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85后的年轻演员们好像正处在风口浪尖,被批演技、批耍大牌、批不敬业、批天价片酬。似乎“小鲜肉”这个词已经成了贬义,各家粉丝都忙着护主说自己的爱豆可不属于这个范畴。
很多前辈的批评建议是很有道理,值得年轻演员们思考和学习。但其实也没必要为此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还是有些小花小生能带来惊喜的嘛。
比如最近在某综艺里PK哭戏,一直以来演技被认为平平的林更新反倒逆袭了一把。场景设置是表演恋人去世,但面对的是空病床,台词也全凭自己发挥。
林更新倒是很聪明,五分钟的表演里没说一句台词,全凭哭戏。刚入戏1分钟左右就有大滴眼泪流下,在一旁的孙艺洲还惊呼了一下。后来小声啜泣到鼻子都红了,手微微颤抖,细节处理得也不错。
林更新的表演被张国立和王刚都夸了,王刚说这段演出很考验表演功力,叫做“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段哭戏在微博讨论度也很高,被大家调侃为“林狗”的林更新认真哭起来也是有演技的嘛。
而另一边,也是一段哭戏被再拿出来刷屏。是倪妮在拍《28岁未成年》时的一个花絮,要拍哭着开车然后出车祸的一个场景。但是倪妮这段哭戏居然是直接用眼药水的?吃瓜群众们纷纷表示失望,毕竟曾经是老谋子亲手调教了4年的谋女郎啊。
八八觉得吧,每次写文探讨演技这回事,总是不讨好的,因为粉丝为了力挺爱豆说只凭图探讨不公平,说观众没有看见他们的努力。
但其实,“哭戏”是最公平的,无论颜值高低,气质如何,“哭戏”都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演的如何只与演员的用心与否与情绪把控有关,这一点不用通稿满天飞,观众也能最直观地感受到他们传递出的痛苦或悲伤。
(八八注:因为点评哭戏所以本文动图较多,要麻烦大家动动手指点开哦)
——我是哭戏好难的分割线——
其实把哭戏拍好是很难的,老戏骨李立群就说,不能以哭为目的和手段,而是要把握情绪长短和轻重。
观众看到一些尴尬的哭戏恰恰是把这个主次颠倒了。看不到情绪长短和轻重的把控,只有为了哭而哭的嚎啕和眼泪。
比如宋茜在《我最好朋友的婚礼》里,这段哭戏吃瓜群众评论说看得很尴尬。男朋友突然说要取消婚礼,紧急来找好闺蜜帮忙,也许是为了表现着急,所以嚎啕大哭
但是只有声音大啊宋茜妹子,五官看起来很努力在悲伤,但是哭的时候却一点点悲伤都没能感受到……
哭的时候用力过猛的例子还有周冬雨,这大概也是金马影后的黑历史吧。在《麻雀》里周冬雨的哭戏被评价为“她一哭观众都笑了”
眼泪有了,只是稍微没控制住面部肌肉,观众都被夸张的表情了吸引了,自然很难代入到角色的悲痛中去。
以上两位哭戏是因为“用力过猛”让吃瓜群众感到尴尬,八八倒觉得努力练习也是可以有进步的。你看周冬雨在《七月与安生》里就哭得好了很多嘛。
真正让哭戏看得尴尬的有两大“宝物”。第一个,就是美瞳加超粗眼线加假睫毛的全套眼妆。
参考唐嫣在《金玉良缘》里的一段哭戏,看到病中的霍建华感觉很心疼,流着眼泪向他倾诉。但是哭的时候眼泪是有了,被美瞳遮盖的眼睛里却看不出什么情绪变化。
妆浓就算了,至少也该是防水的吧……看到鬼鬼哭成这样,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哭该笑。
哭戏考验演技,更考验眼神,因为很多哭戏都会近景拍摄,所以眼神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哭戏的质量。但是现在太多剧的妆容都用了超浓眼妆再加大美瞳,一哭起来拍近景,观众的注意力早就被飞上天的假睫毛给吸引住了,哪里还有什么代入感。
第二个让哭戏看起来尴尬的“宝物”,就是最近好像特别流行的微笑唇。这个代表人物就不得不说到angelababy了。
早年演的电影,一边哭一边讲自己的心路,台词是“自从我爸爸妈妈走后,我从来没有这么痛过”。但是只看截图,真的感觉是在笑啊……
动图里表现的更明显,看得出来眼睛在很用力的哭,但是整体看起来却毫无悲伤感。
在《孤芳不自赏》里也是一样,无论怎么难受,嘴角都是上扬的。
还有《武媚娘传奇》里的范冰冰,哭起来是美的,但是微笑唇真的让人连一点点悲伤都感受不到……
所以到底为什么要让有微笑唇的演员来演哭戏啊!
