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上官云飞 武双安)赵长军是我国当代最著名的武术家和武术教育家,也是国内早期屈指可数的动作导演和武打影视明星。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武坛就有“七十年代李连杰,八十年代赵长军”之说,赵长军和李连杰是人们心目中国标武术代言人和形象大使,是全国青少年崇拜和学习的偶像。赵长军曾10次荣获国际国内重大武术比赛个人全能冠军,夺得金牌54枚,缔造了“全能十冠王”的功夫传奇,称雄中国武坛长达十余年。赵长军开创了一个属于他的全胜“赵长军时代”,也成为中国竞技武术史上那个时代的终结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从1978年的北京武术邀请赛初露锋芒开始,到1987年的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结束,其后十几年间,赵长军叱咤国内外赛场,先后获得54枚金牌,是中国武坛迄今为止第一位个人全能“十连冠”和“金牌大户”,为国家赢得了许多荣誉,享有“武坛王子”的美称。 从1980年出任电影《神秘的大佛》武术指导起,赵长军先后在《武当》、《大刀王五》、《新方世玉》、《海灯传奇》、《碧血宝刀》、《神州第一刀》、《浦江风云》等数十部武侠影视剧的担任主角和武术指导,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影视武坛一颗耀眼的明星。赵长军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海灯传奇》,曾红遍大江南北,一度万人空巷,至今仍是70后与80后们的美好童年回忆!
八十年代后期渐渐退出竞技武术赛场,但是,多年的武术生涯,多年与国际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交流,使赵长军越来越感到宣传中国武术和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自2006年进军美国武术市场以来,赵长军以美国赵长军武术学院和新泽西国际武术比赛为载体,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中外友好交往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事业中,被媒体誉为“中国民间大使”。
赵长军从一名优秀的武术运动员发展成长为国际功夫明星,1991年创建“西安赵长军武术学院”,2007年到远渡重洋成立“美国赵长军武术学院”,再到2010年创办一年一届美国新泽西国际武术比赛,一步一个脚印,诚恳做人,踏实做事,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1994年,在中国体育报、中央电视台、国家体委宣传司、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共同举办的“建国四十五周年体坛45英杰”评选活动中,赵长军是高票当选的唯一武术界人士;1995年,赵长军被中国武术协会和中国武术研究院推选为“十大中华武星”之一;1996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选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01年在《华商报》票选中当选“陕西形象大使”;2008年被中国华夏风云榜推选为“中华十大武林英杰”;2013年,在《中华武术》三十年颁奖盛典上荣获“最具武术影响力杰出人物大奖”;2014年,在温哥华举办的首届世界著名武术家春晚上,被授予“世界最著名武术家”荣誉称号;2015年应邀出席中华武术大学堂名家讲堂十周年庆典,获聘“中国红拳形象大使”。
2015年8月,作者在陕西省体育场见到了回国探亲的旅美武术家赵长军,听他讲述了自己的传奇武术人生。赵长军从小时候习武说起,到入选陕西武术队参加各种比赛,小平同志夸他是“小小外交家”,战胜头号对手李连杰登上全能冠军宝座,成就中国武坛第一位国际国内重大武术比赛“十冠王”,第一次触“电”指导刘晓庆习武,收徒美籍华人甄子丹,结识国际影星洪金宝,创办西安赵长军武术学院和美国赵长军武术学院,成功举办六届美国新泽西国际武术比赛等话题都有所涉及。
当初习武纯属偶然
赵长军,1960年10月25日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一个普通回族家庭,在家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1966年的一天,12岁的大姐上街买吃的东西,排了很长时间的队,刚要轮到她时,有一个人不仅插队,还把所有东西都买完了,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姐姐没买上就觉得特别委屈,就找跟对方理论,结果被打了。这件事对全家人触动很大,父亲便下决心要让家里唯一的男孩子赵长军习武,这样既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保护姐姐妹妹不受别人欺负。
父亲执意把长军送到跟自己父亲同辈的结拜兄弟袁润生那里,长军平常把袁润生叫四爷,长军的爷爷为老大,连同其他两个兄弟,四个人是结拜弟兄,都是抗战时候从河南逃荒来到陕西并扎根落户的。四爷是练传统武术的,主要练查拳,赵长军的“十路弹腿”、“查拳”等就是跟四爷学的,四爷算是赵长军的武术启蒙老师。
那时候学的武术都很实用,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打架
父亲每天早上上班之前和晚上吃饭以后用自行车带着长军到袁老师那里去学武术,早上从六点练到七点,然后父亲去上班,长军接着去上学,每天晚上也是这样训练。
大概在1968年,有人说师父袁润开始是在袁老师家里练,袁老师家住新城广场上,后来就干脆到广场上练。新城广场有一个毛主席塑像,他们每天就在毛主席塑像后面练习。就这样每天一早一晚坚持训练,从未间断。
冬天有时候雪下得很大,袁老师想着长军可能不会来了,可他还是在父亲的带领下按时来敲门。袁老师就觉得,孩子这么懂事,这么喜欢武术,而且还能吃苦,太难得了!一定要好好教他,所以一招一式都讲得非常清楚,这一拳打出去要做什么?是攻击还是防守?托掌是什么意图(用途)?托掌意在防守......
