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吨来自黄河母亲的沙子,经过10余天的冒雨赶工,最终,完成了一座15米多高的巨型沙雕,上面刻着“只有河南”四个大字和16个代表河南文化的元素符号。这座沙雕,凝聚着最懂河南的河南人胡葆森对这片热土的深情,也凝聚着中国最贵的女导演王潮歌对河南的理解。“只有河南”,将会给河南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王潮歌、胡葆森
初白丨文
豫记微信号:hnyuji
为了给河南人拍一部剧
王潮歌说要把性命压在河南
“站在这片土地上其实我应该只有一个姿势,就是双膝跪下,深深的俯下身去亲吻这片土地,因为这是一片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最璀璨的文明的土地……”王潮歌一开场,便引来了阵阵叫好。
10月12日,下了很多天雨的郑州终于喘了口气,虽然寒风阵阵,但中牟大孟镇的国际文创产业园里,还是站满了各路媒体。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场中原文化的盛会——郑州市2017年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暨《只有河南》启动。
在这场启动仪式里,最引人注目的无非两人:《只有河南》的总导演王潮歌和建业大boss胡葆森。众所周知,他们一个是中国最贵的女导演,一个是最有情怀、最爱死磕文化的河南地产商。他们的联袂,能给河南的文化产业带来什么呢?
王潮歌演讲
王潮歌的背后,是一座15米多高的巨型沙雕,沙雕上刻着四个大字——只有河南。大字下面,一字排列16个代表河南文化的元素:大伾山大佛、炎黄二帝像、太极八卦图等等。据说,这2000吨沙子都来自黄河母亲,工人冒着雨、花了10天时间才将沙雕作品完工。
在我看来,这个饱含文化深意的沙雕,比任何LED背景都更适合王潮歌的气质和个人定位。文化,成就了王潮歌,同样,文化也让这个中国当代最具创新意识的舞台剧导演,结识了一个“看一眼就知道了”的朋友,那就是建业的董事局主席胡葆森。
在老胡的演讲里,隐约可以听出王潮歌最近的工作状态,这个被称为“铁娘子”的姑娘,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弘扬热爱到近乎痴狂。
王潮歌的作品们
他说,她还时常去河南的田间地头采风,看看乡下的传统建筑,尝尝苍蝇小馆的地道美食,听听中原老百姓的声音。然后,她再把在从中汲取的营养,养变成自己的创作力量。
而在王潮歌眼里,老胡是一个能拿出精力和金钱去支持文化、艺术的人,就像一个给宗族尽孝心的孩子,不求回报。
比如说2015年10月,王潮歌的大型民族乐剧《又见国乐》首次登陆郑州,老胡连包数场。
比如2016年6月,建业君临会正式成立,王潮歌受邀莅临了这场建业版的“兰亭盛会”,她和老胡,上演一出精彩的“老友记”。
气场三米八的王潮歌
再比如,5个月后,两人决定干点实事儿,王潮歌的新作“只有”系列主题演艺公园,落户到了郑州文创园。如果说,“印象”系列是1.0版本,“又见”是2.0,那么“只有”系列,则是最新的3.0系列。
而今天,王潮歌当着台下千百人的面,做出了承诺,要在以后的每一天每一时,都把自己的性命“压在这个台上”,要把河南以最有趣的方式,讲给世界听。
中国最贵的女导演
河南最有情怀的地产商
他们“看了一眼”就成为了朋友
王潮歌,中国当代最具创新意识的导演。2004年,《印象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在桂林阳朔一炮而红,它甚至成了文化旅游的范本。因为,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后,又有了一句新的文案:“不看印象刘三姐不算到阳朔”。
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毫不奇怪。
在《印象刘三姐》之前,实景演出是从没在中国出现过的演出模式。而之后,王潮歌陆续接到其他省市的邀约。直到现在,已经有近30个省区市的60多个城市邀请过她的团队。
洒金环节
王潮歌是高产的,“印象”系列几乎以每年一部的步调诞生,已经拥有了《印象丽江》、《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等7个实景演出。“印象”之外,王潮歌又开辟了“又见”系列,比如,《又见平遥》、《又见敦煌》。
即便是今天,“印象”和“又见”每天都在产生票房,而每个演出,都能养活一只10万人的餐饮、酒店、车队。而那部已经有演了13个年头的《印象刘三姐》,还能保持着每场8成以上的上座率。
她给《印象西湖》作词的一首《印象西湖雨》,这首歌不但被评为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甚至入围第52届格莱美“最佳New Age音乐专辑奖”。格莱美,堪称世界音乐界的最高奖项了。
还有2008年奥运会的开闭幕式,王潮歌是核心创意小组里最年轻、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性成员。
而王潮歌那位“看一眼就知道了”的老胡,堪称河南最有情怀的地产商。祖籍濮阳的老胡对中原这片热土有很深的情结,甚至可以说是执念。比方说,2006年,老胡登上开封一段百米长的古城墙,俯身探望城墙下的一片洼地,一个千年古城的整体复兴工程诞生了。
