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日凌晨2点20分,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老先生在北京安详去世,享年88岁,又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者离开了我们。
朱旭1930年生于辽宁沈阳,1949年考入了东北大学第三部戏剧系毕业后就进入了华北大学文工二团。
3年后,他调任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为北京人艺的第一批话剧演员,而人艺话剧演员的这个身份,就这么跟了朱旭一辈子,成为他最引以为豪的身份。
但是其实,在朱旭刚进入人艺的时候,和话剧演员这个职业显得格格不入。
从外形上看,朱旭虽然年轻,但算不得英俊,而且嗓子不够透亮,严重影响他的台词。最要命的是,朱旭患有口吃症,平时说话总是会突然卡壳,有时甚至因为说不出话而憋得满脸通红。
但是让人惊讶的是,朱旭的口吃只有在台下才会发作,只要上了台,说话就如行云流水,好不顺畅。为此在人艺的《人艺之友》的一副描绘朱旭的漫画里,就写着这样一句诗:“台上口悬河,台下结巴磕”。
或许有人觉得这说明朱旭天生就是做演员的料,可是哪有那么多天生?说得一口好台词的背后,是朱旭一遍遍地抄台词,反复推敲琢磨,千百次地背诵和练习的结果。
因为先天的不足和新入人艺,所以一开始,朱旭都只能演一些小角色,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但是无论角色的大小,朱旭都一以贯之地让自己去深入地理解角色、融入角色,最后进行再创造。
例如在筹备《哗变》时,曾有一段多达1800个字的台词,一开始朱旭就如何演绎这段表演感到十分为难,因此四处想办法找灵感,最终找到了美国导演赫斯顿,才开始真正的了解角色特征,并立马知道了该如何塑造角色。最终《哗变》大获成功。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钻研精神,才让朱旭得以成功。
1984年,朱旭凭借话剧《红白喜事》中的三叔一角,获得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那年,朱旭已经54岁了。
1991年,又获得中国话剧界唯一的专业奖项——金狮奖的肯定,这是中国话剧界规格最高的奖励。
在朱旭晚年的时候,他在每一场演出结束后,都会说“这是我最后的谢幕演出了!”,但是很快他又会被新的剧本吸引,不顾年岁已高,继续出演。
正是因为永远把每一部都当成最后一部剧来演,又永远不减少对话剧的喜爱之情,才使得朱旭能够成为话剧界的常青树。
而朱旭在电影届的发展情况,和他在话剧上的表现相同,都属于大器晚成。
1984年,朱旭才第一次涉足影坛,但是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早已让朱旭的演技炉火纯青,他出演的第一部电影《红衣女孩》就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影片奖。
而此后,朱旭又出演了《洗澡》、《末代皇帝》、《似水年华》、《刮痧》、《我们天上见》等众多电影,成功塑造了一大批父亲的形象,被观众亲切地成为“中国第一父亲”。
在朱旭的电影表演生涯中,他曾斩获华表奖、百花奖、东京国际电影节等多个颁奖礼的影帝,更是曾经五度入围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的奖项,2009年,他还以69岁的高龄获得第一届澳门国际电影节的影帝荣誉。
除了精湛的演技外,朱旭还拥有很强的个人魅力。
他喜欢喝酒,常常和人艺里的同时把酒言言欢,因此也结识了一票酒友,包括英若诚、吕齐、童弟、张瞳、林连昆、童超等,甚至连微信名都和酒有关,叫“酒龄”。
他喜欢琴棋书画,并且把爱好变成了专业。喜欢京剧,就去学,甚至自己还在台上唱过,还未京剧团挖掘了一大批人才。喜欢胡琴,就拜师梅兰芳的琴师,并且把胡琴带入了话剧的表演中。
因为这些特质,所以人艺的人都非常敬重和喜爱朱旭,亲切地称他为“朱老爷子”。
纵观朱旭的一生,一共出演50余部的话剧、30余部电影,真真的是作品等身。如今,老爷子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作品定将被很多人铭记。
朱老爷子,走好!
(昌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