长军学得也非常认真,那时候学的武术都很实用,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打架,为了对付别人。在学习过程中,动作稍微有点慢或者不到位,师父手里的教鞭就梆梆梆地打过来,所以一点也不敢马虎。
小时候练武有点“人来疯”
在新城广场上跟袁老师练武的时候,经常会有很多人驻足观看,围观的人越多,赵长军就练得就越来劲,觉得自己练的这个东西得到了旁边人的认可和赞赏,感觉很自豪。每当他铛铛铛一连翻上十几个侧手翻,大家就会鼓掌加油,这样他就越发来劲了。长军心想,下一次一定要再多翻十个、二十个,一定会到更多的掌声和赞美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来疯”吧。
常年在大庭广众的之下习练武术,使赵长军练就了强大的临场心理素质,后来历次参加比赛,赵长军从不怯场,属于发挥型的,人越多发挥得越好,很少有发挥失常的时候,包括后来长时间保持着优异的运动成绩,这都与他平时在广场训练和心理素质好有很大关系。
第二位师父是陕西红拳名家张俊德
大概在1968年,有人说师父袁润生老师有历史问题,袁老师就有点担心,对长军说:“孩子,咱们还是停一下吧,人家红卫兵说我有历史问题,要批判我了,如果我还在教你舞刀弄枪的,那不就更麻烦了吗?”看到袁老师有点担惊受怕,父亲非常理解,但是,为了不让长军的武功半途而废,父亲又带长军拜了第二个师父——红拳名家张俊德老师。
张老师家住大皮院,就是原来市政府门口对面的一个院子里,老人家住的房间很小。当时附近坊上想跟张老师习武的人很多,但后来张老师只收了长军一个人,因为张老师对长军的父亲很熟悉,也很了解,知道长军的父亲为人处世本分老实,从来不跟别人吵架闹仗,也从来没有跟别人红过脸,就认为这个孩子学了武术一定不会到外面打架斗殴,惹是生非什么的,于是张老师收下了赵长军。小红拳、刀术、棍术等套路都是那时候跟张老师学的,老师手把手教,长军一招一式认真学。差不多持续了有两年时间,到1969年,他们查清楚袁老师没有什么问题,是被冤枉的,长军便又恢复了去袁老师那里学习,这样一来,长军就同时有两个老师,早上去袁老师那里练,晚上到张老师这里练,一天两次,雷打不动。
那时候唯一能报答师父的,就是请他洗了一次温泉澡
赵长军跟师父学习没有交过一分钱,老师也从来没有收过他一分钱,那完全是处于对他父亲的信任。两个师父都觉得这个孩子这么喜欢武术,又能吃苦,应该让孩子多学些东西。
赵长军回忆说,那时候能报答师父的,也就是逢年过节提个点心什么的。后来时间长了,父亲觉得从来没有对老师回报过什么,心里感觉有点过意不去。心想能不能请老师到临潼去洗一个温泉澡报答一下师父呢?到临潼洗温泉,这在当年比较奢侈和稀罕的一件事情,赵长军印象特别深刻,他们当时骑着自行车,父亲带着长军,表哥带着师父,一起到临潼洗了一次温泉。这就是过去报答师父唯一能做的事情。那个时候太不容易了,大家即使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能力,因为每个家庭的生活都很清苦。
白文祥教练发现了武术奇才赵长军
赵长军在新城广场参加业余训练的时候正好赶上陕西武术队二次建队。陕西武术队第一次建队是在1959年,教练是马振邦,之后不久,由于“文革”,武术队被迫解散,教练被下放到陕西的工厂和农村去了,像教练员杨宝生、徐毓茹、高西安等,被下放到宝鸡桥梁厂当工人,马振邦则被打成“反动权威”下放到陕西省武功县贞元公社接受劳动改造。白文祥是省体委唯一留下来的一个苗子,将来专业队如果有可能恢复,他就能派上用场。白文祥当时在体工队做食堂管理员,整天骑着三轮车到处去采购,还兼着打字员一职。
1970年,省体委决定恢复武术队工作,白文祥教练奉命选材组队,开始在周边学校和附近农村街道寻找武术苗子。不久,白文祥在新城广场上发现了参加业余训练的武术奇才赵长军,他没有惊动任何人,自己悄悄地在旁边连续观察了好长时间。
有一天,白文祥找到赵长军的父亲和师父袁老师说:“这孩子不错,有武术天赋。现在陕西武术队刚好要二次建队,如果你们同意的话,我想让长军先参加集训,跟着练一段时间,看看将来有没有可能留在专业队。”
这本来是天大的好事,但赵长军一家人却有了争议。爷爷一辈子行医,希望家里唯一的男孩子赵长军能继承家业,跟自己学医当大夫;父亲却执意要让长军练武术,认为现在社会这么乱,有学不能上,即使上了学,初中毕业还要上山下乡,不如听白教练的安排,先去训练,争取能留在专业队,到了专业队就等于有了正式工作,每个月还有工资,以后家里就再也不用着为孩子的饭碗和出路操心了。
10岁的赵长军就这样来到了陕西武术集训队。集训队在业体校参加训练,那时候赵长军已经在西安市团结小学上学了,一周去省体校三次,还给报销往返汽车票。一起集训的学员共有四五十人,都是白教练从西安周边各地挑选过来的,有户县的,泾阳的,但主要是西安城区的学生。大家练了大约有半年左右时间,经过严格考核筛选,最后只有8名队员正式入选省专业队,男孩子有王发元、郭良、寻峰和赵长军,女孩子有马凤霞、唐亚丽、闫峰、张仙萍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批最早留下的队员日后皆成陕西武坛名将,为陕西武术在七、八十年代叱诧中国武坛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眼看到红地毯,内心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
集训时训练主要在室外,正式进队以后,他们在体操馆里面有一块场地供他们使用,当时其他专业运动队根本没有室内场地。那么大一个体育场只有两栋楼,一个是体操馆,也是省体育场内唯一的室内训练场馆;另外一个建筑就是现在的陕西省体育局办公大楼。
