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把就业的目标锁定农村,去担任大学生村官。他们年轻,有激情,又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也都很想有一番作为。但是人们也同样担心这些年轻人到了农村之后,能否胜任村官的工作,他们会面临哪些难题,能不能呆得住?又会给农村带来什么?我们的记者来到了大学生村官开展较早的江苏省扬州市进行了调查。
大学生村官自拍微电影 引导社会关注留守儿童
《春韵》是一部题材为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的微电影。这部微电影,讲述了一个寄养在村长家的孤儿成长为大学生村官,并关爱贫困和留守儿童的故事。短短十分钟,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孤儿的成长与蜕变,更敏锐地触及了当下中国农村最需关注的贫困和留守儿童群体。这部微电影出自一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村官之手。
微电影《春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送桥镇庙家村党支部副书记姚龙超:从头到尾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在做。包括前期策划、拍摄,还有选演员。
这部微电影的核心创作几乎由姚龙超一手完成。1989年出生的姚龙超虽然并没有影视行业的工作经验,但大学里学的专业知识,还是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我学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的时候我是当时是进扬州电视台去实习过,实习过一个星期。
姚龙超独立制作出的微电影《春韵》,感情真挚,画面优美,写实写意都有很强的感染力。他为什么愿意放弃专业,选择做大学生村官?
姚龙超:大学毕业那年,2011年听说有这个(招)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我当时觉得这是首先觉得是一个很新奇的事情。我觉得这个对我是一个挑战。
姚龙超说,他报考村官,是因为自己擅长做组织管理工作,想在基层锻炼几年后,再考公务员回扬州市里。但一个城里长大的孩子突然要去农村担任村官,自然遭到了母亲的反对。
姚龙超:她认为你既然大学毕业了,就该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收入高一点的,离我们父母近一点的,相互有一个照应。
经过父亲劝说,母亲总算同意了孩子的选择。姚龙超被安排到高邮市庙家村做书记助理。姚龙超怎么会想到拍摄微电影呢?
姚龙超:有一个小女孩当时是上一年级,在我们天山中心小学。她家里是这个情况,她爸爸是因为出车祸了所以是一个残疾人士,然后妈妈因为这样就改嫁了。还有一个小孩她是她爸爸触电钓鱼的时候触电触死了,然后妈妈没过多久就离开了,现在就她和她的奶奶一起生活。当时是很活泼的小时候,自从她父亲去世之后就是很少讲话。
这些贫困和留守儿童深深地触动了姚龙超的心。
姚龙超:经过几个月的走访调研
发现全镇还有不少这一类的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所以我就倡议我们全镇的大学生村官成立了一个关爱小组。
姚龙超发现,仅仅凭关爱小组的力量远远不够。他觉得,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孩子,帮助这些孩子。2012年下半年,他萌生了拍微电影的念头。
庙家村党总支书记宰志忠:当时他把这个想法告诉我,我说你尽管自己去做,需要我们村里面支持你的,包括一些人力上的物力上的,我们村里都支持。
历时半年,姚龙超在村委会和市、镇政府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微电影《春韵》的拍摄和后期制作,播放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庙家村党总支书记宰志忠:我看了两次。刚刚才出来的时候看了一次,然后是我们扬州市纪委中青年干部下基层,当时的时候在我们村里面也看了。应该说是很好的一个素材。
姚龙超作为大学生村官,利用专业特长,以微电影方式引导社会各方关注贫困和留守儿童,无疑,他是个有想法的新型村官,也为基层工作带去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但是,做大学生村官,远非拍摄一个微电影这么简单。贫困和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微电影就能解决,还需要很多细致扎实的工作。单是村里老老少少这四千多人的家庭琐事、邻里纠纷,各种大事小情,就够这年轻的村官忙活的。对这些,姚龙超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关爱留守儿童 成立关爱基金 开办希望村塾 大学生村官进村办实事
这天一大早,高邮市送桥镇天山中心小学的门口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送桥镇庙家村党支部副书记姚龙超:先上车吧。
这些孩子是要参加庙家村关爱小组的一次野外写生活动。最后面扎着马尾辫的这个有些瘦弱的小姑娘,是在微电影中出现的儿童之一。她一直和其他孩子保持着距离,到了车门前,她怯生生的,迟迟不敢上车,一直等到大学生村官姚龙超过来招呼,她才上了车。车子启动后,其他孩子都在兴奋地交谈,唯独她一个人坐在后排默不作声。到达目的地神居山下车之后,小姑娘仍然孤零零地站在人群之外,直到姚龙超出现后,她如影随形紧紧地跟在姚龙超的身后,始终和其他孩子保持着距离。很显然,在整个人群中,大学生村官姚龙超一定是这个小姑娘觉得最亲近的人。
微电影中的留守儿童
姚龙超: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送桥镇庙家村党支部副书记姚龙超:
你们先选一下景。
姚龙超先是自己辅导小姑娘画画,但他毕竟不是美术专业出身,就找来绘画兴趣班的一个男生过来教小姑娘。
扬州市高邮市送桥镇天山中心小学学生李胡彬:你画得有点小了,应该是山是一个主体应该画大一点。
一开始动手作画,胆怯和孤独慢慢地从小姑娘的脸上不见了。在李胡彬小朋友的辅导下,一幅写生画终于完成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叫什么名字?
