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日报记者 凌泽英 文/图
每年重阳节前后,许多志愿者都要到敬老院看望慰问老年人,也有单位领导会去退休职工家中进行看望慰问。这些活动,体现的是党委、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温暖。
除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外,还有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围绕“亲情”,本报记者就重阳节期间见闻进行小小的剖析,以飨读者。
区社会福利中心:遗弃的残疾小孩
9日,重阳节。区委政法委、区委老干局、区新闻社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到区社会福利中心,为那里的老人送去文艺演出和暖暖的祝福。
记者在区社会福利中心看到,有一间屋子里安放着3张小床,住着3个有残疾的小男孩,由护工照顾;另一间屋子里,两张婴儿床上睡着安静的婴儿,有护工告诉记者,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脑瘫儿、唐氏综合症儿,都是被丢弃的孩子。
“这些小孩儿,他们的人生才开始,该是多么痛苦又艰难啊!”有人感慨。“既然生下了孩子,那就应该尽到父母的责任,怎能随便丢弃呢?”“现在,唐氏儿在孕期就能筛查,这些做父母的连基本常识都没有”……人们七嘴八舌。
回过头来看,三张小床的那三个小男孩,有残疾,但能行走。本该享受父母之爱的他们也因为残疾被无情遗弃,亲情的爱从何而来?
由此,记者想到,有的家长借口忙于事业和生意,忽视孩子;有的因为过多的业余爱好占用了大把时间,将孩子丢给了学校、社会;有的家长在孩子需要完整的父母之爱时,却不得不承受家庭分离的痛苦……其实,家长能够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很有限。我们常常教育孩子理解家长外出打工的无奈、为生活而奔波的辛苦,可家长有没有想过:过了教育和陪伴孩子的“黄金期”,或许,将来你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追悔莫及?
感悟:
作家龙应台在《不该偷懒的那十年》文章中说,如果在孩子最初的十年里,父母忽略了教养,将来孩子再怎么叛逆,父母也只有摇头叹息了。也就是说,做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不少人都认为,孩子的教育,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记者还是希望,为人父母的,先好好爱自己的孩子,让爱有始有终有传承,有根有花有结果。
红河小学:“亲子志愿行”进社区
今年,红河小学明确为“家风家训年”。围绕该主题,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重阳节前,“传家风、养善品、展美韵”红河小学“亲子志愿行”进社区“孝老敬亲”活动走进了卧龙凼社区。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孝老敬亲,该校组织了数十名家长志愿者与孩子一道参与活动。他们为社区老人和“4:30课堂”的退休教师们送去米、油等慰问品,和社区老人开展认亲活动。表演文艺节目,逗乐老人,欢度重阳。
让记者感动的,是该活动策划的背后。
表演小品的小演员张灿松说,通过活动,他发现爷爷奶奶们不是不爱笑,而是少了乐点。虽然在家中,爷爷奶奶对孙辈要求严格,其实“严是爱,宽是害。”他说,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会多些耐心,多逗老人开心。学生陈艺洲表示,以后回家要多陪爷爷奶奶聊天,要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家里多些欢笑。学生家长志愿者何晓辉表示,如今物质生活丰富,孝敬老人的最好方式就是陪伴,红河小学开展“亲子志愿行”,对家长、学生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社区老人杨德昌表示,红河小学这一活动体现了中华美德的传承,传递着正能量。
刘珊、黄奥博特(二年级1班)母子俩与老年夫妇韩志开、苏承英认亲后,韩爷爷寄语孩子“刻苦攻读、前程似锦”。同时即兴创作对联一副:“雏鹰腾飞搏巨风,炼力前程好;年少英发攻书山,攀峰天地宽”,赠送给红河小学。
感悟:
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到社区看望慰问老人,既是家校互动的一个举措,又是亲情相牵的一种体现。家长会为孩子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或许孩子都看在了眼里。但是,如何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递开去,红河小学可谓别具匠心。变单纯的学生和老师到社区看望慰问、表演文艺节目为家长参与其中传承美德。令人不由为成长加油,为精彩点赞!
养老机构:传递“你把我养大 我陪你变老”
日前,某养老公司组织上百名老人到十里荷香欢庆重阳节。140余人欢快地照相,取照片,领相框;区中医院医生为老人做健康体检,老人在子女(晚辈)的陪伴下观看文艺演出,扶老携幼到园区观赏花海、呼吸新鲜空气……那些亲情交融的画面,深深地印入记者脑中。
“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据该养老公司负责人介绍,现在的父母大多物质上不缺,但精神上总希望有亲人陪伴。他们开展这一活动,就是希望子女参与到活动中来,多陪陪父母,让老人享受亲情。
感悟:
“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这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话题。为人子女,父母把你养大;为人父母,当把子女养大,也应该好好赡养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陪伴,是最好的告白。不一定非到重阳节才“行动”。
重阳爱,应该定位于“爱”、认识“爱”、理解“爱”。重阳爱,重重爱,重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