走进训练馆,赵长军第一眼看到地上铺着的红地毯,内心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感觉真是太好了!过去练哪有这个条件啊,以前都是在露天的沙坑或者土地上练,现在有这么好的室内场地,还有厚厚的地毯,这个条件真的跟进了天堂一样!赵长军高兴地在地毯上翻啊、滚啊、练啊,大概过了四五个小时,父亲说:“孩子,差不多了,我们该走了。”但是,赵长军还是舍不得啊,希望再多练一会,在地毯上再多滚几下。
从此以后,赵长军对红色便有一种特殊的偏爱,觉得红色能给自己带来吉祥和幸运。在很多场合,人们都会看到赵长军穿着红色比赛服,红色运动服,或者红色休闲服。
进队以后让赵长军兴奋的还有一点,就是运动队的伙食,感觉好得像过年一样。实际上当时的伙食标准也不过是每天一块四毛钱,只是每顿饭有肉吃,四个菜,不定量,这让赵长军觉得天天跟过年一样。这样的条件那还有啥说的,那就玩命练呗!将来有机会去比赛,一定要拿冠军,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么好的条件。
进了专业队才知道,民间老师的那些要求是远远不够的
赵长军当初跟民间老师习武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为了打架的时候能用得上,所以一招一式只讲求实用,进了专业队以后才知道,民间老师的那些要求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从观念上要转变,教练和体委领导常常告诫他们,专业队练武术不是为了打架斗殴,它是一项体育工作,将来你们要走向赛场拿金牌,要为三秦父老争光!如果有机会出国表演或比赛,还肩负着为国争光这样一个伟大而光荣的使命。
第二,专业队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跟民间有着很大的差别。首先,训练内容是根据国家竞赛的要求,怎么样能拿冠军,怎么样能出成绩就怎么练。像国家一些规定套路,打个比方说,过去要做一个虚步会站得很高,虚步是什么意思呢?是引诱对方来进攻你,你随时要能上去,能进攻对方,所以要求架子站得就比较高一些,架子高了便于你迅速地移动,进攻时你能很快速地出击,防守时也能很快退回来,民间武术就是这样从实用角度来诠释这个虚步的;而专业队就不一样了,老师首先要求你必须要低下去,低下去这是一个标准,低下去是从专业角度要求你腿部必须有力量,如果没有力量,你可能会一屁股坐在那里;再比如说做一个架掌,要求你肩膀必须要打开,动作要舒展,要大方,但民间老师所讲的架掌就是为了防守,是要小心别人攻击你的头部,是从攻防的角度来说的,不讲究动作是否好看,主要讲究实用;而专业队则要求你做的动作要舒展,要大方,要好看,特别像长拳,大开大合的,那你就要按照这个要求去练功;再比如说弹跳,老师会要求你必须跳得很高,跳起来以后你的击响腿也必须要打起来。
三,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要求会更多一些。譬如说,一套长拳打下来是一分半或者是一分二十秒,但是,在整个长拳里面却包含了对习练者各方面的要求,你既要有速度,有爆发力,有弹跳力,还要有精气神,这些东西你都要体现出来。所以,作为专业队员,既要有力量,有爆发力,还要有速度,而且柔韧性也要特别好才行。
学武术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那时候,无论春夏秋冬,每堂课运动量都很大,尤其是大冬天,没有暖气,天气特别冷,大家年龄都很小,手和脚冻得全是口子,如果要做一个击响动作,打手呀、打脚呀,这一击打血就往外溅;脚也是,冻得连袜子都脱不下来,使劲一脱,会连脚上的皮一块撕下来……
虽然这样,但赵长军不觉得苦,反倒觉得很快乐,因为他喜欢武术。大师兄、二师兄,就是王发元、郭良他们,都很嫉妒赵长军,因为赵长军练完以后躺下很快就睡着了,他们练完以后肌肉恢复有点慢,加上一堂课运动量非常大,总是喊叫腿也疼,腰也疼,一个个睡不着觉,在过肌肉关。
赵长军觉得,学武术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种快乐当然也包括进队以后自己有了工资。那时候每个月工资只有二十一块钱,除了交伙食费和其他费用,每个月拿到手上也就八块钱。赵长军平时从来不乱花钱,想把这个钱攒下来,以后有机会拿给爸爸妈妈。后来还真的这样做了,白文祥教练给赵长军办了一个存折,把他的工资存了大概有一年吧,这个钱攒下来总共有七八十块钱。当赵长军第一次把这些钱拿给妈妈的时候,老人家当时大哭一场,而且哭得特别伤心!其实老人家是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这些钱可以补贴家用,难过的是孩子这么小还要操心家里的生活。
赵长军说,每当想起当年的这些事情,还是忍不住要流眼泪,就觉得心里特别难过,那时候虽然年纪小,但心里一直想为家里减轻点负担,因为家大人多,生活困难。父亲是普通的建筑工人,为了养活这个家,可以说吃了一辈子苦,受了一辈子罪。当然那时候不是他们这一个家庭,有很多家庭都有同样的命运。
赵长军感觉自己挣到工资,就能对父母、对家庭做一点事情,这一切都是工作带来的,所以非常珍惜,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训练,比赛要拿冠军,为父母和家人争光!只有这样,才能有给父母尽孝心的机会。
