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好莱坞动作片IP《速度与激情》系列迎来了第9部作品。
这部提前美国本土近1个月上映的续作,本想吃定中国市场,却在一片骂声之下收获豆瓣5.5分的差评,目前不到14亿元的内地票房也与预期相去甚远。
无独有偶,好莱坞经典恐怖片《电锯惊魂》系列续作《电锯惊魂9:漩涡》,花了4000万美元投资,请了“妈的法克侠”塞缪尔·杰克逊主演,目前全球票房还不到2700万美元,豆瓣评分一路跌落到5.1分,烂番茄37%的新鲜度,已是烂片无疑了。
一部电影的成功,总会带出一个好IP,但续集拍得多了,总逃不出烂尾的宿命。
就比如成龙在20世纪经营的《警察故事》系列,在推出4部经典作品之后,新世纪的两部续集却都以失败收场。
今天皮哥就与大家聊聊,香港影史上,最经典的六大系列电影的烂尾陨落,以及它们背后的烂尾故事……
一、《黄飞鸿》系列
1991年,徐克与李连杰合作推出《黄飞鸿》系列电影,一连拍出了三部作品,都非常成功,票房分别是2967万港元、4040万港元和2746万港元,李连杰也因此迎来演艺事业新的开始。
在香港,“黄飞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IP,首部作品《黄飞鸿传上集之鞭风灭烛》诞生于1949年,40多年间,全港有超过80部“黄飞鸿”电影。
徐克的重启赋予了这个IP新的内涵,黄飞鸿不再是单纯的武林宗师形象,而是放在清末动荡的时代背景中的,心怀救国抱负的有志青年。
《黄飞鸿》讲武者末路、列强入侵、底层民众的淘金梦;
《男儿当自强》讲民众的愚昧、满清王朝的没落、革命志士的献身;
《狮王争霸》讲当权者的闭塞与愚蠢、变革的必然与契机、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
这三部曲的主题,无疑都非常高大上,这也是其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
然而到了1993年,这个系列的风格和主题却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导致其在再推出两部续作之后便草草收场了。
李连杰的离开对于《黄飞鸿》系列是第一层打击,虽然赵文卓形象和身手都不输李连杰,但观众先入为主,很难再接受完全复制李连杰造型的赵文卓。
换角对电影肯定有很大影响,但《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的最大问题,还在于定位和风格上的根本性改变。
徐克本人不导了,他提拔身边的动作导演元彬来执导这部续作,后者在片中加入了大量密集的武打戏,令整体风格更偏娱乐性,却失去了前三部曲的厚重感。
《王者之风》最终票房只有1119万港元,但好歹还有千万之数,徐克回归执导的《黄飞鸿之五:龙城歼霸》,却仅收获490万港元票房,输得没了脾气。
原因很简单,这部电影故事比之前更加天马行空,强行把黄飞鸿和张保仔捆绑在一起,上演了一出打海盗的闹剧。
《黄飞鸿》系列前三部曲积累起来的人气,在李连杰走后,就被赵文卓的两部续集败光了。
这个IP至此也宣告彻底烂尾,徐克也只得把剩下的故事,拍成了一部22集的电视剧《黄飞鸿新传》。至于后来由他监制的《西域雄狮》,已经不是“徐克作品”了。
二、《笑傲江湖》系列
1988年,徐克联手胡金铨,推出金庸小说改编电影《笑傲江湖》。
虽然两人在拍摄中途就闹翻了,胡金铨退出剧组,徐克、李惠民、程小东合力完成电影,这部不完美的作品,最终还是收获了1605万港元票房,也算无功无过。
到了1992年,徐克又联手程小东拍摄《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男主角令狐冲由许冠杰换成了李连杰,但电影真正的主角却是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
其身上亦正亦邪的气质、凶狠毒辣却又至情至圣的独特魅力,都令观众眼前一亮。
《东方不败》上映后收获3446万港元票房,林青霞由此迎来演艺事业的第二春,香港电影圈也迎来了武侠电影的全面爆发。
1993年全年有33部武侠电影上映,伴随着这股跟风狂潮的,还有徐克任性胡为的《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
这部续集由程小东、李惠民执导,更像是“东方不败”的外传,令狐冲不再出现,东方不败成了主角。
