣李500余亩,今年完成青岛帮扶项目种植苹果100亩,同时林下养鸡3000羽,养殖能繁母牛50余头,实现了种养结合、以短养长。
种菜到底有哪些实惠?参与的菜农最有发言权。“种植蔬菜的收益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好几倍,而且种植周期短,很划算。”正在收割大白菜的贫困户董文庆抑制不住笑容地告诉记者,家里有6亩地,以前种玉米一年收入才几百元,听说合作社今年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就入了股,年底至少能分到三千元。
作为蔬菜主产区,农户们最担心的莫过于成熟的蔬菜滞销,造成蔬菜“烂市”。望着繁忙收割的景象,董天国说:“合作社除抓好种植和管理外,还注重蔬菜质量,增强品牌意识,发动营销员努力开拓市场,逐步扩大‘长兴’牌蔬菜的知名度,积极争创省级名牌产品,使合作社生产的蔬菜继续以品种新、质量优实现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对长沙蔬菜基地还与贵州绿野芳田有限责任公司签定了订单合同,目前合作社共销售蔬菜3860多吨,占全镇蔬菜销售总量的21.3%左右,销售总额达1067万元,实现利润568万元,入股合作社的农户户均收入目前达到了22360元,带动全村蔬菜产量7500吨,产值达2250万元。
销路有了保障,农户们也放心加入合作社。“在合作社务工一天还有一百块的务工收入。”停下手中的活,对长沙村村民罗姗姗说,家里的12亩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种植蔬菜,通过在合作社分红和务工来获取收益,今年已经赚了4万余元,成功从贫困户中出了列。
合作社不仅发展“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方式,引进绿野芳田公司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完善“订单农业”,同时还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方式,农户负责生产,合作社统一供应生产原料、统一管理、统一收购,保底回收。董国祥告诉记者:“合作社还建立股份合作制,积极吸收农户投资入股,以土地经营权到合作社参股,农民既是合作社的股东,又是合作社的员工,既能参与股份分红,又能因出售农产品而获得经济利益。”
据了解,长兴合作社的蔬菜产业实现了80%以上农户参加、贫困户全覆盖,促进农民和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带动农户400余户1300余人,其中贫困户78户280人。合作社还不定期举办育苗农户技术培训班,邀请西秀区蔬菜办专家前来讲课,加快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加入合作社后,只管放心搞生产,不用再为农资、技术和销路发愁了。”对长沙村贫困户杨友成把自己的4亩土地以每亩600元流转给合作社后,加上在合作社务工,一个月的收入大概在2000元左右。他感慨地说:“现在操心的事少了,赚的钱多了,安逸!”
为发展好“菜单式”精准扶贫产业园,对长沙村的长兴合作社、山源合作社、对长沙合作社、为民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抱团发展,共投入900余万元完善路网、水网及蔬菜育苗大棚建设,打造出了万亩蔬菜基地,其中核心区5000亩。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2200万元,人均增收3000余元。对长沙村的“菜园子”不仅保障了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记者 胡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