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晶报、纳兰惊梦
传媒内参综合整理
已获授权
嘉宾醉了,电视台也醉了吗?
来源:晶报
文/刘洪波
安徽卫视录《超级演说家》决赛,点评嘉宾乐嘉醉酒失控,爆粗不止,导致其他嘉宾离席,录制一度中断。这件事,只是每天必然要大量生产的娱乐新闻中的一条。
凡事只要说是“娱乐新闻”,那就意味着可以不当数,可以无对错,可以随便,可以胡天胡地、没有正形。这就是今日的情形。不只是娱乐新闻如此,与娱乐沾边的一切,都是一样,例如“娱记”,例如明星,例如娱乐节目,例如各种秀和赛。
《超级演说家》是一种秀,秀的是正能量。正能量,是秀的内容,或者,是使秀得以出场的理由,而终究来说,只是秀罢了。
电视秀场上,这样的节目多如过江之鲫。因为在电视上秀,场面大,台子高,加上现在布景灯光设备好,秀场调度对“似真性”很强调,搞得就跟真的一样,于是观众也有一种代入感,看得如痴如醉。
说穿了,就是大家都在把戏中,各演其角色而已。大家就是这样一面知其为秀一面装作不是秀地入了戏。
乐嘉现场
娱乐是个产业,产业需要制造与消费。有时电视台制造消费,有时消费者决定制造,不管怎样,只要产业红红火火,大家就都高兴。如果硬要寻点什么精神,那便是所谓“娱乐精神”。
娱乐精神是什么呢,如所共见,还是“别当真”,哈哈一笑就好。有什么恶心的,不要觉得恶心,一笑置之,这就是“娱乐精神”。
如果你不肯一笑置之,大家就说没有娱乐精神,在大家都要娱乐的时候,这约等于一个罪名。
例如录节目,现场去当个观众,恐怕都不能把自己灌醉了再去,那样,配合现场气氛就不免有些问题。但如果是嘉宾呢?反倒可以了,因为醉酒上场,可能更能调动气氛;发点小小的酒疯,现场更热烈;如果传出去呢,节目的名字跟着传播了,大家可能要追着看嘉宾是怎样发酒疯的,收视率能提高,产业就赚账更大了。
当然,大的酒疯不能发,发了也控制得下来。开车不能酒驾,嘉宾可以醉播,性交录相现在都能成为明星打码头的法宝,醉个酒又算什么呢?
乐嘉当嘉宾水平如何,我不知道。但好也罢,不好也罢,醉酒上场,如果这也可以有,那就不要再指望立什么规矩,干脆宣布电视娱乐就像自贸区一样有特别授权,可以让规矩不生效。
有人可能要说,法无禁止则可行,没有哪条法律说醉酒不可以上电视节目做嘉宾。这样的法律,我看是永远也不可能有,难不成国家还得制定个“电视嘉宾法”?
嘉宾醉酒上场就是个闹剧。娱乐节目经常出闹剧,嘉宾有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主持人和电视台。节目不是嘉宾办的,嘉宾只是来做客,主持人掌控局面,电视台负责管理。嘉宾可以醉酒,主持人可以宣布停止录制,电视台可以取消节目,以及终止与醉酒嘉宾合作。
但安徽卫视做了什么?嘉宾在醉酒,主持人在围观,电视录制继续,电视台事后没有态度。难道出现这种闹剧,正是他们所希望的,——即使不是他们设计的话?嘉宾醉了,主持人和电视台也醉了吗?
学员崔万志微博
乐嘉发酒疯暴露出真人秀的迷茫与焦虑
来源:纳兰惊梦(微信公众号:nljmshow)
文/纳兰惊梦
作为被包装为“首档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的《超级演说家》终于在第三季的时候折腾出了个大动静。
身为导师的乐嘉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为鼓励其残疾人选手大胆演讲现场示范喝酒壮胆,并借着酒劲在现场拍桌子跺脚满口爆粗,并与其他三位导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撕”。
当失控现场的视频经网络流传以后,发酵成了非常规的传播事件,但在失控的乐嘉身上,纳兰看到的更多是眼下真人秀参与者的迷茫和节目制作方的焦虑。
迷茫从何而来?尤其针对真人秀的参与者来说,这种迷茫来源于如何真实的展现出可能会为自己赢得关注的特质,而不是在节目中表现的更像一个路人甲,这是事关工作饭碗的问题。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艺人在上真人秀节目之前,成熟的经纪公司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调研,并为艺人设计好讨巧的形象标签。
但有个无奈的客观事实是,当下活跃在荧幕上的真人秀节目已经多如过江之鲤,参与真人秀节目的艺人更是多如牛毛。以往如乐嘉之流在节目中只要言语犀利就可以冠以“毒舌”的名号,并被媒体和观众以“真性情”的标签追捧。
乐嘉微博
只是今非昔比,当观众早已经被各路艺人以各种前所未有的强刺激的变得越来越重口味的时候,乐嘉以往赖以生存的法宝正在经历失效的阵痛。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很难说乐嘉的这次行为没有刻意策划的痕迹,但至少网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作秀不等于理性,撒泼不等于真性情”,个人认为是对这次事件中乐嘉行为的绝佳注解。
焦虑从何而来?对于节目制作方来说,口口声声的“拼创意拼策划”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以版权引进替代山寨国外的模式并没有能够解决内容严重同质化的竞争现状。
一方面是蜂拥而上的真人秀提前透支了太多的主题元素,客观分散有限受众群体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高度同质的节目主题将原本稀薄的注意力更加稀释。
在缺乏大众兴趣点的刺激下,后发的真人秀节目事实上很难撼动类似《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这些具有先发优势累积了足够多忠实粉丝,且主题大众化的成熟节目。
在节目内容无法寻求突破,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关注度的时候,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绝大多数的节目组都不得不选择剑走偏锋寻求短期爆炸性的眼球效应。
这也就是《超级演说家》现场导演未对乐嘉现场喝酒这一明显有悖节目制作基本职业准则的行为加以制止的动因所在——因为他们知道虽然这段内容并不可能在电视平台播出,但借助在强大的自媒体时代,这一突发的失控现场会很快的通过网络传播出去,并形成远超常规宣传的传播效应。
至于原本所秉持的人文情怀与精神内涵,突然变得脆弱的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