赵长军时常提醒自己,不能辜负领导和教练对自己的期望,一定要在比赛中用成绩来回报社会。因此,在体委领导眼里,赵长军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体育工作者,在教练眼里,赵长军是一名非常放心的好运动员,因为从来不用担心他会不会偷懒啊,会不会不用功啊,从来不会为这些事情担心,因为赵长军自己很努力。
要想成为一个全能型的武术运动员,技术必须要全面
赵长军从小训练有个特点,就是速度快,爆发力好,弹跳力也不错。这可能与他长期跟民间老师练习有关,这后来成为赵长军与李连杰在比赛当中的优势所在,赵长军速度比他快,爆发力比他强,但是,李连杰比赵长军动作做得潇洒,做得漂亮。赵长军的柔韧性有些差,比如说劈叉劈不下去,韧带太硬。至于后来大家看到赵长军无论是比赛还是表演,劈叉效果非常好,那都是平时硬上老虎凳练出来的,真是吃了不少苦。
白教练对赵长军说:“搞武术专业,这是一项职业,如果想拿冠军,想成为一个全能型的运动员,技术必须要全面。你其他方面都很好,但是柔韧性太差,柔韧性差不单表现在你的胯硬,你的肩也硬。”那时候练肩就硬搬,若要练胯,说个不好听的,就是上老虎凳,让你把腰靠到墙上,后面再放一个很大的实心球,很硬,顶着你,然后你往那一坐,没有别的,就是硬搬,两个人,一人抓住一个脚,就这样把你的脚慢慢搬靠到墙上。搬完以后,那个疼真是无法形容,尽管咬着牙告诉自己不要哭,但当时年龄小,疼得实在忍不住,受不了那个疼痛,最后还是哭了。搬完以后,十几分钟那条腿都收不回来,只能慢慢、慢慢地等它自己收回来,他们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再比方说,在刀术演的练中,一个旋风脚,一个转体360度,有时540度,或者720度,接着还要做一个劈叉的动作,那你必须要劈下去,因为在套路比赛中实行打分制,裁判会根据你完成套路的精准程度来进行打分。所以,那时候在运动队,像这样一边流汗,一边流泪是常有的事。
第一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与李连杰同获“最佳表演奖”
1972年,赵长军第一次到山东济南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这是“文革”后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武术比赛。赵长军和北京队的李连杰、王群,还有浙江队的胡坚强等是少年组的,跟大一点的运动员于海、于承惠他们同场竞赛,赵长军练的是查拳十三势,还练了一套刀,李连杰练的是长拳和刀术。当时由于刚刚恢复比赛,在那个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年代,人们认为追求成绩和奖项会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名利观”,所以,虽然叫武术比赛,却没有设冠亚军,不排名次,最后,赵长军和李连杰同时获得“最佳表演奖”,引起了武术界人士的关注。赵长军获奖后听到赞美的话渐渐多了,感觉特别开心,也更有信心了,下次比赛一定要拿冠军。
小平同志夸赞赵长军是“小小外交家”
1974年,14岁的赵长军第一次随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日本。集训期间,赵长军练的是猴拳,领导和专家认为,在中日关系刚刚解冻之际表演猴拳,显得有些不太合适。一起集训的沈阳体院潘老师就说:“不如我们来练地躺拳!”于是,在潘老师带领下,他们一起合作创编了后来被人们誉为“赵氏三绝”之一的“地躺拳”。代表团在日本十几个城市一共表演了四十多场,赵长军的地躺拳大受欢迎,观众反响最为强烈。
当时的日本参议院议长河野谦三也观看了他们的表演,回国前,何野议长邀请代表团部分成员到家里做客,赵长军被点名参加。河野议长说:“我打算送你们小队员每个人一份礼物,你们说说需要什么?”小队员没有人回答,赵长军突然站起来说:“我们不需要什么礼物,我们需要的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河野议长听了非常惊讶,先是带头为赵长军鼓掌,然后转身对在场的中国驻日大使符浩说:“瞧瞧,你的接班人都有了!”最后,这位七旬老人执意要认赵长军做朋友,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见到赵长军。
1975年,河野千山议长应邀访问中国,国家体委一纸通知命令赵长军速到北京。河野到北京当天,赵长军乘坐当时国家体委主任庄则栋的红旗轿车到机场迎接。
此前河野议长历次访华都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此次由于健康原因,特委托邓小平副总理与河野议长会晤。在人民大会堂,小平同志看到中方出席人员中有一位小男孩,觉得蹊跷,就问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庄则栋,等庄主任汇报完赵长军在访日期间的出色表现,以及与何野议长是忘年交之后,小平同志高兴地说:“好哇!了不起啊,你也是一个小小外交家嘛!”河野先生此后一周在华的行程,赵长军都全程陪同。这是赵长军平生第一次坐红旗轿车,第一次进人民大会堂,第一次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不久,国家体委还专门给赵长军颁发了一张奖状,上面写着:“赵长军同志在执行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中,表现得有礼节、有分寸,是全国青少年学习的好榜样。”有报纸还就此发表评论员文章,说乒乓球打开了中美外交的大门,赵长军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很大贡献。