扬州市高邮市送桥镇天山中心小学学生汪思语:汪思语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是哪年出生的?
汪思语:2004年。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喜欢不喜欢画画?
汪思语:喜欢。
.通过和其他孩子一起野外写生,汪思语稍稍变得开朗了一些。这正是姚龙超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
姚龙超:组织兴趣班,把他们带出来散散心,写写生,画画山山水水。我们也会把汪思语李红这样的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把他们一起带着融入其中,融入兴趣小组,让他们感受孩子们这份活泼快乐。去感染他们,希望他们快乐地成长。
完成写生之后,姚龙超送汪思语回家,汪思语还抱着那罐饮料,这罐饮料从早上出发时汪思语就抱着,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她还一直没有喝。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个是谁给你买的?
扬州市高邮市送桥镇天山中心小学学生汪思语:叔叔,叔叔买的。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一直没有喝,是不喜欢喝吗?
汪思语:不是。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怎么不喝呢?
汪思语:留给奶奶喝。
汪思语的家住在送桥镇南茶村中心组,她带回家的饮料奶奶更是舍不得喝。
汪思语奶奶:她拿回来叫我喝。她要吃了(说)奶奶你吃奶奶你先吃,你不吃我就吃不下。开开了,说奶奶你先喝一阵,喝够了我才喝。一直都这样的。
汪思语和奶奶一起生活
奶奶一说起汪思语的懂事和孝顺就很心疼,让她最心痛的是家里连遭变故对孩子打击太大。
汪思语奶奶:她自己弟弟也去世了,也死了。
短短几年时间,汪思语的爷爷、爸爸不幸去世,弟弟也夭折,她的妈妈离家去了安徽。这让快乐的汪思语一下子变得孤僻忧郁了,她很少和人交流,常常和小狗相伴。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的名字是谁给你取的?
扬州市高邮市送桥镇天山中心小学学生汪思语:妈妈。
《经济半小时》记者:妈妈取的有多长时间没见妈妈了多长时间了?
王思语奶奶:五六个月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写作业有没有不会的?
汪思语:有。
《经济半小时》记者:不会那你问谁呢?
王思语奶奶:问谁,给我说我要考大学,她说我还想到北京念呢。有时候回来讲我想考医学(专业),说你知道我想考医学干什么。她脑子有点灵,我想我不知道,你考医学干什么,(说)考医学给人看病。
不过,大学生村官姚龙超和关爱小组的出现,让汪思语渐渐有了变化,她开始和其他同学有了交往。记者看到她家门口的墙上,还写了她的名字。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墙上那个名字谁写的?
扬州市高邮市送桥镇天山中心小学学生汪思语:我写的。
《经济半小时》记者:哦。
汪思语:我写的。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写的,什么时候写的?
汪思语:去年。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去年为什么在这写你的名字?
汪思语:我写来玩的。
《经济半小时》记者:写来玩的?是不是写这是汪思语的家,
是这个意思吗?
汪思语:嗯
《经济半小时》记者:有没有同学到你家里面来看过?
王思语奶奶:有。就怕同学来找不到,就写个名字,这是汪思语的家。
《经济半小时》记者:别人好找。
汪思语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很难看到的笑容。当天下午,姚龙超又带着她去镇上的超市里买东西。汪思语很少接受别人的礼物,但是,这个从城里来的村官叔叔,经常到家里来看她和奶奶,渐渐地,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的汪思语,体会到了缺失的关爱。她挑了一双小鞋子,穿在脚上,就像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姚龙超还买了一些儿童食品送给汪思语。这两年,他为全镇的贫困和留守儿童已经送上了很多的礼物。
姚龙超:就2013年5月28日,我发起了一个大型的书画义卖活动,为我们的关爱基金募集善款近20万。这些钱全部注入我们关爱基金,资金全部用在关心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的开支上面。
姚龙超还在庙家村成立了扬州市首批、高邮市首家希望村塾,为贫困和留守儿童服务。这天一大早,他要赶到江都区的希望村塾去取经。
姚龙超:他们那边希望村塾覆盖面比我们这边要广一点。所以我想去通过学习,把他们那边先进的那个办希望村塾的理念这个方式方法带到我们这边来。
学生朗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姚龙超在教室听课
姚龙超像个小学生一样坐在下面听课。正在授课的老师也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她叫李庚,北大法学和经济学双学位毕业。
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南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庚:今天讲的这个入则孝,就是教育大家平时要孝顺父母,包括从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来做起。
这些听课的孩子,来自附近的村庄,其中有不少留守儿童。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国学课你上了能听懂吗?
