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音乐评论人董小姐的专栏
分享经典音乐,笔耕原创评论
喜欢音乐的你,加个关注吧
董小姐按:民歌运动对华语音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深远不言而喻。经过整整一音乐人的努力,这股风潮主宰了整个80年代台湾流行乐坛的走向,90年代校园民谣方兴未艾,那个恋恋风尘白衣飘飘的年代,正是台湾民歌运动的春风,吹入内地之后,发展出来的枝蔓。
民歌运动中走出来的齐豫、蔡琴、张艾嘉、刘文正、潘安邦这些歌手,他们在台前发光万人景仰,但是背会还有默默付出的音乐人,给他们写歌作曲却鲜有人知。春节前夕,董小姐刚刚分享了民歌运动中,乐坛史诗式的人物李泰祥
传送门:记李泰祥——寻梦橄榄树的音乐骑士
今天,我们再来回顾一位凭借抒发乡土情怀,名垂乐坛的民歌巨匠——叶佳修。
叶佳修的名字如今听起来可能会有些陌生,但如果说起他的作品,《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踏着夕阳归去》这些歌曲,恐怕整个华人世界无人不晓,而且人人会唱。
透过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田园风光的歌曲,我们不难看出他的音乐风格,叶佳修被视为“乡村田园歌谣始祖”。华语乐坛不仅需要像罗大佑、崔健这样的批判歌者,也需要叶佳修这样的音乐人。
“生活方式给我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我眼睛看到的,田园风景,我都把它写下来。”
他在民歌运动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拓展出了更广阔的范畴,用抒情优美的旋律,为我们营造出童年画卷和美好青春,成为几代人传唱的歌谣。所以,他被人称为当代乐坛最纯朴、最真诚、最善良、最乐观、最洒脱的诗人。
叶佳修与民歌运动
叶佳修出生在位于台湾花莲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这里山海耸峙、峡谷纵横,是台湾最后一个被汉人移居的地方,同时也被称为台湾最美丽的一片净土。从这里走出来的叶佳修,创作的音乐风格充满田园风光和乡土气息,与这片净土故园有着莫大的干系。
叶佳修的学生时代,民歌运动尚处于初期的蒙昧阶段,但是这股风气率先在学生群体中波及开来,热爱文学的叶佳修投身其中。
1974年,叶佳修创作出他的第一支作品《流浪者的独白》,这支比《橄榄树》问世还要早了5年的歌曲,同样追逐着自由之光,倾吐出一代年轻人的孤独、伤感,还有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这一年,叶佳修不满20岁,还是刚刚考入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的大一学生。这一年,轰动全岛的“淡江事件”还没有发生,民歌运动伴随着叶佳修这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才俊们,开启了华语乐坛的新纪元。
叶佳修大学毕业的时候,正是民歌运动蔚然兴起之际。唱片公司发掘了民歌风潜在的商业价值,通过举办歌唱比赛遴选优秀的歌者进行包装,对民歌的宣传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新格和海山两个唱片阵营推出的金韵奖和民歌风的比赛,是当年的成功典型。
1978年,叶佳修参加了海山唱片举办的第一届民谣风创作组比赛,并获得独唱组优胜奖,从而进入海山唱片成为创作歌手。海山唱片当年可谓人才济济,华语乐坛上两位殿堂级的民歌天后齐豫和蔡琴,都是这一年的民谣风歌曲比赛中的佼佼者。齐豫荣膺冠军,蔡琴拿到第四名。不过最终齐豫投归到李泰祥坐镇的新格唱片的怀抱。
影响深远的1979
1979年,海山唱片决定力捧刚刚挖掘的新人潘安邦。潘安邦出身名门,祖父和父亲两代都是将军,世家子弟而且长得又高又帅,即便放到现在来看,也是根正苗红。唱片公司安排叶佳修为他量身打造首张专辑,就是晓喻海内外的《外婆的澎湖湾》。