为了战胜李连杰,教练在赵长军身上付出了很多心血
1974年,全国武术比赛在西安举行,陕西武术队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诸多优势,但由于猛将赵长军随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日本而缺赛,北京队的小将李连杰便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少年组男子个人全能冠军,并且先入为主,一直到1979年,李连杰一连获得五届全国武术比赛个人全能冠军。
1978年,赵长军与李连杰的全能冠军争夺战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在长拳项目的比赛中,李连杰以0.01分只差险胜赵长军。比赛下来以后,赵长军的教练马振邦很不服气,当面质问裁判长:“为什么长军的长拳比李连杰的分数低?”马教练的意思是,从教练的角度来看,赵长军练的长拳,力度有,速度有,爆发力、弹跳力等等都不比李连杰差,为什么分数打下来低了?裁判长说:“长军推出去的掌小拇指分开了。”按照标准要求,推出去的掌必须四指并拢,掌侧发力然后再推出去,但裁判说赵长军的小拇指和无名指分开了。比赛有时候就是这样,专门抠这些细小的东西,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的细节做得不够好,被裁判抓住,说你的扣分点就在这里,你就可能前功尽弃。那时候比赛还没有录像,想看看裁判说得对不对,也没有那个条件。比赛回来以后,马老师就猛抠这个细节,晚上睡觉就用皮筋把赵长军的无名指和小拇指缠在一起,强调说:“你其他方面做得都很好,细节上也不能比他差,要对自己有信心,一定要把这个改过来,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战胜李连杰。”
1980年,赵长军终于战胜了李连杰,登上了全能冠军宝座。到1987年,赵长军一口气蝉联七届全国武术比赛个人全能冠军,荣获第一届、第二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和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个人全能冠军,获得金牌54枚,成为第一位国际国内重大武术比赛个人全能“十连冠”和金牌大户,在中国武坛树立了一座丰碑,开创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赵长军时代”。赵长军演练的“地躺拳”、“追风刀”和“风魔棍”,以其独有的风格被武迷朋友称誉为“赵氏三绝”。武术界从此有了“七十年代李连杰、八十年代赵长军”的口碑和传说。
收徒美籍华人甄子丹
1985年,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在西安举行,这是新中国武术史上第一次邀请境外选手参加的比赛,谁能拿冠军就有点“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意思,来自五大洲的选手们都憋足了劲,摩拳擦掌,准备一决高下。最后,中国队的赵长军以绝对优势一口气拿下了长拳、刀术、棍术及个人全能四项金牌,成了本次比赛的大赢家。报纸电台的报道铺天盖地,中国第一位国际武术比赛个人全能冠军诞生了,他就是赵长军,这一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
这次比赛,美籍华人武术家麦宝婵也来了,她代表的是美国队。麦宝蝉是位太极高手,在美国开有武馆。比赛结束后,麦宝蝉对赵长军的武功大加赞赏。不久,赵长军收到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来信,是麦宝婵写给他的。信中说,她儿子甄子丹从小喜欢武术,想让他跟随中国最好的武术老师学习,希望赵长军老师能收甄子丹为徒。
赵长军当时收到信有点束手无策,因为那时候在专业队,每个人都是有编制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家都有任务,参加比赛要拿成绩,没有条件满足普通习武者的愿望,不像现在,到处都是武馆武校,任何人都可以随到随学。赵长军把这件事及时向单位领导作了汇报,询问美籍华人能不能到武术队来跟他学武术?来了之后能不能跟其他运动员在一起吃住?为了让领导相信,赵长军还特意把甄子丹母亲的信拿给领导看。
1987年,24岁的美籍华人甄子丹来到了陕西西安,下飞机吃的第一顿饭是在当时小寨的清真餐厅“胜德全”,“胜德全”是马胜利、马德利、马全利三兄弟开的,当时在西安很有名。
甄子丹第一面见赵长军就叫“师父”,赵长军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毕竟自己比甄子丹仅仅大三岁,就说,以后见面叫“老师”就可以了!可甄子丹一时改不过来,无论人多人少,人前人后,还是喜欢叫赵长军“师父”,后来时间长才改了过来。
甄子丹应该算是赵长军所收的第一个带有留学性质的洋弟子。单位在日常生活方面给了甄子丹很多“特殊照顾”,譬如没有安排他住运动员集体宿舍,而是让他入住距离训练馆不远的陕西体育宾馆;甄子丹喜欢吃西餐,对陕西人钟情的面食和运动队的大鱼大肉很不习惯。有一段时间经常拉肚子,食堂大师傅就每天为他做清真饭菜,以清淡为主;吃饭的时候为了防止被人打扰,还专门把他吃饭的桌子用屏风圈了起来,等等。
