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本天皇在《军人敕谕》中命令军人“生不受虏囚之辱”,那军人在战场上失败之后只有自裁?天皇制为何最终保存下来?日本为发动侵略战争做了哪些准备?日本各军种之间的不合作,对战争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满铁调查是怎么回事?国民政府如何应对日本侵略?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战争史研究》丛书主编及主笔阎京生先生做客澎湃,与网友交流。兹整理部分精彩问答,以飧读者。
中国军队赶赴淞沪会战前线增援
投降是奇耻大辱?
没有一句真话:日本最新发现了一些调查文件,是针对被中方俘虏后又归队的日本士兵的,据称日本俘虏在八路军那里受到优待,而归队后会受到重罚或枪杀,是这样吗?
阎京生:没看到你说的文件,但有个例子可供参考。
1939年从诺门罕前线死里逃生的日军联队长以下指挥官,因对全军覆没负有责任而被命令自杀,拒绝自杀的第26联队长须见新一郎大佐被解除军职。
那些被俘的日军官兵下场更为悲惨,因为天皇在《军人敕谕》中命令军人“生不受虏囚之辱”,日本军法规定,不论战斗情况多么恶劣,军人如果被俘,是不容其活命的(第三章,辱职罪)。当了苏军俘虏的日军官兵被遣送回来之后,全都得接受甄别,然后接受军法会议的命令,尉佐级军官和曹长(军士长)以上的军官或被枪决、或被自杀。一名少佐被遣返后住入齐齐哈尔陆军医院,宪兵逼他用手枪自杀,少佐拒绝,躲入厕所,宪兵追来将其击毙。军衔在伍长以下的被俘日军士兵被遣返后虽然未被处刑,但是其中许多人却被送到“满”苏边境充当苦力,修筑要塞工事,从此音讯皆无,生死不明。
日军俘虏
普通2002:在东亚文化中,投降是不太光彩的事,中日军人在投降方面有什么异同吗?
阎京生:日本是视投降为奇耻大辱的。但是一向禁止向敌人投降或当俘虏的天皇大元帅陛下本人,却乖乖地带头成了服从美军的俘虏。
中国军队也认为投降是不光彩的事,但国军在这方面比日军宽容一些。八路军和后来的志愿军、解放军对有过被俘经历的人审查较严,这是政治理念决定的,因为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理念,投降会被视同为政治立场动摇。
国共双方对待日本战俘都不错。日本除了南京等几次大规模杀俘事件外,主要是把战俘押送到占领区及日本本土的工矿企业做苦工。像日本著名的“花冈事件”,劳工暴动发起者耿谆就是1944年在豫湘桂战役中被俘的国军上尉军官。
无所事事673:美国人不审判裕仁,究竟是为了战后的统治需要,还是确实很难厘清天皇的战争责任?
阎京生:两个原因都有。日本文化中的暧昧特点可以让天皇推脱掉直接的战争责任。麦克阿瑟则认为天皇的影响力可以帮助美国控制战后日本。实际上意大利投降后好几年里也保留了国王维多里奥·埃曼纽尔三世。
从日本文化和传统的角度来说,裕仁最适当的做法是战后宣布退位,由皇太子明仁继位,他自己闭门反省,接受盟国的调查和审判。但天皇制拥护者(包括麦克阿瑟)担心这会在战后日本共产势力蓬勃兴起的情况下导致废除天皇制。
裕仁天皇像
战争与资源
桃花打酒:战时的日本经济来源是什么?
阎京生:税收及国债,国民经济动员,以及对外经济掠夺和“现地征用”,即所谓“以战养战”原则。当时日本每年的一般会计预算在27亿到30亿日元左右,年均战费支出是其7倍到8倍。1937-1945年总支出7559亿日元,相当于今天300万亿日元左右。
罗百吉的吉百利:罗斯福总统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是否提前知晓?日美国力对比悬殊,日本为何要孤注一掷拖下美国参战?