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正谊小学学生于璨:能听懂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觉得你能学到什么呢?
于璨:可以让我更了解国家大事。
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正谊小学学生左婭文:就是学到一些做人的基本知识,然后学会了怎样孝敬父母。
书法课也是希望村塾的课程之一,授课老师同样是大学生村官,名叫袁鹂柳,现任仙女镇涵西村总支副书记。
正在教授古筝的这位老师,也是大学生村官,名叫徐丹,现任丁沟镇邓华村主任助理。
共青团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委负责人张玲:我们江都目前为止已经成立了四家希望村塾。我们这个希望村塾这个活动是纯公益性质的,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它是主要服务于,留守儿童,相当于是我们留守儿童的课外学堂。然后我们的这个辅导老师主要就是我们的大学生村官。
考察了江都区仙女镇希望村塾后,姚龙超看到了庙家村希望村塾的不足。不过,要完善还需慢慢来,当天下午,姚龙超还有组织上安排的工作要做。他骑着单车,行走在江南乡村的田间小路上,看似郊游一般,但他的这一项工作并不简单。姚龙超接连走访了庙家村的一些组长、村民和原来的村干部。
姚龙超:这个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环节深入基层谈心谈话活动。
这项工作可不是走过场,一个个现实难题抛到了这位年青大学生村官的面前。
姚龙超走访庙家村村民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庙家村林业组组长李正山:就是干了几十年,没挣到多少工资。
庙家村原村支书王宝银: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山塘整治(问题),山塘水花生比较多,而且水花生污染环境,水是黑水,所以山塘需要把它清理。
庙家村宋庄组村民李春芳:你看这个不下雨的时候都不好走,坑坑洼洼,老百姓怨声载道。就是一下雨,就容易摔跟头。我们就是要干部做一点实事,把这路给我们修好。
姚龙超:还是资金这块要想想,一方面是我们村组自己自筹一点,还有就是向上争取一点,争取一点资金。
大家愿意向他反映问题,让姚龙超很欣慰。三年前他刚来时方言听不懂,和村民很难交流。现在,他已经能和大家用方言拉家常了。另外,他在工作方法上还经常能拿出很新颖的招数来。
姚龙超:有些工作我喜欢创新性地开展,比如说我们开会的时候很死板。开会的时候就是领导在这边讲下面在那边听,我觉得很不好。后来我用这个视频的形式,把大家群众的心声拍下来然后制作成一个片子,在党员例会的时候放给大家看,大家还蛮有兴趣的。看看你讲的看看他讲的话,然后再来讨论,这样子大家个个都提的上劲了。
姚龙超现在每月的工资1800元,加上补贴奖金,全年一平均,月收入也就2500元,还不到很多大学同学月薪的零头,今年8月,他的三年聘期就要结束。一个月后,他是走是留,有什么打算?
姚龙超:我觉得在基层农村同样可以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来。只要你去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做好,而且去不断地创新,是可以做出一番成绩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一个月之后你是留在这呢,还是离开这?
姚龙超:一个月之后我是选择了留在这继续干。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组织部副部长张曰兴:我们对村官管理是这样的,就是三年一个聘期。聘期满我们要进行考核制度,基本上我们这边对人才的吸引也是有一定的需求的。
不管你聘期到了以后看你本人意愿,你本人想离开想不参加这个村官,服从你个人的志愿。
但是从2008年聘大学生村官以来,在我们高邮聘期满了以后,还没有一人离开的。
姚龙超通过关爱小组和希望私塾的活动,不仅拉近了与农村孩子的距离,更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新的窗口。其实很多大学生村官之前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所学专业也是五花八门,与村官工作八竿子打不着,但是,他们的村官当得有声有色。广告之后请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
欢迎回来。扬州市的大学生村官不乏人才,一位北大硕士毕业生,曾经在德国游学一年,放弃大城市发展的好机会,一头扎进了扬州市农村,担任村官,创办农业合作社。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会不会水土不服?
北大硕士回乡创办农业合作社 引领农业新思路
扬州市仪征市新城镇林果村副主任陈文凯:在明朝的时候,我们这个大圩庄台当时是扬州高旻寺的粮仓。
这位讲解员名叫陈文凯,也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他是北京大学西方哲学专业硕士毕业,曾经在德国进修一年,也算是半个海归。听上去非常高大上的人才,突然跑到乡下做村官,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陈文凯曾经是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新城镇党委书记杨广才:他家在农村,出自于农村。也有许多(大学生)放弃了,高校毕业以后放弃了许多留在大城市,包括留在首都北京工作的机会。他的导师也介绍他出国的机会也有,但是他都放弃了。
陈文凯出身河南农村,好容易跳出农门,考上了名校,硕士毕业却要做村官,他的父母一下子不能接受。
扬州市仪征市新城镇林果村副主任陈文凯:这么多年上学,好不容易跳出这个所谓农门,然后你现在又要,回到农村去当村官,我爸妈都很不理解。
那么,陈文凯为什么对大学生村官情有独钟?