过了很久,甄子丹仍然无法适应西北人的饮食习惯,隔三差五去“西安金花饭店”吃西餐。“金花饭店”是当时全西安唯一一家五星级酒店,只有这家饭店供应地道的西餐。当时金花饭店有架钢琴,甄子丹毛遂自荐给人家弹钢琴,弹一个小时,大堂经理就免费管他一份自助餐,还给他报销往返出租车费。
甄子丹的艺术细胞要浓厚得多,学过戏曲,会弹钢琴,爱跳舞,还会吹萨克斯,性格也比较活泼开朗。甄子丹来的时候是有武术基础的,不是说从来没有练过。他喜欢搏击,而且很有天赋,也有相当好的格斗基础,爆发力也很强。那时候甄子丹对太极拳、形意拳、螳螂拳等套路武术还不会,跟赵长军除了学习传统武术套路外,他们还经常一起练习搏击,打打沙袋啊!打打手靶啊!赵长军给他扶沙袋,拿靶子,两人相互切磋是常有的事。
当时陕西武术队正在紧张备战第六届全运会,每天都是10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训练,赵长军是教练员兼运动员,甄子丹坚持和队友们一起跑步、训练,有时候别人中途休息,他仍然会对着镜子仔细琢磨,反复演练,非常刻苦。
赵长军当时有一台录像机,经常放一些武术方面的资料片给大家看,甄子丹第一次看到录像机感到很惊讶,非常羡慕,说自己平时在家想看录像却没有这个条件。
“甄子丹来西安学武术目的很明确,不是为了参加比赛拿金牌,就是想拍电影,做大明星。”赵长军说,“甄子丹跟我前后学了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各方面进步都很大。当然,他的水平与职业运动员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若用来拍戏已经绰绰有余了。”
把赵长军称之为“中国武侠电影首席武术指导”一点也不为过
赵长军第一次接触电影是在1980年,是由张华勋导演、北影厂摄制的《神秘的大佛》,影片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拍摄的第一部动作片,由第六代导演张扬的父亲张华勋执导。它开创了中国电影最早的商业模式,采用了当时的全明星阵容,刚一上映便引起轰动,还一度由于意识过于前卫而遭到批判,有人认为它情节过于离奇,缺乏思想性等等,但此片确实是中国娱乐片的一次全新的尝试。片中展示了乐山的美丽风光,并宣传了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和灿烂文化,许多观众正是通过这部电影而开始认识和了解乐山大佛。
刘晓庆作为当时深受观众喜爱的青年演员,她扮演梦婕这个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角色,除了在表演上精心琢磨外,还在武术打斗上刻苦磨炼,她的武术指导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全国武术冠军赵长军。当时国家体委通知赵长军到剧组去报到,具体工作是做武术指导,指导演员学习武术,编排设计武打情节。赵长军辅导刘晓庆练前滚翻,一个前滚翻过去,不知道怎么搞得,她自己不小心用膝关节把左眼撞肿了,最后休息了一个礼拜才得以恢复。当时演员们训练都很努力,都不希望要替身,都想自己做动作,尤其是刘晓庆,好胜心很强,练得也最刻苦,在乐山大佛旁边的一个体校里面跟赵长军前后练了差不多两个多月,有刘晓庆,葛优的父亲葛存壮老师等。赵长军后来除了做武术指导,还出演了剧中的蒙面人,其中一个小和尚和一个警察打斗动作也是赵长军做的替身。
2012年,中央电视台一档访谈节目把1980年北影厂拍摄的《神秘的大佛》,称为“中国第一部武侠(动作)电影”,这部电影的导演张华勋被称为“中国武术电影第一人”,由此可见,把该片的武术指导赵长军称之为“中国武侠电影首席武术指导”也是实至名归。
与《少林寺》失之交臂,《武当》使赵长军声名远扬
1979年,香港导演张鑫炎在山东举行的一次全国武术邀请赛上为《少林寺》剧组挑演员,李连杰就在其中。而赵长军却因当时调入《神秘的大佛》剧组任武术指导,与《少林寺》失之交臂。1983年,张鑫炎见到赵长军,遗憾地说:“如果当时你参加比赛,肯定能入选。”其实赵长军是《少林寺》的第一人选,他当时在中国武坛如日中天,势不可挡,但阴差阳错,机会又一次跑到了李连杰那里,《少林寺》让李连杰一炮而红,成了全世界武迷崇拜的偶像。
198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准备投拍电影《武当》,导演孙沙力邀赵长军出演《武当》的“司马剑”。“司马剑”是赵长军扮演的第一个正面银屏人物形象,是电影《武当》的男主角。当时,赵长军刚刚二十出头,却已是两届全国武术比赛全能冠军获得者,由他创编和演练的追风刀、疯魔棍和地躺拳,以其独有的风格被誉为“赵氏三绝”,威震武林。日本武术界称赵长军为“武功天下第一”,李连杰更是将他视作赛场上的头号对手。这次导演选择赵长军担任男主角,意图显然是针对《少林寺》的,因为当时在全国只有赵长军与已经成名的李连杰旗鼓相当。《武当》是继《神秘的大佛》和《少林寺》之后国内拍摄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武打影片,演员阵容一点也不亚于《少林寺》,有全国长拳女亚军林泉(饰陈雪娇),广东武术队主力李宇文(饰武云龙),浙江武术臧治国(饰雷华彩),还有北京的太极冠军孙建明和辽宁高手孟祥泰等饰演凶神恶煞般的日本武士。陕西队主教练、赵长军的恩师马振帮饰演南山道长,其弟子王晓忠(饰陈炜)、唐亚莉、韩明男、崔毅等也担任了重要角色。在拍摄的过程中,赵长军等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表现机会,每个人都格外卖力,但由于不谙其中武打片的拍摄门道,在具体打斗时双方都是真打实干。多年后,赵长军回忆说,我们一拳打上去,对方当时就受不了——有的骨头都断了!就这样一路拍下来,由于不懂得运用长镜头和特技来表现动作画面,使许多高手的真功夫并没有在影片中得到完美体现,留下来诸多遗憾。尽管这样,在那个物以稀为贵的年代,电影《武当》播出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观众反响非常大,赵长军从此声名远扬,一步跃入了功夫明星行列,片约不断。