电影的故事尽显浮夸和毫无节制,动作编排夸张而缺乏观赏性,当东方不败喊出:“你有科学,我有神功”时,连观众都意识到这个IP算是玩完了。
徐克因为整个电影市场的跟风与浮躁,不愿意眼巴巴看着自己开辟的市场,让别人把钱赚了,才在仓促之下召回林青霞拍了这部续集。
但电影上映后仅收获1125万港元的票房,不到前作的三分之一,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三、《英雄本色》系列
被徐克玩坏了的IP,其实不只上面两个,还有吴宇森的经典《英雄本色》。
1986年,吴宇森加盟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徐克把自己筹备多年的项目《英雄本色》交给了他,主角阵容包括刚刚离开邵氏的狄龙、“票房毒药”周润发和正从歌坛转向影坛的张国荣。
吴宇森用这套阵容拍出了一部开启香港商业片时代的惊世之作,以3465万港元成绩拿下全年票房冠军的同时,也奠定了自己的暴力美学风格。
由于市场反应极佳,吴宇森在徐克的软磨硬泡之下只好仓促开发续集,1987年的《英雄本色2》明显带着圈钱的意图。
在吴宇森的掌舵之下,虽然电影的故事难免出现许多漏洞,枪战场面也有些夸张,却还是拿下了2273万港元的票房成绩。
看到这个IP仍有开发的前景,徐克又决定拍摄第3集,但吴宇森坚决反对,为此不惜与之翻脸。无奈之下徐克只好自己啃下这块骨头。
《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主演依然是周润发,故事却与前两集没有关联。
徐克花了很多心思,把故事背景放在1975年的南越首都西贡,增加了电影的历史感。无奈“术业有专攻”,徐克不是拍这类枪战片的料,电影呈现的效果并不好。
加上观众的审美疲劳,电影上映后只拿到1848万港元票房,海外票房反应也很冷淡,最终难以收回成本。
《英雄本色》其实翻拍自1967年龙刚导演的电影,如今作为香港电影的一个标志,常被拿来致敬,也曾在2018年被丁晟导演翻拍。
四、《最佳拍档》系列
新艺城影业的经典,除了《英雄本色》之外,还有《最佳拍档》系列。
1980年9月,麦嘉、黄百鸣、石天三人利用金公主娱乐的庞大资金支持,创立新艺城影业,旗下集结徐克、施南生、曾志伟、泰迪罗宾四人,合称“新艺城七怪”。
这七人各有所长,集思广益,联手打造了集枪战、飞车、武打、特技、科幻、冒险、搞笑于一身的动作喜剧电影《最佳拍档》系列。
从1982年到1984年,其系列前三部曲《光头神探》、《大显神通》和《女皇密令》连续3年夺得香港电影本土票房冠军。
这3部作品皆是由黄百鸣编剧,《光头神探》和《大显神通》由曾志伟执导,《女皇密令》的导演是徐克。
但由于利益分配不均,“新艺城七怪”很快就走向解体,曾志伟远走台湾拍戏;徐克私下则和金公主达成协议,另起炉灶成立电影工作室。
因此到了1985年,《最佳拍档》系列并没有延续势头推出第4集,石天拍了一部《恭喜发财》,成绩也一般,以1842万港元票房排在全年票房榜第7位。
到了1986年,麦嘉启用林岭东,用自己的班底拍了《最佳拍档4:千里救差婆》,票房2701万港元,排进票房榜第3位。
此后连续3年,这个IP都再没有新作推出,直到1989年,麦嘉决定为这个系列拍摄一部收官之作。
他招回许冠杰,找到刘家良、张国荣、利智、李元霸、李修贤、袁洁莹、张耀扬、陈雅伦等明星加盟,推出了《最佳拍档5:兵马俑风云》,又叫《新最佳拍档》。
这部少了张艾嘉,又风格大变的续集最终收获2003万港元票房,虽明显不及前4集,总算为系列划上句号。
进入90年代之后,新艺城分崩离析,最终走向解体。
黄百鸣竟然在1997年找钱嘉乐拍了一部《最佳拍档之醉街拍档》。
这部电影主演虽然有梁朝伟、谭咏麟、钟丽缇,却不是原来的主角阵容,只是借了“最佳拍档”的标签,票房也只有1075万港元,成了名副其实的狗尾续貂之作。
五、《古惑仔》系列
1996年,王晶、文隽和刘伟强携手创立最佳拍档电影公司,在香港电影市场陷入低谷之时,他们却接连打造出创造票房佳绩的好片。
改编自牛佬同名江湖漫画的漫改电影《古惑仔》系列就是其中代表作,在1996年仅半年时间接连推出三部曲。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票房2112万港元、《古惑仔2之猛龙过江》票房2250万港元、《古惑仔3之只手遮天》票房1950万港元。
这3部作品皆是投资少,拍片周期短,收益快且回报率高,令“最佳拍档”赚到盆满钵满,郑伊健、陈小春、谢天华等主演也因此成名。