阎京生:日本必须解决战争资源问题。关键问题是美国对日石油禁运,当时日本全境石油储存800万吨,年消耗量近500万吨。9月3日上午,在宫内省召开的大本营和内阁联席会议上,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提出:“日本各方面的物资都在减少,而敌方的力量却在渐渐地增强。再过些时候,日本会越来越软弱,以至于难于支撑下去……我们惟一的出路只有加速前进。”日本觊觎的战略物资集中在英荷殖民地,但要南下必然遭到菲律宾美军的拦截,所以要解决掉太平洋上的美军力量。山本五十六反对对美开战,但在开战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只好退而求其次,尽量给美国造成尽可能沉重的损失,为日本创造有利的和谈条件。
山本五十六
小普:抗战期间,中国方面中央和各个地方势力之间既合作又斗争,日本方面存在各个兵种、各个部队之间的斗争吗?这些派系斗争,是否又影响到了战争走势?
阎京生:最有名的是日本陆海军之间的争斗。最后弄到了陆军制造航母、海军制造坦克,双方各自独立研究雷达和原子弹,谁也不同对方分享成果的地步。日本陆海军唯一一次拿得上台面的合作是瓜达尔卡纳尔战役。
另外陆海军分歧导致的一个大的战略后果是,陆军不肯答应海军的要求、分兵攻占澳大利亚。当时澳军主力多在中东,日军占领澳大利亚、至少其北方领土,是问题不大的,那么以后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就会困难得多。
貌合神离的日本内阁
如斯:许多资料表明,侵略战争之前日本对中国做了详尽的调查和了解,但他们竟做出“三个月灭亡中国”这样狂妄的计划,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判断?
阎京生:日本的计划不是三个月灭亡中国,而是三个月内打败中国军队,强迫国民政府签订城下之盟,包括“日满华合作“、在华北和内蒙设置“非武装地带”、“日满华之间签订密切的经济协定”和“向日本作必要的赔偿”等条件。
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特别是副总长多田骏等人,顾虑苏联在北方的军事威胁,所以主张不扩大事态。1937年11月7日参谋本部曾把华中方面军作战区域限制在苏州—嘉兴一线以东。但日本在开战后不断扩大作战目标,把原有的只控制华北和上海的“蚕食政策”变成了全面入侵的“鲸吞政策”。这跟当时近卫文麿内阁,以及松井石根、柳川平助等侵华日军司令官的狂妄态度有关。
如何应对侵略
硬柳:有资料说,蒋介石在西安事假之前就在秘密训练对日作战的军队。这属实吗?
阎京生:当时中国加紧从欧洲采购军火,并制订了在德国协助下对陆军进行现代化训练的计划。1937年4月,中国财政部长孔祥熙率代表团前往英国参加乔治六世加冕典礼,并向英国、德国、瑞典、捷克、波兰等国订购各种轻重武器、兵工材料和机器。6月9日中国代表团抵达柏林,与经济部长沙赫特、空军部长戈林、国防部长勃洛堡、以及希特勒本人举行会谈,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贷款,用于购买德国商品(主要是武器和军需品)。孔祥熙代表团随后又前往美国,与美国财政部签订白银出售协议,向美国出售6200万盎司白银(合3468万美元),以充实外汇储备、稳定币值。但是中美白银出售协定签订的前一天,即1937年7月7日,日本军方在北平郊外卢沟桥挑起了事变。
战争期间国军最新锐的德制榴弹炮
毛驴77:我的观点,请您评:蒋(介石)主动开辟上海战场的战略是没问题的。但在上海死磕是有问题的。日本在上海经营已久,海空力量强大。以中国战力不可能将日本人赶下海。而在上海死磕导致精锐尽失,直接导致经营十年的国防工事沒有发挥作用,使南京过快失守。个人感觉应在九月主动后撤,逐渐消耗日军似乎更好。
阎京生:淞沪抗战三个月,日军损失也很大,导致日本决策层在是否直接进攻南京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次长多田骏等人主张“不扩大”战事。因此,参谋本部在11月7日将华中方面军的作战区域限制在苏州、嘉兴一线以东。但是11月下旬,日本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全面越过这条“制令线”,分别沿着太湖的南、北两侧开始向常州、湖州进攻。鉴于前线进展迅速的既成事实,东京大本营才在11月24日废除了“制令线”。我觉得这条线的存在就是日军对淞沪苦战的最好赞美。
小河马加油↖(^ω^)↗: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表现?