1984年拍摄电影《新方世玉》并担任武术指导;1985年拍摄电影《大刀王五》;1987年拍摄电视剧《海灯传奇》担任男主角和武术指导,一度造成万人空巷,引发全民观影热潮;1991年拍摄电影《碧血宝刀》并担任武术指导;1992年与洪金宝合作拍摄香港电影《神州第一刀》;2007年拍摄电视剧《浦江风云》,以及纪录片《中国功夫》、教学片《中国武术》、电视剧《圣水观七贞子》、电视剧《法门寺佛骨传奇》等数十部影视剧。
香港导演洪金宝与中华武星赵长军惺惺相惜
香港著名导演、国际影星洪金宝拍《神州第一刀》的时候是跟长春电影制片厂合作的,以前赵长军与长影合作拍过《武当》,他们了解情况以后就直接到西安来找赵长军。在此之前,赵长军与洪金宝也曾有过接触,那是在国外表演的时候,洪金宝听说中国武术团来表演,也常常去看,去捧场,送花篮什么的,一来二去他们都不陌生。在拍摄电影《大刀王五》时,赵长军跟洪金宝有过交流,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
拍摄电影《神州第一刀》的时候,洪金宝力邀赵长军加盟,两个人惺惺相惜,合作非常愉快。这部电影采用香港专业特技和先进的后期制作,使影片当中的动作打斗场面显得十分精彩,此片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让赵长军的功夫和演技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不久,香港有三家公司要跟赵长军签约,说每年保证三部戏,拍戏拿片酬,不拍戏保证有什么样的待遇等等,合同都放在那里。当时赵长军觉得自己不能这样做,组织培养了自己这么多年,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教练这件事。
不想拿冠军的运动员永远不会成为优秀运动员
赵长军是武术运动员出身,而且是一名职业武术运动员,他知道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非常珍惜每一次比赛机会。“不想拿冠军的运动员永远不会成为优秀运动员”,这是赵长军当年的座右铭。
赵长军表示,自己很喜欢拍电影,但对武术教学的喜爱更执著一些。作为运动员,陕西培养自己这么多年,包括体委领导曾经对赵长军说,你赵长军电影拍得再好跟我这个体委主任也没有多大关系,要的是你在国际赛场上和全运会上给陕西拿金牌!赵长军从小受这种教育太深了,始终认为,作为一名专业运动员,一名武术工作者,就应该在赛场上为陕西争光,为国家争光。
赵长军获得的一切荣誉都来自于他的职业。赵长军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是体委系统号召大家学习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当时那个年代,赵长军二十七八岁这个年龄还在运动赛场上拼搏,精神可嘉,陕西省体委号召大家向赵长军同志学习。“六运会”出征的时候,誓师动员大会上挂出“向赵长军同志学习,以赵长军同志为榜样,在赛场上为陕西人民争光。”的横幅至今仍然在脑海里飘扬。赵长军就觉得,组织培养了自己这么多年,该有的成绩有了,该有的荣誉也都有了,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了呢?然后一门心思去做所谓的武打演员?这样也太没有组织观念和人情味了,做人要有感恩之心,要懂得回报社会。
武术成就了我的人生,我愿意把毕生精力奉献给自己挚爱的武术事业
说起退役,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赵长军只是退出了武术竞技赛场,并没有退出武术工作。赵长军表示,自从1987年退役到现在,一直做着与武术有关的工作,还在吃武术这碗饭,应该感谢中国武术。武术成就了他的人生,他愿意把毕生精力奉献给自己挚爱的武术事业。
当年退出武术赛场之时,正是赵长军的鼎盛时期,身上带有许多光环,也面临许多选择,有从政的机会,组织上想让赵长军担任陕西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副院长,这在退役的时候体委有关领导就已经跟他谈了话;有进影视圈拍戏的机会,有香港公司想跟他签约,合约都摆在面前;还有经商的机会,也有人愿意与他合作办企业、做生意等。
洪金宝希望赵长军跟他一起拍电影,经常告诉赵长军拍电影需要学习和了解的一些基本常识和知识。当洪金宝得知赵长军一心想办学时,表示理解和支持,并在办学初期给了他很大帮助。赵长军本身是运动员出身,收入有限,洪金宝了解这个情况以后就说:“大哥拿一部分钱给你去办学,以后有了还我,没有就算大哥帮你了。”