不过文章开头提到的倪妮,拍戏呢也没超浓眼妆,也没有微笑唇,但还是被吃瓜群众们吐槽了,因为当年在《金陵十三钗》里哭得动人心弦的玉墨如今拍电影居然要靠眼药水才行了?
八八能理解吃瓜群众们的失望,好歹哭戏也是内心情绪的反应,连眼泪都是假的还有什么是真的啊!
其实翻看新闻报道,拍哭戏用到工具的明星可不少,很多明星拍戏都会用到眼药水和催泪棒。
比如angelababy在《建国大业》里因为哭不出来,就用了催泪棒
还是刘德华帮忙滴的……
不止女演员用,男演员也会用。
八八理解吃瓜群众们的吐槽,催泪棒一擦,眼药水一滴,哭戏多简单啊。
想想萧蔷在上《康熙来了》这样的综艺节目里即兴表演,小S建议她说哭不出来就点眼药水好了,萧蔷立刻反驳说,不要侮辱演员。然而怎么这些小花小生,现在竟然都习惯了用眼药水演哭戏?
但借助工具的一定是不好的哭戏和不会演戏的演员吗?其实也不是这样,有一些演员因为有干眼症,或者是一场哭戏要多个角度拍十几条,到最后实在哭不出来借助工具也是可以理解的。
用工具拍哭戏就说演员不努力的看法有些绝对,林青霞拍哭戏也用了眼药水,但观众却没有出戏的感觉,因为她是为了哭的唯美,用真眼泪把假眼泪逼出来。
而至于用催泪棒和眼药水拍戏的这些年轻演员,他们到底有没有干眼症、是不是因为要拍N条不得已才用了眼药水和催泪棒,吃瓜群众们就不得而知了。
演哭戏,不是用催泪棒或眼药水制造出眼泪就行了,有眼泪没情绪不行,有情绪却没控制力也不行。 演好哭戏是一门真正的技术活。
——我是哭得动人的分割线——
动人的哭戏,演员能把握情绪的长短和轻重,不需要用力过猛到面目狰狞,轻轻流泪就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在《一代宗师》里章子怡演的宫二和叶先生的这段自白一定很多人都有深刻印象。宫二骗叶先生自己要还扣回乡,她把纽扣推向叶问,泪水瞬间凝结,盈在眼眶中,
她说:“我心里有过你,喜欢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泪水仍在眼眶中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
最后一捧泪、一低眸,章子怡把宫二感情上的隐忍和到最后的淡然,演绎的九转传神。
若说起最有层次感的哭,代表作品还是张曼玉在《甜蜜蜜》里看到豹哥尸体的那场哭戏。
她说“请把他翻过来”,然后看到了豹哥尸体上的米奇纹身,先是噗嗤一笑,仿佛这个男人还像活着一样那么搞怪。
紧接着迅速由悲转喜,然后开始痛哭。
万般复杂的情绪,全都在眼泪里。张曼玉在《甜蜜蜜》里的这段哭戏,说是教科书般的演技一点都不为过。
若说起“最美的哭”,琼瑶女郎一定能占得一席,比如被称为“泪眼皇后”的刘雪华,哭的时候五官不走形,一双大眼睛却传递出各种情绪。
哭戏的出彩与否与年龄、颜值关系并不大,即使刘雪华到了中年哭起来依然动人。
秦汉就说,刘雪华真得是很能哭,眼泪不到两秒钟就可以掉出来。
很多人都觉得,女演员的泪最动人,但其实不然,许多男演员,特别是中年男演员的哭戏都相当有分量。
国内有《心花路放》里的黄渤,知道老婆要跟别的男人结婚了,开始有些哽咽。
挂了电话后一转头忍不住就眼圈泛红,开始流泪
又因为有旁人在场和男人的面子、自尊心等各种理由,只能生生把眼泪逼回去,强装没事。
发现了吗,这些不会让观众感到尴尬,而且很容易产生代入感的哭戏与演员的颜值、年龄、性别都无关。随着演员的演绎观众也能落泪,能演出这样哭戏的演员并不是什么天赋异禀,全靠两个字:投入。
章子怡在拍《一代宗师》时,常常哭到眼睛都肿了,王家卫说:“子怡啊,你真是能要人命啊!”
