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简介
张逸文,出生于中医世家,专注于中医内科、正骨科。2007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放弃直研和进公立医院机会,进入私人诊所跟师,四年后开始独立接诊。
采访/唐晔 编辑/文刃
采访笔记
隔着衣服,她在我脊柱上摸了一下,胸椎有问题,有感冒。她说。
隔着衣服,她扎针,一寸毫针透进皮肉,捻转,她说,好了,取华佗夹脊。我说,你像一个人,金庸笔下,程灵素。
五世中医传人,整脊治疗师张逸文,八零后。 她的成名绝技是中医整骨,擅治椎间盘突出症,及各种软组织损伤。
这又是一个中医传承的故事,最后落在这个眉目如画,巧笑嫣然的江南妹子身上。
1945年,在南市区小东门一带行医的外公收留了一个北方商人,倭寇刚灭,刀兵又起,战火硝烟,商人走投无路,寄身外公的诊室,外公对商人有一饮一啄之恩,商人临别,将这套流传于北方中原大地的整骨术,传给了外公,外公又传给了她的舅舅。大学毕业后,她跟在舅舅身后学了四年,算是继承了下来。
我体验了这套手法,取坐姿,抱头,她用膝顶我突出之胸椎,环臂一振,吐气开声,咯一声轻响,我如被电击,困扰多日的胸懑烦恶化解大半。“这就是手法中的扳字诀。”
这是个视中医为大爱,视经方为大美的医者,很难想象,一个身躯娇小的江南女子,做的是撼动山岳的整骨术,她说,“四两拨千斤,千锤百炼的实践,也就成了。”我试过她的指力,韧中带刚,握力强劲,她说,易筋经是她的功课。
除了家学,她学浮针,学董氏奇穴,研究内科,尤其妇科,“小得意,今年已帮四五个不孕不育的,怀上了孩子。”
她也用药,《胡希恕讲伤寒论》是她的案头必备,有瘙痒病人遍寻三甲大医师半年无效,全身如蚁乱爬,她用消风散,12克苦参用量,两贴药下,瘙痒已止。
这样的女子,会给病人带来足够的信任感,她说,得益于从小体弱多病,挣扎在惶恐焦虑边缘,逆来顺受。“20岁前,尝遍身体诸般苦楚,每处皮肉,每处脏腑都发生过问题,因此,对病人的痛苦,了然于心,感同身受。”
问起为何毕业后不进体制,她浅笑,守着中医的家传,再去做一些费心耗神的劳什子,何苦来。她说,就做一个不谙世事,却长于治病的中医,足矣。"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人生的基调。迫切追寻的,未必就能得到。初时无谓的,每每福至心灵。假如自己不释然,做什么都是拘泥。"
口述实录
家传之宝
唐晔:最初为什么会选择从医呢?
张逸文:我是上海人,祖上五代中医,但是因为“传男不传女”,本来我没机会当医生,可是家族中的同辈人很少有学医的,我就想继承下来,后来就考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以后,也有直接保研或在医院执业的机会,但我都放弃了。我觉得,即使是中医医院,里面也都是中西医结合模式,不太符合我的初心。
唐晔:离开学校之后,你做了什么?
张逸文:我在舅舅的诊所,跟他学了四年,学了一套正骨整脊的手法,调经整复,以扳法为主,对椎间盘突出的调整效果很好。把脉开方也是必须学的,经过无数的实践和自己不断的积累,现在对内科的治疗效果,也是很有自信。
唐晔:这个方法是怎么传下来的?
张逸文:这种手法最早出现在山东,后来在安徽,河北流传很广,我外公他们那一辈,都是以开方为主的。解放之前,有一个叫陆文的商人,从北方逃难到上海,我外公收留他,他就把这个技艺教给了外公,外公传给了舅舅。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舅舅还在从事中医内科,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算是第一批跳出体制的医生。当时觉得内科的效果不那么明显,就又把年轻时学的那一套手法捡起来了,后来经过了很多的摸索,吃了很多苦,最终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唐晔:中医练手法历来艰苦,你的手法是怎么练出来的呢?
张逸文:练功是少不了的,大学的时候我学了易筋经,里面有练习指力和臂力的功法,一开始做手法,都可能会受伤,手臂脱臼,髋关节损伤等都有过。第一次受伤是什么时候,已经记不得了,最初的日子,身上到处都是伤。印象最深的一次受伤是,给一位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差不多180斤左右的女性正骨,她没有躺到位,舅舅用力压时,她的头直接撞在我胸口,导致我的胸椎、颈椎遭到重击,全都受伤,差不多两个月后才在舅舅的帮助下恢复了。
不让须眉
唐晔:如今,你在哪一方面是强项呢?