阎京生:前期忻口战役、淞沪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后期昆仑关战役、衡阳战役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但这些战役对国军实力消耗太大,以至后期显露出疲态。
淞沪会战一名战士投掷手榴弹
满铁调查
高真之:请问满铁调查报告涉及哪些地域哪些方面?成果价值几何?调查组织是怎么和当地治安力量配合的?这些报告发挥了何种作用?
阎京生:满铁调查部(1939年3月28日改称“满铁大调查部”)从1939年至1941年期间提交了对日本战争决策影响甚大的“三大调查”,即《中国抗战力调查》、《日满华通货膨胀调查》和《战时经济调查》。其中5篇10册的《中国抗战力调查》一直被日本政府列为“极密”级材料,只印刷了50份。这份报告的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一、到1940年为止,日本军队所占领的中国沿海地区,大都是资本主义发达的地区。但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在农村,沿海一带的资本主义还未有机地汇集到中国经济中来。因此,不管怎样控制沿海一带,也不会削弱中国经济。中国的抗战力量产生于大陆内地,为此,改变对农民有利的社会关系实为上策。
二、如果比较一下中国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就可以看出,国民党采取的是允许地主继续统治的政策,而共产党则采取“武装群众”的形式,让农民拿起武器,在改革社会关系上是成功的。中国共产党的农民政策是“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双管齐下。“减租减息”是指地主减少佃户的地租和贷款利息;“交租”指交不起地租的农民,由共产党给地主以补偿,“交息”即规定地租的最大量,佃户无正当理由不交地租时,由共产党代为催收。正如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声明中说的,不取消私有财产,也不消灭地主。这种政策是为了加强以群众为基础的抗战力量。而在国民党那方面,由于它企图维护地主制度,所以群众都不跟它走。汉口失陷后,中国大陆各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力量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地主开始动摇,产生了一种与其在蒋政权下被群众抓起来,莫如归顺日本军为妙的想法。
三、战争需要的武器当然不能来自农村。但这对抗战来说是次要的问题。而且现在中国正从美国和英国补充武器。
四、根据以上理由,日中事变已经不能用军事手段解决,只能以政治方式来解决。
以上就是《中国抗战力调查》的中心内容。
1260473794: 这种政治解决具体是什么意思?
阎京生:1940年3月满铁调查部提出《中国抗战力调查》时,南京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表示了“确实值得一听”的赞同意见。日本军方本以为中日战争在南京陷落后可以告一段落,可是估计错了。汉口陷落后,军部又估计中国这回可该结束抵抗了,但战争又进一步陷入了泥潭。因此,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提出“只有我们自己听到这个报告是不够的,应该让东京参谋本部和中国各地的军司令部也听一听”。于是,满铁组织了“流动报告会”,到日本内地和中国各地进行巡回报告。军部的反应如何呢?在满铁调查部的报告人员在参谋本部竭力主张“应该政治收场”,讲得唇焦舌敝之后,一个青年参谋举手质问:“总之,轰炸中国的什么地方好呢?希望指出要害地区。”做报告的满铁调查部职员具岛兼三郎和中西功听了之后面面相觑,会后一致认为“日本算完蛋了”。
直接参与侵华作战的满铁调查部人员
自由青红:日本在近代殖民台湾时推行的殖民教育模式,使二战时不少台湾青年报名加入日本军队,认为自己是日本人,要效忠天皇。反观中国古代的蒙元,满清虽然统治时间很长,但汉人依然认为自己是汉人。
阎京生:当时日本已经近代化,在台湾引入西式的法律、教育、医疗等施政体系。虽然当时已经推行“皇民化”,但明治、大正年间台湾人的皇民意识并不十分强烈,许多台湾人前往大陆任职或工作,比如黄濬,以及《城南旧事》林海音的父亲。昭和年间日本加强在台湾的皇民化措施,包括在朝鲜也推行和台湾一样的“创氏改姓”运动(朝鲜儒家传统深厚,许多人视改姓为奇耻大辱),“内鲜一体”。
另外当时在日本有个不成文的社会现象很有意思,就是对吞并时间最长的琉球人、台湾人和关东州(旅大)人最信任,对朝鲜人则不怎么信任,日本本土一有关东大地震等风吹草动,就有不少人提着刀拿着棍子去杀朝鲜人。
来源:澎湃新闻
(兰花公社微信公众号:lanhuagong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