1991年,“赵长军武术院”在西安宣布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以著名运动员姓名命名的武术院,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领导,以及陕西省体委系统的领导同志等出席了当天的庆祝晚会,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家、艺术家、歌星、舞星等,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歌星胡松华、刘欢、那英、成方圆等,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在武术院运作的第二年,赵长军就把洪金宝的钱给还了。
多年以后赵长军表示,当年美籍华人甄子丹拜师学武,算是对他后来创办武术学院给了一个推力。但他一生不愿意欠别人人情,更不喜欢借别人的,一直坚持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的原则。如果当初赵长军愿意借钱,肯贷款,敢集资,他一定会把武术学院搞得更大、更气派一些。后来在办学方面做得不够大,放得不够开,做得不够好,这都跟赵长军个人的阅历和性格有很大关系。
现在的全国武术冠军为什么没有李连杰和赵长军那样有名
中国武术界有“七十年代李连杰,八十年代赵长军,九十年代原文庆”之说,指的是这三个人在他们那个年代独占了全国武术比赛个人全能冠军宝座,有称雄中国武坛的意思,可以说是那个年代中国武术的至尊王者和霸主。
在武术比赛中的个人全能,是指每个人必须报六项,有拳术类(长拳、南拳、太极拳等任选一项)、短器械(刀、剑任选一项)、长器械(枪、棍任选一项)、传统拳(地躺拳、鹰爪拳、猴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任选一项)、传统器械(大刀、猴棍、醉剑、单刀等任选一项)、对练(双人或者三人对练任选一项),这六项比赛成绩的总和,看谁的分数高,谁就是个人全能冠军。
现在的武术比赛也有全能项目,也有全能冠军,但为什么很少被人们所熟知呢?赵长军认为,李连杰拍过电影,赵长军拍过电影,原文庆也拍过电影,他们三个人除了在比赛场上被大家关注外,更多的是所拍的影视片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武术赛场毕竟是练武的人或者对武术感兴趣的人才会关注,而电影就不一样了,属于艺术范畴,跨行了,各行各业、男女老幼都会关注,这无形中就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赵长军表示,现在很多选手的竞技运动水平比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可能更强,跳得更高,速度更快,但是知名度和影响力却没有他们那个年代那么大,这是因为:
一方面,是没有影视剧方面的拍摄经历和影响力。李连杰电影拍得很成功,他的影响力也最大;赵长军也拍了一些影视片,对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有很大提升;原文庆也拍过电影,但是拍的少一点,所以影响范围也就小一些。所以说,影视对武术的宣传和对个人知名度的提升作用太大了。如果只是单纯地参加比赛,而没有机会涉足影视圈,拍电影电视剧,那影响力肯定会大受影响,因为武术比赛毕竟专业性太强,受众范围有限。
其次,武术不是奥运会项目,如果武术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全世界的人都在会关注,都在茶余饭后谈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出一个奥运会武术比赛个人全能冠军,绝不亚于邓亚萍和李小双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李连杰当初选择退役也是被迫和无奈
现在有许多人说,你看李连杰拍戏挣了多少多少亿,甚至可以说要名有名,要利有利。是的,李连杰是做得很成功,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个人角度,从对武术的贡献上来说,拍戏的传播范围更广泛,影响力更大,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但拍戏跟现实中的武术竞技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所以,武术要发展,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武术要走向世界,武术要走进奥运会,这就要求武术工作者必须来做一些踏踏实实具体工作的,一招一式去教授,不做这些工作,武术谈何容易走向世界?电影当然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一个宣传武术的方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这个当然很好,但从长远来看,光靠电影也不行。
附作者武双安简历:
武双安,汉族,1968年3月生,大学文化,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从事武术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二十多年,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全国武术院(馆)校长研修班”首批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