扬州市仪征市新城镇林果村副主任陈文凯:我感觉最大的还是我原来那种特殊的情怀,就是感觉特别向往。
而且我也感觉就是到农村来,确实能做一些别人无法做的事情。
担任大学生村官两年,陈文凯说,不仅自己觉得当初的选择对了,连父母也转变了观念开始支持他的工作。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在这里已经创出了一片天地,他创办的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吸引了158户村民加入,培育的苗木已经蔚然成林,潜在效益非常可观。
扬州市仪征市新城镇林果村副主任陈文凯:现在我身边这个树,它叫榉树,主要是一种绿化树。我们主要是供应我们这边的汽车工业园以及它的零部件配套区的绿化市场。种树它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树叶是可以吸附扬尘的,还可以有净化空气的作用。现在像这种树差不多有4厘米,现在还不能上市还没有商品价值。等它长到大概有六七厘米直径的话就可以上市了。上市的价钱差不多是九十元左右一棵,就是每年的这个它的投资回报率
大概在30-40%左右。
当然,一个大学生村官要赤手空拳创业并不容易,他从创业一起步就得到了当地各方的扶持和帮助。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樊荣臻:在陈文恺创业之初,我们根据项目的论证,给予了57000元的项目启动资金。一年来运作效果很好。今年上半年他又争取了项目支持是8万元。
共青团江苏省扬州市委副书记徐明玥:大学生村官服务这项工作,我们一直是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和指导之下开展的。团市委的切入点主要是服务大学生村官创业。2011年在我们市委组织部指导之下,我们成立了就目前所在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服务中心。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也整合了相关部门,包括青年企业家的资源来为我们村官提供系统化的服务,包括创业培训,导师结对,项目的提升,产品的推广以及典型选树等等一系列的工作。
尽管大学生村官创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地、人力、农产品和政策资源,但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要说服大家腾出宝贵的土地种树,长三年才能见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扬州市仪征市新城镇林果村副主任陈文凯:这土地在什么时候它都是宝。你撒种它肯定就长东西。它这个苗木要三年才可以见效,我不能要苦等三年。苦等三年,老百姓也不答应啊。
于是,陈文凯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大家在林子里套种毛豆,发展立体农业。
扬州市仪征市新城镇林果村副主任陈文凯:所以我就想在林下要做文章,所以就是我去年有些示范性的搞了大概有20亩地。我一亩田我纯效益我可以达到2000元左右,(套)种毛豆。
去年试种的20亩毛豆,长势很好,销售时,他亲自出马,拉着一车毛豆去市场批发,不料遇到了小麻烦。
扬州市仪征市新城镇林果村副主任陈文凯: 到了菜市场,本来跟一个老板菜贩子谈好了价钱,但是到了当桥把货送过去之后,他当场压价。今天晚上卖不出去,第二天你就卖不出去了,全得扔掉。
这是陈文凯创业遇到的一个小危机,如果毛豆卖不掉,他就可能得不到村民们的信任。
扬州市仪征市新城镇林果村副主任陈文凯:一车毛豆有将近1400斤。我感觉那个车开得慢,心情特别沉重,比那一车毛豆都要沉重。
陈文凯在社区里摆摊卖毛豆
陈文凯灵机一动,把毛豆采用小包装,用“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毛豆”的品牌,在村委会帮助下,直接销售到了社区。这件事对陈文凯触动很大,他决心办好创业园,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现在,陈文凯已经在扬州成了家,要打定主意扎根农村干事业了。在扬州市,从 2008年到现在,累计聘用大学生村官1455名,其中有400多名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合办创业项目170个,吸纳群众就业4000余人。这些创业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新生力量。
【半小时观察】
在扬州市,像陈文凯和姚龙超这样的大学生村官有很多。他们的新思路,给传统的农村工作带来了新方法、新思路。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他们的优势,能让他们灵活运用专业特长,发挥创造激情,突破固有模式和传统习惯,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中,创造无形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财富。当然,他们也有不少局限,需要在实践中努力完善。但无论如何,他们突破传统的就业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值得鼓励。所以,大学生村官不是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不是迂回前进、曲线救国,他们是默默推动新农村经济思想和物质文化实现的践行者,他们的努力,一定能给农村工作带来更多的活力。
(《经济半小时》播出时间:CCTV2 周一至周日 21:20—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