1979年,对于整个两岸三地的华语乐坛,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除了潘安邦首唱的《外婆的澎湖湾》之外,齐豫演唱的《橄榄树》和蔡琴代表作《恰似你的温柔》双双问世,还没有在医学院毕业的罗大佑,发表了他的惊世之作《恋曲1980》,台湾流行音乐的巨轮扬帆。
《橄榄树》——一支流离失所的浪漫天籁
《恰似你的温柔》——一首历经岁月沉淀的温柔之曲
1979年,领导香港乐坛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成功举办,粤语歌坛进入群雄并峙的黄金时期。也就在这一年,内地的李谷一发表歌曲《乡恋》,被视为内地流行歌曲的开山之作。
再说回到那张让叶佳修和潘安邦双双名声大噪的专辑《外婆的澎湖湾》。潘安邦从小与外婆一起生活,成长在澎湖,他与叶佳修有着共同的乡下生活经历,所以格外投契,这首歌就是根据潘安邦的描述,叶佳修写出来的真实生活。
歌里的外婆就是潘安邦的外婆,如今澎湖因为这首歌也成了旅游胜地,地方政府为了表彰这首歌的贡献,在海边特意为潘安邦的外婆塑了一尊铜像。
这张唱片的成功,正式开启了两位民歌巨匠的合作。此后,潘安邦唱着《外婆的澎湖湾》登上内地春晚,成了一代人心中的“民歌王子”,背后的叶佳修功不可没。
校园歌曲的盛行与衰退
进入80年代,叶佳修引领的田园歌曲,殊途同归,也有人称之为校园歌曲,越来越成为民歌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除了潘安邦之外,80年代还有一位极其重要的歌手——刘文正,成为演唱演唱叶佳修创作的校园歌曲的领军人物。
刘文正是80年代公认的乐坛超级偶像巨星,他声名之盛与华人天后邓丽君并驾齐驱,当时有“男学刘文正,女唱邓丽君”一说。他清新洒脱阳光向上的形象,与叶佳修的歌曲相得益彰,真正意义上把校园歌曲引入主流流行音乐,并在华语乐坛上迅速形成席卷之势。
在叶佳修创作的许多经典流行的校园歌曲中,刘文正并不是首唱者,但他的演唱版本却是最为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以至于许多不识究竟的歌迷,误以为刘文正才是歌曲的原唱,影响之深,令人骇然。
此外,华语乐坛上齐豫、蔡琴、张明敏、费翔、齐秦、费玉清这些声名赫赫的歌手,也都惠承过叶佳修的作品,翻唱者更是不计其数。
90年代前后,潘安邦和刘文正这两位校园歌曲的“代言人”相继退出歌坛,华语乐坛也在此际迈入唱片工业时代,歌手的专辑销量动辄以百万计,“艺术”这个字眼逐渐从音乐中剥离出来,在以利益为导向的时代大潮冲击下,衡量音乐的天平完全倾斜到了“流行”的一边。
主打“情怀”的民歌风,逐渐被刚刚崛起,主打年轻人群的都市风取代。90年代之后,民歌运动和校园歌曲在台湾乐坛偃旗息鼓。东风西渐,民歌风和校园风吹到内地歌坛,内地歌坛出现了短暂的另一种民歌体裁“西北风”,再者就是火遍整个90年代的校园民谣了。
内地校园民谣的领军人物高晓松等人,都将叶佳修视为音乐道路上的导师。当高晓松得知叶佳修到访内地之后,特意前去“拜师”,并且笑言“他早已是自己的函授老师了”,因为当年一大批人都是听着盗版的叶佳修卡带练吉他,高晓松就是这些这些人中的一员。
一定程度上,内地校园民谣就是承袭了台湾的校园歌曲,而叶佳修正是这股风潮最重要的奠基人。
人物小结
叶佳修,他不是一位深刻的创作人,他的作品不但流行而且还有如诗的品质,优美如画、风光旖旎,轻易地就能触动我们童年和青春的梦想。
叶佳修没有半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也没有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牢骚,而是恰如飞鸿雪泥般的印记,“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他用旋律勾勒出我们早已随风而逝的青春记忆,而这些早已逝去的记忆,说不定就是今天你我想要发的“白日梦”。
编后语:
致敬大师系列,已完结的篇章有“华语词坛三杰”黄霑、乔羽、庄奴,港乐教父顾嘉辉、黎小田,台湾流行音乐教父左宏元、刘家昌和翁清溪,香港词坛宗匠卢国沾、郑国江、黎彼得、林振强、林敏骢、向雪怀、潘伟源、潘源良,以及漂洋过海为华语乐坛添砖加瓦的菲籍乐师卢东尼和鲍比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专栏文章列表查看,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