其后在1997年和1998年,刘伟强又先后推出了《97古惑仔战无不胜》和《98古惑仔之龙争虎斗》,票房却已大不如前,分别是1579万港元和1288万港元。
2000年的《胜者为王》表现更加出乎意料,花费巨额投资的这部续,却仅收获771万港元票房,直接将这个系列终结。
这个IP除了正传之外,也推出了如《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古惑仔激情篇之洪兴大飞哥》和《友情岁月之山鸡故事》这样的外传作品。
在这5年间,《古惑仔》系列对香港电影圈的影响是巨大的,成功带起了一波黑帮电影热潮。
但《古惑仔》系列的负面影响也很大,江湖漫画在香港市面上非常接地气,但也因为容易带坏青少年而一直受到市民抵制,《古惑仔》电影的流行也同样备受争议。
电影的主创和主演都要面对着舆论的压力,郑伊健和陈小春两人直到如今都不愿意再提起这个系列电影。
也许网友们会认为,《古惑仔》系列没有再拍下去,也是因为题材敏感,皮哥可以很肯定地说,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电影IP一旦成功了,就觉得会被不断开发利用,直到榨干剩余价值。
而《古惑仔》系列的终结并不是因为受到外力的干扰,而是刘伟强拍不下去了。
编剧文隽并没有深入了解《古惑仔》漫画,在前三部曲之后,故事就偏离了漫画。
其中如蒋天生、苏阿细、骆驼、乌鸦、雷耀扬这些漫画中的重要人物都提前领了便当,文隽的智商又不如牛佬,后面的续集故事越来越编不下去了。
电影中出现的司徒浩南、雷复轰、草刈一雄、草刈朗等人物都是电影的原创,相较于来自漫画的靓坤、乌鸦、雷耀扬、笑面虎,这些人物的塑造也并不出色。
正是因为“江郎才尽”,在《胜者为王》票房失利之后,这个系列也顺理成章地结束了。
六、《警察故事》系列
再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警察故事》系列,正是这个系列,让成龙成为嘉禾的顶梁柱。
从1985年到1996年,《警察故事》系列四部曲皆取得票房佳绩,《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更以5752万港元票房成绩,成为20世纪香港本土票房之冠。
但其后香港经历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电影业也一蹶不振,嘉禾在历经动荡之后,最终在2007年被上海橙天娱乐收购。
成龙于2001年推出《特务迷城》,遭遇票房大败之后也离开了嘉禾,转投英皇去了。《警察故事》系列也随着嘉禾的没落而终结。
2004年,从好莱坞回到香港的成龙决定拍摄《新警察故事》,英皇为其准备了8000万港元(1030万美元)的巨额投资。
因没有《警察故事》系列的版权,电影虽仍用“警察故事”的片名,却并非《警察故事》系列的续集,片中主角也不叫“陈家驹”,而是叫“陈国荣”。
因其风格大变,故事又漏洞太多,片中动作场面虽然依旧强大,却难以被观众接受。
电影在香港票房2111万港元,内地票房4300万人民币,全球总票房871万美元,折合6752万港元,距离8000万港元的投资差距还很大。
2013年,成龙又和导演丁晟合作,推出了《警察故事2013》。
这一次他却保守了,电影既没有什么大场面,也没有大型的动作镜头。除了开头一小部分剧情之外,全片都闷在一个室内空间中展开,气氛压抑,故事也非常沉闷,导致观众一片恶评,豆瓣评分仅有5.8分。
在成龙未来的片单中,还有《警察故事2022》,真希望他能够认真打造,不要再毁自己的经典了。
上面提到的这6大系列,都是香港电影辉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IP,它们的兴衰都伴随着其主角阵容的变动、电影风格的改变、以及所属公司的倒闭消亡。
与之同时期,虽然还有很多经典的系列电影,但都没有达到这6个系列的水平。
如《五福星》系列主角阵容都没有统一过;《富贵逼人》系列在推出三部曲之后也后继乏力;《开心鬼》系列、《僵尸先生》系列、《阴阳路》系列这些都烂尾严重。
这些形形色色的系列电影,见证了香港电影的崛起与没落。
皮哥觉得最为可惜的是《警察故事》系列,我们终于没能看到“陈家驹”换上洋紫荆花警帽的样子。
相比之下,叶伟信、甄子丹在新世纪推出的《叶问》系列,在2019年能够看到《叶问4:完结篇》的完美收官,实在是非常幸运的事。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