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消息(记者 卫宁):监狱高墙,是一座人生的牢笼,但同时也能成为重生之地。近年来,上海市各所监狱不断探索教育服刑人员的新内容、新方式,努力使他们在走出高墙后成为能自食其力、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
对于正在上海市青浦监狱服刑的周强(化名)来说,每个星期三是他最盼望的日子,因为这天是他进行中专学历课程学习的时间。周强告诉记者,再过三年他就刑满释放了,相信在这里学到的知识能对他回归社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我在服刑前是初中(文化水平),现在就从中专开始学。现在是网络时代,信息化(发展)比较(快),所以我们就选择了电子商务(的专业课程)。现在完成了14门课程,接下来还有6门课程(就能毕业)。”
周强参加学习的中专课程是上海监狱与上海开放大学在两年前合作开设的,目前已有13个监狱教学点,包括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15个大专班和20个中专班,教学采取老师面授、远程教学和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青浦监狱是最早设立的教学点之一。
青浦监狱副监狱长徐纪兵介绍说,在服刑人员中开展大中专学历教育受到了狱内服刑人员的普遍欢迎。“(这一举措)对于服刑人员(来说能够)将刑期变学期,改造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文化的过程,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改造人生态度的过程,最终为他们回归社会、立足社会做好准备。这个课程是自愿报名,2012年开始,(青浦监狱已有)近300名服刑人员成为这个特殊学校的学生。”
今年26岁的服刑人员孙一明(化名)也是这个特殊学校的学生。孙一明告诉记者,尽管他还有长达17年的服刑期,但正是这种系统化的学历教育使他的服刑生活很充实,同时也能掌握一技之长。“进来以后有时间学习,内心好像也有了一个宣泄点。刑期毕竟还有那么长的时间,如果不学习,人也就荒废了,趁着还年轻、脑子还好使,不管怎么样也是为以后(回归社会)做打算,这个学习是不会间断的,持续学下去。”
监狱有围墙,但知识没有围墙。据了解,目前上海市各监狱普遍实行旨在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的“5+1+1”模式,即服刑人员每周有5天时间用来劳动教育,1天进行课堂学习教育,1天休息,从而保证了服刑人员享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在青浦监狱,除了学历教育,根据服刑人员不同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生活需要,监狱还开设了不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选修课。
不仅如此,根据中国《监狱法》提出的对服刑人员“分类关押、分类管理”的要求,上海监狱2011年还在五角场监狱设立了专门的罪犯出监监区,以更有效地帮助服刑人员回归社会。据了解,这一监区专门收押剩余刑期在六个月以下的上海籍服刑人员,集中进行回归社会的常识教育。其中,就业创业的技能培训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记者在五角场监狱的实训基地看到,这里被分为汽车美容、电路维修、餐饮服务等多个技能培训专区,其中的教学设施与社会上的技能培训学校几乎无异。五角场监狱负责教育培训的民警何志康介绍说,最近开设的技能培训项目是餐饮服务,有42名服刑人员接受了这一培训。“我们根据服刑人员的需求来开设我们的(技能培训)项目,我们邀请外面专业的老师(进行培训)。我们培训服刑人员,培训好了以后,他回归社会以后可以很快地上岗,我们(的培训)都是(经过考核后)有证书的,这个证书是国家认可的。”
今年46岁的杨亮(化名)即将刑满释放,他对记者说,在出监监区期间他参加了电工、绿化工两项技能培训,并参加了近期监狱里举行的几次招聘会,已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来出监监区之前是有一些顾虑的,包括回去之后怎么找工作,包括和家里面怎么沟通,都有一些顾虑。到出监监区以后,(感觉)基本上好多了,家庭会见也都见了,包括就业上进行了就业技能培训,还有给我们做招聘意向,现在临近回归了,心里也就比较放心了。”
五角场监狱的负责人胡国忠告诉记者,从出监监区释放出去的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仅有约2%,大部分人都能在监狱、社区和志愿者组织的帮助下找到合适的工作。胡国忠说,后顾之忧解决了,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道路也就更平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