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诀:参加展会学习经验,不盲目扩张,发展代工“借鸡生蛋”
目标:创立自主品牌,公司实现上市,把“新圩设计”推向全球
■这个看似不大的环保袋公司,年产值却达上千万元。
■叶火同的产品很有特色。
■不少员工从叶火同创业起就一直跟着他。
【开篇语】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早有创业经商传统的新圩人,在这一轮浪潮中奋力争先。
本期起,《新圩·新曦》将推出“创业新圩人”系列报道,每期选取一个新圩创业者,为大家讲诉他们打拼创业的奋斗史,一同来感受他们的辛酸与喜悦。
从打工青年到手机店老板,再到生产高端环保购物袋、公司年产值一千多万元的老总,37岁的新圩上宅汉子叶火同,上演了“麻雀变凤凰”的励志故事。如今,他代工的产品已远销全球各地。下一步,他想创立自己的品牌,让公司上市,并将“新圩设计”推向全球。
文/图 记者 戴舒静
通讯员 李虎平
把握商机
卖手机赚到第一桶金 转型办厂生产环保袋
叶火同在步入高级环保袋生产这个领域之前,是个卖手机和修手机的小老板。
高中毕业后,他一度感到彷徨,半年时间内换了三四家工厂,工资低和劳动强度大,让他有了创业的想法。上世纪90年代,在学习手机维修技术后,他在新圩镇上开了该镇的第一家手机店。
“以前生意真的很好做,一天可以赚好几千元。”叶火同回忆,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当时他的店一天可以卖出20多部手机,一部大约能赚200元。这样好的生意,自然吸引了不少人加入竞争的行列,镇上手机店多了起来。到最后,甚至房东都要把店收回去,给自己的儿子开。
这时候,叶火同想到了转型,而大家也在猜测他关店以后会做什么。他偶然间接触到了环保袋,觉得环保袋前景十分光明,便于2010年用卖手机赚来的钱,在同安投资开厂,专门生产环保袋。
艰辛创业
连亏两年仍不气馁 业务逐步做遍全球
投身到陌生的领域,又不熟悉环保袋的工艺,最早的两年,叶火同是在不断碰壁和持续亏损中度过的。很多客户往往只送来一个方案,其余的都要他们自己去摸索,导致做出来的产品经常要返工,使得成本增加,甚至亏损。
“当时我的家人都劝我别做了。”叶火同告诉记者,这次创业的艰难程度远超他所料,但一旦放弃,之前所有的投入就都打了水漂。好在妻子始终与他站在一起,与他一同吃苦。
那期间,他们不断地参加各种展会,学习别人的经验,了解客户的需要,积累了不少资源。而他妻子担任公司采购一职,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并努力维护公司形象。
通过努力,叶火同的公司逐渐走上正轨,接的单子越来越多,返工率也越来越低,产品终于获得市场认可,客户也越来越多,而且大部分还都来自国外,近的像日本、韩国,远至美国、意大利和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经常连面都没见过,仅凭电子邮件,就这么合作至今。
做出特色
产品种类达上百种 可大可小方便携带
叶火同的公司位于上宅老家。每天公司内都是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五六十个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有的在缝纫,有的在包装。工人的年龄从20岁到50多岁不等,有一半是本地人。
“现在我的产品几乎都是要出口的。”谈到自己的产品,叶火同一脸自豪。他带着记者来到公司展厅,厅内两面墙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环保袋和书包。有别于市面上普通的袋子,这些袋子看上去显得“高大上”,其中一个系列还印满了各国的国旗。
“这些环保袋每个在国外都可以卖几十块人民币。”叶火同说,他的购物袋都是给国外大公司代工,最大的特点是方便携带,使用时可以变成一个巨大的包,平时收起来只有一个男士钱包大小,并且可以重复利用,真正做到环保公益。
据介绍,目前他的公司已生产出100多种不同款式的产品。
稳定队伍
最早到岗树立榜样
多项福利关心员工
尽管身为公司老总,但叶火同却没有什么架子,经常第一个到公司。“我不能让他们觉得我用不同的标准要求大家,我应当跟他们一样,才能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叶火同说,大家同在一家公司,就是在同一条船上,只有齐心协力,这条船才会走得又快又稳。
为了给员工营造一个家的感觉,他不仅给员工设立了不同的奖项和补贴,比如满勤奖、满年奖(满一年就增发奖金),还给外来员工按照有无结婚发住房补贴,并开设食堂,为员工免费提供午饭和晚饭。节假日,他还经常带员工去烧烤、爬山,让大家放松身心。
因为他的用心付出,不少员工从他创业后,一直跟着他干到现在,并和他一起从同安搬回相对偏僻的老家上宅。这对于流动性比较强的技术工来说,十分难得。除了稳定的核心员工,现在还不断有人想到他公司工作。
奋斗目标
今年产值达1500万
未来要让公司上市
去年叶火同公司的总产值已经达到800万元,而这还是在有一些客观因素限制的情况下完成的。从同安搬回翔安上宅后,今年他的目标是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他说,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这一目标并不难实现。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叶火同面临着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不过,他并不想盲目建厂房和扩充工人,而是在保持公司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利用“借鸡生蛋”的办法,把业务引到其他劳动力、租金等成本相对比较低的地方去生产,然后由他们严格把好质量关,再发货出口。据悉,目前为他代工的公司遍布安溪、长泰等地。
除了扩大生产,叶火同看得更长远。他说:“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那只能一辈子帮别人代工。”因此,如今他正在积极创立品牌,并希望将它做强做大,最终使公司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