2014年,一条全仿宋的文化街出现在清明上河园迎宾门南侧,这是老胡东京梦华项目的首期,七盛角。2016年,一家园林湖景度假型酒店开业,谁也想不到,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群落就是当年的洼地。
酒店和七盛角,还有后来的万膳街等工程,一同成为贯通潘杨湖与包公湖“御河水系”的闪耀群星。还有今年9月,建业携手天明,签约了287平方公里鸡公山风景区。
两位颇为传奇的人物,为了打造一部代表河南的艺术作品,也难怪河南的政府要员和文化名人要来捧场。比如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佩甫、河南省文学院院长孙荪。
邓亚萍问:老乡们,你们冷不冷
而小岳岳、马艳丽、狄菲菲、秦朔 、张泽群、李易祥等无法到场的河南籍名人,则通过视频和声音发来对河南的祝福和对“只有河南”的期待。
当三五千年的老祖宗都走出来的时候
全世界的人都会专程来郑州看演出
王潮歌自爆,接触这个任务的一年多里,她觉得自己都快成河南人了,河南有哪些文化、名人,她都“门清儿”。她甚至还知道,在哪里能找到什么样的河南美食。
也正是有了这样“不疯魔不成活”的执念,王潮歌才敢放话:“让北上广深等国内一线城市、乃至世界各国好友们,有一天,会为看场文化演出而顺便来趟郑州,这是我的目标。”
那么,这样一部触摸中原、致敬中原的作品,能给河南带来哪些机遇呢?
2013年,《天津日报》采访王潮歌时,曾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印象西湖》给西湖带来了什么?
王潮歌的回答如下:
全世界的人来到西湖,看到的是什么?苏堤就是一条柏油马路,西湖就是和很多地方都很相近的一个水面。你叫一个外国人怎么根据这条路联想到苏东坡?而恰恰是这样的演出,成为西湖的名片,让大家感受到那个时候仙境一样的湖,感受到白娘子许仙像传说又像真人,踏水而来走到观众眼前。
她说得没错,《印象西湖》真的是给西湖加了分,每年观看这部剧的境外游客占游客总量的40%。它成了一个转换器,更能帮助游客了解一个城市的内涵,领略到城市文化的精髓。
相比杭州,河南的历史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王潮歌的设想里,她想让三五千年的老祖先一个个走出来,想让来到河南的子孙都明白,这片土地是中国的缩影和源头。当他们看过这部剧之后,他们会从心里发出一个感叹:啊,只有河南。
2000吨黄河沙子塑造的沙雕
近代的河南遭受过很大的灾难,在外逃命的河南人也时常遭到歧视。同时,王潮歌也想借着这部剧,让走出去的河南人以河南为傲,走到哪儿,都不隐藏自己的口音。“只有河南”这四个字背后,承载着“我是河南人”的骄傲。
除了文化上的认同以外,《只有河南》或许也是河南文化产业腾飞的一个契机。根据山西省平遥县旅游局的数据显示,平遥有50万人口,原来约有7万人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
但在《又见平遥》中,有80%的平遥当地演员,也有200人的管理团队,加上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旅行社、购物、客运等相关行业,这场演出带动的旅游就业人数也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5%到10%。
可见,不管是“印象”还是“又见”,它们已成为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范本,而王潮歌,就是其中的强心剂。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
郑州作为一座具有深厚中原文化底蕴的城市,把文旅产业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性支撑产业是郑州的前进方向。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在中牟,《只有河南》能给我们一个惊喜。
只有河南,才能让胡葆森和王潮歌看一眼就能成为朋友,这个戏剧公园项目的启动,同样让更多的河南人热血澎湃。
郑彦英、孙荪、李佩甫、邓亚萍、任鲁豫
比如主持仪式的中央电视台河南籍主持人鲁豫,现场献唱河南籍歌手李晖、张大伟,中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孙荪、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鲁迅文学奖得主郑彦英和乒乓巨星邓亚萍,这些出身河南或身在河南的璀璨群星,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只有河南”。
“只有河南”,能否让世界真正了解河南,能否成为河南一张新的文化名片,颇值期待与观察。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微信公众号搜索:豫记。(hnyuji)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