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人与海》
原著作者:海明威[美国]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在某种程度上,海明威的小说反对动画,他追求的是最大程度的真实:把你所知道的最真实的句子写下来。而多用来呈现虚构故事的动画,与通常所说的真实南辕北辙,甚至可以说,脱离现实是动画的基本责任。一部动画短片的容量,很难装下《老人与海》的全部意义,就像梗概与正文的区别,这部奥斯卡最佳短片尽管发出了不辱电影的光彩,却无法跨越电影与文学两种不同艺术介质的分歧。
2.《红高粱》
原著作者:莫言[中国]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初次执导剧情长片,张艺谋以初生牛犊之势释放了一次他急待喷发的才华。“刚开始拍的电影总是有一些特别的品质,也许以后你还能拍出更好的、更成功的电影,可是这第一次的急切感和纯真却再也不会出现了”,张艺谋的职业轨迹印证了德国导演施隆多夫的这句话。回看才华如此横溢的作品,再看千禧年后老谋子的诡异表现,这种变节般的变化正如莫言所说:“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
3.《钢琴教师》
原著作者: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奥地利]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
电影讲了一个女教师与男学生的畸恋故事。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像个冷酷的解剖手,干练、利落、充满才能,小说大篇幅的心理描写没构成他的障碍,镜头冰冷无情而无比丰富,完美地描述了过度扭曲以致变态的人物心理。在这部电影上映几年之后,耶利内克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些荣誉在他们刺探的人性面前,实在有点不足轻重,如果有什么能慰藉痛苦与黑暗,他们一定会扔掉那些至高无上的世俗荣耀。
4.《耻》
原著作者:库切[南非]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一部非常入世的作品,准确地说,库切以艺术家的身份干了一件社会学家的事儿。同时,他又很悲观、很消极,不相信救赎和变好的可能,只和真实站在一起。导演史蒂夫改编的电影,在表层意义上保持了对原著的忠诚,暴力、强奸、种族歧视等一一被呈现到银幕上,主演约翰·马尔科维奇奉献了令人信服的表演,触目惊心的画面,将人的耻辱感一点一滴蔓延到观众身上。
5.《铁皮鼓》
原著作者:君特·格拉斯[德国]
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
如果说长不大的奥斯卡是个傻子,那么这是一部关于傻子的作品。透过一双异于常人的眼睛,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历史上那段最黑暗的历史。但战争并非电影的主角,而是一个巨大的背景板。导演施隆多夫对原著做了大胆而成功的改编,遗憾的是,电影只止于小说的第二篇,计划中的第三篇终未拍摄。
6.《伊豆的舞女》
原著作者:川端康成[日本]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写《伊豆的舞女》时川端康成20来岁,出演这部电影时山口百惠14岁,他们在生理上符合纯爱的最佳年华。导演西河克己携初登银幕的山口百惠,对小说进行了一次道德的改编。内敛而丰盈的美,哀而不伤的情感,这是一切日本艺术的特质。
7.《愤怒的葡萄》
原著作者:斯坦贝克[美国]
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导演的一部现实主义佳作,讲一个农民家庭从俄克拉荷马州流落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故事。斯坦贝克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注,在电影中得到了完整体现。原著曾在美国一些地区引起轩然大波,它的命运和电影中的农民一样,在暗如黑夜的苦难中守望着火光一样的尊严,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
8.《日瓦戈医生》
原著作者: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前苏联]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
导演大卫·里恩擅长执导史诗电影,除了《日瓦戈医生》,代表作还有《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正如日瓦戈医生被时代裹挟,帕斯基尔纳克一生也被历史碾压着,获得诺贝尔奖成了他人生的一大麻烦。电影流畅的叙事使震撼和感动效应如流水汩汩而出,导演在事实上维护了原著的内核精神。
9.《柳暗花明》
原著作者:爱丽丝 · 门罗[加拿大]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门罗的中短篇小说读起来像长篇一样,不是说琐碎冗长,而是丰沛绵长的感觉。《柳暗花明》讲的是老年人的情感,同为女性的导演萨拉·波莉冷冷地刻画了老之残酷的形态,一起慢慢变老,是最浪漫的事,也是最残酷的事,她的电影没有回避令人难堪的细节如老年人的性,但整体上一直散发着温暖的光晕。
10.《魂断威尼斯》
原著作者:托马斯·曼[德国]
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
托马斯·曼的作品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严整和完美,维斯康蒂以贵族般的挑剔细致地复制了小说关于美、生命和艺术的大量探讨。导演的老派技法在批评者那里被攻击为缺乏创造力,而他以巨大的耐心捍卫了古典的力量,他是忠于现实的现实主义者,考虑到时代环境,《魂断威尼斯》的同性元素可以说是他忠于现实的例证之一。
更多电影请关注电影集中营官方微信:vipidy,第一时间分享各种电影,视频资讯,微电影,微视频,为百万用户推荐最新最热门的电影大片!关注即有机会得当下热门电影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