张逸文:整脊。主要治疗腰、颈椎间盘突出症,各关节疼痛等疾病。内科杂病也比较有心得,特别是在妇科方面,如痛经,月经过少等。我有已经在手术台上,又逃下来的病人——那是个男性,35岁,腰椎间盘突出很厉害,他的一个同事去开了刀,结果在床上躺了三个多月。他怕了,就逃走了,辗转找到我。大概帮他治疗了两三个月,现在已经痊愈,打羽毛球,踢足球,没有任何不适的反应。
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患处真的肿胀厉害,是不会先正骨的,要用针灸或者外敷的方式先消炎。我们有自己祖传的膏药,主治酸痛发炎、摔伤,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都不错。还要注意,马尾神经型腰椎椎管狭窄及脊髓型颈椎病,不宜做正骨的。
唐晔:你的手感是怎么练出来的?
张逸文: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地体会。现在外面到处都有正骨,我们主要是手法上的区别,更多的可能是经验,手感是一种由无数经验累积起来的感觉。
唐晔:一个柔弱的女孩子做推拿,怎么让病人信任呢?
张逸文:我从小身体不好,全身上下的小毛病都有三四十种(笑),学了医之后身体就慢慢变好了。后来做这一行,身上所有的伤又都受过。的确,我是女孩子,去做扳法这种重体力的活,是不太适合的。
但是,信任我的病人特别多,开始可能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但后面都会有长达数年的信赖感——可能是因为我特别体谅别人的痛苦吧,医者仁心,首先是站在患者的角度,体会过了那些病痛你才会知道,病人不是无的放矢,他们生病之后确实是难受,最希望听到的是我的感同身受,而不是那些冷冰冰的不痛不痒的话。我治病的原则是,能够一次解决的问题,绝不会为了赚钱,分成两三次。
经方太美
唐晔:再有学习机会,你愿意学什么?
张逸文:只要有用的东西,我都愿意去学。以民间为主,我跟常州的张怀月老师那里学了符仲华的浮针;从青岛民间著名老中医陈为章老师那里学了意气针法;从广州付广成老师那里学习了玄灸,手诊,面诊,脐诊等诊疗手法;从上海束霖老师那里学了足部反射疗法……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是一有机会我就会去跟师学习。
唐晔:你现在还在读经典吗?
张逸文:一直在读,这也算是我的爱好吧,最近主要看医案为主,作为一个中医,这一块也不能丢。 我是女生,以后我会更多的去专研内科、妇科,如痛经,不孕不育等方面的疾病。今年,我帮助五个不孕不育患者生了孩子,还蛮开心的。
唐晔:还遇到过哪些印象深刻的病例?
张逸文:有一个阿姨皮肤瘙痒,身上发疹子,全上海的医院都跑遍了,两三个月都没有解决问题。后来经朋友介绍,找到了我。经过辨证,为血热风扰。用的方子是消风散加减。第一天喝下去,全都发出来了,痒到不行,5天之后,便基本消退了。
还有个病人,觉得自己的身体一边高一边低,躺在床上也摆不正,查也查不出问题来,别人看他都没有问题。后来我给他开了一贴桂枝汤加全蝎蜈蚣,三天就好了。我的辨证是营卫不和,桂枝汤就是专治营卫不和的。
经方实在是太美了。只用简单的几味药,就能达到特别好的效果。
唐晔:你觉得,中医是什么?
张逸文:中医是病机论,是天人合一。比如一棵树上的叶子黄了,西医会关注于那片叶子出了什么问题,给叶子进行治疗,中医则关注整棵树的问题,是缺少了水分还是正常的季节交替或是有虫来袭,而后对证治疗,这就是病机和病因学的大致区别。中医真的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脊柱就是人的树干,整脊不仅仅解决了你身体上的一处病痛,脊柱正了以后,对内脏的调理都是有好处的,可以间接治疗各种内科疾病。有一位从香港来的95岁的老先生,头晕,恶心,吃不下东西。朋友请我去看一下,经过检查,发现是颈椎的问题,通过整脊的手法,只整了一次,当场治愈。针灸或是内科处方都是这样,辨证正确了不止见效极快,而且可以调理全身,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