但是一转头,王家卫觉得这么哭与人物性格又不太相符,所以所有哭戏又再重来。正是这一遍遍的打磨,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宫二”。
(以上两段文字截图来自著名的时尚博主黎贝卡)
拍《甜蜜蜜》时的那场哭戏也是一样,陈可辛不理解张曼玉为什么要在开始前加上那个笑,于是让她一遍遍重拍,哭了七八条,张曼玉就把身边所有的人和事都回忆了一遍。结果最后却选了开始的第一条。
琼瑶女郎们在小荧屏上哭的越美,底下修炼的功夫就越深。琼瑶拍哭戏要求很严,说到哪个字时就必须落泪,还要落得美。萧蔷就拿着剧本在家哭了一整晚来练习。
想要让观众看哭戏也有情绪带入,演员必须自己先做到和角色融为一体。当演员肯花心思去做到情绪代入,然后仔细研究该用什么样的哭法来传递内心戏,这样演出来的哭戏才能真正打动人。
资深一点的、对自己要求高的演员,演哭戏时认真培养情绪是必做的一件事。比如周迅,拍《听风者》时入戏太深,甚至求导演让自己能痛哭出声释放情绪。
因为有这样的努力,所以周迅才有只看截图就能感觉到撕心裂肺的演技和灵气。
前文提到的超浓眼妆和微笑唇影响哭戏质量,是它们因为让观众很难入戏。除开干眼症等先天因素,选择用眼药水和催泪棒演哭戏的演员依然不被观众接受,因为他们传递出的情绪是靠外界的工具,而不是来源于内心的力量。
老戏骨们拍哭戏用好几个小时投入情绪,酝酿氛围,甚至咬伤自己。而现在的小部分演员演哭戏,有了催泪棒和眼药水之后,却是个相当轻松的活儿了。
分享陈宝国对用眼药水演哭戏的嫌弃脸:
每当这时粉丝往往会拿出经典台词:你看不到XXX有多努力就不要说话!这场戏这么难用点眼药水催泪棒怎么了?!
是啊,用点眼药水催泪棒至少是哭出来了,观众只管看就行了,管那么多人家是怎么哭的干嘛。但八八每次看到尴尬的哭戏和用眼药水点眼泪的演员,都想想借用陈宝国老师的一句话反问,表演出喜怒哀乐难道不是演员的基本技能吗?
哭戏是很不容易,但能遇到动人的哭戏对演员来说该是种幸事,因为正是演员可以好好发挥的时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连认真静下来调动内心的情绪都做不到,又怎么指望从你的“窗户”里传递出来的东西能让观众感动呢。
更何况,粉丝总是在说偶像有多努力,观众却选择性忽视。但别的不说,光是“哭戏”这一点是真的凭努力就可以做到的。粉丝口中的偶像有没有努力,观众看他们的哭戏就能最直观的感受到。
曾经金铭也不会演哭戏,但是后来凭练习已经能做到一只眼睛流泪、一只眼睛不流泪了。
能在综艺节目里也五秒落泪的萧蔷,是因为在心里建了一个“素材库”。把一些悲伤的事情储存进去,拍戏时更容易酝酿出情绪。
八八觉得,用眼药水和催泪棒演哭戏并不是原罪,真正让观众失望的是一些演员不再愿意静下心来认真酝酿情绪、投入自我了。
记得日剧里有一段经典台词,所谓“匠人”,就是不管何时,只一心一意地做好准备,把全部心思集中于一点,没有任何杂念,全心全意地去做,把这样的成果交给顾客。
而在现在的年轻“演员”行业里,能称为“匠人”的又有几位呢?在这个演戏有替身和修图、演技靠通稿和粉丝捧的时代里,至少戏里的眼泪、带来的或痛苦或感动的情绪也该是真实的啊。
记得王家卫曾说,“一代宗师”的绝招就是把简单事做到极致。如果所有演员都能把“喜怒哀乐”这简单的情绪表演练习到极致,也才算是对观众负责、对“演员”二字负责吧。
不许说我今天为什么这么早好么好么好么……想夸我就默默点个赞吧哈哈哈