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追捕》的一些片段,令人想起过往的港片。港片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特色,无法全面在内地再现,《大追捕》在尺度上做到了所能允许的最大呈现,犯罪背景裹挟下的情色和暴力,充斥着整部电影。情色和暴力,有冲击官能的效果,如果过分渲染,也不值得发扬,而在犯罪惊悚片中,若没有必要的描述,就难以制造扣人心弦的氛围。暴力是惊悚犯罪片不可或缺的元素,《大追捕》中的暴力冲击,和它所展示的题材相配,没有因过于谨慎故而只弄些温温吞吞的打杀。
在电影的前半段,观众扮演了全知全能的角色,故事中的警察不知道凶杀案是谁干的,但是观众从张家辉的一系列诡异的行为中可以推断他就是凶手,唯一不明白的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谋杀的动机便成了影片要揭示的东西。如果剧情就此深入下去,《大追捕》就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了。绝妙的是,之后的剧情发展使观众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懊恼,原来张家辉并不是真正的凶手,他的行为只不过是对二十年前的情感的延续和解决。
《大追捕》从头到尾聚焦在“当年的杀人案”,前面虽未揭开谜底,但种种疑点告诉你——真相绝没那么简单。因为要真是张家辉寻仇报复,他杀了王敏德,并毁容报复,那哥们向来深谋远虑,却故意留下大量证据,并屡屡暴露目标,根本划不来。受害者家属徐家母女呢?母亲总是惊慌失措,不愿谈过去“杀人案”,老爱清洗地板,似乎要掩盖什么。女儿则六神无主,她在害怕,亦在逃避。可能看过东野奎吾的得奖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的读者,猜的到张家辉在保护她们,但理由是什么?动机是什么?太多的为什么,牢牢抓住你的眼球。
说到《大追捕》的剧本,就不得不说主角,让人欣喜若狂的是,影帝阵容已是一个变两个,不像《逆战》《夺命金》《潜罪犯》皆沦落为影帝的独角戏,演技方面没有挑战性。而两个影帝之间的较量也让影片更有话题性。张家辉从《香港奇案之强奸》到《黑社会》一直扮演的大多数是任达华的小弟,而从《放逐》到《大追捕》,他再度成为任达华捉拿的人,两个金像影帝最终有缘能在同一部片中上演双雄戏,张家辉也终于能和任达华平起平坐了,算是影迷的一件幸事。张家辉也从《证人》眼瞎,到《大追捕》失声,生理上使其被折磨得不成人形,正是这样对他的演技就越有磨练性,毕竟越是残疾人士就越能成为金像影帝,如《何必有我》的郑则仕、《英雄本色》的周润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